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安徽人口第二多的县,清朝皇帝赐名,被称为“皖北门户”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徽花满楼    时间: 2017-12-18 00:27
标题: 安徽人口第二多的县,清朝皇帝赐名,被称为“皖北门户”
涡阳县,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临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县,南临利辛县,西靠亳州市谯城区,东临蒙城县,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亳州市中心位置,

皖北门户

涡阳县历史悠久,禹分天下为九州,涡阳县境属豫州,与徐州毗邻。
春秋战国时期,涡阳县境先后宋、陈、楚等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今涡阳县境分属谯(今亳州)、铚(今临涣)、相(今淮北)三县。后楚国相县荒芜,原陈国地设铚、城父两县。《清一统志》载,城父县东南方置下城父聚,位于蒙城县西北八十华里,清改为雉河集,今涡阳县城附近,皆属泗水郡,县境亦属之。
西汉初,改泗水郡为沛郡,县境分属铚、城父、山桑(今曹市集北)、扶阳(在旧福宁镇附近)和汝阴县(今县南部)。
汉魏之际,曹操统一北方,县境属谯郡(今亳州)。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以礁为“先人旧郡”,称为瞧国。县境地接礁南。晋改谯国为谯郡,城父、山桑、铚等县皆属此郡。
北魏黄兴元年(467年),山桑县改名涡阳县(南兖州马头郡治所,今蒙城县北),涡阳得名即自北魏始。《魏书地形志》:北魏景明(500~503年)设涡阳郡,为原山桑地,属谯州,孝昌中废,后县境数易其主。

涡阳城市群发展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县境属梁,梁改涡阳为西徐州;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548年)时,改西徐州为涡阳县;次年建置涡州,属南谯郡(今县城东北部90里),后又置涡阳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县境丹城并入临涣;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十八年(公元598),将浚仪复为城父县,属谯郡。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废州,淝水又复汉时山桑名,归属谯郡,涡阳县境分属城父、山桑、临涣、汝阴等县。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山桑县更名为蒙城县。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县境分属三真、谯、城父、蒙城等七县。宋南渡后,县境属金,金哀宗天兴年间又归于宋。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并城父入谯县,酂入永城,后又复置,此后州县之制紊乱。涡阳县境分隶亳、颖、蒙、宿四州。

天静宫(老子庙)

明洪武初,废城父县并亳,亳州降为县;弘治九年(1496年)十月,亳县又升为州,在县境义门设巡检司。
清咸丰二年(1852年),捻军在蒙、亳之间雉河集“山西会馆”(今涡阳县城)会盟抗清武装起义,民众纷起,声势煊赫,杀官吏,占城池,捻军转战豫、皖、苏等数省,屡次重创清军,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雉河集界皖豫之间,人稀地广,距州县皆百里之外,为蒙、亳、宿、阜居心之地,清政府难以兼顾。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元月,为防止再次爆发农民起义,安徽巡抚唐训方,布政司英翰上奏以“雉河集为蒙、亳接壤之区,距城较远,以致强寇叠起,屡抚屡叛,非添设州县,教养兼施,不足以资弹压而移风化,今拟于雉河集添设县城一座。”不久,同治帝准安徽巡抚乔松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亲王僧格林沁奏请,于是从亳州东部划出13保96圩,从阜阳北部划出4集25圩,从蒙城西部划出15保45圩,从宿州南部划出19保46圩,设立新县,以原雉河集为县治,循北魏之“涡阳”钦定县名,赐名“涡阳县”。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涡阳县先后隶属于阜阳专员公署、阜阳地区专员公署、阜阳地区行政公署、阜阳市、亳州市。

主城区航拍

涡阳县总面积2107平方公里,下辖 20 个镇、4 个街道、1 个林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78.5万(2015年末),是安徽省第二人口大县(仅次于临泉县)。

发展一角

涡阳县区位优越,交通快捷便利,地处皖、豫、鲁三省交界,自古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有"皖北门户"之称。

老子牛像·大转盘

涡阳有 “老子故里,天下道源”之称,境内人文景观众多,现存有天静宫、东太清宫、东岳庙、尹喜墓、范蠡冢、遗履桥、嵇康墓、陈抟卧迹、红城子遗址、张乐行故居等众多古迹。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