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是如何做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李云龙    时间: 2022-8-11 00:29
标题: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是如何做到的?
【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哪部分敌人好消灭就消灭哪部分敌人,什么战法有效就采取什么战法。——粟裕】

指挥苏中作战时的粟裕


  ■求真务实,提出内线歼敌,夺取战争主动权
  苏中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的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对其威慑很大。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石就把夺取苏北、苏中作为重要目标。在恢复和平谈判中,他亲自出马,要共产党让出苏北(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含苏中在内)。蒋介石露骨地说:“苏北地方并不大,让出来不算什么,你们还有许多地方可以生存。现在大家看到,你们在苏北,对南京、上海威胁很大。”
  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对蒋介石的阴谋早有清醒的认识。1946年5月,经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批准,粟裕将第一、第六师及第七纵队共16个团3万余人集中于苏中地区,完成了战略集结。这之前,华中野战军普遍进行了战斗训练,开展了百日军政大练兵,加强了政治工作,提高了军事技术和战术水平,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6月6日,粟裕在给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电报中说:“对扬州、泰州线之宜陵、白塔加以攻击,吸引顽二十五军、一00军出来作战,在此一地求得打二至三个大仗,达到歼灭顽二至三个师后,相机夺取泰州,以巩固南线。”6月11日,中央军委复电华东局,同意华中军区的作战部署。
 6月24日,针对蒋介石以主要的铁路干线为轴线,主力由南向北展开进攻,首先夺取和控制各解放区的城市和交通线,并消灭解放军主力的战略企图,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示华东局:“太行、山东两军第一步出击豫东及津浦线,第二步渡淮向南。”要求“以苏中地方兵团吸引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率主力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歼灭第三、第四分区(华中军区所属淮南军区第三、第四分区)之敌,策应北面作战”。6月26日,军委又电示华中分局:“华中主力出淮南津浦线。”指出:“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率主力(不少于15个团)位于三、四分区与陈野(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配合,一举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区之敌,恢复三、四分区失地,并准备打大仗,歼灭浦口北进之敌。”要求华中分局考虑利弊后答复。
  陈毅随即电令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淮南,执行津浦路蚌浦段作战任务,首先“集中陶(勇)、王(必成)两纵、五旅及谢(祥军)纵在六合、天长之间整训”。
  当时粟裕正在苏中海安华中野战军司令部紧张进行苏中地区作战的准备工作,看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陈毅的电报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外线出击的战略机会:蒋军向北,我军向南,敌进我进,迫蒋议和。这场大战,对未来战局的发展关系重大,必须做到初战必胜。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华中主力是出击淮南津浦线还是在苏中先打几仗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权衡在苏中作战和在淮南作战的利弊得失。最后,他认为在苏中打一仗再西移更为有利:第一,苏中解放区是新四军较老的根据地之一,该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900余万),经济比较发达,粮食收入占华中的2/5,税收占1/2。未来山东主力和华中主力转到淮南作战后,不但粮草需要苏中供给,而且苏中的人力物力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也有极大作用,一旦放弃,苏中的人力物力将为敌所用。第二,该地区大部为水网地区,人民群众有坚强的组织,对敌斗争经验较为丰富,战争准备也比较充分,如不战而去,就等于自动放弃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与苏中人民的意愿相违。第三,苏中当面虽有国民党军9个师,但与淮南地区之敌相比,兵力比较弱,而我军主力正集中于苏中地区,如向淮南转移,苏中地区即有迅速被敌人占领的可能。一旦苏中失陷,淮南战局又不能取胜,我军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出现这种情况,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的供给将有更大的影响。
