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0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超、姜维都是降将,为何能在蜀汉受到重用?

[复制链接]

2772

主题

634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3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12:4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孙权赞为“可与东方朔为比”的名士虞翻,是三国时代出了名的“暴躁老哥”。曹魏名将于禁辗转投降东吴后,孙权曾邀请他同行,谁料虞翻直接开炮:“你一个降将,怎敢与我家主公齐头并进?”言罢,还要挥鞭击打于禁。若非孙权及时呵止住他,于禁恐怕要羞愤得当场自尽。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刘备的小舅子糜芳。一日,虞翻乘船出行,恰与糜芳迎头相遇。见糜芳船上侍从直呼“避将军船”,虞翻大怒,当即破口大骂:“失去忠信之人,如何再侍奉主君?(你凭借)献出(蜀汉)两座城池(苟且求生),又怎敢妄称‘将军’?”躲在船里的糜芳听了这话,从此对虞翻退避三舍。


影视剧中的糜芳。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按理来说,出身于会稽名门的虞翻,就算性情“疏直”,也不该如此无礼。可是,谁让于禁与糜芳都是降将呢?须知,东汉士人“重名节而轻生死”,对侍奉二主乃至多主的行为,自然无比反感。但凡事常有例外。对三国时代的降将来说,蜀汉政权虽然偏安一隅,却是他们的理想去处。

君不见,马超、王平、姜维等降将入蜀后,个个都身居高位。那么,同样重视“风骨”道德的蜀汉,为何会对这些降将如此厚待呢?

千金买马骨,树立典型

蜀汉政权善待降将,可追溯到刘备时期。蜀主刘备少时寒微,能折节下士,“士人豪杰多归附之”。但入蜀之后,刘备却渐生骄矜之心,学起了清流名士的作派。此前,他进围成都,刘璋委任的蜀郡太守许靖曾打算翻墙投降,后被发觉,未果。于是,刘备便认为许靖私德有亏,欲“薄靖不用”。谋士法正见状,劝说刘备道:“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这里有一个典故,名为“千金买马骨”。战国时期,燕昭王有振兴燕国之心,却因为没有贤良之才辅佐而时常感到担忧。有个叫郭隗的人见状,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君王,欲用千金购买一匹千里马,但三年都未曾实现。后来,有人替国君完成了心愿——他先花费五百金,购得了一匹千里马的尸骨;而后用这件此事来宣传国君对千里马的重视。结果不到一年,便有人主动送来了千里马。”讲完这个故事后,郭隗便建议燕昭王效仿这个国君,想办法让世人看到他求贤若渴的诚意。燕昭王听罢,当即便拜郭隗为师,并修建了大名鼎鼎的“黄金台”,用以招揽四方俊杰。消息传出后,诸葛亮的“偶像”乐毅、阴阳家邹衍、变法图强的剧辛等人,纷纷慕名而来,加入了燕国。


“千金买骨”的故事。来源/崔钟雷 《传世珍藏 经典书香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东汉后期,许靖、许邵主持的月旦评,是中原地区最负盛名的人物品评大会,这让许靖在天下士人心中拥有很高的地位。法正用“追昔燕王之待郭隗”的典故劝说刘备,就是希望他能继续重用许靖这个“马骨”,以示其求才之心。刘备听罢,觉得很有道理,便委任许靖为自己的长史;在称帝后,他又加封许靖为司徒,将其列为三公。

除了文官中的许靖,刘备又把武将中的马超提拔重用。马超曾带领关中军阀反抗曹操,这恰好符合蜀汉集团“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目标。因此,尽管马超被世人评价为“强而无义”“勇而不仁”,但刘备称汉中王后,仍加封马超为左将军,令其与关、张并列。


影视剧中的马超。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这种厚待降将的行为,不仅体现出刘备的容人之量,也提前定下了蜀国后期“外附势力”地位普遍较高的基调。如蜀国中后期名臣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皆是魏国降将出身。他们“弃暗投明”,同样符合蜀国的“抗曹兴汉”的口号,所以也获得了如马超一般的待遇,得以身居高位。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王平、姜维等人的军事才能可圈可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蜀国后期人才匮乏的窘境。

