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苏军《红色舰队》报刊载的苏军北方舰队第12海军陆战旅的马克沁机枪组的照片。
这个海军机枪组装备了一挺M1910型马克沁,使用了罕见的三脚架,个人认这个三脚架是自制产品,非常简陋。虽然以“黑死神”闻名的苏联海军步兵一直是大众心中的精锐,但是装备不时出现极其凑合的情况,这在这2张照片中也有体现,大衣上没有领章,船帽上没有帽徽。
至于这挺 M1910马克沁重机枪更是有年头了,是苏俄内战时期的产品。虽然M1910型“马克沁”机枪在一开始就用上了冷却效率更高且更耐用的带槽水冷套并用钢制部件大量取代黄铜部件,但是一战爆发后,为了应付俄军巨大的机枪需求,图拉兵工厂不得不对马克沁机枪进行简化,走回头路,换回光滑的水冷套,并把一些钢制零件换回黄铜零件以简化工艺,提升产量。而在苏俄内战中,兵工厂继续沿用光滑水冷套,并继续简化,将复进簧外壳改为棱角分明的梯形。而在20年代苏联又恢复了带沟槽的水冷套和圆滑的复进簧外壳,使得梯形的复进簧外壳成为这个时期生产的马克沁的重要特征。
如图所示,梯形的复进簧外壳是苏俄内战时期生产的M1910型马克沁的重要特征。但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一战到苏俄内战时期生产的马克沁重机枪在二战中依旧在苏联军队中服役。而第12独立海军陆战旅时1941年8月至9月间根据库兹涅佐夫的命令,于1941年8月12日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索隆巴拉军营)成立,由北方舰队人员和当地居民组成。是一支战争爆发后才组建的新部队,在照片拍摄的1942年,用旧机枪填充编制是正常的。
当然苏军并非没有给马克沁配三脚架,甚至帝俄时代就曾经测试了维克斯的三脚架,但是就结果而言,苏军M31三角架的生产数量有限,最后依旧是索科洛夫轮架挑大梁。而继承了大量M1905和M1910机枪的芬兰军队为了保证机枪在林地地形上的机动能力,以德国MG-09“马克沁”机枪三脚架为基础发展了M/21三脚架,抛弃了沉重的轮架,走上了三脚架路线,诞生了芬兰版M1910—M/09-21机枪,从此走上了三脚架路线。
芬兰军队的M/09-21机枪小组。
今天的马克沁故事就到这里~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