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怀宁县石牌镇:做戏曲盔帽,传“顶上”国粹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流水    时间: 2023-1-10 11:15
标题: 怀宁县石牌镇:做戏曲盔帽,传“顶上”国粹

  以千年古镇石牌为中心的戏曲之乡,不仅培育了众多戏曲名家,戏曲盔帽的制作工艺也闻名遐迩; 今天,这一古老传统技艺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发展成为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网红产业”。

  古人云:“古往今来虽如是,浓妆淡抹总相宜。”唱念做打,生旦净丑,中华戏曲音色圆润优美,唱腔甘醇有味,扮相传神逼真,剧本琳琅满目。安庆市怀宁县作为京剧的前身——徽剧的发源地,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梅戏的发祥地,先后四度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殊荣。以千年古镇石牌为中心,不仅诞生和培育了众多戏曲名家,戏曲盔帽的制作工艺也闻名遐迩;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经过互联网的传播,逐渐发展成为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网红产业”。

  是时尚,不是时髦

  年关渐近,位于怀宁县石牌镇下街居委会的徽班临展馆里,显得比平时更加热闹起来。前来“打卡”的并不是热爱戏曲的票友和戏迷,而是成双成对的俊男靓女,他们身穿华丽的戏服,头戴炫目的盔帽,在摄影师的口令下,喜笑颜开地摆着不同的“Pose”。原来,这是年轻的伉俪正在此间拍摄婚纱照片。

  将戏曲盔帽加工作坊作为婚纱摄影的取景地,这是谁的神来之笔?今年已经77岁的非遗传承人产云秋也说不出子丑寅卯来,不过他每天都乐此不疲,帮着为前来拍照的青年男女整理戏服,佩戴盔帽,偶尔还不忘送上一句祝福的玩笑:“这才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的才子佳人呀!”

  “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喜爱黄梅戏,从小耳濡目染,我们对戏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结婚的大事被确定之后,我们在拍摄婚纱照上也有多种选择,最终决定回归传统,觉得这种形式更有纪念意义,长辈们对此也非常满意!”家住石牌镇青圩村的青年农民陈竹林道出了他与爱人的初衷。

  据了解,石牌镇目前共有戏曲盔帽加工作坊10多处,这些作坊都处在老街的巷子深处,从艺术摄影的角度出发,在熙攘的闹市一隅,能找到这么一块洋溢着文化气息的净土所在,确实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福气。

  “将戏曲盔帽与婚纱摄影有机嫁接,在当下是一种时尚。”怀宁县石牌镇党委委员昂海波介绍说,“时尚大多是指符合潮流的风气和习惯,这与标新立异的时髦可不一样,我们将因势利导,让这种新潮的时尚一直持续下去。”

  令昂海波始料未及的是,还有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老外们”,也迷上了戏曲盔帽加工制作,前来体验和讨教的不在少数。他们见到这些制作精美的戏曲盔帽,总是伸出大拇指,露出非常夸张的表情:“Beautiful! Good! Very good!”

  重守正,更重创新

  戏曲盔帽俗称唱戏人的“行头”,梨园行话亦称“盔头”,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所佩戴各种冠帽的总称。中国传统戏剧讲究程式化,时常以角色表演时头上所戴头饰,来传递戏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相关信息,在舞台上能丰富剧中人物的“神”“型”“行”。据说从唐明皇演古装戏开始,便有了盔帽制作技艺。

  戏曲盔帽加工制作工艺复杂且品种繁多,因角色的需要,上到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庶民百姓,都有其特定的盔帽。如皇帝戴的九龙冠、皇后戴的七凤冠、太子戴的紫金冠,还有元帅戴的帅盔、大将戴的将盔,关羽戴的夫子盔、项羽戴的霸王盔等等。

  “既然戏曲盔帽要传递戏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相关信息,所以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保持传统永远是第一位的。”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潘根娣老人,其祖辈是石牌镇首家制作、销售戏剧盔帽的人家,她从小受到长辈的影响,把戏剧盔帽加工制作手艺传承了下来。

  不过在守正的基础上,潘根娣也在实践中有了更为创新的改良:她喜欢按照演员的头型来定制头盔,这样戴着不仅美观舒服,而且可以降低展舞时头冠掉落的可能性。美观、新颖、大方、舒适,成了潘氏戏曲盔帽的代名词,因为盔帽质量好、造型美,浙江、江苏、湖北、江西等地的剧团,都慕名前来定制,一时间,潘根娣老人根本忙不过来。

  与潘根娣老人不同,石牌戏曲盔帽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产云秋在守正上更注重精益求精。“盔帽制作大体都要经过铜版纸刻版、描绘花纹、铁丝串联、挤粉、串珠子、挂绦子等40多道繁复的工序,一顶简单的戏帽便要花费5天的时间,复杂一点的则需要1个月左右。”产云秋介绍说。

  从13岁开始学徒,到古稀之年依然痴心不改,产云秋一直遵循的是师傅的教诲,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令他脑洞大开纯属偶然,那是5年前的寒冬腊月,湖南师范大学一名女大学生不远千里,专门找到他拜师学艺,而且专攻“迷你版”的戏曲盔帽,说是小朋友们和年轻的一代对其十分青睐。奈何不了这位女大学生的软磨硬泡,在随后的几天里,产云秋尝试着做了10多顶,没想到半天时间便在网上被抢购一空,商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现在,只要是寒暑假和双休日,附近的许多中小学生都会赶到产云秋的作坊,有板有眼地跟着学习。“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只要身体还允许,我就会坚持把石牌戏曲盔帽制作工艺继续传承和弘扬下去。”产云秋表示。

  兴事业,亦兴产业

  “我们石牌镇早在2017年就被评为国家级第二批特色小镇、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大力发展和繁荣以黄梅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是兴盛文化事业、实现文化振兴的核心要义。而事业要繁荣,必须有产业来支撑。石牌要想成功打造戏曲特色小镇,戏曲盔帽加工制作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中共怀宁县委常委、石牌镇党委书记王朝阳一语中的。

  其实自明末清初以来,戏曲帽盔加工制作就是石牌镇的一个重要行业。历经三四百年的大浪淘沙,现在留存下来的戏曲盔帽作坊,实际上已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早在2017年,安徽就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参展由当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怀宁县戏曲盔帽名列其中,据了解,这是唯一能代表安徽戏曲元素的产品。2018年,怀宁县戏曲盔帽再次惊艳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两次成功参加国家级的文创博览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戏曲盔帽的魅力所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戏曲盔帽产业的决心与信心。”怀宁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程平说。

  事实上,除了将戏曲盔帽与婚纱摄影有机嫁接之外,怀宁县还不断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戏曲盔帽与电影、动漫、网游、文创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壮大一批戏服、盔帽、道具等戏曲行头制作产业和戏曲文化旅游工艺品制作产业。“互联网时代,使得一切都有可能变为现实,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戏曲盔帽产业,正是因为她的独特性、功能性、艺术性,肯定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王朝阳对此是踌躇满志。

  美轮美奂的盔帽,珠环翠绕,艳丽多姿。纷繁复杂的技艺,巧夺天工,令人惊叹。随着传统文化进一步火起来、热起来、潮起来,戏曲盔帽加工制作这一国粹中的“顶上”功夫,势必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在日益丰富的群众艺术生活中,点亮舞台,璀璨星空。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