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步根讲解合肥几个地名的渊源。 地名:赤阑桥 才子恋歌女,情牵合肥城 过月潭庵往南有一座桥,现称桐城路桥。 桥北端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合肥市重要历史文化遗迹——赤阑桥。因800年前的诗 人姜夔,这座桥曾显赫一时。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的姜夔,既是一个情种, 又是一位歌赋奇才,诗歌、散文、书法、 音乐,无不精通,是继苏轼后的又一 位难得的艺术全才。淳熙三年至十 三年,姜夔至少4次来到合肥,均居 城南的赤阑桥畔,在这里与一位歌 女相知相恋。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在他的一生中烙下了深深印记, 从此开启了长达20年的生死爱恋。 “他一生流传下来的87首词中, 有《一萼红》《踏莎行》《杏花天影》等22首写给情谊缱绻的合肥妹子。合 肥已是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赤阑 桥就这样跨越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时空中,成为宋词意象中的经典。诗人笔下的赤阑桥,在今环城公园银河景区内,附 近建有‘白石知音’大型浮雕,乃合肥著名一景。”张步根说。 地名:香花墩
包拯念书地,后毁于战火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一批批踏青赏春的访客漫步在包 河公园。有谁知道,几百年前这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香花墩”。 “香花墩”的名字和历史都和历史人物包拯有关。包家的房子位于庐州城内,大致位置在今天的人民广场一带。附近有一处高坡,叫“香花墩”,那是包拯和小伙伴闻鸡起舞的地 方。在宋代话本故事中,包公“日间断人、夜间断鬼”,由元朝到明清,包公戏渐渐兴起,包公的形象渐渐丰满,俨然变成神 话人物。包公去世后的第四年,他的家乡好友在庐州城内兴化寺,为他塑了一尊像,作为百姓祭祀包拯的场所,这也是最早的包公庙。 经历宋金兵乱之后,庐州城内的包家旧宅成了废墟,包拯少年读书的香花墩被夷为平地。公元1488年,明朝庐州知府宋鉴,看到城外的南护城河环境清幽,风光宜人,就命人在河中间的小岛上建了一座包公书院,把洲名改为“香花墩”,以此纪念包拯。“香花墩”从城里移到城外。 公元1539年,御史杨瞻又把包公书院改为“包孝肃公祠”, 至今已近五百年。坐落于包公祠旁边的一段护城河,也被称 作“包河”。1902年,文人王肇鼎用细腻的笔法为“香花墩”画了两幅实景图,画面上柳色葱郁,荷花点点,楼台掩映,这可能是 “香花墩”最早的影像。 地名:八斗
感念曹植恩,鱼山改名字 肥东县的八斗原来叫八斗岭,位于城北40公里处的江淮分水岭上,上溯到三国时代这里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鱼山。 公元213年, 22岁的曹植随父征伐孙吴,大军驻扎此地,发现这里百姓用水困难,遂命官兵挖井,井呈圆台形,口小肚大青石 井台,井体用青砖堆砌。古井奇特之处在于它虽处于江淮分水岭最高处,却在最干旱的季节也没有干涸过。 因井绳长年磨擦井台,上面布满了圆润的半圆形凹槽,井水至今清冽可口,冬暖夏凉,造福百姓。公元215——219年,曹植在山岭西南角修建一所学堂。公元229年,曹植被贬, 在被遣回东阿封地前,他又到这里,把自己部分衣冠及 随身物件送给当地好友。曹植死后,百姓怀念其功德,遂为其建立了衣冠冢,并依托南朝诗人谢灵运“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独得八斗”的诗句和丘陵地貌,改鱼山为八斗岭。 清光绪十六年,有人在八斗中学西南角立了一块石碑——陈思王曹子建之墓。墓地四周景致奇异:前方是个小 土坡,形似笔架,旁有象征一支笔的植物,西北角有一口水塘,构成了 “笔架山”“砚台塘”景观,可惜后来遭到破坏。2015年,八斗镇政府于旧址附近依原样重修曹植衣冠冢, 并在老街与合蚌路口建造一尊目 视正南方向、风流倜傥的曹植汉白玉雕像,见证着历史风云和百姓富足安康。 八斗因曹植“文”名,因吴复“武” 名。元朝末年,战火纷起,明代开国元勋吴复召集乡民保卫家乡,后在濠州率部归附朱元璋,灭元军、平叛军、伐 西北、定西南,创累世之功。1383年吴复 金疮病发,死于普定。朱元璋为了旌表功 臣,于洪武十九年追封吴复为“黔国公”,谥 号 “威毅”,世袭安陆侯,后葬于今天的陈集乡 秦湖村,并在八斗镇的小普村大吴组,御赐一 座“国公祠”。 地名:中庙 百姓祭焦母,传说陷巢州 中庙始建于东汉赤乌年间,是当地百姓用来祭祀焦母的。东面红石嘴上是一座白衣庵,西面是一座黑石嘴,远看像是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庙宇所处位置被称作凤凰台。 提到中庙不得不说焦母,说焦母就不得不联系到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陷巢州》。这个故事版本不下十余种,有民间流传的,有戏曲弹唱的,更有文字记载的,如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的《陷巢州》是最为有名的一篇。文曰:“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夫古道,港有巨 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 或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 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民间流传,此不食巨鱼的姥姥姓焦,巢州陷落之时,她不愿众乡亲葬身水底,与焦姑一起到处奔走呼号,招呼大家避难,而她自己因延误时间被洪水淹没。 焦母化为姥山,焦姑化为姑山,焦母慌乱中跑丢的两只鞋也化做了两座鞋山。有此传说,巢湖又被当地百姓称为焦湖,焦母从此成为巢湖水神,受人供奉。 近些年来,在中庙唐嘴一带水面之下发现了很多人类生活遗存,据此推断这是古城遗迹。经初步考证,唐嘴水下城大约是1800年前形成的,这与历史记载的赤乌二年发生的陷巢州事件年代大致相吻合。 似乎佐证着这个历史传说真实存在,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 中庙自汉代建庙以来,屡修屡废,至清朝太平天国时期,殿宇再毁于战火。1889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倡募重修中庙,在道庙基础上增加了佛寺建筑。 中庙又称为忠庙,一是因为庙内供奉着“忠义大 帝”关公灵位,二是因为李鸿章为祭奠淮军阵亡将士, 在庙东边建了一座“昭忠祠”,此祠又被称为“忠庙”,于是相沿成习,流传下来。 讲席嘉宾 张步根,合肥市社科联(市委讲师团、市社科院)调研员。曾任合肥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院副院长,省委讲师团选聘基层宣讲专家。工作中勤奋思考,笔耕不辍,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0多篇,组织编著的多部社会科学普及丛书获省市奖励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