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1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今年102岁,她是国民党档案中的中共特工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10: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共隐蔽战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有这样一群特殊身份的勇士,他们信仰坚定,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时刻要与敌人斗智斗勇,于无声处听惊雷。
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的原北平市警察局的档案记载,1946年夏天,包含6名女性的109名中共代表团人员化名入驻北京饭店,其中一名是化名陈沙莉的中共党员康岱沙,另一名则是大名鼎鼎的王光美。被国民党特务连续跟踪多日的康岱沙,真的如同国民党特务在档案中记载的长得“体高、长面孔、嘴上有一颗黑痦子”吗?康岱沙当年为何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呢?
这位红色女“特工”如今的状况如何呢?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笔者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走进了康岱沙的家——位于东交民巷的一栋普通居民楼六楼,静静地听康岱沙老人讲述她亲历的往事。
康岱沙
国民党黑名单上的女青年
下午三点,是与康家亲属约定的时间。听说有客人来访,老人早早就在等待。第一眼望去,端坐在沙发上的老人犹如一颗珍珠般典雅。她身着花色淡雅的棉绒衫,面容白皙,有着一双秀气和明亮的双眸,穿着一双运动鞋,嗓音清脆,无论如何,我也无法将她与我脑海中102岁的老人联系起来。
康老用温柔又清脆的语调问我:“你在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工作?”
我回答说:“我在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工作”。
老人递给我一支笔,让我写下工作单位、姓名和职务,我又将工作证、一本我写的人物传记图书递给康老,她仔细核实我的部门和职务,用放大镜核对着我的照片。她的家人陈老师笑着对我说:这大概是她多年的职业习惯。
我将准备好的一系列档案里化名陈沙莉上了“黑”名单的记载,一一向康老道来,包括原北平市警察局连续多日一直跟踪和侦缉她的密令。康老戴着助听器,听得聚精会神。
1946年7月初的北平,看似寻常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布满了国民党的密探。7月10日的北平警备司令部“警天安第2615号”档案中,记载了“乙方”在北京饭店的情况,内容为“据报北京饭店现住有乙方男女约百人,每人均有武器。每日除赴执行部上班外,甚少外出,其中陈沙莉(女)系康岱沙之化名,又王光美参加乙党为期不久……现将住北京饭店,乙党名单抄送一份……”
1946年7月10日,北平警备司令部关于侦缉陈沙莉、王光美的密报。 藏于北京市档案馆
这份国民党文件中出现的乙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名单是入驻北京饭店的北平军调部执行处中共代表团109名地下党员的名单。
7月23日,一份侦缉大队长李连福呈报的密电,描述了陈沙莉的籍贯与年龄:“查得北京饭店老红楼二二七号住有乙军军调部女工作员陈沙莉。南方人,年二十余岁,每日赴协和医院上班,于下班后回饭店时,有乙方工人员等到伊屋内闲谈,并无每天例会”。
1946年7月29日,北平市警察局内三分局长郭忠,呈报了一份关于陈沙莉行动繁忙的密电,电文编号为“警字第3531号”。内容是“潜伏北京饭店乙方动态情形,经密饬侦防监视有案……据报‘奸党’女高级工作员陈沙莉,体高大、长面孔,嘴巴有黑痦子一个,现住北京饭店,据查陈系康岱沙之化名,在平专在女子中大学活动,每日行动颇行繁忙。”被密探盯上的这名长圆脸,嘴巴上有一颗黑痦子的中共女党员,的确是住在北京饭店,而且是化名入驻北京饭店的六名女性之一。
1946年7月29日,北平警备局内三分局关于侦缉中共高级特工陈沙莉的密报。藏于北京市档案馆
8月1日,北平市警察局长汤永咸,向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部和北平警备司令部呈报一份代电,称:“北京饭店中共方面住该饭店共有109人,内有女职员6人,完全改用化名,均无实姓,无姓名清册,常与店方接头者为高唐和陈雷二人……”
109人中,女职员只有6人,凤毛麟角。
报告中提到的北京饭店,在1917年时建有一座7层法式洋楼(即今北京饭店B座),当年被誉为远东唯一豪华酒店,成为当时中外宾客下榻之选,也是中共北平地下党选择的安全之处。
我近期到北京饭店B座,寻访过中共地下党曾经入驻的7层法式洋楼,想找寻当年康岱沙曾经入驻过的房间118号和王光美入驻的227号房间,但门号早已经变更。
根据电文记载中,入住北京饭店的109名我党工作人员,均无实姓清册,所有人既不会客也不互相谈话,对工友极为和蔼。每日来餐厅聚餐,每晚就寝规律。有无线电台一座,位于新楼一层108号(西南角),不准人进入,男女外出着便服,平时并不佩戴证章。
1946年8月10日,北平市警察局给北平警备司令部的密电称:军调部中共人员乘1406号车辆及国平字10594号车辆,共有九辆……紧接着,内一分局长张拯、内二分局长萧而啟、内六分局长韩新周、外一分局长张湗、外四分局长张绍华、郊一分局长李襄建、郊四分局长卓慈利、郊七分局长何玉伟、车巡警察大队队长许华……纷纷报告在本管界里中共特工陈沙莉的行踪。
北平内一分局长张拯的报告引起了上司的不满。张拯在8月19日的报告中称,陈沙莉并未在管界内各学校活动。北平警察局长汤永咸显然是对这份报告非常不满意,当即在报告上批复说,“查陈沙莉并非学生,惟伊(她)时有赴各女校活动情形,该分局对原令认识不清,仰即饬属侦防为要!”
