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7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本土货币简史150年

[复制链接]

2516

主题

57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3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格物者说:港币诞生于1863年,这一年也是香港本土货币史开端之年。从1863-1935年间,香港实行的是银元本位制,不过货币流通较为杂乱。1935年币改后,香港进入纸币本位制时代,且确立了英镑汇兑本位制和相应的港钞发行机制。1983年,以美元为锚的联系汇率制问世,港元之锚从英镑变为美元,一直沿用至今。


港元诞生
在英军占领香港岛之前,香港统一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权(清朝),其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有:银两(按“两”称重使用)、铜钱(圆形方孔)和外国银元。由于香港岛比邻广州,而广州又是清朝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因而当时有一些外国银元(西班牙“本洋”银元、 墨西哥“鹰洋”银元、东印度公司卢比银元、日本银元、美国银元等)流入到香港岛,也在当地流通。
▼图:香港被殖民初期的主要流通货币。


1841年1月26日英军侵占香港岛,改变了香港的主权属性,也改变了香港的货币史历程,使香港货币史从中国货币史中分流而出,独成一支。
英军入侵后,曾试图把英国的货币制度“复制”到香港岛去,以英国的英镑金(币)本位制来取代当时香港岛的银本位制度,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因香港岛的当地居民本身就是中国人,他们与广州的经济联系密切,他们已长期习惯使用白银交易,难以改变。
鉴于英镑金本位在香港岛“复制推行”失败,英军于1842年春季宣布:所有现已在香港岛流通的货币(银两、铜钱、外国银元),都为香港岛的法定货币,都可继续流通。因而,此后二十年里,香港的币制一直比较混乱,不过仍保持着银本位(银两和外国银元都是白银铸造的)。
1842年10月英军宣布香港岛开埠通商,随后外国银元大量流入香港岛。由于银元相比于银两使用起来更为便利,因而外国银元很快就在香港岛普及开来,并占据货币流通的主体。外国银元中,最受欢迎的是墨西哥“鹰洋”银元。“鹰洋”银元被港英政府定为官方账目款项和商贸交易的支付标准,曾一度起着本位币的作用。
1863年,港英政府决定开始自己发行金属铸币(此前的各种金属铸币,均不是在香港本土发行的,都是外来货币),以缓解当时外国银元供不应求的情况。1863年到1868年4月期间,港英政府铸造发行了最早一批的香港本土货币(金属铸币),标志着港币的问世。
▼图:1863-1868年间港英政府通过委托英国伦敦皇家铸币厂和自建香港造币厂的方式,铸造发行的金属铸币,是最早的一批港币。


同时,香港本土的货币单位正式形成“圆、毫、仙、文”四级十进制 ,“圆”为基本货币单位,“毫、仙、文”均为辅助货币单位,兑换关系为:1圆=10毫=100仙=1000文。“香港壹圆”是基本单位货币(本位币),由白银铸造,“圆”对应“Dollar”,港元即“Hong Kong Dollar”。“港元”名称及其货币单位“圆”,都是从外国银元中引用过来的,并非本土自创,也未受“英镑/Pound”影响。
港币的问世,和香港本土货币单位的正式形成,标志着香港本土的独立货币体系正式成型,“港元”概念正式诞生,香港开启了以“圆”为货币单位的银元本位制时代。
港币诞生后,银两和铜钱基本退出流通,但其他外国银元仍在流通中,与港币并行。而且,到1895年时,港英政府又引入了英国贸易银元,并将其列为香港的法定货币。
1912年,港英政府颁布法令,除英国贸易银元依然作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流通之外,禁止输入和使用各种外国金属铸币。此后,在香港流通的金属铸币中,除了本土港币之外,就只有英国贸易银元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35年币制改革才有新变化。
1846-1935年间港钞
香港的币制虽然是银元本位制,但纸钞在流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金属铸币供应量不足,需以纸钞来代替流通。
从1846-1935年间,香港的纸钞均是由私营商业银行发行的,并非港英政府发行的,且均没有获得“法定货币”的地位。银行以吸收储户的银元作为准备金,发行纸钞,纸钞相当于银元代用券,代替银元流通;纸钞的持有者,随时可凭此向该行兑换等值的银元。
▼图:1845-1895年间,香港共有八家商业银行发行过纸钞。制图丨格物·资本。


