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雪滢】对“周克华”这个名字,你一定印象深刻。
8年间,他在苏湘渝流窜持枪抢劫,致11死5伤,于2012年8月14日被警方击毙。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在15日播出的综艺节目《我是未来》中,公安科技专家徐凯讲述了这个案件背后的一个离奇细节:
周克华2012年1月6日在南京和燕路农行前枪杀一名司机的第二天,整个南京城的硬盘全部脱销了。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下同)
在第三天、第四天,所有药店里的眼药水都脱销了。
怎么回事?
这几件事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背后却是公安科技的一个痛点。
当时,因为案件性质非常恶劣,南京市局要求民警立刻把全城所有的监控录像全部下载下来查看,而下载视频得买硬盘,所以硬盘就脱销了。
这么一说,你大概也猜到眼药水为什么脱销了:民警盯着海量视频看,眼睛都快看“瞎”了。
徐凯说,当时最关键的证据,实际上就是周克华的半张脸和一个背影,而南京市民警就为了找这么两段证据,把眼药水都滴光。
当时中国江苏网的报道也提到,南京市抽调了数千民民警调取案发前后全市社会面上的监控录像,根据案发时以及案发后周克华逃跑的体貌和形态特征,一幅画面一幅画面地甄别、查找,最终从一段视频中截取到他第一次出现在南京的画面,还原了他作案前踩点及作案后逃离现场的路线。
不仅仅是南京,长沙等全国其他案发地的民警,也是每天足不出户,死盯着视频找周克华。
虽然那个时候也有监控系统,但是要在监控系统里找到需要的信息,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徐凯从事公安科技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他回忆起以前的经历,感叹还有比周克华案更艰辛的时候。
20多年前,发生了一起影响非常大的案件:一个死刑犯越狱后买了枪,盗窃了机动车,在几个月内连续三次抢劫银行运钞车,先杀人,后抢钱,共打死四名押运人员,重伤两名,一共抢了大约200多万。
公安部和北京市局都要求限期破案,但是,当时的公安科技手段非常落后,采用的主要是人海战术。
民警走访群众几十万人次,盘查、审讯了16万人。所有可能会用枪的人,都被叫到公安局审讯,要求提供不在场证明。
徐凯感叹:“16万人啊,总有人提供不了,那么就不断地挖。这种人海战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虽然案件在七个月以后破了,但徐凯仍然认为很遗憾:如果能在罪犯第一次作案之后就抓到他的话,后面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也不会有那么多损失。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安科技现在到什么水平了呢?
徐凯又讲了一个发生在今年的案件:
几个罪犯拦住了一名女士,把她支付宝的钱转了几十万。从这个受害人打110开始,只用了21分钟的时间,犯罪分子就被抓获了,而且基本没有动用什么警力。
现在,视频监控数据处理,再也不是警察的痛点了。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于2012年成立的“搜神团队”,打造了“天眼”识别技术,惊艳了全场。
徐凯团队的技术不但能常规地识别人脸,还能在海量的视频监控数据中快速精准地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犯罪车辆的身份信息或轨迹信息。
并且,像周克华这样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躲避着摄像头走的犯罪嫌疑人,民警们再也不用满世界去找他们的“半张脸和一个背影”了,现在已经有了“步态识别技术”:
一个人走路的形态有固定的方式,现在的技术可以从海量的监控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找到和这个步态信息相似的。
我国现在的公安科技,关注的点已经不仅仅是安全,还有尊严。
公民过安检,不需要被搜查全身,高科技安检门可以识别出危险物品。
对于无法用吹气检测出来的毒驾,他们也有鉴别神器:
吸毒的人接触毒品后,手上一定会有残留,交警只需要将特定的试纸在方向盘上抹一下,再放到灵敏度极高的机器上检测,就能知道驾驶员是否吸毒,甚至连毒品的种类都能辨别。
徐凯说,公安机关的目的不是打击犯罪,而是预防犯罪。
而所有这些公安科技的进步,让公安机关预防犯罪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当一个人想要犯罪的时候,我们要有能力让他感到:无数双的眼睛都在他旁边盯着他,也许他就打消了犯罪的念头。”
有这么一个数据:
中国的警察有160万,冲在刑事侦查一线破案的,大概占到100万。
这个数字和美国警察的数字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人口基数是美国的好几倍,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警力密度比美国低很多。
确切地说,美国大约是每千人口有三名警察;更高一点的保加利亚,每千人口有六名警察;而中国每千人只有1.3名警察。
警力虽然少,但是,在国际公安的会议当中,全世界的警察都要承认,中国治安是最好的。
如何在警力少的情况下保证最好的治安,这给科技民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公安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整个公安机关都享受了“科技强警”带来的红利。
而作为一名科技民警,徐凯还畅想了一个更好的未来:“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让好人享受宁静。”
他说,现在,公安科技队伍有了一批更年轻、有朝气、专业的人才,这个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向所有为了保障我们的平安而不懈努力的警察蜀黍致敬!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