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南门过了大桥,从护城河边那棵悬铃木下往东一拐就进了官亭街。官亭,这个古代过往官吏食宿的地方,已不见遗迹,它的所在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了廉价商品的集散地,成为底层百姓常去的地方。官亭街紧挨着护城河,两边店铺林立,弯曲着往东南延伸。两旁店铺中间的街道被透明的塑料棚遮起来,棚下也是待售的商品。主要以服装为主,那些服装品牌各异色彩斑斓。街道在一棵大榆树那儿折向南。两旁二层小楼的店铺继续伸展,随着地势的升高商品品种也更齐全了。从桥头的服装鞋子逐渐过渡到文具、渔具、小电器、农具。街道两旁三步五步远就会遇见一个算命先生,他们的行头很简单,先生面对着大街,坐在小马扎上,地上铺着一张写着麻衣相的纸。算命先生的生意一直不错,每次经过时,都会看见他们的摊前蹲着三三两两的人。算命先生微睁着双眼口若悬河,听者连连点头,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了。 在官亭街,每个人都能找到称心的商品。进城的乡下人,谁没有在官亭街转悠过?在那里一家店一家店比较着,和店主讨价还价。最终店主边往包里装钱,边惋惜地说:“贴本呀,从来没有卖过这么低的价!”每个周末城里高中和城外师范的住校的学生们也会三五一道,在官亭街里转上一圈,买上两件价廉物美的衣服。买好衣服后,继续往东南走。那时的文具店里也卖蜡烛,学生们逛官亭街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去批发点蜡烛。批发的蜡烛便宜呀,学校寝室熄灯以后这些蜡烛就派上大用场了。文具店还在大榆树东南,买一大包牛皮纸裹着的蜡烛,走出文具店,在楚国令尹孙叔敖的汉白玉雕像旁观看一番,这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孙叔敖的雕像在官亭街南头,那里是乡下班车的站点,也是县城到蔡家岗的必经之路。无论你从乡下来还是从外地来,下车第一眼就会看见孙叔敖的雕像。他手捋胡须眼睛注视着前方,仿佛在聆听芍陂轻柔的波浪声,看着芍陂的水灌溉着周围的万顷良田。人们把为官清正廉洁的令伊立在官亭街口,让过往的行人缅怀这位周济贫寒施恩于民的古代好官吏。 我的老家瓦埠进城的最早一班车,凌晨5点就到站了。冬天早晨五点,整个大地都是黑的。走下车来,眼前的官亭街是静谧的。汉白玉的孙叔敖雕像在一钩细细的月亮下泛着柔弱的白。蜿蜒的官亭街依偎着护城河,婴儿般的睡着了。黑黢黢的城墙上没有灯火,护城河里映着稀疏的几颗星星。看着眼前悠长漆黑的官亭街,忽然想念白天顾客与店主因价格不和的争吵声,店主之间互相抢生意的谩骂声。想听听三五个算命先生揽生意的声音和车主争抢乘客的声音。然而它一点声响都没有,没有鸡鸣声也没有狗叫声。回头看看老家来的客车,车上的灯还亮着,一个人不敢走黑路,只好再回到车上。等东方泛白,等官亭街的商铺次第开门,才穿过它进城。 如今,护城河依旧,官亭街已变成春申广场。春申君站在四匹马拉的马车上似乎要穿过广场,一路西去。原来官亭街口孙叔敖的雕像隐在护城河外现代汉城小区的绿化带里。孙叔敖的雕像和城墙上文峰塔残基隔河相对。 南门灯火通明,春申广场寿州锣鼓和现代广场舞交织在一起。当年的官亭街渐渐走出人们的记忆,许多年以后人们也许只能在地方志里见到它了。夜夜笙歌的人们是否还记得这里曾立着一位心态卑下、两袖清风的楚相,是否还记得那条挤满廉价商品的街道。 感谢人们在拆迁官亭街时把那棵悬铃木留了下来。它枝繁叶茂地站在桥头,给每个怀念它的人留下无尽的回忆。 作者简介:菂儿,原名刘志慧,安徽寿县瓦埠人,有多篇作品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诗歌入选《2013中国年度诗选》,著有诗集《三叶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