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2009年,美国王牌特工临终交给儿子两张纸:这是刺杀肯尼迪的真相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徽警察    时间: 2022-8-29 11:50
标题: 2009年,美国王牌特工临终交给儿子两张纸:这是刺杀肯尼迪的真相
2009年,美国某医院内。
病床之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已经奄奄一息。他的儿子一刻不停地陪伴在老人身边,低声抽泣。老人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向儿子的手里塞了两张纸,儿子定睛一看,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实际上,这位老人身份不凡,他名叫霍华德·亨特,曾经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王牌特工。
霍华德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保存好这两张纸,他说,这上面记载着前总统肯尼迪被刺杀的真相!


霍华德交给儿子的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那上面的内容是否真的能够揭开数十年前肯尼迪被刺杀的真相?
一、惊魂一幕:肯尼迪遇害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第一届任期即将结束,如何谋求连任,成为了他最关心的话题。
11月22日,肯尼迪坐上了那辆命运般的林肯牌汽车。
为了给大选宣传造势,肯尼迪准备乘车前往达拉斯市进行演讲,当时与他同行的有两人,一位是他的夫人杰基,另一位是得克萨斯州的州长康纳利。
三人在车上有说有笑,肯尼迪更是信心满满,不断在心中排练等会要说的话,一切看起来都无比正常,就如同过去的每一次出行那样。


在临上车前,肯尼迪还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所乘坐的那辆林肯牌汽车生产于1961年,是当时最先进与豪华的汽车之一。为了确保政要们的安全,这辆汽车特别增加了配置,可以安装防弹罩。然而,当工作人员提出这一点的时候,肯尼迪却拒绝了。
原来,大选在即,总统候选人需要用尽一切手段来笼络人心,肯尼迪也不例外。他希望能够在这次的拉票途中展现出自己“亲民”的形象,巡游时,他的妻子也会对外挥手致意,为他的选举助力。种种考量之下,肯尼迪最终没有让工作人员安装这一安保措施。
可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这这一念之间的抉择,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中午12点30分,当肯尼迪的专车缓缓驶过迪利广场时,意外发生了。
突然,一声沉闷的枪声响起,众人来不及反应,第二发子弹也瞬间穿透了玻璃,击中了车内的人。直到这时,周围人才猛然反应过来:肯尼迪遇刺了!
现场反应最快的人或许是肯尼迪的保镖希尔。
第一声枪响后,希尔立刻从自己的车上跳了下来,试图冲上总统专车后备箱,用身体为肯尼迪挡住子弹。但一切发生的过于突然,希尔还没能赶到,第二声枪响就打破了他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
希尔刚跑了几步,就看见车内的肯尼迪猛地向后倒去,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大声呼喊众人,营救总统。
众人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打开车门,仅仅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将肯尼迪送到了离案发地最近的帕克兰纪念医院。但是,当所有人看见肯尼迪的那一刻,他们心中都明白,总统恐怕是救不回来了。
——这两枪打得又准又狠,竟然全都击中了肯尼迪的要害部位!
第一枪打中了肯尼迪的喉咙,第二枪则击中了他的后脑勺,肯尼迪的部分头盖骨甚至都被打飞了,脑浆和鲜血四溅飞散。很快,医院宣布了肯尼迪死亡的噩耗,时间正好指向13点。
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内,发生了如此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历史的车轮再次偏转,肯尼迪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四位被刺杀的总统。
肯尼迪的同行人员也受到了波及,康纳利州长同样被子弹击中,身负重伤。
身为一国总统,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遭遇刺杀,着实令人震撼。肯尼迪之死,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美国之上,这是一场极为引人注目的刺杀。11月25日,在肯尼迪葬礼当天,全球有上亿的人观看了电视直播。


然而,正是这样一桩重大案件,却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解释,人们众说纷纭,将其彻底变成了悬案。
将时间退回1963年,肯尼迪死后不久,调查工作便启动了。
二、迷雾重重:特工的证据
负责这一次调查工作的是新任总统约翰逊,他原本是肯尼迪的副总统,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任期内意外死亡,职位将由副总统顺延继承。
约翰逊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用来调查肯尼迪遇刺的真相。这个委员会以美国最高法院院长艾尔·沃伦为中心,因此又被称为沃伦委员会。
除了沃伦外,委员会内还有着一批身份显赫的高官。
美国议会一共派出了四名成员,其中参议院与众议院各有两名。有意思的是,后来当选了美国总统的福特也参与了这次调查。
除了议会外,中央情报局也不甘示弱,直接委派了局长艾伦·杜勒斯加入,就连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行长约翰·麦克洛伊也在委员会的名单之列。


