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舒城:古朴清幽游老城,庵堂寺庙今安在?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长地久 时间: 2024-4-11 00:13
标题: 舒城:古朴清幽游老城,庵堂寺庙今安在?
作者:石静专
舒城县城的寺庙有一两千年历史。早在汉明帝年间始建,唐、宋大兴。直到明、清和民国初年,历代都兴建、重建、扩建和补修。寺庙林立,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延至民国廿七年(1938)仍保存者约十余处寺庙,其后又大半毁于战火。现按儒、佛、回教及其它宗教等分述于后。
2010年,龙津寺(来源 | 资料图片)
一、儒教
文庙,又称圣庙、夫子庙,位于云路街。建于何年不详。文献记载,梁武帝天监四年(505),立州、郡学建孔子庙,唐代贞观(627—649)旨各州县建学宫。据县志载:原文庙,宋末(1256)毁于兵乱。元代延佑乙卯(1315)重建;天历己巳(1329)改建明伦堂。明代洪武戊申(1368)建云路街;正统丙辰(1436)修文宫,建文昌、乡贤二祠;成化丙申(1476)重建明伦堂;弘治乙丑(1505)重建大成殿和周围房屋、院墙,立科贡二碑;壬辰(1532)建敬一亭、启圣祠为学宫;戊辰(1548)建尊经阁;万历已卯(1579)建崇功、尚德二祠;壬寅(1602)建文昌阁;天启癸亥(1623)建奎星楼。至明末清代年间,虽屡遭兵毁,但经过迭修重建仍保持原貌。清咸丰癸丑(1853)11月毁于太平军,经过同治九年(1870)知县王昌南重建如旧;光绪13年(1887)扩建为学宫。
旧时的学宫图(来源 | 资料图片)
(这就是1949年前的原貌)学宫为读书人祭奉孔夫子的庙宇。位于云路街。全庙有三路三厢,后路是“崇圣祠”,中路是“大成殿”,前路是“大成门”。大成门前是泮池石桥。整个建筑为红砖瓦房。正殿中立有雕刻精制的木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的牌位,殿桌上祭具齐全。其它旁殿,分层摆列七十二贤人及三千弟子的牌位。庙内有钟鼓楼、状元桥、泮水池等建筑。正门前两侧树立三丈多高雄伟壮观的两座木质牌楼,两座牌楼旁均立有丈余高的石碑,上书圣旨“大小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正门对面有一广场,广场尽头有一座大红墙,上书“万仞宫墙”四个正楷大字。每年孔子诞辰,均要杀猪宰羊在圣庙进行公祭。圣庙右边有一座“明伦堂”,大门是卷椽楼阁式建筑,名为“奎心阁”。
2019年,鸟瞰文庙(摄影 | 张凌云)
民国二十年(1931),改建体育场,为群众性集会场所。1946年,圣庙为安徽省立(舒城)师范学校校址。1949年建国后,为县粮食局所用,其它房屋都已改建,唯明伦堂尚存。
2019年5月,明伦堂旧址(摄影 | 束文杰)
二、佛教
1、城隍庙。是封建时代县城的主庙。根据道教所传“隍”是守护城池的神。城隍庙早在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始建于芜湖和南北朝北齐天保元年(550)始建于河南省信阳县南。唐代以来,各郡、县陆续建城隍庙。后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1570),又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庙祭祀,舒城县城内的城隍庙是明永乐癸未(1403)知县程善建,嘉靖甲午(1534)知县桂懋实扩建。
1947年9月8日,舒城县政府(来源 | 资料图片)
