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7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仲淹在亳州市复姓更名

[复制链接]

2692

主题

3069

帖子

99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00: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绪《亳州志·职官志》记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经在亳州任职,但并不见于嘉靖《亳州志》和乾隆《亳州志》,即使是光绪《亳州志》,上面的记述也只是摘选自《宋史·范仲淹传》,非常简略,事情到底怎样呢?


《宋史》记载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这句话当中包含两件事:一是其担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二是他复姓更名。
据《宋史》记载:“亳州,望。谯郡,本防御。大中祥符七年,建为集庆军节度。”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公元1014年,“集庆军”已经设在了亳州。这一年,范仲淹还在在应天书院读书,尚未踏入仕途。
但当时的他,还不叫“范仲淹”。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朱文翰,由此他改名“朱说”。由于当时太小,范仲淹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二十三岁那年,朱文翰的两个儿子生活浪费无节制,范仲淹去劝阻,他们很不高兴,说:“我们花我们姓朱的钱,跟你有什么关系?”他听了这句话,心生疑问,后来有人告诉他,你是苏州范氏之后,你母亲是改嫁过来的。
知道这件事之后,他决意自立门户,哭着辞别了自己的母亲,前往应天书院读书。谢氏派人追赶上了他,他说,请你们回去后转告我的母亲,等我十年后考取了功名,一定会接她回来的。


范仲淹读书时候,条件艰苦,冬天的时候,一碗粥凝成块还要用刀划成四块,就着咸菜,早晚各吃两块。
应天府官员可怜他家境贫困,拨给他公家食物,他也不愿意接受救济。期间,宋真宗到亳州拜谒太清宫,路过应天府,他的同学都争相去一览圣容,只有他纹丝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异日见之未晚”。第二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第九十七名。
初入仕途,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并把母亲接到了身边,这时距离他当初许下的诺言,只有短短的五年。
天禧元年,范仲淹担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在古人的观念中,除非是皇帝赐姓,更改姓氏是一件令人感到羞耻的事情。
于是范仲淹着手恢复自己的姓氏,第一重障碍来自他的家族,楼钥《年谱》:“至姑苏,欲还范姓,而族人有难之者。”范仲淹坚决地说,我只是想恢复我的范姓,并没有其他的企图。族人这才答应了他的请求。
范仲淹毕竟是朝廷命官,复姓不是小事。他又写了一封奏章给宋真宗,在这封奏章当中,他引用了成汭《归姓表》中的句子:“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名非伯越,乘舟偶效于陶朱。”宋真宗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宋进士朱说”正式更名为了“范仲淹”。


范仲淹在亳州任职有三年多时间,他所担任的“集庆军节度推官”是一个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从八品”,所以在亳州期间也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更为遗憾的是,也没有留下关于亳州的诗篇。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亳州志》对他的记述简而又简。
六十三岁那年,范仲淹给宋仁宗写了《陈乞颍亳一郡状》,希望能够让他到颍州或者亳州任职“所贵闲慢少事,可以养疾,庶安朽质,少保残年。”最后宋仁宗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去了颍州任职。
巧合的是,三十多年后,范仲淹的儿子担任了亳州知州,且颇有政绩。或许,这也算是变相圆满了范仲淹的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6 06:06 , Processed in 0.2102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