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汉末讨贼盟主为何多是车骑将军,而非地位更高的大将军或骠骑将军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徽摆渡 时间: 2022-1-25 10:21
标题: 汉末讨贼盟主为何多是车骑将军,而非地位更高的大将军或骠骑将军
东汉末年,诸侯混战。为了“师出有名”,一些军阀征讨敌人或表明自身政治立场时,往往会给自己及其麾下诸将“封”个将军。当时的杂号将军颇为泛滥,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身居第一梯队的军阀们,如袁绍、曹操、刘备等人,往往领重号将军。
据《后汉书·百官志》注引蔡质《汉仪》记载:“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可见,在东汉军职体系中,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当之无愧的军方“三巨头”。
但有意思的是,一些自诩为“讨贼盟主”的军阀,在选择重号将军时,常领车骑将军一职;而不是位次更高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讨贼盟主”存在的意义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自号车骑将军,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
乱世之初,最早领车骑将军“讨贼”的人是袁绍。袁绍以此为由,欲另立新帝;公孙瓒也顺势出兵冀州,阴图中原。可见,关东联军的组建,名义上是讨伐董卓,实际却早已成为各路军阀争夺东汉“政治遗产”的主要手段。
名不正,则言不顺。“讨贼联盟”及其盟主存在的意义,便在此处。大概流程就是:盟主先把自己的敌人打成“贼”,然后以讨伐不臣为名,谋求自身利益。用这种办法,“讨贼联盟”不仅能光明正大地进行军事、政治活动,还能借王室名义收拢一些豪强地主或文武人才为己所用。
袁绍早年能顺风顺水,并迅速成为河北霸主,除了家世庇荫外,也是得益于其名义上的高位。于是在他之后,诸如曹操、董承、孙权等人,也有样学样,领车骑将军以完成“讨贼”大计。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奉天子至许,官拜司空、行车骑将军一职。此后数年间,曹操击袁术、破吕布、征张绣,借“讨贼”名义逐渐壮大自己,达到了能与袁绍掰手腕的地步。无独有偶,随着曹操的日益强大,“保皇派”董承也成为车骑将军,他自称受献帝“衣带诏”所托,暗中勾连种辑、吴硕、刘备等人密谋诛曹,虽事败身死;但不难预见,倘若董承侥幸成功,出身凉州军的他,未必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董承虽死,刘备却提前跑路了。身为“讨贼(反曹)联盟”中的一员,刘备先后受到了袁绍、刘表、孙权的礼遇。这是因为,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大义之下,刘备汉室后裔的身份加之其“讨贼”过往,让他自然而然成了“讨贼联盟”的一面“旗帜”。
赤壁之战前夕,坐拥江东六郡、十万兵甲的孙权愿意与刘备(时刘备拥半个江夏郡,麾下军队不过万余人)合作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江东“无名无分”,不好与代表朝廷的曹操直接对上。
又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略定江南四郡,却仍受孙权掌控。为此,他只好亲赴京口诣孙权,并表奏后者为车骑将军。显而易见,刘备承认孙权“讨贼(反曹)联盟”盟主的身份,就是为了“借”荆州。
言至于此,有必要探讨一下车骑将军的重要性。这些“讨贼盟主”,包括后来“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专职讨伐不臣(吴蜀)的曹仁在内,为何大多领车骑将军一职呢?
二、自带“讨贼”属性的车骑将军
于史书所见,西汉名将灌婴是最早的“车骑将军”。
据《史记·灌婴传》记载:“汉王即帝位,赐益婴邑三千户。(灌婴)以车骑将军从击燕王荼……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又据《史记·靳歙传》记载:“(靳歙)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燕、楚车骑,别击陈豨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
由灌婴、靳歙二人的履立可知:西汉初年的车骑将军虽未成常制,但往往出现在大将讨贼之时。换言之,车骑将军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讨贼。及至东汉时期,征讨不臣之将也常被冠以车骑将军之职,成为常制。如《后汉书·孝和帝纪》记载:“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北伐匈奴。”
为什么用车骑将军讨贼,而非大将军?
窃以为,这或许与“车骑”的渊源有关。先秦时期,车兵曾是战场上的主流兵种之一。武王伐纣时,便曾“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秦汉以降,尽管车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战车昔日的荣耀、威严与风光,仍被保留了下来。天子巡守、涉猎,往往乘车,以示其威仪棣棣。汉末董卓当政,为了彰显排面,他也曾乘坐青盖车招摇过市。
是以,车骑将军背后多半有王权授予、代君行事的政治隐喻。它除了征讨不臣、守卫京畿外,也常代表天子出使宣诏。《史记·匈奴列传》中,就有“故使大司马车骑将军嘉晓单于”的记载。
反观大将军,虽然位次更高,甚至有时还在三公之上;但到东汉末年,它却是外戚干政的“标配”之一,不适合表现“讨贼”盟主的“忠诚”。另外,盟主的地位也不必太高,否则容易招致非议,引发盟友不满。曹操迎奉天子入许后,本迁为大将军,位在太尉袁绍之上;结果袁绍得知后大怒,曹操为安抚其情绪,遂让出大将军,退领车骑将军。
同理可知,骠骑将军也不太合适。昔年,汉武帝为霍去病专设“骠骑将军”一职,是为了表彰后者征讨匈奴的战绩。而霍去病之所以能屡立战功,主要得益于他出色的骑兵指挥天赋。骠骑将军中的“骠”,本作“马行疾貌”。可见,这是带有骑将色彩的军职,并不适用于“讨贼”。
三、官阶与军职的对等
除上述所言,还有一种可能:“讨贼联盟”中的成员,并没有资格表奏盟主为大将军或骠骑将军。从东汉将军的位次看:大将军与骠骑将军,是与三公对等的(大将军高于三公,骠骑将军略次于三公);而车骑将军则是与九卿对等的(车骑将军高于或等于九卿)。
据《三国志·刘焉传》注引《续汉书》记载:“虞等皆海内清名之士,或从列卿尚书以选为牧伯,各以本秩居任。”东汉王朝重设州牧后,有资格出镇一方的,大多位列九卿。如益州牧刘焉,曾官至太常;又如幽州牧刘虞,官至宗正。
由此可见,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与九卿、地方州牧刺史,是同一个圈子里的。按照惯例,这些重号将军、地方镇守就算互相表举,被表奏者也不能高过表奏者的级别(位次)。如荆州刺史刘表,可以表袁术为南阳太守;而后将军袁术,也可以表孙坚为豫州刺史。从这个角度看,因为大家多是地方州牧刺史出身,所以“讨贼”盟主能担任的最高军职,就是车骑将军。
另外,他们的官职与军职,也基本要对等。如刘备的豫州牧、左将军;孙权的徐州牧、车骑将军;而司空曹操一开始领大将军,也是符合惯例的;反观渤海太守袁绍自领车骑将军,则是名不正言不顺,以不义之名而行“义举”,实在有些讽刺。所以,袁绍后来逼迫冀州牧韩馥让出牧守之位,又何尝不是在修补这个“bug”呢?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