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二十三:黄山市歙县深渡老街 [打印本页]

作者: 徽帮花开    时间: 2022-12-1 01:29
标题: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二十三:黄山市歙县深渡老街
  深渡,位于歙县东部,形成于唐,兴建于宋,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深渡老街曾以幽深闻名,以古巷纵横为奇,曾有各类店铺180余家。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深渡老街大部处在淹没区以下,外街、中街、横街拆迁,里街因地势高而幸存。2018年,深渡老街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维修保护。

深渡老街及周边地理风貌

  拍摄手记:
  深渡老街紧邻新安江画廊,来这里的游客大多坐轮船看风景去了。我算不算一个“另类”:大老远过来,转乘多趟车,背着大包小包,就为了看看老街。第一次来深渡已近傍晚。精致的小镇空气清新,一排排徽派民居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我按捺不住激动,扯下疲惫,一股脑钻进了老街。
  那次,我几乎是斜躺在地面拍摄新安旅社,只有我知道,它招牌上巨大的五角星吸引了我。等我起身,一位老人慢慢走过来,耐心向我介绍老旅馆的历史。老人姓姚,他说,靠码头吃饭的深渡老街解放初还比较热闹,后来交通出行变化,削弱了码头的光辉。再后来,随着新街的闪亮登场,老街里的商店也跟着过去了。
  次日6:15起床航拍,操作仪器时,我冷得发抖。在老街一条巷子的转角碰到篾匠姚家亮,他是我见过的最有开拓精神的手工艺人。姚师傅喜欢读《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他很早就买了电动工具和编织辅助仪器,产品敢于创新而备受广大百姓青睐,生意最好时他一天卖了一千个篮子。“年轻人要知足常乐,不要好高骛远。”老姚以他的随和善良、睿智从容感染着我,也刷新了我对皖南山区手艺人新的认识。
  老街樟树下一家发糕店,店面很小,但中午还不断有来来往往的顾客。这家24年的发糕店有个风趣的店名叫“加玉婆”。原来,店老板王加玉夫妻感情融洽,街坊喊“加玉婆”是珠联璧合的美誉。
  最难忘83岁的老奶奶孙宝华,每天早上风雨无阻在街头卖早餐。为了让自己更有精神,她还特意染了头发。儿女事业有成,老人理应安度晚年,可她始终闲不住。“我觉得我还可以干活,反正一个人在家也没事,能凭双手挣钱,多好啊。”其实她的心态还真年轻。老人说,最让她感到骄傲的是那些上了大学的孩子们,回家后还特意过来吃她的早餐。
  修钟表的师傅总怪自己不会做生意,可我在老街走了几趟,发现他一刻也没闲着。老板姓涂,他儿子在合肥买了房。隔壁理发铺师傅也埋怨生意不好,我来回走了几趟,看他的几个老客户还在冷风中排队等他。
  中午近12点吃了一个饼,喝了一点水,我继续开工。出门又下起了雨,雨后的老街沧桑尽显,欲说还休。走在雨里,想象它晴天的模样,先把自己醉了一下。
  两次到深渡老街,感触最深的还有一幕景:老街与新街仅隔一条马路,新街川流不息,而老街显得有些安静。两个场景,写下了两个时代的印记。前人为了闯出一片天空,翻山越岭,风吹雨淋。他们提着马灯,一步一步,深深浅浅,高山都挡不住梦想。而今,青山绿水间闪烁着来来往往的高铁、长长远远的柏油路,不由让人感叹时光变迁之快,时代进步之快。
  深渡山清水秀,吸引着一些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我特意深入一家民宿看了看,里面装饰古香古色,房价每晚上千到几百不等。老板说,光是修检以前的老房子就花了三年时间。
  我相信,老街不是孤寂了,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新生。(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 陈群)


俯瞰老街街巷


傍晚的老街朦胧羞涩



深渡老街五棵老樟树诉说着岁月的历程


新安旅社上的五角星还熠熠生辉



“加玉婆”的蒸糕一直沿袭徽州地道的传统制作程序,色泽洁白如玉,口感香甜松软


老街里的钟表店仍在服务一方百姓



张美琪的渔具店有50多年历史,其婆婆也曾在此开店


67岁的篾匠姚家亮从业50年,这是他30年前的个体户税务登记证



54岁的姚篾匠15岁就出师了


83岁的孙宝华卖早餐20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60岁的方大道18岁开始理发,40年前他花500元买了一把理发坐椅,同时又花35元用三轮车将它从屯溪运到深渡


农田归来的居民迎来一片亮光



早上7:11,新街街头买鱼的居民。“到深渡要吃鱼”这句口头禅道出了深渡鱼的品质


街口,激战正酣的邻居各有智慧



深渡供销社门前,集市归来的妇女用背篓装物资


新街上,扛竹子回家的老人戴着墨镜,步履稳健



老街一家民宿大门将开。新兴旅游业带动了深渡第三产业的发展,宾馆、旅社、农家乐应运而生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