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2年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故事

[复制链接]

2258

主题

2374

帖子

800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1:5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国友人参访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
  1972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
  安徽医学院烧伤研究室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
  安徽医学院(今安徽医科大学)迁建合肥后,努力加强学科建设,烧伤科就是其中一颗“闪亮之星”。1972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取得的成就。
  从烧伤病房到烧伤科
  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是年,为了抢救一名烧伤面积达75%的郭姓炼钢工人,当时还叫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均以此代称)成立了隶属于普外科的烧伤病房,由胡家骅教授负责,普外科医师轮流参与烧伤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烧伤科逐渐被人们所知,则是在十多年之后的1969年底。据档案记载,当时轮转到烧伤病房工作的骨科医师陈国钧发现,大面积烧伤病人容易造成休克,且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其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正在附院兴起,陈国钧想到,能否以中草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研制出一种特效药,既能改善血液循环、调整体液平衡,又能抗菌消炎、愈合创面呢?他把想法对专家和同行一说,大家纷纷赞同。
  说干就干。陈国钧从医院召开的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有一副抗炎中药方对治疗烧伤很有借鉴意义。于是他亲自参与并组织同事按其药方配制药水。万事开头难,药水制成后,先做动物实验。其后为验证对人的效果,陈国钧和同事们又把药水涂在自己身上,进行多次试验改进配方……有了相当把握,再试探性地涂到烧伤病人的局部创面,然后再涂到更大创面直至全身。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临床观察发现,病人用过药水后感觉良好,康复很快。在多次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后,大家为该药取名为“制痂酊”。
  在此基础上,安徽医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授、老师们利用中草药,两年多时间研制出抗休克合剂、创面外用中药1-12号膏剂、中药女贞叶酒精酊等,并应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
  1972年初,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了烧伤科。为了使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方法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和医院成立了烧伤研究组,制定课题论证方案,组织检验、药理、病理、生理、中医等部门科研工作人员开展科技攻关,既有分工,又强调整体协作,终使得烧伤科“名声在外”。
  受到《人民日报》关注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法,治疗大面积烧伤,取得了新的成就。”这是1972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导语,标题是《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创造祖国新医学贡献力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取得新成就》。为了更具体报道“新成就”,文章列举了一组数据,“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自一九六九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法治疗了一百四十四名大面积烧伤病人,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点九。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新疗法疗效高,疗程短,药源广,费用低,而且方法简便。”
  头版头条、1500多字的篇幅……《人民日报》如此报道一所地方医学院的一个科室,实属罕见!足以表明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方面的“过人之处”。这一点,从报道中所列举的病例也能看出。
  1970年,一位因救火而烧伤的农民全身二度以上的烧伤面积达81%,伤后21小时入院,经抗休克合剂治疗后,外敷和内服中药并用,同时注射抗菌素。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患者没有因感染产生败血症,顺利恢复了健康。
  1972年5月,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一位烫伤患者。患者入院时全身97.5%的面积烫伤,其中二度烫伤面积达74.5%,仅头部还保留一小块皮,伤势极为严重。医务人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平稳地度过了休克关,战胜了短期的局部感染。经过48天治疗,患者创面全部长好,身体功能恢复正常,又回到了生产一线。
  除了成年人,烧伤疗法对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大面积烧伤,疗效也很显著。1970年7月,一位大面积烧伤的儿童在烧伤后16小时入院,当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通过服用中药和外敷中药纱布,配合输液等治疗,最终战胜了休克,一个多月就治愈出院了。还有一位患儿,深二度烫伤面积达21.5%,入院时已发生绿脓杆菌败血症,同时并发消化道大量出血,生命垂危。经过医护人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治疗,不仅控制住了败血症,而且有效制止了消化道出血,经过45天治疗后康复出院。
  “大面积烧伤病人,病情变化急剧,容易造成死亡。治疗这类病人,一般都要经过战胜休克、感染和创面修复三个过程。”正如报道中所说,为了治疗烧伤的方法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和医院成立的烧伤研究组不断开展科技攻关。主管大内科的汪国良和陈国钧等人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收集和整理实验研究资料和数据,重点研究药物的有效化学成分、药理、剂型等。研究组还对课题进行分解论证,如烧伤对病人机体内环境包括心脏、脾胃、肺脏、肾脏、肝胆的影响等,并对60种中草药及95组联合用药作了抗菌实验研究。
  “享誉中外”的荣光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后,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吸引了很多同行来学习、取经。
  据档案记载,1973年11月1日,由安徽医学院烧伤研究组承担的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经验交流会在合肥召开。烧伤研究组完成了《中西医结合防治烧伤休克149例的临床观察》和《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27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临床观察》等课题报告。1975年11月,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经验交流会再次在安徽医学院召开,会议代表分别来自18个省市、解放军和卫生部直属单位及新闻宣传部门。
  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多地造福社会,安徽医学院组织拍摄了一部约40分钟的《烧伤新疗法》科教新闻片。附属医院选派一批烧伤专业人员,到武汉、长沙、上海、马鞍山等地进行巡诊指导,深入工矿农村,就地抢救烧伤病人,并开展短期训练班,使偏僻的农村和山区的烧伤病人及时得到了治疗。
  1976年,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共治疗各种类型烧伤病人2031人,其中严重烧伤209人,总治愈率99.31%,严重烧伤治愈率达91.3%。这年2月,两位加拿大烧伤科专家来学校访问,陈国钧等人向他们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经验,并陪同客人到病房参观。“安医接待了两位外宾”成了合肥市家喻户晓的新闻,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由此享誉中外。
  此后,安徽医学院迎来了更多重量级的外国参访团。1977年8月10日,由WHO(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组织的20多个国家的20多位代表组成的考察团来到学校。他们听取了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经验,观看了《烧伤新疗法》科教新闻,并参观了烧伤病房,以及中药麻醉取皮手术等。有外宾激动地用中文说道,“谢谢你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从几间烧伤病房到独立的烧伤科,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中外,并在1978年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以烧伤科为代表,迁建合肥后的安徽医学院一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李涛 程堂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3 05:58 , Processed in 2.1363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