地址在城东文峰塔西,全庙有三路一厢,前路门两侧有大型泥塑门神站像。中路正殿供奉木制城隍菩萨的坐像,城隍菩萨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色滚龙袍,脚穿长筒靴,一手拿毛笔,一手拿纸扇,四肢关节可活动,腹部有一方孔,内装红绿绸布条花线绒,表示五脏俱全。供台上除各种祭器外,还有石砚和算盘各一,是一般寺庙所没有的。后路设有的小佛堂,两头为僧人住房。该庙除收日常香火钱及送在各家米行挂的“百家香口袋”收米粮外,并有庙产地租收入。
城隍庙西大殿(来源 | 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后期,该庙为国民党县政府占用,一九四九年初至五八年前,中国共产党县委机关和县人民政府机关占用,后为县文化馆、图书馆占用(编者注:今文化广场步行街址)。
2001年7月,龙舒路东段(来源 | 资料图片)
2、观音寺。始建于何年无考,据城关居民吴建南回忆:在抗战前,庙堂神龛两面楹联各十一个字:左联是“迎佛西天汉明帝重修圣典”,右联是“驾临东土宋神宗大启法门”。如考证,最少也有近千年历史。东汉明帝(永平)是公元57年至75年,北宋神宗(熙宁)是公元1068年至1077年。
2019年,观音寺旧址(摄影 | 张凌云)
地址在县城西侧城墙拐角处。全庙瓦房三间,加上围墙门楼。正屋中佛殿供奉约一市尺高的白玉石观音菩萨站像,左右两边各有一白玉石陪像,是旧时百姓最尊崇的菩萨。常年香火不断。
2021年,观音寺旧址(摄影 | 束文杰)
民国二十年(1931)左右,由佛教徒鲍安科等人在此庙左隔壁(编者注:今启德文化院慈母宫址)新建五间正殿、两座厢房的观音寺,原庙址作为迁来的城隍庙庙址。新建观音寺大殿塑了释迦、观音、如来三尊大佛,正门前檐墙上书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正楷大字,右边修一塔形惜字炉。门前广场是每年会期、烧孤衣、旱年祈雨的场所。该庙是当时城内较大庙宇,1946年改为舒城师范附小学校,观音寺僧人和财物并入隔壁城隍庙内。建国后,建设舒城茶厂,两庙均在厂区范围内,作为宿舍。
慈母宫(来源 | 资料图片)
3、钟馗庙,始建于何年无考。位于小洪水巷内,只有三间正屋和围墙门楼。正屋中有钟馗泥塑站像。抗日战争后已断香火,为一王姓老夫妇所住。建国后,为舒城师范校址,现由舒城第二中学使用(编者注:今舒城师范附小址)。
2011年,舒城第二中学(摄影 | 李俊)
4、仙姑庙,始建于何年无考。位于小洪水巷内,有三间正屋和围墙门楼。供奉仙姑女神的泥塑像及牌位。抗日战争后,已断香火,为方姓住宅。建国后,为舒城师范校址,现由舒城第二中学使用(编者注:今舒城师范附小址)。
2019年,舒城师范附小(来源 | 资料图片)
5、七勤仙庙,始建于何年无考。在小东门外,有正殿三间和小院门楼。正屋供奉七仙泥塑像及牌位。抗日战争前,已无香火。石代中在此设馆教学,后为民居。抗战后,为黄姓油坊所用,现由县药材公司使用。
2021年,东门路(摄影 | 束文杰)
6、大士庵。民国二十年(1931)左右,“三番”头子胡亚东(干汊河人)等领首捐建。位于水巷口小园上。有五间正屋,供观音大士泥塑像和两尊陪佛像。建成不久,抗战爆发,被群众拆毁。
2015年,水巷口(摄影 | 胡圣玉)
7、石猴庙,始建于何年无考。传说此地为元末辛卯(1351)毁于兵燹的古庙址。民国初年,群众掘土发现一猴形大石,引起远近烧香者络绎不绝,女素家夏明珍看管收香钱,先搭棚后建草房三间为庙。庙址在县城西门外回龙桥西,抗日战争中毁坏。
2012年,西门小大街(摄影 | 张楠)
8、莲花庵,始建于何年无考。位于码头街黄泥巷大圩埂边。有正屋五间,四周为竹林。庵门前有龙井一口,为教徒诵经取水敬神之处。正殿供奉观音菩萨,旁殿有“百子堂”。民国二十年(1931)时,香火兴旺,有尼姑三人,后因无香火,尼姑从事种菜谋生,现庙址已不存。
2006年,南溪河畔(摄影 | 李俊)