1895年港英政府颁布《发行银行钞票条例》,明确规定:只有获得英国政府皇家特许状的银行,或由港英政府专门法例授权的银行,才有权发行钞票。因而,在该条例颁布后,有权发钞的银行就只有两家银行了——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
1911年12月,港英政府又重新授予有利银行发钞权,于是,发钞银行又变成三家:有利、渣打、汇丰。1913年8月,港英政府又颁布了《外国钞票条例》,规定“凡非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有利银行发行的钞票,一律禁止流通”,以此保护这三家商业银行在香港的发钞垄断权。这三家银行发行纸钞数量,汇丰占比最大,渣打其次,有利最少。
1935年币改:英镑汇兑本位制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开启法币改革,几天后,港英政府也跟随在香港开启了币制改革:实施纸币本位制,放弃银元本位制。详细阅读《香港货币史:进入港钞时代》
1935年币制改革是香港本土货币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此为里程碑,香港货币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首先,它是港英政府自己发行纸钞的开端。这次改革中,港英政府颁布了《壹圆纸币条例》,开始自己发行“壹圆”纸钞。
▼图:1935年港英政府库务司发行的面值“壹圆”纸钞,是港英政府最早发行的一批纸钞,此前的各种香港纸钞都是由私营商业银行发行的。


其次,它标志着香港银元本位制的终结,以及纸币本位制时代的开启。港英政府设立“外汇基金” ,负责收购民间所有的银币和白银,并将这些白银都运往伦敦出售,兑换为英镑纸钞,所得英镑仍由外汇基金持有,并以此作为港钞的发行准备金。不久后,港钞完全取代了白银流通。
其三,确立了港钞的发行和管理机制,且奠定了日后至今八十多年里香港货币发行与管理制度的基石。除了港英政府自己发行“壹圆”纸钞,外汇基金还充当“货币局”的角色。外汇基金授权三家私营发钞银行(汇丰、渣打、有利),各自发行纸钞。三家发钞行在新发行港钞时,必须先按“1英镑=16港元”的固定汇率以100%等值(与发行额相等)的英镑,缴纳给外汇基金,以换取外汇基金颁发的“负债证明书”,然后才能发行等额港钞。另外,发钞银行也可持负债证明书向外汇基金换回英镑。这种发行和管理机制,又被简称为“英镑汇兑本位制”(以英镑为锚的双挂钩模式:港元和英镑固定汇率,港钞发行以等值英镑为准备金),这对后世港钞发行产生深远影响。
其四,确立了港钞的 “法定货币”地位。这次改革中,港英政府的 “壹圆”纸钞,以及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纸钞,都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正式规定其为“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图:1935年香港币制改革前后对比。改革后,各类银币停止流通,但原先的非银质金属辅币(铜、镍、合金)继续流通,而且港英政府也继续铸行各种非银质金属辅币,投入到流通中。制图丨格物·资本。


1935年币改不久后就爆发了二战,香港进入“日占时期”(1941.12-1945.8),这段时期内,香港的货币发行和流通都是被日军控制的,香港本土的币制陷入短暂的中断。
日占期结束后,香港快速恢复了英镑汇兑本位制,货币流通秩序恢复到战前状态。从1946年起往后约二十六年里,香港一直稳定运行着英镑汇兑本位制,货币发行与管理框架基本未变。