  第二天,粟裕召开各师和纵队首长会议,传达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关于华野主力去淮南作战的指示。各部队首长一致要求,首先在苏中打一个胜仗再走。粟裕认为,这个行动关系战略全局,应由华中分局作出决定。会议一结束,他就从海安出发,长途跋涉300余里,赶到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淮安,与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张爱萍、副政治委员谭震林面商如何执行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指令。四人均赞同粟裕的意见。
  6月29日,面商的当天,四人联名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发出了报告。然而,为了执行中央军委外线的作战计划,陈毅不同意这一建议。
  就在这时,蒋军要向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等各解放区进攻的情报纷纷传来。中央军委毅然决定先在内线作战,指出:“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这个决定,实际上批准了华中军区的建议。
  7月13日,正在加紧进行苏中战役准备的粟裕接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苏北大战即将开始,蒋军将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东,由江北向北,三面同时动作,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汉。在此种情况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后,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这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赋于华中军区在苏中作战的任务,说明苏中战役带有战略侦察和战略试点性质。粟裕深感重任在肩。

解放战争时期的粟裕(左)与陈毅合影


  ■敌四倍于我,我六比一打敌。首战宣泰,再胜如南
  自从中央军委作出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决策之后,粟裕就严密注视着敌人的动向。
  6月中旬,蒋介石完成了对苏北、苏中的进攻部署。第一绥区汤恩伯(7月中旬改调李默庵接替)所部5个整编师5个旅计12万兵力集结于南通、靖江、泰州、扬州一线,企图首先攻占如皋、海安一线,扫清沿江地带,然后由海安、扬州北进,与徐州、淮南部队会攻两淮(淮阴、淮南),消灭我华中野战军,或逼我华中野战军北撤山东,一举攻占苏皖解放区。
  此时,华中野战军集结于海安、如皋一线的有陶勇、王集成第一师,王必成、江渭清第六师,管文尉、吉洛(姬鹏飞)第七纵队共19个团3万余人。在苏中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是4比1。蒋介石扬言:“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再3个星期结束苏皖会战。”
  7月10日,我“四中队”(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的代号)从可靠渠道获得了国民党长江北岸第一绥区所属部队的作战计划:以南通、白蒲地区之整编第四十九师北犯如皋;以靖江地区之整编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九旅、泰兴地区之整编第八十三师分两路先占领黄桥,再协同整编第四十九师会攻如皋;以泰州地区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东犯姜堰,再会同侵犯如皋之第四十九师合击海安。预定于7月15日开始同时发起进攻。
  当晚8时,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开始,粟裕主持会议。他说:“现在敌人是三路而来,拉开架子要和我们拼消耗。我们恕不奉陪,专打他一路。问题是打两翼还是打中间?打两翼,是南通和泰州,此两地筑城坚固,对我军不利。中路敌人虽然占据泰兴、宣家堡半年有余,但我们条件好,对我军是有利的。”他请大家畅所欲言,对作战方案进行讨论。
  会议明确了具体部署:除以管文蔚、吉洛第七纵队3个团监视东路之敌第四十九师,谢祥军、刘培善第十纵队3个团牵制邵伯方向之敌第二十五师外,集中陶勇、王集成第一师,王必成、江渭清第六师12个团的兵力歼灭中路敌人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驻宣家堡、泰兴的两个团。粟裕在会议结束时说:“敌人12万人马进攻我们3万多人,是4打1。我们这么一来,还他个6打1!”
