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驱逐舰英杰列传·日本篇》(下)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21-8-10 10:11
标题: 《驱逐舰英杰列传·日本篇》(下)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重巡部队和水雷战队在水面交战中,尤其是在夜战中,表现出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夜间观察、战术机动、舰炮攻击和鱼雷攻击等各方面都展现出相当高的素养和技能水平,在一系列海战中给盟军舰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产生了“日本海军夜战无敌”的神话,而这个神话的起点就是发生在1942年2月19日至20日夜间的巴厘岛海战。此战中担负登陆掩护任务的4艘朝潮级驱逐舰先后与包括3艘轻巡洋舰在内的两批盟军舰队交战,取得击沉1艘驱逐舰,击伤多艘,击退敌军的战绩,创造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范例,其勇猛进攻精神令人侧目,而作为同级首舰的“朝潮”号更是参战日军战舰中表现最抢眼的一艘。

朝潮级驱逐舰
日本海军在1934年制定的丸二计划中准备建造14艘改白露级驱逐舰(也称海风级),此前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进而退出国联,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远东局势持续紧张,战争气氛日趋浓厚,而《华盛顿条约》即将到期,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无意续约,并对丸二计划做出修改,取消了10艘改白露级的建造,将其份额用于建造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这就是朝潮级。
朝潮级是日本海军突破条约框架设计的第一型舰队驱逐舰,标准排水量达到2000吨级,尺度较白露级明显增加,与早期的特型驱逐舰相当。朝潮级在设计时充分汲取了“友鹤”事件的教训,重视舰体复原性,而在首舰开工前又逢“第四舰队”事件发生,于是再度修改设计,提高舰体强度,在建造完成后又根据试航情况做了进一步改良,可以说是对条约限制下畸形的设计路线的全面修正。


■日本海军朝潮级驱逐舰的侧视及俯视线图。

朝潮级的上层建筑沿袭白露级,而舰体更接近于特型,降低了干舷高度,缩小了风压面积和侧面轮廓,以增加稳性和减少被弹几率。朝潮级在舰炮配置上回归特型的水平,3座127毫米双联装舰炮以前一后二方式布置,采用仰角55度的C型炮塔,鱼雷武备上沿用白露级的2座610毫米四联装发射管加再装填装置的配置,服役时装备九〇式鱼雷,太平洋战争前夕换装威力强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由于动力系统提升有限,朝潮级在航速和续航力上未能达到预期,令军方感到不满,但就整体而言朝潮级的设计相当成功,并奠定了之后阳炎级设计的基础。


■1937年7月,“朝潮”号驱逐舰在佐世保海域进行试航。

朝潮级共建造10艘,首舰“朝潮”号于1935年9月7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36年12月16日下水,1937年8月31日竣工,舰名的含义是“清晨的潮水”。“朝潮”号标准排水量2000吨,满载排水量2635吨,全长118米,宽10.39米,平均吃水3.72米,配备吕号舰本式燃油锅炉3台、舰本式蒸汽轮机2座,双轴推进,输出功率50000马力,最高航速34.85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编制员额230人。朝潮级的武备包括三年式127毫米双联装炮C型3座,九二式610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备雷16枚,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九四式深弹抛射机1座,深弹投掷台6座,可搭载深弹36枚。


■美国海军舰艇识别手册上关于朝潮级驱逐舰的信息。

“朝潮”号服役后舰籍归属佐世保镇守府,同年10月编入第25驱逐队,在11月至12月间开赴中国华中沿海作战,12月29日回港检修时发现主机涡轮叶片破损,引起高度重视,日本海军成立临时机关调查委员会寻找原因,确定为叶片座共振所致,且为朝潮级所独有的缺陷,经过改进后消除隐患,这就是“临机调”事件。1939年11月,“朝潮”号转隶横须贺镇守府,第25驱逐队改为第8驱逐队,下辖“朝潮”、“大潮”、“满潮”、“荒潮”号,编入第2舰队第2水雷战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8驱逐队在南方部队编成内参加了南进作战,先后支援在马来半岛和吕宋岛的登陆行动,1942年2月又投入荷属东印度攻略作战。