蜀汉有党争,引为外援

蜀汉派系林立,一般而言,主要分为元从集团、荆州集团、东州集团与益州集团。刘备在幽州、中原活动时加入的一些元老,谓之“元从”,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文官有简雍、糜竺、孙乾、刘琰等;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以地域而命名,前者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庞统、马良、蒋琬等人,后者则指巴蜀地区的土著豪强,如秦宓、黄权、张裔、费诗等人;至于东州集团,则是刘焉、刘璋父子二人赖以维系自身统治的执政势力,多为南阳、三辅地区的流寓士人组成,如法正、李严、董和(子允)、吴壹、射援等人。




影视剧中的法正(左)和李严(右)。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蜀汉建立后,掌握朝堂话语权的主要是荆州集团与东州集团。元从集团中的文官多为谈客,武将关羽、张飞又接连殒命,只余赵云等极少数人勉强维系,已算是“名存实亡”。刘备、诸葛亮执政时,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也提拔了一些益州土著入仕,但多将他们置于地方为官,鲜少让他们进入中央。这体现出蜀汉执政势力对益州土著的不信任。比如《蜀科》,便是由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五人一起编撰的;一部治理蜀人、蜀地的法典,竟不见一个益州人主编,足见蜀汉对他们的打压态度。

当然,这种做法也离不开益州土著的消极态度。在本地影响力较大的一些士人,如张裕,以善观天象而闻名于世,他在私底下偷偷散播“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的说法。此外,被蜀人称为“后圣”的大儒周群以及杜琼、谯周等人,也经常鼓吹“天命在曹”的消极言论,令刘氏无比反感。


影视剧中的谯周。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在此情形下,蜀汉执政势力自然会极力打压益州土著。从现有史料看,刘备、诸葛亮选拔人才常以“征”“辟”方式,这符合两汉时期的察举征辟制,其特点之一是带有鲜明的地域、家族色彩。然而,蜀汉未得南阳、三辅地区,后又失去了荆州,这便导致蜀汉在选拔人才时,只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任人唯亲”的现象自然也难以避免。为了防止益州土著“抬头”,蜀汉也只能将选官范围稍微扩大到“外附集团”当中。


制表/瀛洲海客

上表可见,非但王平、姜维这样的武将能在蜀汉位居高位,就连随姜维一起投降的梁绪、梁虔、尹赏等文官,也能担任三品大员,甚至位列九卿(大鸿胪)之一。因此观之,降人组成的外附集团,其实已成了蜀汉执政势力的补充力量。如此,他们方能以“替补”身份进入朝堂中心。

平定南中蛮,攻心为上

从表中还能看到,出身于南中大族的孟氏、爨氏,也能在蜀汉中央任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蜀汉对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视。自蜀汉建立伊始,便颇为重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马超少有勇略,在羌、胡、氐中颇有威望,故刘备安排他去慑服西南少数民族。正如他对马超的任命中所说:“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

马超之后,羌、氐无人震慑;疑为賨人(即板楯蛮)出身的王平与“凉州上士”姜维曾试图联系、交好西南少数民族,“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另一边,诸葛亮平定南中,又以“攻心为上”,未曾留兵南中,反而将孟获、孟琰、爨习等人收为属官,以增进他们对蜀汉政权的归附与认同感。正因如此,给予外附蛮人或其他投降而来的少数民族渠帅以中央官职或其他颇高待遇(金锦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蜀汉民族战略的实施。


影视剧中的孟获。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南中大族臣服蜀汉后,愿“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有了良好开端,诸葛亮又“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组建了大名鼎鼎的无当飞军;其第一任统帅,正是王平。这种处理方式,让姜维深受启发。在王嗣的帮助下,姜维得羌胡归心,以至于他“每出北征,羌、胡出马、牛、羊、氈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可见,蜀汉政权对外附集团的厚待,是羌、胡、蛮等西南少数民族愿意与蜀汉站在同一战线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外附蛮人所任官职,一般只是名义上的。他们拖家带口,以蜀汉官员名义教化南中各部,自然不可能久留成都为官。与之相比,其他降将能更令蜀汉放心,反而是因为他们没法“拖家带口”。