在沃伦委员会之外,约翰逊还按照法律流程,要求联邦调查局同步调查。
这一年年底,联邦调查局出具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们指出:肯尼迪是被一个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德的古巴裔美国人刺杀的。
这位奥斯瓦德是一名普通的教科书仓库大楼雇员,他的工作地点正巧位于迪利广场附近。
根据联邦调查局的说法,当时,奥斯瓦德潜伏在这座大楼的六层,等到肯尼迪的汽车经过时便开枪击杀。
不仅如此,他在逃跑途中还枪杀了一个名叫提皮特的警官,最终在80分钟后落网。
联邦调查局还宣称,目前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来证明奥斯瓦德参与了任何有预谋的国内外组织。
因此,他纯粹是独自一人犯罪,而他犯罪的理由也出人意料地简单:想要不惜一切代价,被载入史册。
这份简单的报告博得了沃伦委员会的信任,他们全盘接受了联邦调查局的结论,并将这一切原原本本地写进了自己的报告中。
第二年的9月27日,沃伦委员会出具了一份长达八千多页的长篇报告,甚至在两个月之后,还补充了26卷供词。


然而,委员会的这份调查报告,却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
首先,“凶手”奥斯瓦德自己就否认了报告中的内容。
他始终没有认可联邦对自己的指控,还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容易受骗的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人们想要进一步探查真相时,奥斯瓦德却突然死了。
而他的死亡,也可谓是出人意料,疑点重重。
奥斯瓦德是在被押解途中,遭遇枪击的,凶手名叫杰克·卢比,是当地一家夜总会的老板。当时,两名警察正架着奥斯瓦特的双手,试图让他对准电视摄像机,意外却突然发生,卢比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毫不犹豫地将其射杀。
而在临死前,奥斯瓦德也留下了一句关键性的证词,他说,自己是替罪羊。
奥斯瓦德之死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再度推上了高潮,在1967年的两次民意测验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不认可沃伦委员会所提交的结论。而在杀死奥斯瓦德后,卢比后来也莫名其妙死在了牢狱之中。
直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男人究竟是如何突破层层防线,在将近70名警察的眼皮底下杀人的。
1969年,曾经审问过奥斯瓦德的警察局局长退休,他也在回忆往事时坦言,实际上当年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证据,能够证明开枪的人是奥斯瓦德。如此一来,案件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而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在肯尼迪总统死后的十五年时间里,相继有20多名相关证人死亡。
这些证人要么出了意外,要么想不开自杀,也有的被谋杀,甚至是失踪。关键性线索的不断缺失,让案件的调查无法继续推进,几乎陷入了僵局。


在1976年到1979年期间,迫于汹涌的民意,美国政府决定重新调查肯尼迪遇刺案。但这一次的调查不过是推翻了沃伦委员会的部分说法,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最后,联邦调查局依然认为,奥斯瓦德是凶手,而且他的刺杀是一种个人行为。
直到20世纪末期,调查仍在继续。
1991年,司法部收到指示,重启对肯尼迪刺杀案的全面调查。但这次调查受到了各方面的巨大阻力,可以说是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能成型。按照法律规定,有一批档案需要多年后才能解禁,因此,案件再度走入死胡同。
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位将死的老人却让事情在2009年出现了转机。
这位老人名叫霍华德·亨特,他曾经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王牌特工,在他临死前,给儿子留下了整整两张纸的手写信,并叮嘱他一定好好保管,因为其中隐藏着肯尼迪遇刺的真相。
霍华德去世后不久,他的儿子公开了这两张纸上的内容,霍华德所言令人震撼:他说,杀害肯尼迪的绝不是奥斯瓦德,而是当年的副总统约翰逊!