巴厘岛攻略
1942年2月初,日军基本完成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外围行动,为了最终攻占爪哇岛,日军计划先行占领该岛东面的巴厘岛作为前进基地。2月18日,登陆部队乘坐“笹子丸”和“相模丸”号运输船由西里伯斯岛起航驶向巴厘岛,由“长良”号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担任护航支援,其中阿部俊雄海军大佐指挥的第8驱逐队的4艘朝潮级为船队提供近距离护航。2月18日深夜,日军船队抵达巴厘岛东南海岸,登陆部队于2月19日凌晨顺利登岸,并在天亮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机场,达成作战目标。与此同时,运输船队在锚地内接连遭到盟军飞机和潜艇的袭击,一度中止卸载,前往外海退避,直到入夜后返回锚地继续卸载物资,第8驱逐队各舰在锚地外围警戒。


■第8驱逐队司令阿部俊雄海军大佐,1944年11月作为“信浓”号舰长阵亡。


在获悉日军即将登陆巴厘岛后,盟军ABDA联合舰队调兵遣将,准备发起反击,挫败日军的企图。然而,英、美、荷、澳四国舰艇分散各处,一时难以集结,只能采取分头出航,轮番攻击的作战计划,分为三个战术群各自向巴厘岛挺进。第1战术群由卡雷尔·多尔曼少将指挥,包括荷兰海军“德鲁伊特尔”、“爪哇”号轻巡洋舰、“科顿纳尔”、“皮特·海因”号驱逐舰和美国海军“约翰·D·福特”、“波普”号驱逐舰,由芝拉扎港出击,计划从南面接近巴厘岛;第2战术群由荷军“特罗姆普”号轻巡洋舰和美军“约翰·D·爱德华”、“帕罗特”、“皮尔斯伯里”和“斯图尔特”号驱逐舰组成,分别从泗水和苏门答腊岛拉泰湾出航,会合后前往巴厘岛,预计在第1战术群攻击两三个小时后发起第二轮攻击;第3战术群由驻芝拉扎港的8艘荷兰鱼雷艇组成,他们将在第2战术群之后抵达战场,扫荡残敌。


■荷兰海军“德鲁伊特尔”号轻巡洋舰,装备7门150毫米舰炮,航速32节。

就力量对比来看,盟军方面有3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8艘鱼雷艇,共计19艘舰艇参战,即将在巴厘岛与之遭遇的是第8驱逐队的4艘驱逐舰,即便是盟军舰队分批来袭,第1、2战术群的兵力均优于当面的日军舰队,但兵力优势能否带来胜利呢?

午夜激斗
2月18日夜间23时30分,第1战术群从芝拉扎启航,不久 “科顿纳尔”号发生故障,被迫返航。19日22时,第1战术群进入巴塘海峡,以单纵队直驱锚地,航速27节,其战斗队形相当松散,最前方是2艘轻巡洋舰,之后是“皮特·海因”号,最后是2艘美国驱逐舰,彼此相距约5000米,存在兵力分散的弊病。23时50分,“爪哇”号瞭望哨发现日军舰船,全舰拉响警报,所有舰艇做好战斗准备。3分钟后,“朝潮”号的瞭望哨透过夜色发现南面6000米外有两个舰影,立即判断为2艘爪哇级轻巡洋舰,战前的严酷训练使日军水兵具备了惊人的夜间观察能力。“朝潮”号舰长吉井五郎海军中佐立即下达战斗命令,他明知对手强于自己,却没有丝毫退避,自从步入海军兵学校彻底的进攻精神早已渗透骨髓。“朝潮”号开始提速,向东转向,准备切入荷兰巡洋舰的航线,展开近距离攻击。


