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0余年前的“庐州卫”在哪里?

[复制链接]

1646

主题

2349

帖子

79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3:5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榆木先生 绘

庐州卫是个什么概念

为了弄明白庐州卫的意思,让我们来看看《明史》、《庐州卫志》等典志。《明史·兵二·卫所》对此有详细记载。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为加强统治,将原先的都督府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其中,中军都督府直隶40多个卫所,其中就包括庐州卫。

卫所其实是明代军队的编制名,清初一度还沿用。在一些要害的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金山卫等,后来相沿成为地名。

卫的管理机构本来应该称为卫署,但合肥老百姓习惯叫它卫衙。当时那里还有一个广场,其进出口的地方有道大栅栏,就像关口一样,可能就是这么叫起来的。尹焕是《庐州卫志》纂修,他在“序”里说“书成以示卫人”,指的就是写给庐州卫人看的。

安徽文化网的阿凡先生对合肥地方史颇有研究,他对我历数了合肥行政关系的沿革。最早设立合肥县是在秦朝,当时属九江郡。西晋的时候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隋初复改合肥县,为庐州治所。宋朝时仍称庐州,元改为庐州路,明改为卫,清中后期改为府。庐州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11年10月28日,合肥光复,废庐州府而设庐州军政分府。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设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我问阿凡先生庐州卫的官员设置情况,他说庐州卫共设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三级指挥机构。过去卫衙大关巷北口向东,九曲河流经那里,上面有一座石桥,当时就叫指挥桥。

我想起了明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这位合肥老乡原籍是河南永城,他的祖先在明初以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从三品,从此才把家搬到合肥的;而明朝另一位著名人物巫凯,最初只是庐州卫百户。但他不因职卑官小而疏忽职守,所以每年都有升迁,积功至都指挥同知和辽东都指挥使。

《嘉庆·合肥县志·兵防志》里也有记载:洪武初合肥设千户所,后废。成祖时设庐州卫,卫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各一员,隶京中军都督府……只是设立的时间和《明史》有点出入。

蒋介石被困在了那里

安庆路过去叫后大街,是老城区的交通要道,许多大人物到合肥都要去那里逛逛。尤其是民国时期,去县衙的话,那里是必经的几条道路之一。

安徽省民俗学会秘书长王贤友给我讲了一个蒋介石与卫衙大关的故事。

1928年,东北易帜,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归顺了国民政府。大权独揽的蒋介石急于消灭和安抚其他的军阀,穿梭于全国各地,布置军政事务。8月下旬,蒋介石前呼后拥来到了合肥。那时,合肥还是个小县城,由于四面城墙的阻挡,大汽车根本进不了城,小汽车也只能在前大街和后大街上勉强通过。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好几次聊到当时的街道,窄窄的,两边有许多二层楼房,晒衣服的时候只要将竹竿伸到对面人家的窗户台上即可。后大街的青石板路终年被独轮车碾压,已经留下了光滑的轮毂印。

我在《合肥历史大事记》看到了对那次事件的描述。

1928年7月,国民党四十六军派员到合肥西乡南岗催收烟苗捐,途中遭农协会员袭击,催收烟苗捐的国民党合肥县政府委员熊仁鉴被砍死,另有数人被砍伤,农协会员夺枪20余支。8月,蒋介石到合肥,轿车驶进后大街时,中共合肥地区组织发动肥西3000多农民进城请愿,人群由合肥东西城门蜂拥而入。开始的时候,蒋介石远远地见那么多“热情”的群众纷纷向他涌来,还以为是当地组织的欢迎队伍。待车子走近一看,原来是“告御状”的。愤怒的群众一手托着诉状,一手高举小旗,高呼口号要求减免烟苗捐。

侍从人员刘浪璋见此阵势,赶忙劝蒋介石最好顺应民意。无奈,最后只好在卫衙大关广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声明:“如有向民众多征烟苗捐者,向国府控告。”大家恐其空口无凭,随即推举当时的合肥农民协会主席周味韶将诉状递上台去,要蒋介石当场批复。蒋介石只好在诉状上批了“退还二成三”。

这一年,蒋介石两次来肥。10月再次经过卫衙大关的时候,不知道是否记得那次“挡驾”事件。

消失在日军的炸弹下

600年的时间真长,从洪武十三年建立庐州卫开始,卫衙大关几经风雨,几度春秋,成了合肥这个地方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600年的时间真短,弹指一挥间,时光穿梭过了清朝、民国,一下就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今天。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曾经的庐州卫署是个戒备森严的地方,门前站立着威武的带刀侍卫,一般的老百姓肯定是绕道而走。尽管卫衙大关初始的历史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但真正消失在我们的眼前,其实并不久远。

有人称卫衙大关广场是这个城市里伟大的广场,此话有道理。近代发生在中国的几乎所有惊天动地的事件,辐射到合肥的时候,落脚地绝大部分都在卫衙大关广场。随便举几个例子: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爱国民主运动。消息传到合肥后,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5月14日,合肥城内各中、小学校成立了学生联合会。17日,全城各校学生罢课,在卫衙大关广场召开大会,随后,4000余名师生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沿途高呼“反对卖国外交”、“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释放被捕的爱国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抵制日货”等口号,反帝爱国怒火燃遍庐州古城。

范先荣先生在《大革命前后合肥地区的工人斗争》一书里介绍了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地处皖中的合肥工人和城内人民群众积极行动,热烈声援。6月22日上午,合肥城区各界在卫衙大关广场召开大会,到会的有工人、各学校、市民、基督教会、各报社等1600多人,会上各界代表谴责了帝国主义与军阀卖国政府互相勾结对人民进行残暴大屠杀的罪行。大会决定罢工、罢课、罢商,成立沪案后援会,组织捐募慰劳遇难的同胞,决定了翌日召开更大规模集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

卫衙大关广场和我们这个国家一样,有过繁华,也有过心酸。

抗战爆发以后,卫衙大关广场成了合肥仁人志士们集结的地方,也是合肥民众宣传抗日思想的有力阵地。

1937年末,日军开始空袭合肥。尤其是1938年3月28日那一次的轰炸最为惨烈,5架日军飞机列队飞临合肥上空,对平民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共投下100多枚炸弹,卫衙大关广场就是在那一次被毁的。

1938年5月14日,日军占领合肥。将他们认为的抗日敌对分子5000多人押到卫衙大关广场废墟和苗圃(今市体育场)进行集体屠杀。卫衙大关这个名字从此和“合肥沦陷日”屈辱地连在了一起。

□李云胜 文/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3 09:01 , Processed in 1.6450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