降将无退路,更加放心

三国时代,质任制度逐渐成熟。将领、士兵外出征战,其家属往往会被集中到某个地方(将领、郡守的家属一般在京都为质,机构名为“保官”;至于士兵们的家属,可能在京都,也可能在其他地区)进行统一管理,此举既易于监护,也能将他们作为人质,防止将士们临阵投敌。据历史学家高敏先生考证:曹魏以将领子弟为质任的制度,当在建安二、三年之间。随着曹魏政权的发展,各项政令逐步完善,质任也从权宜之计转变为常制;至曹魏后期,质任制度已趋于成熟,默认为控制将士们的必要手段。钟会伐蜀时,因其无子弟,司马昭的心腹邵悌便曾以“单身无重任,不若使馀人行”对他表示质疑。

上述可见,原属于魏国的将领投降蜀汉后,他们的家属大概率会继续留在曹魏;而曹魏对降将家属的处置,又是非常残酷的。建安中,有个叫宋金的士兵亡奔合肥,曹操听说后,竟然亲自过问,令人收押了宋金的母亲、妻子与两个弟弟,打算将其处死。虽然曹操后来放过了宋金的母、弟,但质任制度的严苛仍可见一斑。曹魏末年,邓艾灭蜀,立下不世奇功,却被钟会、卫瓘诬陷有谋反之意。所以,邓艾遇害后,他留在洛阳的儿子悉数见诛,妻子、孙子也被流放到西域。


影视剧中钟会与邓艾反目。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邓艾尚且如此,更别提其他将领了。一旦这些魏将选择投降,其留在“保官”内的家属很可能轻则流放,重则见诛。这样一来,失去家属的降将自然会对曹魏无比痛恨;但对蜀汉而言,没了后顾之忧的他们反而更加可信。毕竟,很少有人愿意以牺牲家属为代价,大老远跑到蜀汉当间谍。

位高而权低,降将处境

前面这个原因,可能不适用于姜维与夏侯霸。他们一个是雍凉大姓出身,一个是曹魏宗室,背后都有倚仗。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魏略》记载:“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姜维降蜀后,其被质押在保官内的母亲、妻子并未被处置;虽然夏侯玄被杀、夏侯霸临阵脱逃,但夏侯氏余威仍在,加之司马氏又试图重构儒教体系,故夏侯氏其他族人也未必会遭到株连。


影视剧中的姜维。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所以,蜀国要拿出足够的资本来拉拢这两人。如上文所述,外附集团是作为蜀汉执政势力的补充力量存在的,主要用来“占位”,防止益州土著“抬头”,因此职位高、名气大,但实权低、话语权少,这便是蜀汉降将的显著特点。如刘备时代的马超,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史书所载他在入蜀后参加的战斗,唯有“下辩之战”一次,还是跟张飞同去的。

唯有姜维与夏侯霸,能在军中占有一定地位。夏侯霸走投无路,倒容易拉拢。刘禅曾亲自下场与他拉关系,并指着自己的儿子称:“此夏侯氏之甥(刘禅妻母为夏侯霸堂妹)也。”反倒是姜维,不仅出身于天水大姓姜氏,家属还得到善待;那么,蜀汉对姜维便不能如马超那样,只给名而不放权。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看得最为清楚。姜维归附后,他带在身边悉心培养、委以重用,同时又毫不吝啬地向朝廷推荐他:“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经过诸葛亮的推荐,姜维渐露头角,并逐渐得到军中与部分朝臣的真正认可。

诸葛亮对姜维的知遇之恩,让后者铭记于心。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了丞相大人的遗志,继续北伐。他虽然屡攻魏而不能克,甚至有穷兵黩武之嫌,但也的确做到了为蜀汉尽忠。蜀亡后,姜维还图谋兴复大业,最终以身殉国。诚如胡三省所言:“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12 23:00 , Processed in 0.2353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