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香氤氲飘庐州

[复制链接]

1372

主题

1538

帖子

57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00:2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茶为雅物,庐州何所有?名山、名泉、名人多,他们都与茶结缘。唐代江淮转运使刘晏爱用茶叶和水果做人情,“馈谢四方有名士”。茶叶,不仅是庐州等江淮一带重要特产,还是重要的财政收入。唐代国家七次调整江淮茶税,充实国库。宋代在淮南设十三个收茶场,专事东南茶叶管理。

  (一)

  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论述茶叶的专著,对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研究。其中,陆羽提到茶叶的采摘期分类:“早取为茶,晚取为茗。”《封氏闻见记》引《本草》记载,饮茶可以提神,具有“止渴、令人不眠”等效果。唐代的安徽,特别是江淮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茶叶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上乘,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这一时期,茶叶交易市场逐渐兴盛,茶文化得以蓬勃发展。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改革家、金融天才,拯救了唐朝中期的经济危机。同时,他也是《三字经》中的神童,曾担任江淮转运使。他以清廉著称,但对江淮地区的茶叶和水果情有独钟。史书记载,刘晏非常喜欢江淮地区的茶叶,每当茶叶上市时节,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先尝为快。即使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他也会不惜重金增加运输费用,确保茶叶能提前送到。刘晏不仅自己喜欢江淮茶,而且购买很多江淮茶叶“馈谢四方有名士”,一些对他“有口舌者”,得到他馈赠的江淮茶叶,“不得有所訾短”,稍释前嫌。拿茶叶做人情是一件雅事,送茶与收茶都是开心。唐代诗人白居易与李六郎交好,收到他寄来的茶后,洋洋得意:“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那他送的是什么茶呢?当时江淮地区有几大茶叶产区和集散地。一是歙州茶,“浮梁州,万国来求”。二是舒州太湖出产的潜山茶,“舒州太湖,买婢卖奴。”潜山茶,带给茶商的厚利,已经富裕到雇佣人口的程度。茶商“将到市廛,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封氏闻见记》记载,当时北方饮茶“茶自江淮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二)

  茶市交易活跃,南茶大量涌入北方市场。统计唐书《食货志》记载的各个时期的茶税,唐代茶税先后调节七次,随着茶叶生产总量和交易量节节攀升,税率、茶税总额也逐次增加。

  唐代几次依据安徽的茶叶交易情况制定茶税,例如江淮、庐州、寿州、淮南的茶叶出产量和茶叶市场动态,常常作为制定茶税的判断依据,有时候,制定江淮地区的专项茶税,或者制定庐州、寿州、淮南的专项茶税。这些充分说明这一地区的茶叶生产和流通,在国家茶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也说明这一地区茶叶的产量和流通量非同一般。

  《合肥通史》介绍,唐朝德宗建中四年(783),中国首次征收茶税,按照“十取一”的比例,但由于政局不稳,很快取消了这一税种。德宗贞元九年(793),重新修订茶税政策,采取“三等定估,十税其一”的办法,当年收取茶税四十万贯。后在穆宗时期,第三次修订茶税,税率提高至百分之五十,盐铁使王播在江淮等地负责征收茶税,并制定了新的“衡”制,二十两为一斤。文宗大和九年(835),第四次调节茶税,王涯担任盐铁使期间,采取官办茶场的办法,引起民众不满。令狐楚、李石时期,令狐楚停止了官办茶场,但继续重征茶税。李石为相时,重新调节茶税,恢复贞元时期的“三等定估,十税其一”的政策。

  (三)

  北宋时期,为专事东南茶叶管理,朝廷设立了六个榷务机构和十三山场。六榷货务是指江陵府、蕲州蕲口等贮藏批发茶叶的机构。十三山场是指淮南蕲州王祺、石桥、洗马,黄州麻城,庐州王同、舒州太湖、罗源,寿州霍山、麻步、开顺、光州商城、光山、子安场等收茶场。

  南宋时期江淮地区的茶叶生产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在元朝时期,政府对茶叶生产和管理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加强,以恢复和发展茶叶经济。南宋时期,庐州产茶量极低,仅为226斤,远不及北宋时期和南宋的皖南地区。据统计,两淮绍兴年间的产茶额仅为19257斤,仅占东南六路总数的0.1%。不过,统计数据在特殊年份下,也是不准的。由于战乱和官府控制松弛,私茶贸易盛行,导致政府掌握的茶叶产量数字低于实际数字。

  在元代,政府还在江州设置榷茶都转运司,正三品。“总江淮、荆湖、福、广之税”,管领江南茶叶销售和转运,并征收茶税。其机构下辖提举司十六所,其中包括庐州榷茶提举司。元代征收商税机构为税务、税课提举司,根据收税总额确定品级。税务设提领、大使、副使等,《元典章》记录税务机构一百七十处资料中,年收税3000锭以上5000锭以下有二十二处,就包括庐州在内;另外5000锭以上八处(平江、潭州、太原、平阳、扬州、武昌、真定、安西),10000锭以上四处(杭州在城、江涨、城南、真州)。

  明代实行贡茶制度,使民众负担过重。庐州官员曹琥在《革芽茶疏》中申述,正德十年距明初不到一百五十年而贡茶额数竟翻了三四百倍之多。芽茶之贡有五害民:有失农时、民艰于食、民不聊生;官商勾结遂使“射利之家、坐索高价”致使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以盘剥小民;官校乘机私买私卖以鱼肉乡里,遂使朝夕盐米之小民相戒不敢入市。并指出芽茶之贡是“皆切民之深患、致祸之本源”。《革芽茶疏》对封建王朝的贡茶制度进行了鞭挞和暴露,值得在安徽茶叶史上大书一笔。

  (四)

  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小兰花”、岳西翠兰……说起安徽名茶,我们如数家珍。庐州本地茶,以“小兰花”历史最为悠久。汤池茶树栽培已有千年历史。唐·陆羽《茶经》中有“庐江好茗”之说。徽商从江南来到汤池开办茶行,也将庐州传统名茶“小兰花”带到全国各地。目前,汤池的茶园面积发展到万亩以上。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采茶姑娘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动听的茶山歌谣,构成一幅美丽的茶乡“采茶图”。

  庐州多山水,山中有好泉。浮槎山上,有被欧阳修誉为天下名泉的“合巢泉”;宋清官包拯所闻名的“廉泉”;隐于城隍庙,曾被南宋词人姜夔题名的“杏泉”;笑泉口村的“笑泉”;位于“九福天地”汤山的“半汤温泉”;“华东一绝”东汤池,北宋的王安石曾题诗《汤坑泉》。

  名泉泡名茶,名茶出名诗。姜夔给老友祝寿,不忘带上酒共喝一杯。“与师同月不同年,归墨归儒各自缘。想得山中无寿酒,但携茶到菊花前。”

  好茶配好器。80年代出土于庐江县的小影青茶盏是宋影青瓷之佳品。盏多用于饮茶,敞口,斜壁,小圈足,又称之为茶船。唐代士大夫、文人之间,盛行以饮茶为雅事,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和烹茶方法,而且对茶具也非常重视。宋代大量生产茶盏并远销朝鲜、日本各地。

  茶香氤氲飘庐州,因此有诗云,“若能怀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黄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1-3 01:03 , Processed in 0.3256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