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复制链接]

2446

主题

2627

帖子

87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名片

  臧永元,郎溪县人民法院退休干部,辗转40余载为21名烈士“正名”。半生时光,征途漫漫,他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人物寄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民族。当年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我为他们做点事,让他们的事迹能够流传下去,被后人敬仰,我做的一切就有意义。

  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盛夏的郎溪县姚村镇生机盎然。6月3日,记者来到该镇夏桥村,白色的雏菊在山间小径旁竞相绽放,不远处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古朴静穆。

  “1930年,郎溪姚村的农民赤卫队掀起了一场暴动,创建了郎溪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姚村苏维埃政府。在此期间,21位革命先辈英勇牺牲……”在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今年84岁的臧永元精神矍铄,正在给姚村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讲述着9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21位烈士的姓名和事迹被一起刻在“烈士英名录”上。为他们“正名”,臧永元奔波了40余载。

  “成立姚村苏维埃政府,郎溪县志上有记载,但是牺牲的21位烈士一个都没有提到。我就想着,一定要为他们‘正名’。”臧永元告诉记者,从儿时起,他心里就种下了崇军爱国的信念。1959年入伍,1975年从部队转业回家乡,“退伍不褪色”的老兵本色支撑着他踏上了“正名”征途。从1979年开始,臧永元走访牺牲的赤卫队队员遗属、亲友、事件知情人,全力追寻事件原貌,完善相关材料。

  1981年,臧永元将调查收集的21位烈士的材料,上报到郎溪县民政局和省民政厅。因为缺少认定资料,第一次申报并没有成功。2001年退休之后,他将全部心血投入到追寻之路。2011年,臧永元进行了第二次申报,因年代久远,依旧没能等到好消息。

  “几次申报不成,大家都劝我别认死理,要不就算了。但我不愿也不能放弃,就一遍遍跑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史料,联系当地烈士后人、志愿者,深挖历史细节。”臧永元说,他前前后后走访了20多个村子,调查走访了60多位村民,光资料就整理了八九本。

  1982年,赤卫队队员遗属张清福在自家老宅的墙缝中,发现了一份当年赤卫队开会人员的画押名单。张清福找到了臧永元,他们立即把这份珍贵的资料交到郎溪县党史办,相关资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材料证实有哪些人参加,有了确切的名单,为申报提供了重要证据。”臧永元说。

  2013年,臧永元第三次申报了当地党史资料记载较完整的8位赤卫队员。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民政厅发出《关于同意追认陈建富等八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8位革命烈士终得“正名”。

  “21位烈士一个都不能少!”臧永元给自己、给烈士们作出了承诺。他继续为其他13位烈士奔走,先后3次赴省民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咨询、完善相关认定。2021年5月21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最新收集的资料,上交到了上级部门。当年11月19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终于收到了13位烈士追认的批复。

  今年75岁的夏桥村村民傅先锋是烈士傅正楷的侄孙。“奶奶健在的时候,臧老就来过,那时我才30多岁。这么多年来,他花费了多少心血啊。”傅先锋告诉记者。(记者 罗 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6-18 22:04 , Processed in 0.2241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