■荷兰海军“爪哇”号轻巡洋舰,装备10门150毫米舰炮。

“朝潮”号与对手的距离迅速缩短,已经相互进入射程,但为了确保命中率,两军战舰都没有急于开火。2月20日0时整,“德鲁伊特尔”和“爪哇”号打开探照灯并发射照明弹,以主炮向2000米外加速逼近的“朝潮”号展开猛烈齐射,炫目的闪光照亮了黝黑的海面。“朝潮”号不甘示弱,也开灯开炮,与荷军巡洋舰展开同航炮战。“朝潮”号启动未久,尚不能全速航行,而荷兰巡洋舰一直保持高速,很快超越“朝潮”号,使后者失去了有利的鱼雷发射阵位。


■“德鲁伊特尔”号轻巡洋舰的前主炮群在进行射击。

炮战仅持续了几分钟,2艘轻巡洋舰消失在锚地以北的夜幕中,“朝潮”号失去了攻击目标。在首轮交火中,荷军巡洋舰进行了9轮齐射,宣称重创目标,实际上“朝潮”号仅有探照灯被弹片击伤,并未中弹。日军炮手也没有进入状态,仅击中“爪哇”号一弹,没有造成明显损伤。令人不解的是,荷军巡洋舰就此退出战斗,而吉井舰长误判对手向南转向,于是背道而驰,向南搜索,而在其东北方警戒的“大潮”号在看到交战的火光后也南下增援。


■荷兰海军“皮特·海因”号驱逐舰,装备4门120毫米舰炮和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朝潮”号向南航行不久就与“皮特·海因”号迎面相遇,于0时5分在1500米距离展开炮击,荷军驱逐舰也向右转向,以全部舷侧火力还击。双方持续交火至0时11分,“朝潮”号的2枚127毫米炮弹击中了“皮特·海因”号的后桅及锅炉舱,导致航速锐减,多处起火。当“朝潮”号逼近至900米处,吉井舰长下令发射鱼雷,航速高达50节的九三式鱼雷如嗜血鲨鱼般扑向猎物,半分钟后“皮特·海因”号被一枚鱼雷命中,在剧烈的爆炸中彻底瘫痪。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九三式鱼雷在战争中首次命中目标。


■今日保存在江田岛自卫术科学校内的九五式(左)和九三式氧气鱼雷(右)。

在终结“皮特·海因”号后,“朝潮”号将火力转移到2艘美军驱逐舰身上。“福特”和“波普”号自知不敌,释放烟幕隐蔽行踪,试图向北追赶巡洋舰,结果还是与“大潮”和“朝潮”相遇,被迫掉头向南撤退,而2艘日舰紧追不舍,双方以近乎平行的航线航行,相互炮击达6分钟之久,都未取得命中。受到陆地阴影和烟幕的双重影响,“大潮”和“朝潮”号都跟丢了目标,两位舰长判断敌驱逐舰会向北谋求与巡洋舰会合,于是同时向北转向,从而让2艘美军驱逐舰得以逃离战场。


■巴厘岛海战第一阶段交战形势图。

0时45分,“朝潮”和“大潮”号发现3500米外有舰影,两舰以全部舰炮猛烈射击两分钟,报告 “敌舰一艘起火沉没,另一艘正在燃烧”。实际上他们攻击的是奄奄一息的“皮特·海因”号,这艘不幸的荷兰驱逐舰彻底沉入海底。至此,巴厘岛海战的第一次交战落幕,2艘日军驱逐舰成功击退了第1战术群,击沉1艘驱逐舰,几乎毫发未损。

鏖战再起
2月20日凌晨3时,第2战术群同样以单纵队进入战场,与第1战术群不同的是,以4艘美国驱逐舰为先锋,“特罗姆普”号轻巡洋舰殿后压阵,两者相距8000米,航速25节,由美国海军宾福德海军中校担任编队指挥。3时06分,美军驱逐舰群在没有发现目标的情况下对锚地实施鱼雷盲射攻击并释放烟幕,以避免过早暴露,却引起队形混乱。美舰的鱼雷没有击中任何目标,鱼雷航迹反而惊动了正在巡逻的“朝潮”和“大潮”号,两舰迅速转向鱼雷来袭方向进行搜索,并在3时10分发现美军驱逐舰。


