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全面抗战时期,日伪军的各式军帽、军服大盘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李云龙    时间: 2024-3-21 00:21
标题: 全面抗战时期,日伪军的各式军帽、军服大盘点
抗战时期我国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军和其他地方部队,都有各自不同的军服穿戴,同样如此,日伪军的制服和军帽也是多样化,那这期文章就来盘点一下,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伪军的各式军帽、军服。

日军方面
当时侵华日军的军帽方面主要分为大檐帽、略帽和御寒帽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大檐帽,当时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部队,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大量配发在30年代初期定型的昭和五式大檐帽
此款军帽是在早期日本明治四十五年大檐帽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同时还含有英式军帽的特点,就比如帽墙部分和帽檐的牙线都使用红色,遮阳板部分则是黑色皮革。
当然昭和五式大檐帽也是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最后一款制式大檐帽,因为后期被更轻便、更简洁的九八式略帽所取代。



第二类就是在30年代中期开始配备的九八式略帽,这个款式也是整个旧日本军队最常用的军用帽。
相比大檐帽更轻便、更简单,而且生产成本低,适合大量装备部队。
略帽也十分柔软,能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因此被日军士兵称为九八式战斗帽。
30年代中期开始,无论是日本军官还是普通士兵,基本都佩戴这款略帽进行战斗或者日常工作。



后期士兵款的九八式略帽,还在帽子的后面及侧面增加了5个布条,这个设计还曾被我军戏称为“屁帘儿”。
增加布条后虽然看着很丑陋、又古怪,但这5个布条却有很大用处,尤其是在夏季环境中,能防止士兵的脖子被晒伤,还可防止被蚊虫叮咬。



进入40年代后,军官的九八式略帽又经过简化,不再使用早先的刺绣式帽徽,而是直接改为金属帽徽。
同时帽子的颜色也变得更深,这个款式之后被更名为三年式略帽或战斗帽,不过在抗日战场中并不是特别常见。



这是第三类就是在冬季环境配发的御寒帽,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部队就大量使用这种这种帽子。
日军的御寒帽里面使用棉花填充,并且外部带有通过动物皮毛制成的护耳,可以更好的为耳朵和头部御寒,当年在我国东北地区还被俗称为“狗皮帽子”。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装备过的军服主要有四个款式。



第一个款式就是早期装备的昭和五式军服,简称:昭五式军服,同样也是在30年代初期定型,大体风格依旧继承明治三八式和四五式这两款军服的大体特征。
上衣仍旧是立领设计,上面带有小旗帜状的兵科领章,肩膀处像法式军服一样,可放置竖版的军衔肩章。



士兵款的昭和五式军服也是同样如此,只不过比军官的做工粗糙一些,面料更薄一些,而且颜色偏浅,腹部没有口袋,这样也方便士兵在身上挂装步枪弹药盒、水壶以及其他作战装备等。
也正是这款昭和五式军服,在抗日战争时期给我国的军民印象最深刻,在多数人眼中这就是“鬼子”、侵略者的标志。
而且这套军服在日本关东军当中使用的时间最长,甚至一直装备到抗战结束。



日军的第二款军服就是在30年代后期配发的九八式军服,据说是参照同时代的德式军服设计,但模仿得并不成功。
相比之前昭和五式,九八式军服变化最大的就是衣领,从日本军装传统的立领,直接改为折领式设计。
并且取消了竖版军衔肩章,而改为长方形的军衔领章,放置在衣领两侧,领子上的旗帜形兵科章也被取消,被改为类似“M”字样的新式兵科章,并放置在胸前左侧。



士兵的九八式军服也是这样的版式,只是颜色更浅,用料和质量较差一些,相比之前的昭和五式,腹部增加了两个口袋。



第三个款式就是在40年代开始装备的三年式军服,不过这个三年式并不是重新设计的,只能说是九八式军服的小改款。
因为之前的九八式军服被军官们反映军衔章比较小,会使军官身份不明显,因此就在衣服的袖子上增加了代表军衔的线条和刺绣式五角星。
和军衔章是一样的,比如尉官的袖子上就是一条杠,如果要是佐官,那么袖子上则是两条杠,上图就是大佐款的三年式军服。



