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7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位老话剧人的回忆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11:4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最早接触话剧的地方应该是安庆,当时叫文明戏。彼时的合肥还不是省会,虽有一些演出,但话剧艺术在这里无论如何谈不上辉煌二字。合肥话剧的繁荣,应该始于1949年。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皖北行署驻地到1952年成为安徽省会,包括治淮文工团的成立,都促使合肥话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著名编剧侯露说:“社会使命感是话剧与生俱来的属性,自其踏入这片国土,便伴随着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呼吁着社会进步、人民觉醒,揭露社会的种种不公,鞭笞着世间丑恶的现象,同时也讴歌着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这使得很多追求革命的百姓都热爱话剧并以看话剧为荣。”
    她为我们介绍了那个时期安徽话剧界的翘楚朱起、张敏、张音阶、李琦、尹达等,“当年那可都是优秀的话剧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十分深入人心。《列宁与第二代》、《保尔柯察金》、《兵临城下》、《生命线》、《智取威虎山》等,个个都是精品。”
    “编排国内外名著,提升合肥历史文化水平的同时,也给合肥本地的百姓带来了文化的滋养。”
    侯露以《列宁与第二代》为例,公演海报一出来,人们就奔走相告,争相购票,先睹为快。这部话剧产生的轰动效应之大,观众看话剧热情之高,也算是当时合肥城的一道靓丽风景。朱起饰演的列宁,成为一代人心中挥不去的经典。
    二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已是耄耋之年的李琦现今居住在三孝口附近的小巷子中。回忆起那个缤纷的年代,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刚解放时的合肥还没有成立安徽省话剧院,那时的话剧演出主要是由皖南文工团和皖北文工团完成,剧情主要是反映解放后青年如何思想解放、追求进步的。他还记得《思想问题》是李琦所在的皖南文工团编排的第一部话剧,同时也是全省的第一部专业院团编排的话剧。皖北文工团紧随其后编排出话剧《红旗歌》,1953年皖南、皖北两文工团合并成立安徽省文工团,李琦等一批青年演员被调往治淮文工团,并于1956年进入安徽省文工团。
    李老回忆说,那时的娱乐形式很少,很多人都将看话剧作为主要的娱乐项目,故而很多话剧一经演出便是场场爆满。因着一票难求,甚至许多人直接卷着铺盖睡在了剧场门口,雨雪天气都不例外。
    安徽省话剧团成立不久,即把我省著名作家鲁彦周创作的独幕话剧《归来》搬上舞台。该剧的中心内容,是教育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自律,否则就要蜕变、腐化堕落,而毁了自己。那时,《归来》一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警钟长鸣,振聋发聩。广大干部和老百姓对这个戏赞扬不绝,在各阶层中产生很大反响。该剧在全国演出中也荣获一等奖,李琦本人也因此荣获演员二等奖。
    三
    王秀琴于1970年进入合肥市文工团话剧队(现歌舞团),开始结缘话剧从事话剧表演。当时文工团演的话剧居多,例如《工装》、《女指导员》、《八一风暴》、《七十二家房客》、《他含笑死去》等,许多演员都被观众所熟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文工团作为“文革”后全国第一家复排《雷雨》的剧团,在当时需要很大的勇气,曹禺本人对此也深表感激。
    王秀琴在担任曲艺团副团长3年的时间里,联袂合肥众多的话剧表演艺术家,策划创作排演了三台大戏《何家庆》《国事家事》《特殊故事》,并被邀跨省演出,甚至调进北京演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何家庆》表演团队还得到了时任中宣部部长的接见。
    如今的她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活跃在话剧、小品、朗诵的舞台上。她回顾自己几十年的话剧表演经历,感悟道:“话剧在表现手法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中国人的英雄情怀、为国担当的精神更值得从中发扬。”
    这一点在侯露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她将本土革命历史题材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安徽是当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的主战场,侯露据此创作了话剧《风驰瑶岗》,以这一伟大战役为背景,以肥东瑶岗为活动中心,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军事和政治斗争;讴歌了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下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全中国的丰功伟绩;讴歌了老一辈革命家、人民军队各级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党、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形象地反映了历史转折关头的民心所向,正义战胜非正义的翻天覆地变化,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
    话剧的发展离不开话剧人的传承,不管是李琦、王秀琴还是侯露、朱海燕等,他们都以从事话剧事业为豪,也都得益于话剧。他们共同的体会,因为沉浸在话剧中,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中,才让自己活得更加潇洒自在,虽然没有去过远方,但就活在远方。而一代代话剧艺术家传承的其实是话剧精神,话剧理想,在新世纪下,话剧人如何秉承着话剧使命,使话剧在坚守中得到重生,也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方甜甜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云胜 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10:02 , Processed in 1.6169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