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0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军:五分之四的角色是国防军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4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

  寻觅淮军足迹

  巢湖是“淮军文化”的摇篮,李鸿章在巢湖中庙水域集中编练淮军,一批著名爱国将领正是从这里走向疆场。然而,平吴、剿捻两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战事,一直被后人所诟病;而后期淮军腐败、消极避战的传言,也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如何评价这支淮军呢?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认为,“如今,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这支军队。”

  瑕不掩瑜露锋芒

  1862年,为对抗太平天国,在曾国藩指示下,李鸿章招募淮勇,称为“淮军”。在先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

  “过去有一种片面的说法,一提到淮军就把它的起家和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联系到一起,认为它和湘军都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其实,判断一个历史人物、历史群体的功过,都应该放到整个历史潮流的背景下去考察。”翁飞研究淮军文化数十载,他认为,仅从淮军本身发展的历程便能说明问题。“淮军从建立到消亡的近40年时间里,内战(镇压太平军、捻军)只有8年左右,到1870年以后,它主要承担的就是国防任务了。内战只占五分之一时间,五分之四是在充当国防军的角色。”

  “中庙的昭忠祠是李鸿章在1892年奏准清廷敕建的,旨在纪念历次战争中死去的淮军将士,当时甲午战争还没有发生。后来我找来了吴汝纶当时受李鸿章委托为建祠所写的碑记,吴汝纶不愧是桐城派一代名师,他的笔下几乎很少涉猎到淮军在内战中的‘战功’,而是大谈淮军在近代军制变迁中的地位,以及淮军作为‘屹立中国’的军事‘重镇’镇守海疆的功劳。”作为巢湖昭忠祠修复工程顾问,翁飞当时提出,重新布展的淮军昭忠祠,应该以纪念历次在反抗外敌侵略中英勇捐躯的淮军烈士为主。

  “淮军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是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生事物出现的,代表着中国先进军事的发展方向,在中国近代的内外战争中,总体上是功大于过,过不掩功。”这是翁飞对淮军作出的评价。

  保家卫国铸忠魂

  淮军在巢湖的遗存很多,以中庙镇的淮军“总祠堂”昭忠祠、李文公祠,姥山的文峰塔,烔炀镇的李鸿章当铺为中心,从庐江的吴长庆故居、武壮公祠、潘鼎新祠、刘秉璋墓,到居巢区、无为县的丁汝昌的故居和墓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淮军文化圈。

  翁飞告诉我们,淮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团练、成军、分防、五场战争共八个阶段。其中,翁飞重点提到了团练这个阶段。“太平军起,曾国藩、李鸿章各自回乡办理团练。很多人对庐州团练不了解,当时庐州地区的团练武装,东乡是官团,是由李鸿章自己带出来的;而西乡则为民团,多出武将,比如张树声、张树珊、周盛波、周盛传、刘铭传等人。由于庐州团练的这些基础和李鸿章在庐州的各种关系,淮军的组建和招募才十分顺利。”淮军正是起源团练,使得巢湖流域成为孕育“淮军文化”的摇篮。

  “四十年间打了五次战争,真是不容易。前两次是内战,后三次是抵抗外敌入侵: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抵抗八国联军入侵,淮军将士从总体上说,打得非常英勇,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业绩,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说到这里,翁飞指出里面有一个误区要纠正。“不能因为淮军总首领李鸿章对外一贯主和,就认为淮军将领都贪生怕死、消极避战。三次对外战役,从刘铭传到聂士成,牺牲了无数英烈,又涌现出多少英雄啊!”

  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直至19世纪末,淮军逐步成为国防军的主力。它的布防区域从东北的旅顺大连算起,经山海关到整个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覆盖了整个中国的海疆。“如果没有淮军、湘军这样一些让西方列强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中国有可能会像当时的印度那样沦为完全的殖民地了。”

  注重文化成财富

  列宁曾经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从梁启超开始,就有不少学者批评李鸿章“匮于学植,没有理论”,又说他“好以利禄趋众”;加上淮军将领里面文化程度高的不多,因此,很多人把它与湘军相比较,认为这支军队没有文化,是“叫花子兵”。对于这个观点,翁飞并不认同。

  “我们目前要整理的淮军资料有八千多万字,加上李鸿章个人的六千万字,字数达到一亿四千万,大大超过桐城派,而在时间跨度上却只有四十年。其中除了军事部分以外,几乎涉及到近代西学的各个领域。当时的洋务派已经看到,要御侮图强,就应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急起直追向西方学习,这种学习是全方位的,所以内容无比丰富。比如,当时西方兵书有160多种,湘军翻译了20多种,而淮军则翻译了140多种。”

  翁飞认为,淮军将领虽然文化程度低,相反他们受封建传统的束缚也少,对于西方先进事物,大都能虚心学习,如刘铭传、张树声、聂士成、周盛传、丁汝昌等,都有过很进步的思想主张和具体实践。“另外,淮军又是一个不完全局限于地域观念、比较开放的军事系统,突出表现就是一大批洋雇员的进入,还有江、浙、闽、广一大批有眼光、有作为、有特长的人士参加进来成为淮军的幕僚。这些新知识、新材料,可能不属于传统的文化范畴,但不能不说它也是一种社会处于极度巨变的转型期所留下的文化痕迹——新旧交替、西学东鉴所留下来的文化烙印。”

  所以在翁飞看来,淮军不仅是晚清国防军的重要主力之一,淮军也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我们看待淮军的历史功过,既要立足安徽,又要跳出安徽。为了保卫国家而放弃小家、背井离乡的这份赤子之情令我们动容,而淮军在全国范围内留下的巨大影响,这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5 06:12 , Processed in 0.2204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