  深夜12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在海安景家庄召开了参战部队营以上干部动员誓师大会。月光下,粟裕走到台上,用洪亮的声音说:“同志们,要打仗了!国民党蒋介石已经把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啦!全面内战迫在眉睫。我们只有一条路,针锋相对,以打对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他们,夺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的枪炮比我们好、比我们多,不要紧,那些武器很快就会送到我们手里。我们手里的哪支枪、哪颗子弹是我们自己造的?飞机么?也不可怕。在800公尺上空朝下看,一个人只有5寸长短,只要不走不动,他哪里看得清是什么东西。”会场里发出阵阵笑声。
  宣家堡是泰兴以北的一个小集镇,南、西、北三面环水,街中有大河横贯,四周有土圩和高楼。这里驻着敌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团及一个山炮营。他们曾作为远征军到缅甸作过战,半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相当傲慢,狂妄地吹嘘说:“如果共产党打下宣家堡,那么他们可以倒扛着枪,一弹不发进南京。”
  7月13日晨,战斗打响。攻打宣家堡的原华野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张震东后来回忆说:“敌人的炮火比我们预料的猛烈得多,我三团一营副营长张文明、一连副连长卜如林和二连的一部分连、排干部在带领部队冲锋时都中弹牺牲了。”据说战斗打响后不久,在常州坐镇指挥的李默庵打电话问回到泰州第八十三师指挥部的李天霞:“听说宣泰有战斗?”李天霞漫不经心地回答说:“‘敌驻我扰’嘛!还不是游击队的老一套。人马不多,请放心。”
  张震东回忆说:“李天霞说的不错,粟司令在战斗开始时确实投入的兵力不多,意在麻痹敌人,傍晚才以优势兵力发起总攻。但那时的李天霞仍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李默庵呢,由于不知华野虚实,唯恐粟司令声西击东,偷取南通,急令已进至白蒲的整编第四十九师主力于7月13日缩回平潮。15日判明华野主力确在宣家堡、泰兴,又急令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再令主力北进。这一缩一伸,白白送给粟司令2天时间。15日拂晓,我旅攻击宣家堡战斗胜利结束。第六旅攻击泰兴城,15日18时发起总攻,战至24时,全歼敌五十七团。”
  宣泰战斗在不到60小时内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2个团另2个营,生俘敌第五十六团少将团长钟雄飞等32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首创歼灭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纪录。
  李默庵对宣泰战斗遭到如此重大损失心中十分不甘,听说华野主力仍在泰兴、宣家堡地区,就立即命令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率胡琨第二十六旅、野炮营、特务营为右路纵队,增援泰兴,进攻黄桥;文礼第七十九旅为左路纵队,沿通如公路北犯如皋,占领林梓、南马塘等地;又命令第八十三师由泰州东进,企图三路夹击华野主力于如皋、黄桥之间。
  时任华野第一师副师长(师长粟裕兼)的陶勇后来回忆说,“四中队”将李默庵的作战部署很快报告了华野。粟司令面对标好的军用地图,目视着蓝色的圆圈、曲线和箭头。他判断:进攻如皋的敌人正处于运动中,毫无工事依托;敌王铁汉第四十九师是杂牌军,算得上是弱敌;兵分两路,便于各个歼灭;加上华野主力远距如皋100多里,敌可能会麻痹大意。这正是我可乘之机。于是当即决定转兵东进,长途奔袭,歼灭正在运动中的敌第四十九师。华野第一、第六师和第七纵队,发扬“打得、跑得、饿得”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转兵,日夜兼程火速东进,欲歼灭敌人于如皋城东南地区。
  负责消灭左路敌军的第六师主力,经过2天2夜的攻击,将敌整编第四十九师第七十九旅大部歼灭,剩下一个团的敌人固守在有深沟围绕的宋家桥负隅顽抗,部队屡攻不克。深夜10时左右,粟裕悄然来到。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战斗打响后,他就深入参战部队具体指导,哪里的战斗任务最重,哪里遇到了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粟裕对副师长王必成、副政委江渭清说:“换一种方式打嘛。”转过脸来对站在一旁的吴强说:“来个政治攻势看看。你写封信,用我的名义,要宋家桥国民党军队的团长放下武器。告诉他,他们的师部和二十六旅已经在鬼头街被我军全部歼灭,师长王铁汉已经当了俘虏,希望他们不要心存幻想,而要当机立断,立即放下武器。放下武器之后,我们将切实保证他们全体官兵的生命财产安全。”
