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掌 喜欢香港老电影的读者一定会记得演员麦嘉的电影《最佳拍档》,在电影里麦嘉饰演的角色“光头神探”是一名满口山东话的退役警察。其实除了光头神探之外,香港老电影里有不少警察是都是讲一口流利的山东话。 按最初的设定《警察故事》里成龙饰演的就是一名山东警察 这并非是导演的艺术虚构,根据统计,目前在香港特区服役的36000多名警察里,至少有二成的祖籍都来自于山东,其中某些特殊单位的山东人后裔比例更高。 众所周知,香港位处南粤,和山东省之间的直线距离超过1800公里。为什么在广东的南方海港不全部用广东人做警察,而是要去招募千里之外的一群北方人呢? 答案的源头要一直向前追溯到1898年。 一、“华勇营”的诞生与遣散 在这一年,在俄国租借旅顺、大连,德国租借胶州湾之后,英国也赶上了瓜分辽胶两半岛的末班车,向清政府租借了威海卫作为港口使用。 英国人租借此地,当然是为了牵制近在咫尺的胶州湾德国海军势力。但英国人办完租借手续才尴尬的发现,原来手头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驻扎在此。 19世纪末的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兵力原本不敷调配。加上1898年南非局势紧张,英国和两个布尔共和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战争,更无多余兵力派驻远东。但是如果不能在威海驻扎一支有实力的部队,就不足以让隔壁的德国海军感到威胁。 为此,负责筹措威海防卫的英国陆军部决定招募一支以当地华人为主的部队,由英国陆军全权指挥,负责威海的防守。 这支部队被命名为英军步兵中国军团,规模为一个营左右,中国人则将其称呼为“华勇营”。 当时的山东巡抚也曾质疑英国人有无权力在中国土地招募士兵,然而最后讨论的结果是,虽然并无条约规定英国可以在中国土地上招兵,但也没有任何法条规定英国人不可以这么做,且有1860年代英国领事馆在上海招募中英混合军的先例。 不过,由于中国官员的反对,英军在本地的招募工作进行的非常艰难。一直到1899年才募足534人,编成七个连。 华勇营合照 尽管招募进度缓慢,英国人却并没有放宽标准,招募的新兵平均身高为1.76米,身体强壮。他们大部分都是山东本地的农民,也有一些当过清兵。 英国方面非常重视手下的这支特殊部队,每年拨付给华勇营的经费是30000英镑,光是修建军团的营房和各种福利设施就耗资数千英镑,根据看过的人描述,这些营房“非常豪华,比伦敦任何一处军队营地都更加豪华”。 华勇营指挥部大楼(1903年) 华勇营的装备也相当精良,除了步枪连之外,陆续增编了骑兵连、机枪连和炮兵连,是一支可以独立作战的现代化武装力量。 山东农民参加华勇营的主要动力是福利和高薪。 华勇营除了发给多套军装之外,还承包了士兵的伙食,上好的大米、面粉和肉类全天供应并全部免费。在免费衣装和食宿之外,每月提供薪水八元(墨西哥银元),按照当时人的说法,花费八十元就能从北平买一个媳妇回来。可见华勇营的薪水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高的。 行军中的华勇营 对于这些华人士兵日常训练的表现,华勇营的英国军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些中国人“服从而勇敢”“是优秀的射手,几乎人人都百发百中”“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极为优秀的士兵,失去他们对大英帝国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当然我们并不能只凭英国人的赞美就认为华勇营的士兵是完美的,在英国人的监狱档案里能看到华勇营士兵的另一面,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有将近十分之一的华勇营士兵因“疏忽职守、违抗命令、赌博”等轻罪被关禁闭。 尤其严重的是一些常年游走在清军各营之间、以当兵为业的“兵油子”也被引入华勇营里,将清军中的一些恶习在这支华人组成的英国军队里传播开来。 华勇营士兵 华勇营在其存在的七年时间里主要参与过两场武装行动。一是镇压威海附近民众对英国人的抗议,二是参加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战斗。 在这两场战斗中华勇营的表现大有不同,虽然他们在每一场战斗里都表现出很高的军事素养,但在威海卫附近执行镇压行动,对抗的对象是本地的乡绅邻里,中国士兵的战斗积极性就大打折扣,在乡绅们发出“不退出华勇营就惩处家属”的威胁后,大部分本地士兵都开了小差。 在随后的八国联军侵华之役里,面对同为中国人但完全陌生的天津清军和义和团民,华勇营就表现的极为英勇,他们冒着清军的炮火支援了进攻城头的美国陆战队。 《辛丑条约》签订后,英国获得了在华直接驻军的权力,在中国驻兵2000人,不久后英日结成同盟,日本军队成为英国在远东利益的维护者。此时再在威海卫保持一支驻军就显得毫无必要了。 二、南下香港 1902到1906年,英军将威海卫的华勇营陆续遣散。 在这段长达七年的雇佣华人当兵的经历里,英国人总结出两点经验:第一,华人如果有良好的薪水和福利待遇,会表现出超过其他国家人的努力和良好的服从性,是从事军警职业的良好人选。第二,华人的乡土观念重,宗族意识强烈,用本地出身的军警治安力量对付本地的民众效果一般不好。 此外还有一些报道说道:华人明面上服从性极高,但善于私下串联沟通,所以必须有严格的督察体系,防止队伍内部形成利益团体。以及华人虽然不敢公然反抗长官意志,但却很善于利用手里的权力去为自己谋得好处。 