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8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巢湖岸边走出的 抗战老兵演绎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0:1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从巢湖岸边的义城老街走出,如今已97岁高龄了。但他的一生的确充满了传奇: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当过飞行员,受国民党迫害坐过监狱。解放后又当过40年工程师……他就是现居江苏泰州的抗战老兵徐世椿老人。而在他的家乡合肥,另一位老人汤湘华正准备以他的故事创作一部报告文学。
    巢湖岸边热血男
    徐世椿祖居地原叫徐小圩,是巢湖边鲜为人知的小村子,徐小圩和另外17个零星散布在巢湖边的村庄汇聚成一个不大的小集镇,那便是当年合肥的义城集。
    不知从何时起,徐小圩便沿袭下来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谁家生个男娃,都必定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棵香椿树。徐世椿虽然是在外地出生的,但1920年春,当父亲徐东莱将儿子出生的喜讯用照片寄回家时,祖母喜出望外,不假思索地给小孙儿起了个“世椿”的名号,即世世代代种植香椿树,寓意香火不断。接到照片的那晚,祖母为添人进口、人丁兴旺激动了许久,她准备第二天一早就为小孙子亲手种棵香椿树,但是却一觉睡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虽然祖母去世了,但世椿的名字被叫了下来。几年后,小世椿回到了义城老家,从六岁开始被家人先后送进了教学优质的教会小学、中学读书。他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好男儿志在四方”,对徐世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希望儿子去学习最先进的西洋技术,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徐世椿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15岁那年考上了上海法国人办的雷斯特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他天资聪慧,各个学科成绩优秀。他立志要做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因为两家是世交,所以我早已认识徐世椿老人,对他的经历也有一些耳闻。于是就以他的经历写了一篇散文《永远的香椿树》发表在了刊物上。”今年78岁的汤湘华说,“虽然徐老早已安家江苏泰州,但他有着深深的家乡情结,每年清明都雷打不动回乡扫墓。2011年在他91岁高龄那年,仍在子女的陪同下回到了家乡。他无限深情地说:‘巢湖边有我的根,乡情亲情使我难以释怀啊。’”
    “正是在那一次,我把那份刊有《永远的香椿树》一文的刊物送给了徐老。他非常高兴,笑容可掬地为我讲述了他那魂牵梦萦的香椿树,最后竟吟诗一首:幼小离家鬓白回,乡音未改景物非。香椿已被高楼代,涛声亲切迎我归。” 汤湘华老人告诉我们,正是在那一次,她被徐老的一生传奇经历打动了,觉得有必要把老人的经历记录下来。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汤湘华老人几次赴泰州对徐老进行了采访。而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位抗战老兵的形象在她的脑海中慢慢丰满起来……
    参加台儿庄战役
    据汤湘华老人介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才17岁的徐世椿,怀抱痛杀鬼子、为国捐躯的决心,于11月份由合肥入伍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台儿庄战役拉开了序幕,徐世椿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要在龙炕集阻击北进蚌埠的日军,他首次参加了战斗。傍晚时分,战斗打响了,日军炮弹铺天盖地,枪炮声不绝于耳。战斗整整打了一夜……徐世椿看到很多战友倒在血泊里,悲愤不已。后徐世椿随部队撤到安徽宿县。1938年4月,驻防在安徽宿县的第7军171师和川军某部的三个师接到上级指令,阻击南线日军北进。徐世椿所在的师负责守宿县城西门。
    凌晨3点,日军向四个城门同时发起猛攻,守城各部队殊死抵抗。川军的装备极差,使用的是土造“单打一”猎枪,手榴弹一炸分开两瓣,杀伤力有限。日军的大炮很快炸开东门的一段城墙,日军从炸开的城墙缺口一拥而上,川军的火力无法压制冲上来的日军。战斗中,徐世椿忙着救护伤员。天快亮时,城门失守,部队开始撤退。这一仗,除东门突围出几百人外,近万名壮士全部战死。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徐世椿只有一个念头: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
