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知真味,莫负好时光。美食,一直是传统中国年的重头戏。吃什么、在哪吃、怎么吃、与什么人一起吃,人生里头,“吃”最讲究。
安徽地域广阔,过年习俗有南北差异,不过很多美食,都是过去艰难岁月的家常味道,如汪曾祺所说:“是凝聚平民智慧,拥有原始生命力的市井美食。它们覆盖的人群最广,也最得民心。” 本期推出年味专题“皖中”篇。
粉折
烤年糕
粉
折
一个充满热情和注重节日氛围的地方,每一次传统佳节的到来,都像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将人们的心紧密相连。好比新年,人们用不同的美食在生活里作仪式的标记。
比如“蒸了年粑粑好过年”。
在肥西,还有句老话更加递进年味:“摊起粉折就是年”。一入腊月,摊粉折便是肥西人张罗的要事。“粉折”是肥西方言翻译过来的,它在当地又叫“粉扎”,美味的食物是被舌尖记住的,所以发音不影响对美食的期待。
制作粉折的过程是一种对食材精心挑选和对工艺精细把控的体现。绿豆、豌豆、黄豆和大米、荞麦等谷物,经过精筛细选,按照一定比例浸泡在陶缸中,通常会浸泡 12 小时。这12 小时,不是简单的等待,它是食材转化和醇化的关键时刻。在这段时间里,选中的谷物在水的滋养下逐渐苏醒,释放出它们最原始、最纯净的风味。这个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期待和惊喜,仿佛在准备一场味蕾的盛宴。待谷物轻微发酵后,石磨再为它们布一道别样的传统礼,细腻的浆粉轻柔如同春日里轻拂柳枝的微风,温和而顺滑,它承载着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和质感。
大铁锅烧热,浆粉倒入锅中,但不可多,需要摊成薄片。经过短暂的加热,便迅速将其从锅中拎起,然后放入大簸箕中,晾晒。这种独特的制作方式,使得粉折拥有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独特质地。刚出锅的粉折浅绿色泽,绵软的口感,徒手撕一块便可入口,便能体会到这简单的美食是何等的富有风味。但粉折的美味并不停留在这一口热乎上。簸箕中的粉折晾透后,扎叠,切成条状,这过程中“扎”与“折”的状态便呈于眼前,更能体会到肥西人对美食的取名不仅是对原材料的尊重,更是对传统制作方法的传承。
切条后再晒干,便可保存起来。自此以后,迎接新春佳节的每个忙碌早晨,肥西人都会有一道有别于传统面条与水饺的美味早餐,只需用汤或开水烹饪,这种储存和食用的方式更体现了肥西人民勤劳和节俭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粉折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肥西人民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在回味那些温暖的回忆和传统的美好。
光晕下的腊鱼
酿酒
喝
酒
碟
肥西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碗橱,打开它,可能是没有食材的空碟子,但回忆可以帮他们满上。而传统佳节里他们最想满上的应该就是碗橱里搁置许久的小小碟子——喝酒碟。这是肥西传统早茶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春节期间的一种饮食习俗,更是一场对食物深情的赞歌。在这里,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情感记忆,将烹饪的艺术与家庭的温暖融为一体。
喝酒碟里的菜肴大部分在腊月里精心准备,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烹饪的匠心,成为春节里不可或缺的美味。因为它不是具体的一道菜,而是一桌子菜。咸鸡肫、鸭爪、鹅肠,这些经过传统工艺腌制的食材,挂在厨房中,每一件都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和深厚的家乡情。猪肝、猪耳朵、猪拱嘴和香肠等,每一样都经过了时间的酝酿,成为了年节中的美味。
宴请客人的前一夜,厨房成为了家庭的焦点。片香肠和猪肝,切鸡肫和猪耳朵,剁鸡爪和鹅翅……案板上刀刃与食材相碰的声音,不仅是烹饪的旋律,更是一种心灵的呼唤。这些声音,充满了深情和温暖,是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厨房里还会为喝酒碟配上几道灵魂菜,黄豆与猪蹄熬制的冻骨,咸鸭蛋,凉拌胡萝卜丝和炒花生米。有荤也有素,荤素搭配,展现了肥西人对饮食平衡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这种独特的搭配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体现了对健康饮食的关注。
次日天亮,客人们早早出门拜年。首先迎接他们的是主人家已备于桌面的糕饼茶。各种形状和口味的糕点,围绕着中间的葵花籽,就像聚集一堂的亲朋好友,富有层次和故事。早茶的开始是烀蛋茶,端上桌面,肥西人称之为大元宝的茶叶蛋,每一个都像是对客人的祝福,满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碟子酒环节是这一日早茶的高潮。热腾腾的喝酒碟从灶台的蒸笼里端上桌,杯子里满上了酒。这一刻,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情感的交流。与其说是早茶,还不如说是早酒更为贴切,每一口菜,每一杯酒,都凝聚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祝福。
肥西喝酒碟里的每一道菜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传承。它不仅能让人们品尝到家乡的味道,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纯朴。这是肥西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去传承和发扬。
烔炀糕点
烔
炀
玉
带
糕
巢湖人过年的吃席,从早上开始。拎着两瓶酒、一箱牛奶、一个大礼包,穿过劈里啪啦的爆竹声,去长辈家拜年。进门的那一刻,就开启吃吃吃的状态。
坐下后,开始上茶碟,一般是圆形或者八边形的盘子,有 6-8 格,摆着不同的小吃,如瓜子、奶糖、花生酥、糖果、云片糕、鱼皮花生等。童年零食少,只有过年才敞开吃,满口生香。家乡的名点里,我的爱好是烔炀玉带糕,细细的糯米粉裹着麻油的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掰开白嫩的糕体后,每个切片都像是不同的水墨画,糕片四周是白色的相框,糕体点缀着核桃仁、青梅、红梅等不同内容,比白兮兮的云片糕多了遐想的空间,更多是开盲盒般的惊喜。麦芽糖裹着豌豆、芝麻、花生等做成的各类酥,也是茶碟里的大户,甜中迸发着果实的饱满和热情,一口下去,酥脆满腔且回味悠长。舶来品里,就属奶糖最受欢迎,这些大白兔奶糖、喔喔奶糖和金丝猴奶糖,始终藏着我们不谙世事的青春。
桌上茶叶蛋,也是各家斗法的法宝,虽然都是土鸡蛋里加上茶叶、八角等配料烧煮,但每一家的比例不一样,就构成了口味的丰富多彩,也成了亲戚家劝吃的理由:我家味道跟你家不一样!童年时的最高记录,是某年在我舅家一口气吃了 8 颗蛋,此后就成了每年检验我舅妈手艺的衡量标准。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