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田间老人钱澄之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长地久    时间: 昨天 00:59
标题: 田间老人钱澄之
  


  

  2011年是生逢明清易代之际的方以智诞辰410周年,也是他辞世350周年。与他有关的一些纪念活动,不是很多,但总算有点声音与动静。这倒让我想起与方以智是同乡也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位人物——田间老人钱澄之。
  383年前冬季的南京,时在1641年,崇祯十四年,刚愎自用、勤政敏感的崇祯帝越发焦躁而狂悖,内外交困,几乎乱了方寸。时局艰危,人心浮动,作为朱明留都的南京,虽有长江天堑,又岂能置身事外?
  这一冬夜,小雪弥漫,琼枝玉树。在南京城北某处,正有一雅集聚会,与会者多是流寓金陵的桐城文人雅士,召集者是桐城名宦方大美之子方应乾。在这样的喧闹嘈杂的场合,有玉树临风鹤立鸡群的方以智,也有心神不定小方以智一岁的钱澄之。
  眼看自己即将年届不惑,却功名未就,一事无成,而时局的败坏更是令人寝食难安,钱澄之不禁情绪波动,心乱如麻。旁人起哄赋诗,他感慨无端,一气呵成,写出一篇沉痛不已催人泪下的《移家白门纪事》的五言长诗。这首诗说的是江北战乱,百般无奈,来到南中。但,钱澄之举家来到金陵,赁屋租住在城西一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到此要再次参加乡试,所谓秋闱在即。
  且来说说钱澄之的此前遭际。出生于1612年的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又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安徽枞阳县人。钱澄之的祖上可以上溯到残唐五代十国之季的吴越钱鏐。进入朱明时代,有一刑部主事钱时,竟然为李善长被牵连到胡惟庸案鸣不平,这还了得?钱时自然被赐死,不被剥皮抽筋,就算皇恩浩荡了。钱时就是枞阳人,其后有钱如京,弘治十五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后致仕归隐桐溪。钱时、钱如京都是钱澄之的先祖。
  钱澄之弟兄五人,他排行最小,幼年即从父、舅读书,博览群籍。崇祯初,有御史巡按至皖,护从甚众,仪仗威赫。方苞为钱澄之所撰写墓表中提及此事:“有御史某,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诸生方出迎。先生忽扳车前往而揽其帐,众莫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驺从数十百人相视莫敢动。”钱澄之疾恶如仇,挺身而出,刚直不阿之名,“由是名闻四方。”
  钱澄之与阮大铖有亲戚世谊,但阮谄附阉党认魏忠贤为义父,钱澄之对他极为卑视,针锋相对,不共戴天。
  钱澄之十六岁应县试,中第四名。后往游南京,屡次应举而不中。曾与陈子龙、夏允彝、钱棅等诸名士结交,还结识了嘉善魏塘人钱棅,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的钱棅在南京吏部文选司任职,即将升任广东盐道,他邀约钱澄之或去嘉善其家中坐馆,或随他一同赴岭海就任。钱澄之思虑再三,也就答应下来。钱澄之就此离开南京,去了嘉善。
  就在甲申年初,崇祯帝的《罪己诏》颁行天下,但大势如斯,回天无力。此后不久,北京陷落,此即为甲申之变。如此天崩地裂的大事变,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巨大冲击,即使地位并不显赫的钱澄之,也颇有天旋地转万念俱灰之感。局势会如何发展?是否可以如赵宋一样王室南迁确保偏安一隅?身在钱士升父子家中,信息还算灵通,钱澄之写有《南渡论》,纵论天下大势,并非完全是言不及义,纸上谈兵,书生之见。果然,很快就有拥立福王、潞王、桂王三种方案,次第传来。但最终是福王方案捷足先登,这就是极为糟糕的后来的弘光小朝廷。马士英、阮大铖等眛于大势,专权擅政,残酷迫害复社文人,钱澄之遂化名再次潜往浙江躲避。