■荷兰海军“特罗姆普”号轻巡洋舰,装备6门150毫米舰炮,航速32.5节。

3时15分,“朝潮”、“大潮”号在3200米距离上与冲出烟幕的“斯图尔特”、“爱德华”号展开交火,互射鱼雷,随后开始炮击。双方的鱼雷均未命中,在舰炮互殴中训练有素的日军技高一筹,炮火猛烈而精准,连连对目标形成跨射,在交战三分钟后率先击中“斯图尔特”号,导致舵机舱进水。日军迅猛的炮击令美军队形更加散乱,各舰只能分头向东北方撤退。“朝潮”和“大潮”号在突进过程中逐渐机动到美军编队右舷后方,然后转向东北追击。美舰借助于海岸阴影的掩护,脱离了日军的视界,日舰停止射击,继续向东北搜索。


■美国海军“斯图尔特”号驱逐舰,在海战中被日舰击伤。

3时41分,目光敏锐的日军水兵在左舷前方约3200米处发现“特罗姆普”号。“朝潮”和“大潮”号在3000米距离上向其开炮并发射鱼雷。“特罗姆普”号反应迅速,以探照灯锁定日军驱逐舰,以主炮全力射击。日军炮手以探照灯为瞄准点持续开炮,至少击中“特罗姆普”号11次,导致其火控系统失灵,各炮塔只能自行瞄准射击。交战五分钟后,“大潮”号被一枚150毫米炮弹命中,但火力不减。


■表现巴厘岛海战的绘画,此战被认为是“日本海军夜战神话”的肇始之战。

就在“朝潮”和“大潮”与“特罗姆普”酣战之际,“满潮”、“荒潮”号赶来增援,结果与正在撤退的美军驱逐舰遭遇,陷入混战,在交火中“满潮”号轮机舱遭重创,失去航行能力。尽管如此,遭到日军驱逐舰凶猛攻击的盟军舰队已经无意再战,纷纷夺路而逃,而日军驱逐舰需要保护锚地内的运输船,又要救助受伤的“满潮”号,没有追击,任由盟军战舰撤离。巴厘岛海战第二阶段的战斗宣告结束,第8驱逐队再次成为胜利者,以“满潮”号遭到重创,“大潮”号轻创的代价,击退了第2战术群,击伤巡洋舰、驱逐舰各1艘。大约三小时后,第3战术群的鱼雷艇抵达巴塘海峡,此时日军舰船早已撤退,它们只能空手而归。


■巴厘岛海战第二阶段交战形势图。

巴厘岛海战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夜战胜利,第8驱逐队在阿部俊雄指挥下表现出强烈的进攻精神,尤其是“朝潮”、“大潮”两舰舰长在战斗中充分展示了近逼猛攻的战术风格,在面对强敌时勇于主动发起攻击,敢于实施近战,日军官兵充分发挥出战前严酷训练的成果,体现出优良的素养,以灵活的机动和猛烈的火力有效牵制和压制了对手,即便是与巡洋舰对射也丝毫不落下风。率先接敌的“朝潮”号表现尤为出色,在战斗中射击52次,消耗炮弹310发,并以鱼雷重创“皮特·海因”号,堪称此战首功!


■彩绘:夕阳下的“朝潮”号驱逐舰,虽骄狂一时,终归难免葬身海底。

巴厘岛海战后,“朝潮”号继续随第8驱逐队征战大洋,参加了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奉命救助遭美机重创的“最上”号重巡洋舰。在1942年8月到1943年1月间,“朝潮”号主要在本土和特鲁克之间,以及在瓜岛前线从事护航运输行动。1943年3月,“朝潮”号参加81号船队护航作战,在丹皮尔海峡遭遇美军猛烈空袭,中弹沉没,包括第8驱逐队司令佐藤康夫大佐、舰长吉井五郎中佐在内的299人战死,骄狂一时终归葬身汪洋。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21-8-10 10:11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海军对于驱逐舰雷击战术的重视超过其他国家的海军,为了提高驱逐舰的雷击能力而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的革新进步,在鱼雷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比如大口径重型鱼雷、长航程氧气鱼雷等等。此外,日本海军驱逐舰从初春级开始普遍配备了鱼雷再装填装置,可以在战斗中迅速完成备用鱼雷的装填,具备二次雷击能力,这也是其他国家驱逐舰所不具备的独门绝技。在太平洋战争时所罗门海域的海战中,日军驱逐舰再装填装置的战术价值得到了证明,发生在1943年7月12日的科隆班加拉海战就是典型战例,而在此战中引领日军舰队突施回马枪的就是日本海军最著名的“幸运舰”:阳炎级驱逐舰 “雪风”号!

