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抗战中哪位大将组建红色“御林军”拱卫延安?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7-6-21 14:14
标题: 抗战中哪位大将组建红色“御林军”拱卫延安?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孙国,原题:《萧劲光组建红色“御林军”留守延安》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为以后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留守的岁月也成为萧劲光革命生涯中辉煌的一页。

在1937年8月22日至25日的洛川会议上,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11人组成新的中革军委,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主席。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总指挥部下辖3个师,每个师1.5万人。同时,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同意了八路军东进,在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区创建根据地,配合友军在平绥线和平汉线作战的方案。之后,完成了改编的八路军部队陆续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萧劲光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并上报南京政府。3天后,南京发来蒋介石的委任状:任命萧劲光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

“劲光啊,守好延安这座大本营担子不轻哟。”彭德怀率八路军总部启程赴山西时给萧劲光留下了一句话。

“萧主任,我们走后,陕甘宁根据地的安全就靠你们咯。”刘伯承率一二九师出征前也拉着萧劲光的手交代道。

主力将帅们临行前的叮咛,令萧劲光深感责任重大。

留在延安的部队,来自各个根据地,大部分同志经过长征,是在残酷斗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排以上干部都经过战斗考验,平均每人负伤两次,战士大部分有3年军龄,党员比例也比较大。但眼下部队的问题也不少:组织不健全,机构不统一,编制装备参差不齐,纪律涣散,军容风纪不整,游击习气浓厚,执行命令不坚决;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之间、同级干部之间、上下级干部之间都存在着不团结的现象;部分干部战士对把红军改编到国民党军队的统一序列中去接受不了,战士中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主力东进以后,一部分同志不安心后方工作。从这些情况看,要完成保卫大本营的任务十分艰巨。萧劲光毫不隐瞒地将部队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抓好这支部队建设的想法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十分关注这支红色“御林军”的建设,他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御林军教头”萧劲光身上。“劲光啊,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发现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怎么解决呢?我看,还是按照《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去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团结,把这支来自各方面的比较散乱的部队建成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打不烂拖不垮的正规兵团。”毛泽东还要求萧劲光每天晚上到他这里,谈谈部队情况,汇报工作。那一段时间,萧劲光有空就往部队跑,一会儿找各部队的领导交谈,一会儿和战士们围在一起聊天,之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再按时向毛泽东汇报工作。经过萧劲光的努力,红色“御林军”的建设纳入了中革军委的谋划之中。在毛泽东的指导关怀下,这支队伍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毛泽东十分关注这支红色“御林军”的建设,他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御林军教头”萧劲光身上。

1938年初春,萧劲光和罗瑞卿、刘亚楼、郭化若几人应邀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事先,他们并不知道毛泽东此番请他们来的真实目的。

“大概又要打大仗啰。”刘亚楼的脑子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每个细胞都活跃在军事版图上。

“我估计,一定是什么重大军事问题需要解决。”罗瑞卿估摸着毛泽东请来的人都是几个在延安的军事理论方面颇有造诣的将领,便如此猜测。

萧劲光没吭声。这几次去毛泽东那里,他都看到毛泽东伏在案前或凝目沉思,或挥笔疾书,想必很快会有一个重大的战略理论出台。

见到几位爱将,毛泽东开门见山:“请你们来,主要是谈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萧劲光心里有了底。上次毛泽东给自己布置了任务,他认真做了准备,写了一厚本,今天也带来了。

“今天你们是老师,我呢,是学生。不过,我这个学生可是要给老师出题目的。”毛泽东沉思片刻,接着说,“比如,游击战争有没有可能提到战略位置?这是一个题目。游击战争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指导原则?这是又一个题目。游击战争的实施阶段……”他一连出了几个题目,然后环视一圈问道:“每人一题,谁先讲啊?”

“主席,这些题目太大,你得容我们考虑考虑。”罗瑞卿先发言道。

“我们今天是研究问题,不是形成决策,大家可以随便讲,讲对讲错都没关系。”

见大家都不说话,毛泽东一挥手打破了屋内的沉寂。

“萧劲光,我听了几次你在留守兵团军事轮训班上的课,我看你对战争的指导原则似乎挺有研究,你先谈谈游击战争的指导原则吧。”

虽说毛泽东是临时点将,但萧劲光是有备而来,便不慌不忙地说了起来。

“我认为,游击战争的指导原则,就是要在军事上想方设法使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因而要坚决果断地采取主动的进攻方略,善于集中优势兵力,灵活地有计划地运用兵力。”萧劲光先提出一个论点,接着逐一阐述开来:“当敌人进攻的时候,采取单纯防御,分兵把口,以致被敌人各个击破,是游击战争中指挥者的戒条。必须采取积极的进攻方略,集中主力消灭或削弱敌人,以进攻的方略来争取主动地位。”“兵力的灵活运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手段。好像渔人打鱼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

“唔,撒得开,收得拢……”听了萧劲光的这个比喻,毛泽东若有所思地打着手势:“说下去,说下去。”萧劲光继续说:“游击战争要取得胜利,离不开它的计划性。无论是整个游击区的行动或是单个游击部队或游击兵团的行动,事先都应尽可能地严密计划……”

萧劲光说的是游击战争的问题,总结的是他自苏联回国以来军事实践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他对这些教训深有体会,刻骨铭心。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我很赞成。”毛泽东听完萧劲光的发言后说道,“有一点讲得不够明确,就是集中兵力的问题。在敌强我弱的抗日战争中,在战略上,我们必须强调以分散的游击战为主,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大兵团作战。集中兵力的提法,只能用在战役战斗上,相对集中数倍于敌人的兵力,达到歼灭战的目的……”

将领们逐一发言,整整讨论了一天。毛泽东送他们出来的时候,嘱咐他们每人将自己的题目写一篇文章给他。后来,萧劲光才知道,这是毛泽东在为写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著作准备材料。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全军将士集体智慧的结晶。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