    救国志愿飞蓝天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年,徐世椿报名加入了中国空军,参加与黄埔军校齐名的中国空军军士学校第三期的学习。入校后,徐世椿和战友们学习航行、航空战术、天文、气象、通讯、照相、射击、轰炸和发动机等课程。“徐老告诉我,那时的飞机很简陋,没有现代通讯设备,飞机上了天全靠飞行员自己,飞行员要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极好的飞行技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淘汰率很高。” 汤湘华老人说。原来从全国各地数万人中遴选出的280多名入伍生,最后仅剩下83人。徐世椿是中级飞行项目中第一个放单飞的,毕业总成绩第26名,毕业证是第26号。
    正当航校第三期学员完成学业,准备奔赴战场的时候,徐世椿他们中的23名战友却因对当时的空军一些制度提出异议,而被国民党当局以“奸匪嫌疑”罪拘捕,押往重庆当作政治犯进行审判。“对当时的徐世椿他们来说,学习完成后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死,为民族而死!‘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拿我们的血肉去拼掉敌人的头颅,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可是当国民党当局对他们横加罪名,不得不每天听被钉上铁镣发出铁锤的连续撞击声。”让人气愤的是,在抗日战争打得艰苦卓绝的1943年,徐世椿等23人却以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从此,长空杀贼的理想化为泡影……
    身在监狱,心向共产党
    随后,徐世椿等23名飞行员被押往五云山集中营接受训导。但这个集中营,在监狱地下党的努力下几乎成了改造人思想、锻炼人意志的一条隐蔽战线。在那里,他们知道了共产党有完整的理论和信仰,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后,他们明白一个重要的革命道理:共产党就是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彻底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推翻军阀混战的旧中国,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幸运的是,在徐世椿他们23人入狱不久,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王若飞就通过集中营的地下党和他们联系上了。王若飞对他们非常重视,通过秘密渠道告诉他们,“到延安去,那里欢迎你们!”23名飞行员都感激万分,彻夜难眠,在他们最绝望、最黑暗的时期,是共产党给了他们巨大的关怀和温暖,还给他们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徐世椿和战友们决心去延安投奔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作为政治犯释放的徐世椿等23人,在1945年9月9日,结束了这段五云山集中营的牢狱之灾。当他们满心欣喜准备去往延安,加入共产党时,却传来噩耗:王若飞同志遭遇空难牺牲了。这样,他们去延安的事就暂时搁浅了。“但徐世椿等23名飞行员此刻无比坚信日本鬼子投降了,饱受战火摧残的中国人民必将在民心所向的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徐世椿和他23名战友的这段经历也不为多少人所知。”汤湘华说。


    “90后”的新闻人物
    几经周折后,徐世椿来到了上海,进入复旦大学进修经济管理专业,一年后到荣丰纺织厂工作。解放后,已是荣丰纱厂高管的徐世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当时闭塞落后的苏北泰州协助筹建泰州工业史上老字号的华泰纱厂。并最终落户泰州。
    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多才多艺的徐世椿还活跃在泰州话剧舞台上。他排练演出了第一部话剧;与著名演员刘钊搭档出演了泰州的第一部电视剧《头门口记事》;他是泰州市第一位国家级足球裁判,是最早把“蝶仰蛙自”泳姿和跳水带到泰州的业余游泳教练,也是最早的交谊舞教练,就是现在,90多岁的徐老每天还骑自行车打两场门球,并且学会了用电脑……一时成为新闻人物。
    在徐世椿这段的人生经历中,最让汤湘华感慨的是,徐世椿和航校第三期同学于1985年、1992年和2014年的几次相聚,特别是2014年那次,在为新中国空军作出杰出贡献的抗战老兵赵赠熊104岁庆生会上,徐世椿手捧记载昨日雄鹰历史的珍贵纪念册,与当年教飞行的恩师相认,他紧握赵老的手,两眼噙满泪花,那尘封的往事顿时出现在眼前——一对穿越72年历史时空的师生重逢,创造出一个跨越时空的惊人记录,演绎了一段传奇色彩的历史美谈。
    “我多次去往泰州与徐世椿见面以及书信来往中,犹记他说过的那句话,‘虽然大家一生坎坷曲折、充满变数,但永远不变的是我们对祖国的忠诚’。”汤湘华老人说,“经过几年的采访、写作,这本约17万字的报告文学也行将结束。到时,徐世椿这位从巢湖岸边走出的抗战老兵传奇一生,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
    李倩 赵慧玲 程堂义 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3 12:20 , Processed in 0.2352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