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肥的「年味」,为何首选城隍庙?

[复制链接]

2263

主题

2379

帖子

80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11 14:3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摄影:轻舟已过万重山
时光飞逝,刚过完元旦,紧接着迈入癸卯腊月,甲辰春节近在眼前。每年这个时候,人们便开始寻找合肥街头巷尾的“年味”,其中有个地方是不可忽视甚至当为首选的——庐州府城隍庙。当然,除了庙前市场带来的火热人气,也少不了千年城隍的祈福文化和传统庙会的加持,而这亦是“市场”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编者按
城隍庙的诞生
‍‍‍‍‍‍
若问城隍,需将二字拆开来看。城,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墙垣,内称城,外称郭,泛指城墙;城墙以内的地方,“以盛民也”。隍,本义是城墙,引申为护城壕,“有水曰池,无水曰隍”。二者合一,即为城池。城隍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周易》云:“城复于隍”。而人们祭祀的“八蜡”神之一“水庸(沟)”,常被认为是其前身。


· 水庸神 ·
▲ 来源:《礼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市民生活”。在南北抗衡的环境下,城池安定变得至关重要,由“水庸”升级的城隍信仰应运而生。城隍,起初本是部分地区崇祀的城池守护神。中唐以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信仰。至宋时,更是被道教纳入神系。此后又演变为“阴官”,专管一方大小阴间事务。


· 城隍爷 ·
▲ 作者:周培春
北宋皇祐三年(1051),庐州城隍庙诞生。可惜现存史料中未透露其始建人及相关细节。按此时间,包拯在知谏院(宋代舆论机关)任上,两年后——皇佑五年(1053),因长子包繶亡故而“乞便郡”,遂出任扬州知州,不久又改任庐州。“城隍是保,氓庶是依”,庐州城隍庙得以兴建,或许得到了他的支持。
· 包拯像 ·
▲ 来源:《历代圣贤半身像册》
在史料缺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对一些模糊说法,投以质疑的眼光。但于庐州城隍庙而言,情况是不一样的。首先,这个时间点上,城隍体系已趋于成熟。《宋史》载:“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并加崇饰,增入祀典。”而州县诸神祠中,以岳渎为首,城隍次之,足见其影响。1984年,人们在城隍庙东南150米处发现宋代砖墓一座,出土“元丰通宝”等铜钱数枚。


· 芮城城隍庙 ·
▲ 摄影:王小宁ifoto
再者便是区域社会经济。大观二年(1108),庐州升为“望”。按宋制“辅、雄、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为第三等州。而此前的熙宁十年(1077),合肥在城的商税额为50315贯887文,名列淮西第一,按今全省范围内的62个城镇中亦为首位。商品经济繁荣,为祠庙等信仰中心的兴盛及多元发展创造了条件。


· 埠里宋代家族墓地出土瓷器 ·
▲ 来源:张义中等


· 熙宁十年庐州各城镇商税额 ·
▲ 来源:《宋会要辑稿》
元明时期
庐州城隍庙除“宋建”说外,还有人以余阙《郡城隍庙记》提出“元建”说。该文开篇称:“(合肥之城)其神祠在淝水南。浮图祖桂,至元中由明教台寺来奉祠……”“奉祠”指祭祀。事实上,余阙用“奉祠”而非“立(创)祠”,正是说明此地曾有旧祠(指城隍庙),而明清方志在有余阙记的情况下仍称“宋建”,亦是如此。


· 余阙《郡城隍庙碑记》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原城隍庙因战火久毁。元至元年间,明教寺僧人祖桂来此,恢复庙宇及祭祀活动。传至其子惠渊及孙宗樒时,开始在庙旁建立僧舍。你没看错,僧人娶妻生子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接着说,重孙可龙接替后,募集资金建殿堂、门庑,此后又获得了庙后旧军廨及夏家施舍的土地,于是建别殿于其上,前后经十余年完成。


· 明教寺(1930年代) ·
▲ 摄影:柯普仁
城隍庙历祖桂及子孙四代经营,逐渐形成规模。特别是可龙建设期间,凡事亲力亲为,并得到了“镇抚淮甸”的宣让王及当地官员、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往期《》文中提到过,这位宣让王正是来自“黄金家族”的忽必烈孙帖木儿不花。至元五年(1339),进士余阙撰成《郡城隍庙记》,其竣工时间当在此前。