理想型驱逐舰
朝潮级驱逐舰奠定了后条约时代日军通用型驱逐舰的基本模板,但日本海军对其性能并不满意,尤其是航程和航速上不符合预期的作战需求。日本海军军令部在1937年制定的丸三计划中提出设计一款新型驱逐舰,其尺度和武备与朝潮级相当,航速提升到36节,航程延长至5000海里/18节。舰政本部在研究后认为上述指标相互冲突,矛盾无法调和,对高航速和大航程的追求将导致舰体大幅增加,丧失驱逐舰轻巧敏捷的战术优势。最终,军令部做出妥协,航速保持35节,其他方面必须达标。新舰设计工作由吴海军工厂造船部主任牧野茂技术大佐主持,进度很快,1937年夏即告完成,首舰于1937年开工,这就是被日本海军誉为“理想型驱逐舰”的阳炎级。


■利用电脑技术复原“阳炎”号驱逐舰在海上航行的姿态。

按照日本海军新的驱逐舰分类法,阳炎级被定为甲型驱逐舰,作为水雷战队的主力舰。阳炎级采用抗浪性优秀的短艏楼型,艏楼断面呈一条流畅的弧线轻松过渡,优雅而实用。日本特色的双曲线艏提高了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经过特殊设计的圆形艉水线下部分与水平面几近平行,可以压住尾浪,减少阻力,提升航速。在1935年“第四舰队”事件后,电焊技术一度被限制使用,随着技术成熟,阳炎级重新启用电焊,减轻重量,并在舰体水线部分覆盖10毫米的低碳结构钢,增强舰体强度。


■1939年12月“雪风”号新造时的侧视及俯视线图。

阳炎级的上层建筑和武器配置基本沿袭了朝潮级:3座双联装127毫米主炮以前一后二方式布置于舰体首尾,采用仰角55度的C型炮塔;舰体中部沿中线安装2座610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和鱼雷再装填装置,备用鱼雷收纳筒的位置较朝潮级有所调整,一号发射管的备用鱼雷从二号烟囱两侧转移到一号烟囱两侧,阳炎级在服役之初就配备了大威力的九三式氧气鱼雷。在动力方面,阳炎级与朝潮级相仿,输出功率略有提升,航速增至35节,并通过多种手段将燃油载量增加到622吨,使续航力达到6000海里/18节,超出设计指标,令军方大喜过望。


■“雪风”号驱逐舰高精度模型的舰体中部局部,两座鱼雷发射管转向右舷,注意其备用鱼雷收纳筒的位置。

阳炎级驱逐舰总共建造19艘(丸三计划15艘、丸四计划4艘),而大名鼎鼎的“雪风”号为同级八号舰,于1937年8月2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铺下龙骨,1939年3月24日下水,1940年1月20日竣工,舰名寓意为夹杂着雪花的寒风。“雪风”号标准排水量2033吨,满载排水量2490吨,长118.5米,宽10.8米,吃水3.8米,配备3台吕号舰本式燃油锅炉,2座舰本式蒸汽轮机,输出功率52000马力,双轴推进,最高航速35节,续航力6000海里/18节,编制员额240人。“雪风”号的武备包括三年式127毫米双联装炮C型3座,九二式610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备雷16枚,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九四式深弹抛射机1座,深弹投掷台6座,可携带36枚深弹。