  吴强立即拿起纸笔草拟劝降信。时近午夜,阵地上只有零落的枪声和狗吠声,烛光在指挥所的小屋里摇晃着。吴强抬头一看,粟裕已躺在门板搭的床铺上和衣睡着了。
  经过4天4夜的激战,华野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九师一个半旅和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九十九旅各一部共1万余人,生俘少将旅长胡琨以下6000多人,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被俘后化装潜逃。
  第二次作战结束的当天,毛泽东给粟裕发来电报:“(一)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二)敌情尚严重,望将参战主力集中休整,补充缺额,恢复疲劳,以利再战。”

苏中七战七捷示意图


  ■力排众议,斗胆直陈,集中优势兵力歼敌
  宣家堡、泰兴、如南战斗,使国民党军队损失1.6万人和大量的武器弹药,这使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大为震惊。陈诚奉蒋之命,急忙跑到南通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重新部署进攻苏北的作战计划。他们下令麇集江南的第二梯队整编第六十五师、整编第二十一师等7个旅10万余人渡江北进,集中兵力向海安进攻。同时以第八十三师第六十三旅、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自姜堰、白米一线向东出动,两路合击海安。为防止被各个击破,采取锥形攻势,正面不足30华里,纵深10余华里,各旅靠拢前进。
  面对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步步压来的强敌,粟裕坐在翻过来的长凳上,背靠凳腿,面对着绘有长江两岸地形的军用地图,那红、蓝色的圈圈、曲线、箭头都穿梭般地活跃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粟裕决定撤出海安,并提出了初步的作战方案:第一、第六师集结于海安东北地区三仓河一带休整待击,七纵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
  然而,许多人对这个作战方案想不通,认为撤出海安太可惜了。
  粟裕虽然深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不敢独自作出决定。他决定第二次返回远在300里外的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驻地淮安,征求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他只带一个警卫员,先是骑摩托车,到了建湖县西边的草荡、水网地带,摩托车不能行驶,就步行;在离淮安还有50多里的时候,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到兵工厂借了一辆自行车,两个人互换踏车,搭乘前进。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按计划赶到了淮安。粟裕路过家门,只进去喝了一点水,就匆匆赶到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在华中分局常委会议上,到会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等同志,对粟裕提出的主动撤出海安、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决定在海安先实行运动防御,尔后主动撤离,创造新的战机。
  粟裕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即8月1日上午,返回海安前线。担任海安运动防御战的第七纵队从7月30日打到8月3日,3000多兵力抗击5万多蒋军的轮番进攻,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杀伤敌人3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比1的新纪录。预定目的达到后,粟裕下令撤离海安。
  正如粟裕所预料的那样,华野撤出海安后,进攻海安的蒋军先头部队随即占领该地,并纷纷向上级报捷邀功,第一绥区司令部统计竟“歼灭”华野达两三万人。他们得意忘形,错误地判断:“苏北共军已经一败涂地,主力第一师、第六师下海北逃。”李默庵认为第一步作战目标已经达到,按预定作战计划,调整部署,分兵广占地盘,在东起海边,西至扬州的300华里地段上,建立一条军事封锁线,切断南通、如皋与东台、兴化解放区的联系,清剿封锁线以内的占领区,然后与徐州南下部队会师,实现第二步作战计划――会攻两淮。
  蒋军的这一作战计划,被华野“四中队”于8月6日从无线电侦察中获知:进占海安之敌分兵东进,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一0五旅开始由海安向李堡进犯。
  粟裕得知这一情报,兴奋地说:“此乃一良机也,不可错过!”