· 余忠宣(阙)像 ·
▲ 来源:《古圣贤像传略》
明洪武二年(1639),“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其中京都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皆为王,其他府州县为公、侯、伯等,设定为五个等级。此前,诸府州县“各指一人以为神之姓名”——即以真实人物为城隍神,朝廷个别予以爵号、祀典。此后,正式推行统一的城隍制度。


· 开封城隍庙 ·
▲ 摄影:Horace G.Watts
洪武三年(1640),朝廷再次颁布新制。废除一切爵位封号,只称都、府、州、县城隍之神,“夫礼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非人格神化,破坏偶像,进行质的改变。同时还明确了庙制,按地方衙门规格建庙,什器配置仿衙门公堂,长官席放置木主牌位,将原有神像放入水中,取其泥在墙壁上绘制云山之图等。


· 庐州府城隍 ·
▲ 摄影:壹鸣Yiming
朱元璋在进行城隍改制的同时,亦将城隍纳入天子郊祀。还是洪武二年,于首都南郊建地祗坛,即含城隍。而到了庐州,城隍亦列入“风云雷雨山川坛(即南坛)”合祭。还有“郡厉坛”也与城隍有关——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府中预发牒文,请城隍神出巡,入坛主祭。坛祭与祠庙共生,说明当时存在着两种城隍。
· 南坛 ·
▲ 来源:民国《香花墩志》
时间切回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即明太祖甲辰年,改庐州路为庐州府,并置江淮行省于此。而在“洪武三年改制”实行后,正式出现了大家熟悉的“庐州府城隍庙”称谓,因合肥县一时无城隍庙(直到清乾隆年间,知县陈大中建),或者当时存在府县同祀的情况,常常省略政区而简称“城隍庙”,由明代方志可见。


· 庐州府城隍庙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庐州府城隍庙——知府揭稽、朱镛先后重修,而在杨永明、徐钰等任上,亦实施了修缮与更新。其中,正德十年(1515),知府徐钰还使用城隍庙修缮工程结余款,在庙后空地临淝水兴建了思惠楼,“思民之惠”而“施惠于民”。
· 思惠楼 ·
▲ 摄影:壹鸣Yiming
除每年三祭,特殊时节也有例外——天顺五年(1461)6月,干旱无雨,庄稼告急。25日,知府孟玘率僚属向城隍神祈祷。不想次日,天即下雨。往后几日,又喜迎多场降雨。弘治十八年(1505)夏,再遇大旱,知府马金素食斋居,并亲自或指派属职,跑遍了包括府城隍庙在内的各大祠庙进行祈雨,并盛龙潭水放入各祭坛中。终于感动上苍,大雨瞬间降下,浇透了四境田野。


· 大蜀山下的田野 ·
▲ 作者:夏云
‍‍
清代及民国
毋庸置疑,府城隍庙自然没有逃过明末那场“疯狂侵袭”。崇祯十五年(1642),当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黄得功奉命来镇守庐州时,眼前景象是——“城垣颓谢,宇舍丘墟,人民逃散,官司失守”,“荒烟腐草之下,煨烬瓦砾之场”。为振奋人心,黄得功带头捐款,率众兵官修复府城隍庙,延续数百年香火,亲撰《城隍庙碑记》。


· 庐州府城隍庙 ·
▲ 来源:康熙《庐州府志》
清康熙十一年(1672)秋,合肥粮食大丰收。本是一件喜事,不料又引来成群蝗虫啃食。安徽巡抚靳辅遂向城隍神发《旱蝗告城隍文》,祈求“三日之内务期尽除蝗蝻”。第二年(1673),府县官员率领士民筹资,将府城隍庙修葺一新。每月初一和十五,大小官员聚集于此,行香祈祷。而官员上任及离任时,亦须拜谒城隍。