北平市警察局连日发文,屡屡侦缉的女特工是谁?为何能令北平市警察局如此大动干戈,甚至直接打报告给市长熊斌,同时呈报给国民党十一战区司令部和北平警备司令部?原来,这名身姿“高大”窈窕的陈沙莉,并不是真名,而是她的化名,她的真名叫康岱沙。
等见到康岱沙时,我才发现,国民党情报有误,康岱沙的长相并非档案所描述的那样。
康老拿过一支笔,在纸上清楚地写下陈沙莉和康岱沙的名字。她打着手势,声情并茂地给我讲述起往事。
投奔延安的二小姐
1919年2月,康岱沙出生于北平的名门望族。康岱沙的大伯康心孚是老同盟会员;二伯康心如是四川“美丰”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重庆市临时参议会议长;叔叔康心远是“宝丰”公司总经理。康岱沙的父亲康心之排行老三,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结识李大钊,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投身商界后,曾为抗战办粮食储运。康心之在重庆买下的领事巷10号,也曾是统战工作的据点,国民党要员于右任和邵力子在重庆就在康家居住,周恩来多次来康家就统战问题交流过意见。
康心之曾任四川省银行总经理、中央银行顾问。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康岱沙是康家的“二小姐”。在北平小学毕业后,她到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就读。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击碎了康岱沙的求学梦。在借读于重庆女二师期间,她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她的出色表现,引起地下党的注意。
“康老,您还记得在哪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吗?您父亲知道您是中共地下党员吗?”
这时,我看见康岱沙眼中突然一亮,她说:“在重庆女二师读书时,我被吸收入党,我瞒着家里,并没有告诉父亲。当时我非常想脱离这个旧家庭,向往延安,当时的进步青年都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的,因为需要组织批准和介绍,才能去延安,上延安抗大。”
入党后的康岱沙,与党小组成员一起,每两周在康家过一次组织生活。在得知许多同志去了延安后,康岱沙坐不住了,她和父亲摊牌,决定也去延安,但遭到家里强烈反对。
1938年7月的一天,在接到中共党组织批准她去延安的请求后,康岱沙悄悄地离开重庆,去了延安。1939年初秋,延安城北门的窑洞里,集中着一群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男女青年。康岱沙与来延安的青年一起,在被称为“延安窑洞大学”的抗日军政大学接受军训。之后在中央党校学习。
右 图:毛泽东在抗大开学典礼上讲话。左上图: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旗。左下图:抗大学员一面学习理论,一面进行实际操作
在延安桥儿沟,有一座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天主教堂,该教堂曾是延安中央党校旧址,也是后来的延安鲁艺地址。康岱沙还记得当年在这里培训时与同学们一起唱的抗日的歌曲:“这是时候了!同学们!该我们走向前线,我们没有什么挂牵,总会有点留恋,学问总不易求得完全,还要在工作中锻炼,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怕什么千难万难?我们的血已经沸腾了,不除日寇不会再相见……”
一年后,康岱沙又到延安女大进行短暂的学习培训。当年延安女大的生活,至今令康老难忘,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都在延安女大讲过时事报告课,还有吴玉章讲的《五四运动中的妇女》等课目,还有冼星海和郑律成的音乐课,《解放日报》记者的新闻报道与写作课等。学生们互相帮助,或洗衣散步,歌声伴着每一天。同样令人难忘的是,她在延河边,见到了邓颖超大姐,她怎么也没有想到,邓大姐交给她的这项特殊的任务,还是与她的家庭有关。
周恩来派来的红色特使
“康老,您做统战工作,是周恩来安排的吗?”康老说,是的,她有位亲戚与邓颖超和周恩来同为天津南开的校友。1940年4月,周恩来到延安公干,返回重庆时,特意带上了康岱沙。
途中,周恩来专门与康岱沙谈话,分析重庆的统战对象,他指出,对国民党元老、地方实力派和某些工商业者,不仅要看到其腐朽的一面,同时要看到其抗日的一面。比如,民族资本家还是要抗日的,可以为抗日作点贡献。他还指导康岱沙如何运用区别对待、利用矛盾等方法做这些人的统战工作。
周恩来特别叮嘱康岱沙不要暴露共产党员身份,甚至对她的父亲、亲友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新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作了设想。为了防止家人催逼康岱沙结婚,周恩来还教她,回家后先把中耳炎治好,再向父亲提出要继续读书,争取考上大学。
1941年至1945年6月26日,康岱沙在四川成都光华大学上学,后又回到北京,就读于燕京大学经济系。
1943年夏季,重庆的夏天异常闷热,康岱沙在放学的路上被捕。
