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 你有没有为谁拼过命? 当然有! 那些刻在DNA里的课文, 就是拼过命的证明。 总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 有那么一两句闪念而出, 张口就来, 仿佛诗仙附身。
比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这篇课文是大家早读课摸鱼时, 用来应急的,班主任一来, 咱就“唧唧”起来,全国通用。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上一堂语文课, 课题就是: 看看那些刻在DNA里的课文, 和咱大安徽有什么关系?
//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相传欧阳修被贬滁州,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秀。某天欧阳修在琅琊山上一无名亭应酬,喝得有点醉时,吩咐随从拿来“四宝”,“醉翁亭”匾一挥而就。尔后写下《醉翁亭记》,抄贴滁城六大门楼,恳请城民帮助修改。 一位老樵夫赶来建言:“开头这山那山有点啰嗦”。欧公拿笔一划,开篇添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大字,言简意赅山山都有。 这篇课文能够刻进DNA,除了上面两句的功劳,结尾“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几句简直是“子非鱼”绕口令版,给“背诵全文”又增加了N倍难度。
//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此作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州县(今马鞍山和县),到底有多简陋?是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当时的刘禹锡因革新失败,被贬至安徽和州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在住所上处处刁难,半年时间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这篇刻在DNA里的课文,每次读起来会不自觉地想摇头晃脑,仿佛古代老夫子上身。
//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汉末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学这篇课文时,年少懵懂,虽然也为他们二人的爱情感慨了一番,但在读到“自挂东南枝”时,脑海自动浮现这幅景象,还是有点想笑。
//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小耳熟能详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居然是描写咱大安徽宿州的淮北平原。
这么著名的诗句,是16岁的白居易在宿州符离时所写,也是其成名作。看似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更深的是对生命“韧劲”的歌颂。 这首是小学学的,刻在小编DNA上已经快二十年了!哟吼,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读起这些张口就能来的文章诗句,仿佛回到了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年。 刻在我们DNA里的课文,也已经成为我们的记忆,在突然想起的时候,会有那么一刻觉得读书真好啊。虽然现在也忘了很多,但想起这些熟悉的句子时,还是会感谢当年那个拼命背书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