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赣、浙三省交界之处,群山并列,川谷崎岖,自古就有“山限壤隔之地”之名,古徽州就诞生于此。
胡乐,是宁国境内最靠近徽州的地方。明代初期,中央政府在全国36个水陆交通重镇设立了直隶中央巡检司,胡乐就是其中之一。民国初年,巡检司正式撤销,但胡乐司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在胡乐村的狮子山下,坐落着一座集明、清两代徽派民间建筑于一体的街道,它便是胡乐老街。 在鼎盛时期,街道上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店铺鳞次栉比。村中有句老话,“早上吃旌德人的米,晚上烧凤阳人的柴”,极言胡乐老街的繁华。 2024年,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宁国市传统建筑(第一批)名单,其中胡乐镇的传统建筑在年份、数量上均位于前列。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胡乐老街,追忆过去繁华的街市生活,了解这座天然的徽派建筑瑰宝吧!
胡乐镇毗邻绩溪县,紧挨徽州核心文化区,是宁国市唯一拥有传统徽州建筑的地区,2013年胡乐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胡乐老街汇集了明清两代的徽州民宅,既有精细雅致,能体现明代特色的“周赟纪念馆”,亦有保存了明代砖本结构建筑的“汪永泰”,还有保留了清代营造手法的“0938 号古民居”······ 旧时老街的房屋沿着西津河而建,居民临水而居,是名副其实的“枕水人家”。 胡乐老街多为一宅一户。山区平地狭小分散,不适宜建造占地过多的大宅。
另外,徽州民间谚语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子弟长至十三四岁,往往就要随家中长辈外出谋生,或经商,或读书求学,或做学徒,之后就自立门户,不与父母同住。 所以即便是聚族而居,每户家庭也大多居住在自己的独立小宅之中,这是地形与当地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徽派古建筑的独特韵律。墙头上的马头造型与胡乐建筑群连在了一起,仿佛真有千百匹骏马带领着墙壁向前奔腾,跃向广阔的天空。 推开虚掩着的门,步入老宅,抬眼望去,只见前厅的上方露出了一片长方形的天际,这是徽派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独特建筑格式——天井。它是敞开的、明朗的,纳水、落雪、听风、入光、生草、开花...... 徽州人多以经商为生,相信“水为财”,四方向内倾斜的屋檐和天井,就是秉持“肥水不外流”观念的徽州人为自己打造的“四水归堂”聚财屋。天井能够同时满足徽州人藏风聚气、集水为财和采光通风的需要。 山间寂静,古木参天,掩藏在蔓蔓青竹间的古建筑遗世独立。耸立的山墙,门罩雕刻精美,走近古宅还可闻出古朴醇香的韵味。 不妨在您闲暇之余来感受一下这座跨越了两个朝代的胡乐老街,体会一番徽派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