■1939年12月,即将服役的“雪风”号驱逐舰在佐世保外海试航时的留影。

“雪风”号服役后舰籍归属吴镇守府,分配到第2舰队第2水雷战队,与同级舰 “天津风”、“时津风”和“初风”号编为第16驱逐队,并担任旗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雪风”号作为南遣舰队的一员参加了菲律宾作战和荷属东印度作战,并在泗水海战中经历了战火洗礼。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雪风”号为登陆舰队护航,亲历了机动部队旗舰“赤城”号的最后时刻。此后,“雪风”号于1942年9月转战瓜岛战场,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和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第一次夜战,在后一场战斗中“雪风”在旗舰“比睿”号重创后救助舰队司令阿部弘毅少将撤退,遭空袭受创,返回本土修理,于1943年初重返前线,参加了瓜岛撤退作战,3月间又经历了悲惨的81号作战,熬过了盟军的猛烈空袭,平安返航。自从开战以来,“雪风”号征战四方,屡经恶战,总能安然归来,伤亡轻微,“幸运之舰”的名声开始在舰队内不胫而走。可能归因于幸运,1943年6月“雪风”返回吴港休整时被海军高层选定为新型电子设备“逆探”的试验舰,一个月后“雪风”就利用新装备在战斗中再立新功。

科隆班加拉特快
瓜岛战役结束后,日美两军交锋的焦点转移到所罗门群岛中部。1943年7月,美军登陆新乔治亚岛,力图夺取重要的蒙达机场,与日军陷入激战。日军第8方面军抽调兵力紧急增援附近的科隆班加拉岛,由海军第8舰队派出舰船,以“东京特快”的形式分批护送前往目的地,“雪风”也在参战舰船之列。7月4日和7月6日,日军两次运输行动都遭遇美军截击而未能完成,7月9日的第三次行动未遇敌情,顺利抵达,“雪风”参加了此次行动。受到鼓舞的日军于7月12日组织了第四次运输,“雪风”再度领命出击。


■1943年7月中旬,停泊在拉包尔的“雪风”号驱逐舰,从给油舰“鸣户”号上拍摄,远处的两艘驱逐舰为同级的“谷风”和“滨风”号。

第四班科隆班加拉特快由1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第2水雷战队司令官伊崎俊二少将带队指挥。与以往行动一样,日军舰队分为运输队和警戒队:“皋月”、“水无月”、“夕凪”、“松风”号驱逐舰组成运输队,运载步兵第45联队第2大队的1200名官兵和一个炮兵中队,由金冈国三大佐指挥;警戒队由“神通”号轻巡洋舰和“清波”、“雪风”、“滨风”、“夕暮”、“三日月”号驱逐舰组成,由伊崎少将亲率。警戒队于12日5时30分从拉包尔出发,运输队于同日20时40分从布因起航,驶向科隆班加拉岛。在“雪风”的舰桥上安装了逆探天线,这是一种探测美舰雷达电波的装置,可以提前预警,被日军视为反制美军雷达优势的利器,其效能还需实战检验,而这个任务将由“雪风”完成。


■安装在日本海军舰艇上的逆探天线,相当于被动雷达,“雪风”是第一艘安装此装置的日军战舰。

7月12日深夜,日军警戒队接近科隆班加拉岛北部水域,各舰均高度戒备。22时45分,在“雪风”号通信室内,聚精会神的逆探操作员突然报告:“前进方向发现雷达电波!” 舰长菅间良吉中佐立即通报旗舰“神通”号,伊崎司令官非常重视,命令全体备战,提速到30节,以“三日月”、“神通”、“雪风”、“滨风”、“清波”、“夕暮”的顺序排成单纵队,向雷达电波方向前进。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的日美两军指挥官:伊崎俊二(左)与安思沃斯(右)。

被“雪风”号探知的雷达电波来自美军轻巡洋舰“檀香山”号,该舰是美军第18特混舰队(TF18)旗舰。在得知日军再度增援的情报后,美军组织了3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实施截击,于12日黄昏从图拉吉岛起航,前往科隆班加拉岛,编队指挥官是沃尔登·安思沃斯少将,他曾在瓜岛战役中多次和日军交手,在夜战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13艘美舰排成单纵队进入战场,5艘驱逐舰组成前卫,其后是3艘轻巡洋舰构成的主力,依次是“檀香山”、“利安德”和“圣路易斯”号,最后是5艘驱逐舰担负后卫。