准确来说,刺杀肯尼迪的是一个包括约翰逊在内的八人团队。
按照霍华德的说法,约翰逊原本打算在迈阿密对肯尼迪动手,后来不知为何改在了达拉斯。而肯尼迪所中的两枪则是由两个不同的人射出的子弹,一个曾经是中情局派驻在危地马拉的特工,另一个则身份不明,他们二人都已经莫名死亡了。
除了直接动手的两人外,约翰逊的团队里还有几个中间人,而这些中间人又通过中情局的特工与更高层联系,那位特工曾经是墨西哥情报站的站长。至于这整个计划,则是由中情局内专门制定暗杀策略的特工科德·迈耶所部署的。
霍华德还爆料,这些阴谋之所以迟迟未被爆出,是因为约翰逊在当上总统后大权独揽,完全操控了案件的调查工作,抹掉了自己的罪行。
此事一出,可谓是全美哗然。尽管人们还不能证实霍华德遗言的可信度,但他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那位曾经的副总统,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当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了水面。


人们不禁想问,霍华德到底为何要选择指认约翰逊?在那场刺杀中,约翰逊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三、疑点丛生:为何是约翰逊?
霍华德的遗言爆出后,有关约翰逊的诸多疑点似乎一夜出现。
得克萨斯州的不少警察回忆,在案发前后,约翰逊似乎的确有过异常的举动。当肯尼迪在机场忙着和欢迎的人群握手时,约翰逊的秘密特勤却悄悄给他们下达了一个古怪的指令,那便是要求他们更改行车路线。
按理来说,总统的行车路线属于绝密情报,普通市民根本不可能提前得知车队的行车路线,更不用说还能知晓肯尼迪会在迪利广场的入口处改变路线。
不仅如此,约翰逊还派人告知四位摩托护警,改变以往紧靠总统座车四周的习惯,这一次护卫要全部退到车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超过总统座车的后轮。
尽管警察们一脸茫然,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解释:约翰逊说,这是为了让民众能更清楚的看到总统,有一个无遮挡的视野。


更诡异的人,有一位负责保卫副总统的警察在听见第一声枪响前半分钟,就看见约翰逊在车内弯下了身。
当时,他以为约翰逊是在寻找某样东西,但直到车队拐上休斯顿大街,他也依然没有起身,就好像能够预感到很快会有子弹飞过一样。
而在案发后,肯尼迪尚在抢救中,约翰逊就下令清洗了敞篷汽车,摧毁了最关键的证物。
肯尼迪宣告死亡仅仅两个小时候,约翰逊就“迫不及待”地在“空军一号”上举行了就任总统的宣誓仪式,还不允许记者采访。
当天夜里,所有参与了肯尼迪尸检的医生都收到了警告,约翰逊要求他们不准随便发言。


那么,倘若约翰逊刺杀肯尼迪为真,他又为什么非要挑在这个时间点,去做这样一件冒险的事情呢?
有人猜测,肯尼迪与约翰逊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经济矛盾。
原来,约翰逊便出生于得克萨斯州,他与当地的石油大亨关系密切,而肯尼迪的弟弟当时正担任司法部部长,他曾经奉命调查一起涉及得克萨斯州石油的贪污大案。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约翰逊也成为了怀疑的重要目标,因此不排除他在高压之下产生了杀人灭口的想法。一旦他成为总统,那么这项调查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下去。
而从长远上来看,肯尼迪准备在下个任期里进行财政改革,他预备向国会提交一份议案,议案的内容就是大幅度削减得克萨斯州石油大亨在税收上所享有的优惠。一旦这份议案得到通过,对于约翰逊的小金库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他将会损失将近上亿美元。


而这些内幕也并非空穴来风,它们恰恰是约翰逊的枕边人所爆料的。约翰逊有一个名叫玛德莱纳的情妇,她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守口如瓶,为的是保护她与约翰逊的儿子的前程。后来,玛德莱纳的儿子病故,她本人也进入暮年,失去了一切顾忌的她找到媒体,说出了她眼中的真相,为约翰逊刺杀肯尼迪的推测添上了重要的砝码。
而面对滔天指责,约翰逊的家人们却表现的十分镇定。
约翰逊早在1973年去世,再也无法出面回应种种争议。他的家人们则发表了一份声明,谴责造谣者不负责任,甚至还表示要与律师商量,考虑采取法律措施。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时至今日,肯尼迪之死依然是美国历史上的最大谜团之一,霍华德的遗言是否属实,也难以考证。
往事尘封,事情的真相已经难以追溯,或许在遥远的以后,它们会因为某个偶然的契机,得以重见天日。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