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源里战斗,美军记载韩军被全歼,韩国记载美国幸存官兵不到20%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11:0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超人A
1950年11月30日下午1时,志愿军第40军的部队攻占了军隅里。从军隅里到龙源里之间的敌人眼见突围无望,即将面临被我军全围全歼的命运。沃克下令残余部队立即丢弃辅重,改变向南突围的计划,转而经安州向肃川方向撤退。
到黄昏时分,一度血流成河的龙源里、军隅里及价川周围一带枪炮声渐渐稀疏。一批批美军、南朝鲜军队俘虏被押下战场。在绵延数十公里的公路上、山岗上、草地里、丛林中,到处都是敌人仓惶撤退之际遗弃下的物资。汽车、大炮、枪支、弹药、罐头及各类食品、睡袋、军衣等等俯拾皆是。其中,仅汽车就有1500余辆,并且全是新的,大多只跑了一、二百公里。恶战之后的志愿军战士匆匆忙忙地收获着这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利品。
随后,志愿军战士又向溃逃之敌发动追击。40军继续向西面的安州进击;第39军从军隅里西北渡过清川江向西南方向攻击,第}2军与38军继续向顺川、新仓里一线的敌人追击。美第8集团军陷入全线溃败之中。


志愿军在西线战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从11月25日在西线发起反击开始,经过数昼夜的激烈战斗,歼灭了南朝鲜第7、第8两师和土耳其旅大部,并给了美第2师以歼灭性的打击,重创了美第25师和骑兵1师。共计毙敌俘敌2万3千余人,激获与击毁各种火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辆、各种枪500余支
对于这次战斗,美国和南朝鲜有很多记载。后任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美第8集团军已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美第2师在清川江一带损失严重,11月底已全部失去战斗力,因而撤到了南朝鲜进行整编补充。……部队遭到严重报失,尤其是南朝鲜第2军团,有些部队几乎大部被歼。”


对于饱受打击的美第8集团军在战斗后的状态,李奇微有如下描述:
“这里确定无疑地有一种紧张不安、大难将临、动荡不安的气氛,一种惊恐未安的精神状态……我很清楚,我们的部队业己丧失信心。从他们的眼神、步态都可看出这一点。从他们的长官的脸色--从军士直至最上层军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们反应迟钝,不愿交谈。我必须从他们那里了解情况。他们完全缺乏那种在士气高昂的部队身上可以发现的那种誓觉性和进取精神。”
他接下去写道:
“……他们的行列倘若知道我所听到的一些军官在战斗中的不良表现,他们定会在坟墓中气得打滚……”。
他在一封信中,尖刻地把美国部队在战场上的毅力同中国部队作了比较:


“除非你亲自从吉普车上或是从空中看到了这种地形,你很难想象行动的困难。但是人家那边就能克服这种困难,他们好象从不缺少弹药;尽管这在他们的后勤线上是最沉重的物资;当然他们使用了强壮的劳力和各种上运输办法:牛、骆驼、强马和两轮大车。”
美国国内的一些人则把第8集团军的溃退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可耻的大溃败。”
在南朝鲜的“韩国战争史”中,对这次战斗有如下记载:
“10月25日到11月24日,美第2,第,5两个师在全线敌未接触的情况下,停止前进,就地野营。第二天,即11月20日仍继续前进。在军团(指挥第8集团军)右邻向宁远、德川北迁之我第2军团先头部队,以在妙秀山脉中部与敌遭遇为信号,方知道整个部队已与敌接火的时候,先头的连和营已经陷入敌之包围圈,从左右受到夹击。这真是典型的不预期遭遇战,也是敌人一次早有准备的突然反击。


敌人埋伏在预先准备的堑壕内,用预先标定的轻重机枪扫射,并乘势发起反击。我军为了击退敌人出乎意朴的顽强抵杭,紧急调炮兵邵队投入前方,并投入预备队,从反面发起攻击。但为时己晚,我军在陷阱之中,且故我力量对比慈殊,不可扭转。敌人事先查明我军的进攻目标和攻势计划,秘密地做好了反击准备,结果终于使攻守逆转,我陷入进退维谷,被动挨打的处境。
中午,我军战线开始动摇。在右侧德川地区,尽管我第2军团第6师带着与中共军第一次战役所受的伤雍,浴血奋战,但毫无成果,连德种也被敌夺去。其主要原因是,新补充的官兵缺乏实践经验,在顽强的敌军大部队面前力不从心。
日落时分,战场比较平铃。这时,我军加紧整补。官兵们对即将实现的统一大业遭受挂折,十分愤怒。