· 靳辅《旱蝗告城隍文》 ·
▲ 来源:康熙《庐州府志》
官员竞相敬香,百姓也不含糊。清代方志曾记述一件离奇故事——乾嘉年间,合肥人徐次宏遭遇大病。临危之际,其子凌霄焦急万分,每日五更到城隍庙祈祷,请以身代父命。不想,次宏竟奇迹般转危为安,好了。过了七天后,凌霄突然大惊:“城隍神遣舆马迎我。”说完即无病而亡了。凌霄妻湛氏在安葬完丈夫后,亦绝食九天而死,年仅21岁。


· 清禁伪造假票碑 ·
▲ 来源:《合肥市志》
咸丰年间,府城隍庙再度被毁。同治十年(1871),知府周金章组织筹款,“提各属未解亩”,委任乡绅张清沂等人重建——大殿3间、官厅3间、头门1座。因缺经费,未完即告停工。光绪五年(1879),甘肃甘凉兵备道、李鸿章三弟李鹤章出面募捐,委任刘进浦、英旺续建完成,用银4238两9钱1分。


· 李鹤章《重建庐郡武庙城隍庙碑记》 ·
▲ 来源:《续修庐州府志》
此时的府城隍庙,规模达到顶峰,气势恢宏。庙前旗杆矗立,山门石狮相对。进入庙内,自南向北分布有:山门3间、左右耳房各5间,戏楼5间、左右耳房各4间,大殿3间、左右耳房各3间,殿前铁香炉1座,东西厢房各12间。大庙尤以鬼神造型栩栩如生,富有人间百态,一时获得“庐州城隍庙,三绝天下稀”的赞誉。


· 府城隍庙山门 ·
▲ 摄影:小苏
“老合肥”牛耘曾撰文介绍,仿颐和园所建戏楼为其一绝,雕梁画栋,为合肥空前未有。城隍塑像为其二绝,威严中带有慈爱,令人敬畏。其木制的活动身躯,可以起立、转头、抬手,让人称奇。山门西侧走廊上一匹泥塑白马为其三绝,右蹄微扬,尾巴翘起,好似正在奔跑,据说此神马专门调查人间善恶,为民驱灾除害。


· 府城隍庙戏楼 ·
▲ 摄影:鼓楼君
清代城隍庙逐渐打破了前朝框架的束缚。例如,“嘉庆七年(1802),始令各省府城建昭忠祠,或附祀关帝及城隍庙”,若按明制,城隍庙内是不允许有其他祀主的。庐州府城隍庙新立各式塑像,亦是如此。不知何时,突然出现了以孙觉、刘馥、刘筠、包拯、胡舜陟、徐钰、张祥云等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六七任城隍爷。


· 府城隍庙大殿 ·
▲ 摄影:鼓楼君
然而在牛耘的记忆中,只有“乌纱炮笏、白脸长须的城隍老爷和凤冠霞帔、光彩照人的城隍娘娘”,他们没有姓名。此外,府城隍庙还附祀有财神、雷公、关公、华佗、龙王、魁星和送子娘娘等,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穰梨馆过眼录》倒是提到了一位——明代庐州知府张瀚,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庐州府城隍。


· 庐州城隍 ·
▲ 来源:《穰梨馆过眼录》
府城隍庙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是明显的。从明代的“城隍巷”,到清初的“府城隍庙前”,再到清末民国的“庙街”“城隍庙街”“庙后街”等,逐渐勾勒出纵横交织的街巷网络,祠庙、仓廪、民居等分布其中。还有由传统庙会兴起的“庙市”,曾有诗云:“城隍庙内去烧香,百戏纷呈在两廊。礼拜回头多购物,此来彼往掷钱忙。”


· 府城隍庙周边区域(1948年) ·
▲ 来源:《合肥县傅郭城图》
当时的城隍庙会,主要是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三至初五)举行,府县官员须到庙敬香,再者便是城隍出巡期间。自郡厉坛废弃后,出巡途经三孝口、前大街、九狮桥、东大街等处,至卫衙大关结束。民国时期,官员敬香仪式废止,以民间庙会为主。每每庙会,香火不绝,门庭若市,日夜笙歌,喧嚣不止。直到抗战爆发……


