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宝藏小城——寿县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长地久    时间: 2023-6-16 09:06
标题: 宝藏小城——寿县

今年五一,我来到淮河之滨的一座宝藏小城探古寻幽。

回到上海快一个月了,小城的厚重历史及优美风光时不时在脑海里浮现涌动,提醒着我必须写下一些什么,否则内心不安。

小城藏着“天下第一塘”

公元前601年,后世被司马迁在《史记》中列为“循吏第一”的孙叔敖被楚庄王委以重任担任令尹(楚相)。孙公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兴修水利,成功把楚国推向“春秋五霸”。

孙公担任楚相四年后便在小城之南兴建了一个重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后世改名为安丰塘。安丰塘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它比都江堰、郑国渠还早300多年。

安丰塘现有水面40平方公里,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及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

安丰塘边,抬眼四望,湖岸垂柳依依,“塘”面开阔,一眼望不到边。这等浩大气魄,无愧于“天下第一塘”。

这口塘的开凿使得小城拥有良田万顷,加上有淮河、淝水运输之利,无意间令这座“襟江扼淮”的小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四次为都,十次为郡。

小城曾经很大,大上海竟然曾经归小城管辖

公元前241年,楚国把都城迁址到这个小城,十几年内小城大兴土木把都城扩城至26平方公里,仅次于燕下都,在当时妥妥地属于“超一线城市”。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以小城为基地守护着楚国最后的荣光。如今繁华的上海大都市曾经也是春申君的封地,黄歇受封接管吴地后大兴水利疏通河道造福一方。

今天的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黄申路、春申村等地名或称呼都是为了纪念这位“开申之祖”。我家如今就在上海黄浦区的黄浦江边。

当地领导告诉我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小城现有40万人在上海打工生活!冥冥中这何尝不是一种缘分。

公元前223年,延续800年的楚被秦灭。又过了40多年,小城出了一位“传奇王爷”。

这位王爷叫刘安,封号“淮南王”,他喜欢弹琴读书,喜欢广招贤士著书立说,于是天下英才汇集小城,使小城成为当时的文化和舆论中心。

这么多牛人在一起干了一件大事,刘安担任总编辑,结集出版了一本流传后世的名著《淮南鸿烈》(后世称《淮南子》)。

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要知道,当时统治中国的是汉武大帝,一代雄皇怎能坐视千里之外一个小城抢夺了长安城的“风头”?

于是武帝以谋反为由追责,刘安自杀。

传说刘安曾经养了八位仙人下凡的杰出谋士,一起在小城北边的群山(后来这片山岭被称为“八公山”)里一起修行炼丹。刘安并非自杀,而是服用了和这“八公”一起修炼的仙丹妙药后升天而去,留在地上的几颗丹药被附近的鸡、狗所吃,这些鸡狗也随之升天。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炼丹的过程中,刘安无意发明了一个中国人酷爱的食品——豆腐。小城也被公认为中国豆腐的发源地。我在小城里有幸品尝了当地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豆腐宴的传人制作的一席美食,豆腐被做成十几道滋味醇厚色香俱全的佳肴,至今回想起来依旧口齿生津回味无穷。

小城发生的一场战争千古留名

公元383年,刚统北方的前秦王苻坚率领80万大军南下谋取整个华夏,东晋恒、谢两大家族联手,带8万精兵北上,在小城东南之淝水边生死对决。结果东晋创下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前秦从此衰落,东晋趁机北伐把边境推至黄河岸边,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精髓得以流传至今。

我来小城时正值初夏,草木葱茏,和风习习。站在古城墙上,眺望北方,正是当年刘安修行的八公山。一刹那,无数历史片段在脑海里呼啸而过,许多英雄豪杰在这片时空瞬间闪现,“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一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也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世代流传。

如今的古战场早已是一片祥和乐土,绿水青山。

淝水依旧在八公山下无声流淌,见证着斗转星移、岁月沧桑。

千年银杏护小城

1300年前,大唐贞观盛世,玄奘高僧奉旨在小城督造报恩禅寺。当时的古建筑早已消失,但当时栽下的两颗银杏树奇迹般茁壮成长为今天的参天大树。一到秋天,银杏树遍体金黄,将佛门圣地映衬成一幅天堂美景。