美第9军团,第25师沿九龙扛沿岸公路准备攻占云山,第2师沿清川江上游准备占领熙川,以排连为单位组织梯次进攻。但也因同中共大兵团突然遭遇,在正面展开激战中又从侧面受到敌友伏击,连退路也被切断。
从日落开始,第9军团整个地域基本恢复平静,危急过去后。放松了一口气,但是,夜幕渐渐笼罩大地,月光照亮前线时,中共军队又发起夜袭。
这样。在月光下又展开决战。敌人在划破寒声中勇猛地冲杀过来。初冬的寒风固然寒冷,但敌人的喊杀声更使夜战变得阴森恐怖。
敌人同昼夜潜伏于深处之兵力会合,从四自八方向美第9军团压过来、到处展开了残酷的夜战。美第2师左冀第9团各连受到侧后攻击,濒临崩溃;团的中央第2营在清川西岸被敌包围,并遭到两面夹击。
设在清川江沿岸的美第23团团部和第1营营部也遭到奇袭而被击清,营长等许多官兵失踪。”


“〔11月26日〕自11月25日晚在月光下展开的攻防战暂停之后,趁战场出现的平静,美第8野战军加紧调整布置,同时在整个部从进行整补。各部队经过25日的昼夜激战,兵力大体己减少一倍,农意外的激战中遭受的创伤实在太大了。
这时,美第9团左翼第一线梯队的右侧已崩溃。虽然第8野战军的左冀美第1军团仍固守泰川、安州一线,但左翼我第2军团则损失很大,急需增援。
拂晓,美第9军团以云山南侧球的洞为中心仓促编成阵地,但下属各团同第2师第9团一样,兵力大体上已减少一倍。
美第25师渡过了比较平静的昼间,但到夜晚,敌人开始夜袭。中共军第39军向全师发动进攻,其中强占云山之敌主力追击35团,一举前攻到龙城洞。
在这样紧迫的情况下,被调到有亭洞附近之英第27旅,也因渡过九龙江之敌未取人海战末,实施三面包围,与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激战。


美军第2 4团的防线已经崩溃。”
“[11月27日〕敌人从前天晚上开始冒着寒风苍夜连续不断地展开进攻。
敌人不惜伤亡,脚踏死尸,反复实施波状式冲击。面对这种情况,第2军团以营、连为单位展开决以生死的短兵格斗,才勉强守住战线。
但到夜晚,曾一度处于沉寂状态的战线再一次沸腾起来,满山遍野展开生死冲斗。在第2军团地域,敌人多次蜂拥而上,情况万分危急,结果宁远终于被敌人强占,军团一角的防线被崩塌。
此时,美第9军团大体上守住了前夜的战线。但在龙城洞东部一带,第25师第27团第2管的侧后和冀侧遭到攻击。因而突破敌人的包围,在立石西南收容兵力占领了阵地。然而,敌人紧追不放,进行夜袭,第2营终于被击溃。”


与此同时,联军开始向清川江南岸撤退,到处激战,伤亡很大。日落时分,主力部分基本上渡过清川江,占领阳德、成川、顺川、肃川一线。而这条线,不仅是与元山连接的防卫平壤的重要战线,而且是东西间最狭窄的蜂腰部,为元山、平壤之间的要冲。
是日,美第9军团令右翼第2师转移至军隅里,尔后撤至顺川;令第25师及土耳其旅部,将非战斗车辆和伤员移至安州;同时令第2师第9团和土耳其步兵部队掩护军团主力撤退,尔后作为第2师的后卫部队向顺川撤退。
美第2师当面之敌,昼夜不停地连续强攻,从日出时分开始再次压迫师的正面。因连日不断的激战,师的战斗力减少一多半,尤其是步兵营竟减少到200至250人,步枪连只剩下20至35人。由此可见,战斗多么残酷激烈。正当这时,美第9军团命令该师向顺川后退。但师长凯泽少将担心在这种紧要关头后退,反而会遭受更大灾难。决定采用逐次占领阵地,一停一退的办法后退,并立即下令构筑阵地,以牵制和阻止敌人,侦察退路。


