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鞍山和县“镇淮楼”之谜?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1 13: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镇淮楼始建于何时?
据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知州徐元留下的《镇淮楼诗碑》首句“宋宁遗构镇江关”来考,此楼是在宋代镇江关的遗留结构旧基上建造的。从楼下层中间4根长柱及其础石看,古建筑技术人员鉴定是宋代的木石构件。

宋徽宗初年,贬谪太平的编管李之仪曾多次来和州游山观水。有一次,他还受到和州知州曾延之于此楼设宴热情款待。当时李之仪兴致勃勃地写下题为《和州太守曾延之置酒鼓角楼》一诗:楼台烟树接平芜,水墨丹青十幅图。认为黄山家住处,云中相对似相呼。
此楼宋代叫鼓角楼、谯楼,为何又有“镇淮楼”之称呢?
说法不一。其中有一种是据史所说:《直隶和州志》记载,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兀术侵犯和州,围城数匝。当时钤辖宋昌祚激励士卒,坚守州城,日夜防御,不少懈怠。一日,军士胡广眼尖手快,一箭射中金兀术的左臂,兀术大怒,下令弩箭齐发。金兵蜂拥破城而入,大肆屠杀军民。是时,古城内外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钤辖宋昌祚、历阳县令蹇誉等皆壮烈死于谯楼上。乡豪、进士赵霖带领镇淮军(即乡兵)拒不投降,利用黑夜突围,转移到麻湖水寨(今娘娘庙一带),练兵备战。后来,侦知金兵分散,力量薄弱,赵霖立即抓住战机,摆开阵势,一举收复和州城,受到南宋朝廷褒奖,任其为和州镇抚使兼知州。故后人又称“谯楼”为“镇淮楼”。
还有种说法是,历史上认为,和县当江淮水陆之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梁山峙其南,濠滁环真北,为“淮南之藩集”、江表之保障,历来为军事要地,《方舆纪要》也说,自古以末,凡立国于金陵者,都以历阳为襟要;凡进军江南者,多由历阳横江渡大江,取采石,指向金陵。因此,有人认为“镇淮楼”是泛指淮南的保障。这里的“淮”并非指淮河,而是指地势险要的淮南区域。
其实,不管哪种得名原因是正确的,抑或随着年代久远,得名原因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也阻挡不了“镇淮楼”作为一部用青砖、木柱、藤蔓写就的史书,一部博大精深耐人寻味的史书,永远地停留在人们心中。
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农历正月),朱元璋献计攻占了和州。郭子兴命他为总兵官(镇守一方的大将),建立反元根据地。朱元璋常与徐达、李善长、常遇春诸将在镇淮楼饮酒赋诗,其中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道:
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
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
镇淮楼历代均有修葺,据明清有记载的重建、重修达5次之多。值得一提的是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知州罗锡畴对该楼进行一次大修。悬楼北门额为“南来第一”,并将原“江淮重镇”匾额换上“江天一柱”,四周城砖皆刻有“辛卯年春”、“知州罗锡畴督造”的字样。


1986年10月,省拨款重修镇淮楼,使之面貌全新,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镇淮楼遭暴雨侵袭,墙塌楼倾,省、县随即又筹款修复一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30 19:24 , Processed in 1.1459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