9、道姑庙,传说民国初年,城内有位修行的张道姑,死后坐了花缸,尸体不化。托梦给小道姑(在家吃素,终身不嫁的姑娘)请为她修庙。后经教徒张汉三让出私人草房三间为庙,殿中供奉张道姑的肉身塑像牌位。庙址在西门内碱棚,建国后拆毁。
2020年,罗汉巷(摄影 | 束文杰)
三、行业庙宇
1、鲁班庙,始建于何年无考。为泥水、木业工人供奉其祖师鲁班所建,位于文峰塔旁,有三间正房及小院门楼。供有鲁班大师之牌位。每年会期和节日进行公祭。抗日战争后,为国民党县政府占用。原址在今县电影院内(编者注:今文化广场步行街址)。
舒城电影院(来源 | 资料图片)
2、三皇庙。此庙是祀燧人、伏曦、神农三皇之神,旧在县署西南。元末丁末(1367)燹毁。明洪武癸丑(1373)知县员义重修,后毁。清代初年移建在古楼街东(即考棚巷内),移建年月不详。此庙后来为成衣、丝织业工人供奉祖师的庙宇。有三间正屋和小院门楼。供奉燧人、伏曦、神农三皇牌位。每年会期举行公祭。抗日战争后,已成为刘姓住宅。建国后,改建为舒城电灯厂,原址在今县邮电局内(编者注:今邮储银行址)。
1985年,三皇庙旧址(摄影 | 张振超)
四、回教
清真寺,明洪武五年(1372),河南省民权、开封和安徽省寿县、肥西等地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因逃荒、经商、行医来到舒城。并在城关龙舒路东首(县图书馆附近)建立清真寺,后毁于战火。清乾隆年间(约1736至1741年)建于甘蔗巷内,为回教教堂。有三间正厅,另有阿訇住房十多间。大门楼上书“清真寺”三个大字。正厅上方挂有回文图。每逢礼拜,回教徒来此做礼拜。抗日战争后,回民已无此习惯。现该寺仍存,为阿訇住宅(编者注:今已无存)。
2006年,清真寺旧址(摄影 | 李俊)
五、教会
1、天主堂,在南关内大西门祝谢巷。前在光绪中在城内南隅亦设过天主堂。现在的天主堂是清光绪28年(1902),由西班牙人天主教神父通过中国教友,在西门祝谢巷内所建。有主教堂、修女堂。主教堂有五间大礼拜堂、更衣室和一座五间带地下室的三层西式楼房。另有十二间房的教会小学一所,及其它用房计四十余间。内有果园、竹园、池塘、井亭等。礼拜堂内,台上供圣母塑像,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金属像等,四周墙壁悬挂十二块玻璃框,内装耶稣各种画像,布置富丽堂皇。台下有四十多条跪凳,给教徒做礼拜及圣诞节活动之用。教堂院内有钟塔,每日三次鸣钟,教徒在家中闻钟声即做祈祷。舒城天主堂由西班牙神父主持,其中以神父家弟禄主持时间最长,达三十年之久。
天主堂旧址(来源 | 资料图片)
1951年教会实行三自革新爱国运动,1953年,家弟禄因有破坏活动及历史罪恶,被人民政府驱逐出境。据教会表册查考,1938年以前,本县约有七、八十户人家、三百多人是天主教徒。天主堂还有二百多石地租收入。建国后教会小学改为私立信义小学,继改为振邦小学分校。1950年为县立城西小学,1951年更名为舒城县和平街第二小学,现为城关(镇)第一小学(编者注:今欣然南溪A区址)。
2015年,城关第一小学(摄影 | 胡圣玉)
2、福音堂,即耶稣堂,前在城内南隅设过天主堂。清光绪27年(1901),由英、美传教士在县城北门玉带河至怀古巷之间,修建的一所基督教堂。礼拜堂瓦房六间,讲台上正面书写耶稣名言,四周墙上张贴各种彩色福音挂图。台后有一洗礼池,是新参加教徒洗礼的地方。在礼拜堂内,左右各摆十条长凳,做礼拜时,男女教友分坐两边唱“赞美诗”,进行祈祷。礼拜堂右侧有一座二层小洋楼,为外国牧师及其家属住所。此房抗日战争时毁坏,战后又重建。另有一小礼拜堂,是专为儿童设立的主日学班。抗战开始,外国牧师回国,由中国牧师萧鉴衡等主持。建国后,舒城县文化馆设立于此,现为舒城棉纺针织厂厂址(编者注:今玉河园小区址)。
2020年,福音堂山核桃树(摄影 | 张凌云)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