  8月7日早晨,粟裕给中央和华中分局发电报,报告“歼敌良机已到”,第四次建议在淮南的第五旅东调苏中参战,以便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粟裕在这次报告中,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辞。在战争年代,下级向上级提建议,同样的内容,只准提出三次。粟裕已于7月25日、7月28日和8月5日先后三次向华中军区、陈毅军长和中央报告:“我们经十天或半个月之休整与兵源及干部补充,尚可再战。但以当面尚有顽十师(旅)之众,而我们仅能集中3.5万人(官兵在内)之野战军于一个突击方向,于短时间内恐难使战局打开更大局面。目前我淮南部队形势,很难保住天长与盱眙。果若如此,则淮南仅以少数坚持即可。故建议在淮北战役尚未大打时,仍将第五旅调至苏中参战,比留淮南更为有效。如何?盼考虑。”
  这时,陈毅为执行中央军委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已率山东野战军主力从鲁南到达淮北。接到粟裕电报后,于7月27日和28日连复两电:“淮南第五旅不改东调仍留淮南,粟部亦宜逐渐向西转移。”“第五旅不宜东调,因津浦线是主战线已苦兵力不足。”
  粟裕接陈毅的复示后认为有必要再向中央、陈毅军长和华中军区陈述自己的意见,除就各战略区如何配合打击蒋介石分区蚕食的诡计谈了自己的看法外,仍建议将淮南主力大部东移苏中参战。他说:“只要苏中局面打开,则淮南形势亦可能逐渐改善,而后我再以主力西移,则淮南局面亦可能打开。”8月5日,粟裕在答复中央军委8月2日询问电时,第三次建议第五旅到苏中参战,集中兵力在苏中大量歼灭敌人。粟裕在电报中说:“在第五旅增到苏中条件下,于8月内再歼敌人两个旅是有把握的。如第五旅不来,而仅以现有兵力作战则感到吃力,对9月份战斗亦将有影响,且对苏中局面不能得到较快的好转。”因此,“要求第五旅及其特务团仍东调参战,以期早改变苏中战局,以便主力西移。否则淮南、苏中均成僵局,于整个战局亦不利。斗胆直陈,尚祈明示”。
  8月6日和7日,毛泽东先后为中央军委起草两份电报,一份给陈毅,指示“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一份给粟裕:“照你微午(5日午时)电办法,8月内再在苏中打一仗然后西移。”陈毅也于8月8日复电粟裕:“同意以一师、六师、七纵及五旅集中东(台)海(安)间待机歼敌,充分准备匆浪战,战后再行西移。”
  敌人在8月7日、8日占领李堡、角斜后,李默庵又决定调其整编第六十五师于9日经海安去泰州、黄桥接替第二十五师和九十九旅的防务,10日又令新七旅从海安东进接替第一0五旅在李堡一线的防务。
  粟裕说:“敌军频繁的调动,给了我军以趁其运动或立足未稳加以歼灭的大好时机。”他当机立断,集中兵力首歼运动中的李堡之敌。
  8月10日20时战斗打响,我第一师乘敌人交接防务之际一举攻克李堡、角斜;11日晨,敌新七旅旅长带1个团由海安东行,第六师与第七纵队利用高粱、玉米地作伏击,在运动中将该敌也全部歼灭。
  李堡、角斜之战,前后仅20个小时,歼敌1个半旅共9000余人。当时华野把宣泰、如南之战称为第一战役,把海安、李堡之战称为第二战役。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第二次大胜利。”8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宋时轮电报,指出:“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
  8月13日,陈毅电告粟裕、谭震林:“宜就地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部队宜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不同意见的争论,就此告一段落。

第三仗,战士们在稻谷地里袭击敌人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从7月13日首战宣泰,到8月12日奇袭李堡,在1个月时间内,华野连打4次胜仗,歼灭敌人3万余人,打破了蒋介石“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的美梦。蒋军在苏中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不得不调整部署。
  8月19日,正当粟裕“考虑下一仗怎么打”的时候,“四中队”送来了蒋介石8月25日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报。粟裕、谭震林当即决定“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南下丁堰、白蒲、南通、海门一线作战,求得歼敌一至两个旅,给敌人一个严重打击。8月20日,中央军委和陈毅复电同意南下行动计划。强调指出:“将这些敌后市镇上之敌军,哪怕每处1营1连予以歼灭,均有极大意义。”
  当天晚上,粟裕、谭震林率主力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和特务团3万余人向敌后开进。所谓敌后,实为新四军老根据地,虽然暂时沦入敌手,但军民鱼水情深。部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夜间行军,军民都习以为常,连犬吠之声也难以听见。国民党军队更是被蒙在鼓里,成了聋子、瞎子,对华野行动一无所知。