特务在审讯时反复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康岱沙牢记周恩来的教诲,坚决否认说:“共产党哪里会要我这样的资本家小姐入党,我离开延安,就是吃不了那个苦才跑回来的。”时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的李伯申闻听此言,信以为真,以“身家性命”担保,康岱沙才获释出狱,但特务要求她定期汇报,她不予理睬。一年后,康岱沙正准备考试时,再次受到特务恐吓,她向周恩来汇报后,以养病为由在别墅中躲避。
周恩来通知康岱沙准备回延安,她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特务要抓她,她不得不去延安。1945年2月,康岱沙随同周恩来等人的飞机回延安。
1946年,康岱沙的恋人陈叔亮任北平军调部秘书处处长,陈叔亮曾是辅仁大学中文系和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的研究生。他利用同学关系,在北平秘密开展地下工作,将住东直门外北平冰窖行业公会会长陈耀华的义和冰窑,发展成为地下党的平津情报联络点之一,在隐蔽战线做出了特殊贡献。康岱沙与陈叔亮失去联系已有7年,邓颖超找李克农帮忙,在北平军调部找到了陈叔亮,当时陈叔亮化名陈朗。1946年春天,35岁的陈叔亮和27岁的康岱沙相聚在北平军调部。周恩来说:“你俩年龄也不小了,结婚是人生大事,该得到父母祝福,内战不会太长。”按照周恩来的安排,康岱沙随王若飞从延安飞重庆见父母。当时周恩来夫妇宴请国民政府中天津南开学校的老同学,宴请结束后,由康岱沙的姐姐和姐夫二人送康岱沙回家。
此时,正值国共两党停战以后,政治氛围良好。康岱沙回家后,与父亲康心之进行了彻夜长谈,解开父亲的思想包袱。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强迫康心之等工商界要员去台湾,康心之借口上厕所躲藏,留在大陆。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康心之说,我能有今天,是因为总理给康家派了一个共产党大使。
1946年1月7日,由美国代表马歇尔、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政府代表张群(后换成张治中)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在重庆宣告成立。这是军事三人小组一行视察北平时在军调部门前(协和医学院旧址)合影。前排左一张治中,前排左三马歇尔,前排左四周恩来。 新华社
在特务的侦缉与监视下,康岱沙与陈叔亮在翠明庄宾馆一楼餐厅举办了婚礼,证婚人是李克农,他说:“今日之婚礼,受到当局之‘特别保护’,我谨代表新娘新郎深表谢意”。一句话,引得在场人开怀大笑。的确,从档案记载可以看到,国民党特务每时每刻都在对康岱沙进行跟踪,只是门外有哨兵站岗,他们进不来。在婚礼上,康岱沙应大家要求讲述恋爱经过。两人早年相识后,陈叔亮在北平,给远在异地的她写情书,情书辗转多人之手,才在第二年春天送达。康岱沙回复陈叔亮说:收到情书时,已经又是一年春草绿了……
婚礼上,陈叔亮朗读了一直关心康岱沙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写给他们的信,信中勉励夫妇二人互敬、互爱、互信、互助、互慰、互勉、互让、互谅,其实这也是周恩来与邓颖超平时生活的原则。
康岱沙后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女外交官,这是后话。
一段记忆影响一生
康老回忆说,1946年,在叶剑英元帅的带领下,她的确在北平军调部执行处工作过,任军调部中共代表团新闻处《情况简报》的编辑,负责同志是黄华,办公地点和住宿是在翠明庄宾馆。在组织的统一安排下,109名同志在北京饭店登记过,但她自己并不知道用了这个化名。
化名入驻北京饭店的军调部中共党员名单(部分)。 藏于北京档案馆
康老说,北京饭店不是中共代表团常驻地,只是暂住地,而大部分时间,中共代表团的同志都在翠明庄宾馆入驻。
“康老,北平市警察局档案黑名单上,有您去北平女中四处活动的事情,您都去过哪些女校?您还记得吗?”
她平静地说:“当年我们是公开工作,你看我,个子并不高大,也没有黑痦子,更没有化妆出行。去女校活动,是为了执行中共代表团的任务,并不是频繁活动。”由此看来,国民党特务的一些情报,有捕风捉影之嫌。
一个档案细节,可以透露出共产党的所有工作,包括情报工作的细致入微,决不让对方挑出毛病。相比之下,北平市警察局内七个分局的情报不但有误,而且会以讹传讹。
“康老,您与王光美是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同事,还一起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你们经常见面吗?”
康老说:“王光美是翻译,我们不在一个部门,但在翠明庄宾馆食堂用餐时会碰到,后来王光美也经常打电话或来我家”。
1946年10月,由于内战爆发,军调部内中共人士陆续离开北平。11月1日,王光美匆匆告别父母,到北平西苑机场登上了一架专为延安航线使用的小型飞机。在北平军调部的经历,也成为王光美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同是风华正茂,康岱沙与王光美的人生路途,在北平军调部产生交集,并影响了她们各自的人生旅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1 13:41 , Processed in 0.2304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