第四款就是根据热带作战环境设计的防暑服
而所谓的防暑服,本质上就是三年式军服的改进款,变化最大的就是采用了翻领式设计,还将之前的5枚扣子改为4枚,袖子部分仍然沿用三年式军服的特点,可以通过上面的线条和五角星来区分等级。
同时军官还配备白色衬衫,并且在穿戴的时候衬衫领子要露在外套外面。
这款军服在抗战后期配发给侵华日军,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军队也大量装备这款军服,



当然防暑服也有士兵款式,同样采用翻领式设计,但士兵并没有配备白色衬衫,并且将之前的金属扣子改为尼龙扣子。

伪军方面
当时的伪军主要分为四大派系,分别是伪满洲军队、伪蒙军队、华北治安军以及汪伪军队,这四个派系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军帽和军服。



当时东北地区伪满洲军队的军帽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仿日式的大檐帽,一般被称为康德四年式军用大檐帽,其中军官款式的颜色更深,布料更好,兵用款式的颜色则偏浅,做工一般,上图就是当年伪满洲军官的大檐帽,外形和关东军的昭和五式十分接近。



第二类就是士兵和军官通用的仿日式御寒帽,其帽子的外形关东军的基本一样,也是带有使用动物皮毛制成的护耳,帽子的内部填充了棉花,御寒效果相对不错,而且在当年也是东北抗联战士最喜爱的战利品之一。



到了抗战后期,日军为了做最后的挣扎,把所有能用的材料和资源都集中给自己,这就使得后期伪满洲军队的军帽、军服开始变得越来越粗糙,不少的官兵都开始使用日军为其设计的“协和帽”,外形和日军前线上用的九八式略帽十分相近,不过帽子使用的布料和做工却十分粗糙。
再来说伪满洲军队常用的制服



伪满洲军队起初最常见的是康德四年式军服,也是仿照日本关东军昭和五式军服的版式设计,就包括竖版肩章和领章的风格都特别像,衣口处使用5枚扣子,上衣带有4个口袋,每个开口袋盖上也各带一枚扣子。



对于士兵款的康德四式军服,也采用和军官款相同的绿色面料,用料也相对厚实一些,只是相比军官的质感差一些,这也是为了区分军官和士兵的身份。



后期又根据康德四年式士兵款军服进行改款,新款军服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腹部增加了两个大口袋,同时还将胸前的两个口袋距离拉近,除此之外,领章的造型也发生了变化,使形状变得更尖且对称,还有就是改款后的军服,相比改款之前的用料貌似被缩水了。
抗战时期的伪蒙军队方面,其军帽、制服和日军的最像。



当时伪蒙官兵常用的军帽,也是仿日军的九八式略帽设计,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款,颜色都是偏黄,侧面也是带有三个透气孔。
但不同的是,伪蒙这款帽子的遮阳板比较厚,帽子上一般很少佩戴帽徽。



伪蒙军队的制服,同样也是仿日军的昭和五式军服设计,领子上也带有类似的领章,肩膀处则放置竖版的军衔肩章,士兵和军官的都是同一款式。
抗战时期的华北治安军制服及军帽,是全伪军中最有特点的。



军官和士兵统一配戴大檐帽,但是这种大檐帽并非是仿日军的昭和五式设计,而模仿的是同时期意大利陆军的大檐帽设计,最大特点就是帽檐角度高,外形可比日军的大檐帽洋气多了。



军服方面也是很有个性,同样是效仿30年代意大利陆军军服设计,采用西式小翻领,肩膀处还有肩带,并且军官配备浅色衬衫和黑色领带。



上图就是华北治安军和日军的合影,可以看到身穿翻领军服、佩戴西式大檐帽的华北治安军要比照片中的日军更突出。
最后再来说汪伪军队的军帽和制服



其实汪伪军的军帽和军服变化并不大,很多士兵和军官依旧保留原国军的穿戴,所用的军帽就是当时国军中最常见的仿德式山地帽
和原国军一样,士兵款的帽子颜色偏浅,做工一般,军官款式用料厚实,颜色偏绿,不同的只是在帽子的“青天白日”帽徽上增加了一圈红色。



军服也是同样如此,依旧保留国军的中山式军服,士兵款颜色偏黄,军官款颜色则偏绿。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