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的中国,尤其是清朝, 由于政府的怯弱和腐败,不断遭受他国侵略, 先是日本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及甲午中日战争,紧接着是八国联军侵华,烧毁圆明园,大肆掠夺圆明园内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无法预估的灾难。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在水深火热中苟且存活。 1940年的冬天,日军占领了蚌埠,随后他们发疯似得寻找一个人的下落,他们寻找的方式是询问当地的村民。 村民当然知道他们要找的那个人是谁,但大家都十分憎恨日本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 所有人都保持一致的说不知道,日本鬼子气的直跳脚。 就在这个时候,汉奸倪道烺(倪嗣冲的侄子)过来跟日本人耳语了几句, 于是所有的日本兵开着坦克浩浩荡荡的走了。 第二天,在倪道烺的带领下,日本兵来到了亳州市蒙城县马集镇, 在夜幕掩饰下他们闯进一座晚清时期建造的府第祠堂, 一阵枪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日本兵先枪杀了十多个祠堂内的居民, 再对祠内祭器、供品一阵劫掠,然后浇上汽油,纵火焚烧了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群,顿时,数间殿宇楼阁在日军近似狼嚎的笑声中被大火吞没。 日本人为何对一个祠堂如此感兴趣?竟不辞百里也要把祠堂焚毁。 因为这座祠堂并不是普通的祠堂,它的主人乃是曾威震四方的清末淮军将领马玉昆,民间称他马三元。 马玉昆家境贫寒,但他体格高大,自幼爱舞棍弄枪, 他钟情武术,性格刚烈,小小年纪便立志报国。 正是因为他有着不屈的性格,所以战场上的他面对敌人毫不畏惧,作战勇猛。 关于马玉昆,文声认为他主要有三大贡献: 一、随左宗棠镇守新疆, 二、“抗日援朝”,支援朝鲜打日本鬼子, 三、在北京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左宗棠声名显著,几乎妇孺皆知。 当年左宗棠去新疆的时候,马玉昆也在其列,且受到左宗棠的器重。 先后参加平定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等城,生擒回民首领黑瞎子,驱逐白颜虎逃入俄境。 待新疆平定后,左宗棠让马玉昆继续留在新疆屯垦,先后驻守新疆达十年之久,为稳定新疆局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廷因马玉昆镇守边疆有功,特赐黄马褂一件。 随左宗棠镇守新疆让他得以迈向更高的台阶,也是他辉煌一生的开始。 1894年,闻名中外的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时,日本以朝鲜内战为借口出兵朝鲜, 朝鲜不敌,遂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派马玉昆立即前往朝鲜支援。 马玉昆当时去朝鲜的时候只带了2000人, 加上同被派往朝鲜的其他将领及官兵共一万余人。 虽然马玉昆带的人不多,但这两千人里哪一个都不能小瞧, 在支援朝鲜的所有将领中,有牺牲的,有逃跑的,就连马玉昆的上级都急忙要撤退,唯有他取得了胜利,且让日军损失惨重。 据说在战场上马玉昆曾“三易战马”, 也就是说每当自己的战马被日军的大炮炸死, 马玉昆就会找另一匹战马继续冲锋陷阵,一战下来他竟换了三匹马, 可见他在战场上有多勇猛,日军都怕他。 就连日方的战史也不得不承认:“此日之中国兵颇为顽强”,“忠勇力战”,“决无退却之色”。 这也正是1940年日军要找他报仇的原因。 日军报复他,朝鲜却把他当救世主一样看待, 因为他为朝鲜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朝鲜人民为他建庙祭祀, 并把他与“薛仁贵”、“戚继光”合称为“中国三杰”。 从这一点足以看出他在支援朝鲜时有多英勇。 最后一点是抗击八国联军, 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政府已无力抵挡,一心想着赶紧撤退,别丢了性命。 但马玉昆不怕,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誓死保卫国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子汉在国难面前岂有惧怕之理! 于是,他率军三千与义和团血战列强,当时他已年近七十, 精神值得敬佩,但可惜除了他们已无人来支援,其他人只顾着仓忙逃窜,义和团损失惨重,马玉昆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了下去,痛心疾首,无奈撤退。 不久,慈禧太后命他护送自己和光绪帝逃往西安。 此后,马玉昆再没有参加过大战。 光绪二十七年回京,加封马玉昆为太子少保,赏紫禁城骑马。 晚年的马玉昆关心家乡,先后捐助蒙、涡两县及颍州府学费白银2.3万两,并捐资兴修界沟、葛沟两座石桥。 皖北大水,派员到六安、周口筹粮万石,救济灾民。他为官数十年,衣服鞋袜均在家中自制。 战场上杀敌勇猛,战场下心系百姓。 1908年,戎马一生的马玉昆在住所去世,享年71岁。 清廷念马玉昆一生效忠,追赠太子少保,赏加二等轻骑都尉世职,照提督例赐恤,溢号忠武公。 安徽有此英雄,后辈必不能忘。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 马玉昆在练兵的时候会告诉他的士兵们, 既然当兵就不能被别人欺负,被欺负的都是孬种兵, 所以他部下的士兵个个骁勇善战,面对敌人毫不畏惧。 在八年抗战中,中日两国损失十分惨重, 中国共伤亡3500万以上,日军伤亡130万, 也就说中国每伤亡近30人,日军才伤亡一人, 这个比例有些触目惊心。 马玉昆一生和日本对抗过两次,一次在朝鲜,一次在国内, 而这两次的伤亡比例基本处于一比一, 仅凭这一点,许多开国上将、大将甚至元帅在他面前都失去了颜色, 中国有此帅才,必将永世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