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徽州,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但说到大名鼎鼎的黄山市,你不会不知道吧。 徽州就是黄山的旧称,安徽的“徽”就来自徽州,徽商、徽派建筑、徽菜都源于此地。出于各方面的考虑,1987年,徽州撤销,改设黄山市。 黄山市下辖四个县,就是歙县(读为“设”)、休宁、祁门、黟县。历史上的徽州则辖有六个县,说来有意思的是,另外两个今已不在黄山市的县大名鼎鼎,就是绩溪和婺源。绩溪是在1987年从黄山市划到邻近的宣城市,但依然属于安徽。婺源就不一样了,现在已不属安徽,而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 上饶市分为东、西两块,主城区在东块。 婺源就在上饶市东块的北部,西邻江西省景德镇市,北界曾经管辖过自己的安徽省黄山市,东与浙江省接壤,面积2900多平方公里。婺源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北有海拔1600多米的五股尖,东北有海拔1100多米高的莲花山,北有浙岭,西有历居山,南有三清山(不属婺源),中间是相对平坦的地带。 明朝时徽州府的治所在歙县,婺源则在歙县西南约二百四十里。明朝时婺源隶属南直隶(西部为今安徽省),就像一把尖刀插在江西与浙江(和南直隶的三省)交界处。婺源县出现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 朝廷将休宁县和鄱阳县的一部分分出来设婺源县。这一年,天下大治,人口4814万人,米价一斛不到二百钱,“四海富安,行者虽去万里而不持兵(器以自卫)。”当时还没有徽州这个地名,称为歙州,婺源就隶属于歙州。 婺源北界长江和南京不远,东距浙江杭州也不远,西南距离洪州(江西南昌)同样不远,地势非常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县城西边有一座军营山,在五代十国时是重要的屯兵场所,距此山就能控制当时的婺源县城。 到了宋朝,婺源和歙州基本同有变化,只是在北宋徽宗赵佶的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明清二朝也没有什么变化。古人对徽州的战略地位非常看重,认为徽州“摇其足而能动饶(州)、信(州)”。饶州治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辖区包括上饶市西块、景德镇市、鹰潭市北部。信州辖上饶市东块、鹰潭市大部。这个能动饶州和信州的“摇足”,其实指的主要就是婺源,如上所述,婺源像把尖刀一样插在江西的东北。 从唐玄宗设婺源县时,婺源就一直跟着徽州,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婺源从安徽省划到了江西省。此举在当时遭到非常大的争议,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婺源跟着徽州一千多年,风俗人情已与徽州别无二致,与江西关联不大。当然,支持者也有自己的理由,每个省都不可能是由风俗人情完全一样的几十个县组成。比如江苏省,苏北和苏南完全是两个世界,也在一起过日子几百年了(从明南直隶到清朝的江苏省)了。虽然反对声音很大,但婺源还是划到了江西。不过当时的婺源还是更愿意留在安徽,毕竟与徽州同根同源。1947年,婺源也确实回到了安徽。但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婺源还是离开安徽,改隶于江西。 婺源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一个国家5A级风景区,而4A级风景区多达13个。 就旅游的知名度而言,婺源和四川九寨沟、云南丽江差不多,都属“一线”。所以,婺源之于江西的意义非常重大,堪称是金字招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婺源改隶于安徽,涉及面是比较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