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玩个“球”,古人有多拼?硬核知识了解一下

[复制链接]

2480

主题

2622

帖子

880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1:1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比赛了吗?”
大概已成为这几天见面必聊的话题……
虽然嘴上一直说着快乐体育,但紧盯赛事时的心情仍像坐过山车一样。
由此,还产生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认知:


其实呢,中国也拥有非常悠久的体育运动历史。
只不过,大多数咱们的运动大多数不十分强调竞技性,大家和和气气的,以简单而有趣的体育运动比赛取乐。
那么,在中国古代如果开一届“运动会”。
会有哪些运动项目?
小编搜集了一些文物,细数一下。
发现还真不少,比如射御:

校射图(局部) 横幅长328.3厘米 宽95.3厘米;清 南京博物院藏


汉代画像石上的宾射


捶丸:

《明宣宗行乐图》局部


《游骑图》


花样滑冰:

《冰嬉图》


围棋:

《宋人弈棋图》明代 仇英


马术:

《八达春游图》 五代 赵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蹴鞠:

元代钱选 临摹《宋太祖蹴鞠图》


蹴鞠,当然就是足球运动。
虽然现在咱们的足球踢得……嗯……emmm……很不咋滴。
但是,咱们玩球的历史可悠久着呢!
下面就来说一说,关于足球的硬核知识。
看看古人为了玩“球”都做了啥?

蹴鞠 图片源自网络


蹴鞠。
一开始,它叫“蹋鞠”。
这是先秦人们踢球时的叫法。
《战国策-齐策》说,齐都临淄人都擅长:“斗鸡、走犬,六博、蹋鞠”。
蹋鞠,就是这项运动。
先秦人如何玩?什么样的规则?并没留下太多记载。
只知道,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属淄博市)流行踢足球。
到了汉代,“蹴鞠”成为了统称。
大家的玩法清晰一些。
据说在汉代一般在三种场合玩球:一是军队的训练中;二是伶人的表演;三就是平民的娱乐。
这三种在汉代的画像石中都有表现。
比如,河南南阳汉画像馆藏“大鼓蹴鞠”画像石:

左侧两人绕鼓蹴鞠


汉画中的蹴鞠图


用在娱乐项目的蹴鞠


汉代人踢起足球来,花样可多了。
官方、军方、民间、娱乐界……各有其规则。
关于足球的规则,西汉有《蹴鞠》专著二十五篇,遗憾的是失传了。
而《蹴鞠二十五篇》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可是被列入“兵伎十三家”之内。
其原因,就是把蹴鞠作为一项军事体育项目。
至于民间的踢法,按李尤《鞠城铭》中所说,东汉时已有正规球场、竞技章程与裁判规则。
到了唐代,蹴鞠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是球的变化。
初唐之前,人们为了玩球踢的可都是用“皮”裹的实心球!
对,你没看错。
是实!心!球!
不过,别担心。这是以毛发等富有弹性之物填充成的实心球。
唐代,实心球变成了吹了气的球。
徐坚《初学记》就说过:“今蹴鞠曰毬戏。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而这种有壳、有胆的吹气鞠比之发明气球较早的英国还早了400年。
球变了,赛制也随着变。
实心球容易落地,所以初唐以前的对抗赛应该和现代足球相仿,实行的是双球门制。
球员蹴球或带球以射入对方球门为胜利。

汉代 踢足球图


因实心球踢不高,球门相应的不会立得太高。
但改成充气的,就能踢得又高又远。
王维曾在诗中说过:“蹴鞠屡过飞鸟上”,正是这种变化。
蹴得高,玩法也更多。
一种是双球门蹴鞠,球场跟现代足球场差不离。
玩法也和现代足球一样:


还有一种是单门:


这种竞技赛,令人痴迷程度不亚于现代人追世界杯。
历史记载汉代就有位疯狂球迷,刚看完病明令禁止剧烈运动,仍去蹴鞠,最后呕血身亡。
唐代不仅男人踢,女性踢球也随处可见。
深禁后宫,蹴鞠也受妃嫔与女伎的喜欢。
宋代,更疯狂了。
全民娱乐,蹴鞠已成为时尚的体育活动,连皇帝都踢起来。
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都酷爱蹴鞠。
宋太宗更是以帝王之尊亲自上场,与亲王、宰相、从臣等“蹴鞠大明殿”:


玩的花样更是繁多,宋代《蹴鞠图谱》开列了二十四种气毬名目,《蹴鞠谱》更多至四十种。
宋人玩得更多的是单球门蹴鞠,即筑球或“白打”。
筑球,每队十二人,由球头开球,队员们轮流球不落地花式颠球,最后传给球头度风流眼(射门):

宋人蹴鞠玩法


“白打”不设球门,只要带上球,找一块空地,就可开踢。
宋代《事林广记》记载有一人、二人、三人踢的玩法。
一人场,叫“独踢”,属于个人表演,对球技要求特别高。
《水浒传》里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写的就是他使尽浑身解数的一人场表演:


二人场,叫“白打”,锻炼双方控球与传接球的技能:


三人场也叫官场,叫"角踢"。
更多用于高手训练子弟的场合,上场三人立于正三角位置,由一个当头,称“出尖”。
出球时既可踢一脚,也可以连踢两次,控球方可随意传球给任一方,称“三不顾”:


“白打”也适用于竞技赛,以失分制定出胜负高下。
相较起来,还是设球门的筑球对抗赛更有观赏性,宋代宫廷庆典上大多是筑球赛。
上所好,下必甚。
宋人多爱踢球?
他们的寒食、清明还保留蹴鞠的民俗。
据《东京梦华录》,开春以后,开封城内“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临安城有一家“黄尖嘴蹴毬茶坊”,专供球员与球迷聊天。
踢球成为那个时代最热捧的体育活动。

▲[明]杜堇《仕女卷·蹴鞠》,现藏上海博物馆


明清的蹴鞠,竞技精神少了,单纯就图一乐。
当时的蹴鞠技术花样繁多,名目繁杂,但规则方法与宋元时期不设蹴鞠门的“白打”很相同:

朱瞻基行乐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时过境迁,如今,现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论证2004年曾得到国际足联的认可。
不过,又能怎样?
经历了盛衰起伏的二千余年,古人玩“球”的历史或许成为后人的谈资,也许某一刻我们还为之自豪。
但旧事已矣,与当今国足可没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29 05:59 , Processed in 0.2497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