脱离英镑之锚,进入无锚时期
1972年6月23日,由于受国际货币体系剧烈动荡的冲击(美元和黄金实际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英国政府宣布英镑与美元脱钩,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摆脱了固定汇率制束缚。
英国的行动直接影响到香港,因为港元一直是以英镑为锚。港英政府于1972年7月6日宣布,港元与英镑脱钩,并改为直接与美元挂钩,官方固定汇率定为1美元=5.65港元,英镑汇兑本位制宣告终结。
这次与美元挂钩,和之前与英镑挂钩不同,原来的英镑汇兑本位制是固定汇率制和货币发行机制是合二为一的双挂钩模式。然而,这次港元和美元挂钩,仅是汇率上的挂钩,在货币发行上并未挂钩。港钞的发行并不需要先缴纳等额美元作发行准备金,获得外汇基金信用授权就可发行;另外,在汇率挂钩上,港元与美元的官方固定汇率需要外汇基金进入外汇市场干预来维持(保持市场汇率在5.65:1的±2.25%区间内波动)。
不过,港元与美元这次汇率挂钩仅持续了两年又四个月。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汇率考验和政策斟酌之后,1974年11月26日,港英政府最终决定港元和美元脱钩,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此后,港元汇率进入长达九年的自由浮动期(1974.11-1983.10),也是“无锚时期”,港元不与任何一种外币锚定。在无锚期间,港元的发行机制依然是授权信用发行。
▼图:1973.12-1983.12,港元对主要外币(美元、英镑、德国马克、日元)的月度现汇汇率。制图丨格物·资本。


从1974.11-1978.4期间,港元汇率较稳平稳,温和走升。然而,从1978年4月开始,港元兑美元汇率开始走贬。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问题与中国谈判,这一政治事件成为加速港元贬值的导火索。从1982.9-1983.9期间,港元汇率急剧贬值,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港元兑美元贬值幅度达1/3。
▼图:1974.4-2016.4,港元兑美元的汇率。图片来源:DailyFX。


港元汇率的急剧走贬演变成一场严重的港元信心危机。人们恐慌情绪快速蔓延,纷纷将港币存款转为外币存款,还争相将美元存款提现为美钞,迫使一些银行被迫停兑美钞。有些商品还开始以美元标价,拒收港币。市面上还出现了商品抢购潮。一些银行也出现港钞挤兑危机。这次危机是1863年香港本土货币史开端以来最严重的港元信心危机。
以美元为锚:联系汇率制
1983年9月下旬时,港元危机已经严重恶化。为遏制危机恶化态势,港英政府快速采取了对策,于当年10月15日宣布推出以美元为锚的联系汇率制。
从1983年10月17日起,香港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将港元兑美元的官方汇率固定在7.8:1。在联系汇率制下,港钞的发行必须有等额的美元作为发行准备金,外汇基金向发钞银行发放负债证明书,由发钞银行来发行港钞,而且在发行或收回港钞(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其他持牌银行)过程中,只能用 “1美元=7.8港元”这个官方规定的固定汇率。
▼图:1983年香港联系汇率制运作。制图丨格物·资本。


联系汇率制和此前的英镑汇兑本位制一脉相承,同样是固定汇率制和货币发行机制是合二为一的双挂钩模式,因而,联系汇率制被视作是“英镑汇兑本位制的复兴”,只不过把港元之锚,从英镑换成了美元,变成了美元汇兑本位制。详细阅读《香港货币史:港元之锚,从英镑到美元》
相比于之前的英镑汇兑本位,联系汇率制有一大新特点:有两个汇率,一个是官方汇率“1美元=7.8港元”,用于港钞发行或回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持牌银行)过程中;另一个市场自由汇率,由持牌银行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组成,形成一个自由外汇市场,港币和外币和自由兑换。而且,由于港钞发行与回收的独特运行机制,以及持牌银行自发的汇率套利机制的存在,港元兑美元的市场自由汇率会自动调节,靠近在 7.8:1附近、小幅波动,实现自动挂钩。
▼图:联系汇率制下,港元兑美元汇率的自动调节。制图丨格物·资本。


1983年后,港府还逐步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巩固和完善以美元为锚的联系汇率制。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然沿用联系汇率制。
2005年5月时,香港金管局又推出“强弱方兑换保证” [7.75,7.85],进一步优化联系汇率制的运作。联系汇率制至今为止,已抵御了多次外部风险冲击,运行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 06:04 , Processed in 0.2645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