神奇的是,千年银杏并非报恩禅寺所独有,在大清真寺、孔庙等历史建筑前都有数颗蓬勃生长的银杏树,树龄也都近千年。

古树都是有灵气的,无论庙宇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无论城头的王旗如何变幻,这些古银杏就像是一方神灵,坚定而温柔地守候护卫着这座小城。

可惜我来报恩寺时正值初夏,银杏树通体翠绿,无数小扇子在枝头、在风中、在香烟袅袅中跳舞。

若我再来小城,一定在银杏金黄时节。

900年前的古城墙依旧能够防洪抗灾

论中国古城,平遥古城几乎无人不知。可没多少人知道,这座小城的古城墙比平遥古城还要早100年,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墙之一。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百年未遇之大洪水,小城竟然靠900年前的老城墙抵御了滔滔巨浪,安然无恙,城内十几万百姓安心生活一如平常。即便城外洪水高于地面五六米,城内的生活用水依旧可以通过古代的泄洪装置排出城外,让人不得不感慨古人的造城技术与匠心。

小城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

城有四门: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城楼下面的通道里,几百年的车轮印辙深深地留在青石板上,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往事。

小城有座“宝藏博物馆”

小城历史厚重,出土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尤以丰富璀璨的楚国文物扬名学界。小城也因此耗巨资修建了中国目前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藏有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和数千件二三级文物,藏品规模与质量在全国县级博物馆里堪称翘楚。

我在博物馆里整整呆了半天,看完一遍觉得不过瘾又看了一遍。楚国青铜器文化发达,馆里收藏了大量楚国精美绝伦的青铜器。

这件楚大鼎是楚国重器,于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是我国目前已出土的第二大国宝青铜鼎,大小和重量仅次于司母戊大方鼎,但体积在目前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独占鳌头。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参观这座鼎时感叹道——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

它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妥妥的国宝。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小城出土的楚金币计195件(块),总重量约20公斤,也使小城的楚文化博物馆,成为全国收藏楚金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站在这金光闪闪的“金币墙”前,隔着玻璃都能感受到2000多年前楚国的霸道和贵气,不由感慨这才是大国都城该有的风范!

写到这里,该揭晓谜底了,小城如今是安徽省淮南市下属的寿县。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顾祖禹撰写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明确指出:“寿春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

寿县为国都时,楚国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当时的楚国覆盖了如今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及上海全部或部分区域,几乎占据三分之一华夏大地。

可惜2000多年过去,“寿春”“寿州”这两个在历史上显赫响亮的名字,逐渐被岁月磨平,就算是安徽本地人也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寿县的曾经辉煌。

更加令人叹息的是,寿县曾一度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直至2019年才“摘帽”脱贫。

如今随着高铁贯通、长三角一体化、旅游资源加速开发,特别是在劳动力紧缺的今天,曾经130万人口的“负担”变成了招商引资的“底气”。寿县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开始步入良性增长轨道。2018年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称号,2019年入选安徽县域产业竞争力十强榜单。

寿县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如今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寿县有五家文旅企业成长为省“专精特新”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两家文旅企业分别成长为安徽省和淮南市大数据企业。

我在寿县新区的一座五星级酒店入住,从高处俯瞰新区,二三十层的楼房连绵成片蔚然壮观,再远处是大片翠绿农田,河水清亮,远山葱茏,顿时心旷神怡。

中国有不少类似寿县这样的宝藏小城,历史上非常知名与辉煌,近代以来逐步湮灭在经济发展的浪潮里低迷不振。如何让这些宝藏小城重新焕发活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到这些小城里游学访古,让更多的外出打工者回流小城振兴家乡,让厚重的历史照亮现实的发展之道……这些都需要我们深思并努力寻找答案。

中国的发展也不能仅仅依靠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经济带动,许多宝藏小城孕育着大量复苏振兴的机遇和商机。

至少,寿县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古城复苏的可行模式与希望!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