  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弘光小朝廷土崩瓦解,作鸟兽散。豫王多铎问福王为何没有遗诏而擅自称帝?为何不组织力量对抗满清?我还在扬州,并未渡江,你为何就弃城而逃?多铎三问,一问三不知的福王此刻唯有汗出如浆。多铎感慨如此人物,对他怎能有所期待?钱澄之参与起义抗清失败,其妻方氏及女殉难死节。
  南明隆武朝登基于七闽福州,钱澄之闻讯,与儿子一道立即奔赴,“崎岖两月,始抵闽关”。钱在其师黄道周的推荐之下,被任命为延平司理。其后不久,隆武朝在汀州覆灭,钱澄之因公外出,幸免于难。他隐匿乡下,又闻听南明永历朝在广东建立,便由闽入粤。永历三年,钱澄之参加永历朝考试,被授为庶吉士,后又迁编修,知制诰。当时,“凡大诏令悉秉镫视草”。钱澄之对这一小朝廷也极为卖力,屡屡上书言事,期待时局好转,光复河山。但是,强敌当前,势如危卵,永历朝内,党争之酷烈,纷争之无谓,令人侧目无语。钱澄之见事不可为,遂乞假于永历四年秋离开梧州,前往桂林,与留守桂林的瞿式耜过从唱和。尔后辗转奔徙,披星戴月,于永历五年冬十二月,回到家乡。此间,钱澄之才改为今名以逃避清廷搜捕,他也曾削发为僧,自号西顽。
  且说清兵进入南京后,重申剃发令,在江南引起强烈反响,“剃发令朝下,相顾为发悲。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乙酉八月,“嘉兴民揭竿起者数千人”。钱棅毁家充饷,钱澄之也参与其中。兵败之后,钱棅投水自杀。
  钱澄之悲痛非常,此后四十年,大多隐居乡里,躬耕读书。但在1654年秋,顺治十一年,甲申之变十年多之后,钱澄之再到金陵,见到了方以智。劫后余生,物是人非。再次聚首石头城下,真要无语泪流了。他听方以智说,两江总督马国柱让吴梅村等劝说他与满清合作,被他拒绝。方以智还把自己的《东西均》分享给钱澄之听。两人此次相见,大致就在雨花台附近的天界寺。
  1655年,钱澄之再到金陵,于灵谷寺与大名鼎鼎的钱谦益晤面长谈,就郑成功北征之事进行了深入讨论。此后三年,钱澄之在南京栖身,住在古城西南驯象门附近。1658年,郑成功、张煌言沿江而上,直逼金陵,震动朝野。无奈大好局面却功亏一篑,此后,郑、张一败涂地,几乎全盘皆输,时在顺治十五年。天界寺的觉浪和尚在此时圆寂,也许是绝望使然?觉浪和尚是方以智的师父,与钱澄之也非常熟悉。
  郑成功兵败之后,清廷在南京城内搜捕异动人士。钱澄之处境更为困难,但他还想观察一番,再做决定。谁知他原以为的朋友去举报他邀功,且以诗文中的个别语句上纲上线,肆意罗织。钱澄之称这两个小人为一鼠一犬的“狂喙”“狂吠”。但如此出卖加害,过于夸张,令人不齿,当局追查数月,也就不了了之。万般无奈的钱澄之只能告别金陵,再度漂泊。
  1671年,康熙十年,辛亥之年,方以智死,得年60岁,其子被囚,多人被捕,再兴大狱。风雨欲来,钱澄之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管。1672春,他再到南京,又到嘉善,后自苏州北上北京,多方斡旋,见到了龚鼎孳、顾炎武、张英、姚文然、昆山三徐、朱彝尊、韩菼等,也是多种因素使然,终于使方以智被牵连的粤案,较为缓和地尘埃落定。顾炎武曾有《燕中赠钱编修秉镫》:一别秦淮将廿载,天涯垂老看犹在。断烟愁竹泣苍梧,秃笔凄文来涨海。燕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相逢不见金台侣,但说荆轲是酒人。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九月初一,钱澄之在枞阳麦园西田庄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钱澄之出生于明清易代之际,本是一秀才而已,在永历朝得一庶吉士,但他却矢志反清复明,做出巨大牺牲,他的《南渡论》《闽论》《粤论》,包括一些奏疏,都不是泛泛之论,而是充满真知灼见。他交友广泛,诗文多多,留下来的文字,迄今读来,仍旧朗朗上口,并无违和之感。他与南京也是多有关联,几次前来参加乡试都是 铩 羽 而归。但不管在甲申之变前,还是甲申之变后,他都在南京踪迹处处,颇有诗文。2023年是他去世 310 周年,这样一个人物,实在太不应该被湮没无闻呢。王振羽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