  21日夜间,粟、谭率大军深入到蒋军300里一字长蛇阵的腰部,一师攻丁堰,六师攻林梓,五旅攻东陈,犹如3把锋利的钢刀,一齐向敌人的腰部砍去。
  丁堰、林梓,是南通至如皋公路上的两个集镇,驻有国民党政府交通警察总队的6个大队和国民党军第二十六旅1个营,约3700人。经过一夜激战,全歼了这股凶残的敌人,生俘少将副总队长以下2000多人,解救出了许多被捕的地方干部、民兵和土改积极分子,缴获了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汤姆式冲锋枪等大批军用物资。
  丁堰、林梓战斗的胜利打开了华野西进的门户,直接威胁如皋的敌人。粟裕分析,敌人很可能马上调兵增援如皋。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李默庵得知丁堰、林梓失守后,判断华野将要进攻如皋城的四十九师,急令黄桥守军第九十九旅等增援。同时命令驻扬州、宜陵一带的黄百韬第二十五师向邵伯进攻,企图配合北线国民党军向中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两淮进犯。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华野主力远在如皋东南,如要增援邵伯,就要北绕他的封锁圈东台、兴化,需要不少时日。利用这段时间,他就可以攻下邵伯,配合蒋军进攻两淮。这样,他既救了东头――如皋城,又拣了西头――邵伯,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粟裕比李默庵更是棋高一着,李默庵想“一举两得”,粟裕却来个攻黄(桥)救邵(伯)打援,“一举三得”。
  丁堰、林梓战斗结束的第二天,粟裕就部署刚由地方武装升级组成的第十纵队3个团及第二军分区两个团,在江都县邵伯镇防御敌第二十五师北进。主力部队除以第七纵队在姜堰、海安之间发动箝制性进攻外,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特务团则于8月23日夜间大踏步地向敌人封锁圈的中心挺进,进攻黄桥、泰州。泰州是黄百韬的后方,拿下泰州,黄百韬就陷于腹背受敌,必然会回兵救泰州。用“围魏救赵”的战法来调动敌人,寻歼敌人有生力量于运动之中,并解除邵伯之围。
  粟裕说:“这是一着奇兵,也是一着险棋。这个地区,南是长江,东、北、西三面都是敌人许多据点连成的封锁线。封锁圈东西一百余里,南北仅数十里,我们竟敢用3万作战部队插进去,这大大出乎敌人的意料。”
  8月25日晨,国民党第九十九旅奉李默庵命令东援如皋。上午到达分界地区后不敢轻进,怕在运动中受到打击,要求如皋守敌接应。粟裕听取“四中队”的报告后,计算时间,两路敌军,恰好与我军在如黄路上撞个满怀。
  8月25日下午,华野第六师在如黄路分界地区与敌第九十九师战斗打响。不久华野第一师也在如黄路加力地区与如皋出来的敌人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因分界、加力两地之敌均采取集团固守战法,实有兵力又比我们原先侦察得知的要多,经过一夜激战,两地均未能解决战斗。此时,黄百韬第二十五师进攻邵伯的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邵伯两翼的乔墅、丁沟阵地有的已被突破。粟裕意识到:华野主力如果在如黄路上拖延时间,邵伯一旦失守,战局将发生不利于我军的变化。可是他手中兵力不多,又没有预备队可调!在紧急情况下,粟裕运用他最拿手的一招:战场上及时转用兵力,调整部署。
  如黄路战斗,华野共歼敌两个半旅,1.7万余人,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新纪录。
  在如黄路战斗进行的过程中,粟裕密切注视着邵伯保卫战的态势。苏中战役前夕,他曾视察第十纵队的阵地,明确提出了保卫邵伯的作战方针。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部队,按照预定的作战方针,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方式,依靠阵地,作短促的反突击以击退敌人,坚守了4天4夜,阵地岿然不动,毙伤蒋军2000多人。黄百韬得知第九十九旅已在如黄路上被歼灭后,急忙撤回扬州。
  苏中战役,从7月13日到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人对付国民党军12万多人,七战七捷,首创一个战役歼敌5.3万余人的纪录,歼灭敌人总数为华中野战军参战兵力的1.76倍,打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神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一胜利,对于扭转整个解放区南线战局的形势,实现中央军委的战略计划,并对尔后战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苏中七战七捷名扬中外,作为这一战役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粟裕,受到了苏中军民的热烈拥护和颂扬:“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首民谣被改编为歌曲、故事,在苏中地区和华东野战军中流传很久,直到今天,苏中地区的老年人和参加过战斗的老战士,仍能熟练的说唱。■

文/胡居成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