7时30分,一名血肉模糊的土耳其士兵匆匆跑进师司令部报告说:“昨晚补给连从顺川出发,沿顺川至价川公路北上,于今晨在青龙站遭敌奇袭,全部阵亡”由此得知顺川公路已被切断。
这里有两条退路:一条是经三所里的顺川公路,另一条是经肃川、新安州的干线公路到达顺川。但干线公路将成为第1军团和左翼第25师的后退路。因此,第2师不得不取道顺川公路。
选定退路之后,师长紧急调查1个宪兵班去青龙站侦察敌情,但未接到他们的任何报告。前线的形势更趋紧张。
8时,第1军团长指示该师:“放弃顺川公路,选择较安全的安州公路。”但师长考虑到掩护军团右翼之重任,而且如果第1军团和第25师用同,一条路撤退,将引起混乱。因此,决心按原定计划,选定顺川公路撤退。随即派1个坦克排进行侦察。在中午前出发的这个坦克排,在即将通过葛岘时电告:“无异常”,除此再没有任何报告。于是又增派侦察连,这个连在清龙站南侧,遭到敌人的伏击,陷入苦战。因此又紧急派去第9团C连和坦克排去增援,但因敌1个营顽强抵抗,侦察连的兵力已减少到35人,紧急派去的增援部队也无所作为,这时已经日落。


据此判断,盘据在青龙站一带之敌有1个营规模,决定翌晨再次攻击该敌。同时要求所属部队防备敌人夜袭,令派到青龙站的部队返回。
入夜,一整天的紧张战斗进入了沉寂状态。师部利用这一间隙后退至槽桶江南面的东站,向各部队下达全面撤退计划。要点如下:
①韩第3团、土耳其旅和美第9团,首先歼灭青龙站南侧之敌,为师开辟撤退道路;②撤退道路一开通则到顺川集结,尔后以第38团为先头,按第2侦察队、师司令部、通信连、师炮兵营、工兵第2营顺序南下;③第2 3团为师的后卫跟进。
尔后,根据美第8野战军关于“为掩护你师的退路,调英第29旅1个营以顺川北上”的指示,全师立即开始向青龙站方向机动。
美第9团为了翌日7时进攻青龙站附近的敌2个连,立即向目标开进。但在目标地域北2公里处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月亮已落山,一片漆黑的夜晚,第9团在遭到袭击后有些动摇,但立即转入反击,拉开了为全师杀开血路的序幕。


美第9团、我第3团、土耳其步兵部队和第38团1个营协同作战、成功地攻占了公路前面的高地。但由于敌人的抵抗出乎意料地顽强,这一战费了很长时间,并带来了很大损失。这是理所当然的结局。因为盘踞该处之敌并非象当初预料的那样用轻武器装备的小股分队,而是拥有1个团以上兵力的中共军精锐部队。与此相反,第9团,只有有名无实的2个营,兵力仅有200多人,而且各连实际兵力只有1个排。然而,第9团不了解上述敌情,误认为这一仗打开了师的退路。
2.土耳其旅从昨日午夜开始,同追击之敌展开夜战,结果得失相等。这天上午,激战至10时、接到军团关于全面撤退的命令。同时,为了同配属的美第38团1个营相配合掩护第2师撤退,命令所有下属部队到凤鸣里一带集结。
12时,旅长塔欣·亚齐奇准将为掩护在新林里坚守高地而未能及时撤退的部队,下令发起攻击,成功地救出被孤立在敌人中间的部队。但因战况紧迫,丢弃许多重型装备。
16时,敌约1个团兵力突破第38团第1营阵地--凤鸣里东西两侧182高地和132高地,土耳其旅集中炮兵营和坦克炮火力进行射击,但因敌人的攻击越来越猛。17师、第38团第1营右翼一角崩演,旅左翼暴露在敌军的包围之中。敌人的主力部队向旅的右翼快速迂回,企图包抄,使旅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在部分部队的掩护下断然实施撤退。