· 府城隍庙(1939年) ·
▲ 作者:辛木
城隍庙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硝烟渐散,古城合肥满目疮痍。庐州府城隍庙内,城隍老爷(移在庙后焦道士家中)及其他神祇龛位早已不复存在,香火断绝久矣,仅有山门、戏楼、大殿、娘娘殿等建筑尚存。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其直属文工团于当年春入驻府城隍庙(后于1954年撤销)。


· 父子合影(1952年) ·
▲ 来源:老照片
1960年12月,西市人民公社辖庙街分社,驻府城隍庙内。1963年4月1日,合肥市人民法院成立,办公地点先设在霍邱路38号(即府城隍庙),后迁至阜阳路75号与市中院合署办公。随后,此地即成为机关宿舍。“文革”期间,合肥铝制品厂一度搬进府城隍庙,开展生产活动,致使其面目全非。


· 府城隍庙周边区域(1974年) ·
▲ 来源:《合肥交通图》
直到1981年,合肥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由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庐州府城隍庙。当年还发现大殿正梁上书“光绪十一年重建”。同年,市文化馆由明教寺迁来城隍庙,并更名为市群众艺术馆。据当年报道:“修复后的府城隍庙,现为市文化馆开展社会主义活动的阵地,今后将成为一座反映合肥风俗民情的民俗博物馆。”


· “府城隍庙修复一新”(1981年) ·
▲ 来源:《合肥晚报》
1984年8月5日,城隍庙市场破土动工。该市场一期以府城隍庙为中心,南起安庆路,北至淮河路,西至蒙城路,东至庙街东口,南北跨度420米,东西跨度150米,占地6.3万平方米。1986年元旦竣工开业,工程耗资2000万元。市场建筑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部呈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木雕、石狮、牌楼、牌坊点缀其间,与府城隍庙融为一体。


· 城隍庙市场(1985年) ·
▲ 摄影:朱涛


· 城隍庙开业(1986年) ·
▲ 摄影:厉福昆


· 城隍庙前街(1991年) ·
▲ 摄影:康诗纬
市场内的多功能步行街,设有入口、东、西、中心等4个大百货商场和920余家国营、集体、个体经营户,商业、金融、餐饮、文娱、邮电、修理等应有尽有,一时间客流量日达10余万人次。作为安徽首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城隍庙市场“初出茅庐”便一炮打响。自1986年开业起至上世纪90年代,各项数据节节攀升,持续成倍增长,恢复甚至超越了当年的“庙街”盛况。


· 合肥城隍庙市场建筑平面图(1986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 王祖贤留影(1992年) ·
▲ 摄影:文大成
另一方面,庐州府城隍庙也实现了具备“民俗博物馆”的功能,除常规的城隍文化展示外,连续多年举办了“城隍出巡”“新春文化庙会”“庐州灯会”“七夕文化节”及戏曲演出、焰火表演、歌唱比赛等各类活动,令广大市民印象深刻。2017年,再度对府城隍庙进行了修缮改造。期间,人们还在大殿前东南角发现一口青砖古井……


· 庐州灯会(1991年) ·
▲ 来源:安徽老照片馆


· 新春庙会(2002年) ·
▲ 来源:安徽老照片馆


· 城隍出巡(2017年) ·
▲ 来源:道教之音
札记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商业的出现,受其冲击和影响下,城隍庙市场迎来“寒冬”,尽管随后展开了自我革新和升级,但仍难以恢复往日人气,更甭提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在“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庐州府城隍庙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四年前的那场疫情更是让城隍庙复兴的“最后一根稻草”——新春庙会停在了那年。


· 新春庙会(2020年) ·
▲ 来源:安徽省文化馆
到如今,人们回过头来,又想起了“城隍庙”。但想到它,只有每年年末的满街“火红”,所谓“合肥年味最浓”。“寻味”之余,倒不妨来了解下这座千年古庙,以及那些年的城市文化记忆。话说回来——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新春文化庙会”“城隍出巡”等活动?而当年“群艺馆”已不在,又是否可考虑挂牌“民俗博物馆”?


▲ 摄影:今天好看了


▲ 摄影:轻舟已过万重山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庐州府城隍庙 ·
▲ 摄影:JoyneC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03:57 , Processed in 0.2184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