这些议论大多流行于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前,而在八国联军战争后在对华人士兵的一片赞誉声中归于沉寂,日后的香港警察发展历史证明,这些议论是极有先见之明的。 两名在天津城合照的华勇营士兵 威海卫的华勇营解散后,英国人将一些中国士兵招募为华人巡捕,依靠着不足200人的华人巡捕队保证了威海地方的治安。后来,英国人似乎渐渐淡忘了这块中国北方的租借地和它的华人警察队伍,一直到192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作为参战国英国领地的一部分,香港共派出264人参加欧洲战事,一部分香港警察也被抽调前往欧洲,此时香港开始出现警察人力短缺的问题。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在是次关乎薪金的劳资冲突中,出身香港本地的警察被质疑处理失当,在不适合的时间错误使用武力,造成3死八伤的沙田惨案。香港总督府于是有引进外地警察用于维护香港治安的想法。是年9月,香港政府派遣4名华洋教官和一名翻译北上前往威海卫,在曾经募兵成立华勇营的地方再度招募军警,不过这一次招募的警察不再是驻守威海,而是渡海南下,成为驻扎香港的威海警察。 1941年,年仅4岁的刘守通就跟随父母离开家乡,远赴香港。为了生存,父亲后来成为一名香港警察。1953年,刘守通跟随父亲的脚步,也加入了香港警察。图为2019年“鲁警”刘守通首次回老家威海。 一直到1949年,每年都有一些山东人投考香港警察,经过训练后来到陌生的南方港口殖民地香港,开始自己的服役生涯。香港政府将出身山东的警察按其招募地归属,称为威海卫警察。而在民间则称为“鲁警”或是“山东差”。 三、山东“差人”的优势 香港人称呼警察为“差人”。港府招募的这批山东“差人”和过去在香港本地招募的警察不同。他们在本地完全没有社会关系和人情网络,背后唯一能够倚重的势力就是香港政府。 这样,当年华勇营曾经存在的由于不能割断士兵和当地社会联系而造成的“忠诚”问题,不论是一般民众还是当地黑恶势力都无法渗透进这些北方来的陌生人,故而也不可能影响他们执行港府命令的力度。 50年代初香港警察兵种合照,其中手持藤牌的巡逻警和穿水兵服的水警队伍里都有很多山东人 从远方聘用警员的另一桩好处是,有很强同乡和宗族意识的本地警员极难将这批外来者纳入自己的系统,在上世纪60年代,香港警察内部贪污盛行,弊端丛生。而以吕乐、蓝刚为首的一批香港本地出生的警界高官,利用熟悉本地社会情势,在本地根基扎实的优势,建立起一套从上到下的勒索、贪赃和分肥体系,成为香港警务系统无法自行去除的顽疾。 但这个庞大复杂的贪污网络却甚少山东籍警察参与。这虽然和山东警察从事的工作多半不适合直接参与舞弊分肥有关,但也说明了吕乐等人依靠本地同乡宗族情谊建立的人际关系网很难将这些来自千里之外的北方人囊括进去。 除了忠诚和不易被腐蚀两点之外,山东差还以刻苦耐劳、勇于承担艰苦任务而出名。原本香港政府在招募威海警察的时候标准就很严格,身高要达到1.7米以上,身体必须足够强壮经得住艰苦环境考验。 “鲁警队”队员合照 据说港府的招募人员还专门检查应募者的双手,若是双手细嫩说明平时不经常干粗活重活,多半是市井之徒。双手老茧重重者则多半吃苦耐劳,这样的人可以优先录用。 山东籍警察经招募入队后,即送往香港,在赤柱警署和旺角警署经过训练,然后分配到各地岗位。正如前文所言,由于山东籍警察在当地语言不通,没有本地社会基础,因此无法担任一般的治安巡逻任务,所以一般只能以整个小队的形式担任某些特殊职务,如外籍人士聚居区的守卫和治安、政府机关和公共建筑保卫、冲锋队等。 按照山东籍警察的说法,需要日晒雨淋的工作,往往都派给“山东差”,而轻松的室内工作多半给本地警员来做。 其实香港政府为这些孤身南下的外来警察提供了不少优惠条件,如新建成的警察宿舍安排威海卫警察优先入住,威海警察服役满三年后可以获得一个季度的回乡探亲假,来回路费由政府承担。此外,山东籍警察退休后,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补助。 早期香港警用重型巡逻车,上面搭载的冲锋队员多是山东人或其后裔 这些日常生活和香港社会相疏离的山东籍警察,往往在工作中加倍勤勉,许多人积极学习外语,投考高级职位。 四、后话 在超过数十年的服役时间里,山东籍警察及他们的后裔参加过许多香港发生的重大治安案件的处置。曾作为急难险重任务专属单位的冲锋队和曾负责出海打击海盗的海上护航队,一度都成为山东警察专属的领域。 上世纪60年代的大规模暴动中,由山东人组成的反爆破物小组,成功处理多处土制炸弹,为维护香港社会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服务香港政府的同时,山东人也将家乡的生活带到了香港。逢年过节,山东籍警察居住的警员宿舍里都要展开隆重的祭祖活动,家家户户包饺子,擀面条。 臧健和(1945年—2019年2月8日)“湾仔码头”速冻食品品牌创始人。于194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仁里村(今属五莲县许孟镇) 大陆名头很响的香港速冻食品品牌湾仔码头,据说就是80年代山东姑娘在香港湾仔码头开的水饺摊位起家,在湾仔码头负责执勤任务的山东籍警察见到家乡的水饺纷纷前来光顾,由此挣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香港几家略有资历的鲁菜馆,背后也都有山东警察老乡的大力支持。现在这些孤身南下,为香港政府和社会服务几十年的他乡游子,已经完全成为了香港社会的一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