17时30分,土耳其旅以美坦克排和旅炮兵营为先导,以步兵为后卫开始往军隅里撤退。这时,敌人向旅退路穿插,在通往军隅里的路旁182高地和阳洞附近126高地一带,占领阵地进行拦阻。
从而,挺进的坦克排和炮兵营摆脱了敌人。但步兵部队和第38团第1营在通过182高地和龙伏里之间山间公路时,再次遭到敌人重火器的集中射击。土耳其旅试图突破敌人包围,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极其激烈的战斗。
因攻击之敌占据有利地形,并且兵力、装备占优势,土耳其旅一时陷汉危机.但由于美空军十架飞机猛烈轰炸和师炮兵营的集中射击,终于冲开血路突破了魔鬼般的溪谷。尔后,根据军团指示,土耳其旅兵分两路。沿顺川公路和安州公路行动。旅指挥部随同第25师后撤,步兵部队配属第2师,沿顺川公路撤退,当夜,与第9团协同,在龙源里附近再次与敌人展开激战。
[11月30日〕敌人冒着黎明前黑暗,继续向整个战线逼近。美第2师的掩护部队在北风呼啸的刺骨寒天,迟滞敌人的南下速度,掩护我军撤退时再次同敌人遭遇,展开激战。因为敌人早已穿过德川、北仓里、安州一线,插到价川为中心的清川江北岸。


在这一过程中,美第9军团主力部队已撤离新安州机场,美骑第1师在顺川南25. 6公里一线构筑防御阵地。在连接新安州、肃川、平壤的京义公路上,塞满了第1军团主力部队的南下队伍。其余公路被掉队的士兵、地方牛马车和其它车辆拥塞。
1.美第9军团第2师第9团在昨夜占领的高地一带,为了同正在北上之英国第29旅取得联系,在这天鸡鸣时分派出1个坦克排。该坦克排10时到达葛现后报告说:“现在情况无异常。”并在反复的侦察过程中未遭到敌军抵抗,顺利地继续南下。
团部接到上述报告后感到活路已开辟,便在炮火及飞机轰炸的支援下,以冲天的士气立即开始了进攻。
但是出乎意料,敌人的抵抗十分顽强,第9团曾决心猛烈打击敌人,一蹴而就。但敌人毫无退却之意,反而企图进行迂回包围和穿插分割。敌人进行多次波浪式冲击,双方伤亡不断增加。加之该团缺乏弹药,坦克炮误射,战况越来越对我不利,高地终于落入敌手。


2.这时,英国第29旅在没有接应的情况下北上,但在葛岘洞南侧三叉路拐弯的瞬间,遭遇了敌人迫击炮和机枪的突然袭击,一瞬间受到很大损失,丧失了进攻能力。
雪上加霜。不仅事先没有同美第2师协商联络间题,而且风雨交加,飞机也无法进行侦察。因此在距师部不过10公里处,经历一场苦战,陷入进退两难的危机。由于轻视中共军的兵力和装备及其战法和斗志的错误所导致的损失确实巨大。
3.敌人从四面八方云集而至,向师主力施加压力,直至攻打美第2师司令部。显然,中共军企图一网打尽美第2师。
这样,该师面临更加严重的情况。因此,师长凯泽于正午亲自侦察退路,尔后以第38团(团长G·B·佩普洛上校)为先导,向青龙站后退。该团在炮兵实施压制射击后,以第1营为先头部队,由坦克连开路前进。


该团主力到达可望见青龙站南侧和西侧高地之处,目击到涂有土耳其旅标志的坦克和卡车。就在这一刹那,遭到来自两侧高地的迫击炮和机枪的集中射击。该师惊慌失措,立刻展开兵力,朝枪炮声方向实施攻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兵力和装备的损失越来越大,无法压制敌人,完全落入陷阱,被敌包围合击。当突破险境,死里逃生,开辟活路时,坦克只剩1辆。
后续的师主力部队也逐渐投入这场决战,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结果,尸横遍野,装备和车辆被烧毁,在隆隆的炮声之中。负重伤的卫生兵找水,受轻伤的军官用手枪对付敌人,鲜血染红冻土,腥臭随着寒风飘移。到处是一片凄惨景象。
该师经过这一残酷的战斗、冲开血路,到达顺川南侧时,幸存官兵不过20%。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所谓“联合国军队”在这场大规模的战斗中在人力、物力和士气上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战斗又是何等的残酷和激烈。
作者简介:超人A,时政、历史领域的爱好者,各领域涉猎广,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希望在这里与大家遨游于书中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9 05:57 , Processed in 0.2277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