■1943年7月12日正向科隆班加拉岛海域航进的美军舰队,从旗舰“檀香山”号上拍摄,后方两舰依次是“利安德”号和“圣路易斯”号。

无论数量还是火力,美军都占有绝对优势,并自恃雷达之利,安思沃斯认为定可抢占先机,攻敌不备。殊不知日军利用逆探已获预警,有所准备,主动迎敌。在雷达发现目标后,安思沃斯命令前卫驱逐舰以最高航速接敌,抢先实施鱼雷攻击,3艘轻巡洋舰则左转30度,以右舷对敌,发挥全部炮火,力争在第一时间压制对手,阻止日舰发射鱼雷。日美舰队高速接近,在科隆班加拉岛东北海域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美国海军“檀香山”号轻巡洋舰,与“圣路易斯”号同属布鲁克林级,装备15门高射速的152毫米舰炮。

突进!炮雷双发!
23时03分,美军前导舰“尼古拉斯”号发现日舰踪影,而“神通”号的瞭望手也用肉眼辨别出接近的美舰,伊崎司令官随即下令打开探照灯并开炮射击。瓜岛海战的教训表明,旗舰开灯将遭致对手的集火攻击,容易导致舰队失去指挥,但不知是出于对海战教条的坚持,还是希望让旗舰吸引火力,为其余战舰创造攻击良机,伊崎少将仍采用了这种危险的做法。23时08分,双方在相距6000米距离上展开了炮击战,美军前卫驱逐舰在一分钟后发射了鱼雷,但日军驱逐舰还在等待实施雷击的最佳时机。


■日军舰队旗舰“神通”号轻巡洋舰,是一艘服役十多年的老舰,仅装备7门140毫米舰炮。

“雪风”号水雷长正在舰桥上通过鱼雷射击方位盘上的高倍望远镜观察目标动向,通过镜头可以清楚地看到敌舰舰首的波浪,仿佛近在眼前。水雷长连续请求发射鱼雷,但是菅间舰长一直保持沉默。和舰炮不同的是,鱼雷是无法修正弹道,持续发射的,一旦发射就必须力争一击必杀。尽管美舰早已进入九三式鱼雷的射程,但为了确保命中率,菅间舰长打算接近到舰炮平射距离(约5000米)内再发射鱼雷。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的现场照片,“圣路易斯”和“利安德”号开炮的火光照亮海面。

与此前的多次夜战一样,美军舰队在雷达引导下进行猛烈炮击,有“6英寸机关枪”之称的美制152毫米舰炮射速很快,具有良好的压制能力。在战场上空,夜航的“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也投下照明弹指示目标,进行校正。日军编队中形体最大又开灯航行的“神通”号自然成为集火目标,在短时间内就被美舰炮火所覆盖,仅锅炉舱就中弹10发,机舱附近又挨了1枚鱼雷,主机被毁,瘫痪在海面上,甲板上火焰四起,浓烟弥漫。但是,在“神通”号后方,以“雪风”号为首的4艘驱逐舰正冒着炮火高速逼近,抢占发射阵位,实施鱼雷攻击。“雪风”号的一位鱼雷兵后来回忆:“周围全是水柱,感觉就像在仙人掌群中行走一样。”


■表现“雪风”号向右舷展开炮击并准备发射鱼雷的画作。

当两军相距约4800米时,菅间舰长下令开炮,炮弹的耀眼弹道在空中彼此交错,编织成一张壮观的天网,覆盖在沸腾的海面上。在开炮的同时,菅间舰长也下达了“右鱼雷战”的号令,鱼雷发射管转向右舷,实施灯火管制的发射管室内仅有仪表盘上的夜光涂料散发出幽暗的光芒,鱼雷兵们屏息等待着射击命令。由于主炮射击的震动会使鱼雷瞄准发生误差,鱼雷发射必须在炮击间隙进行,当“预备射击”的喇叭声停止,从传声筒传来水雷长的号令:“开火!”鱼雷兵按下射击按钮,粗大的氧气鱼雷以两秒间隔依次射出,好像有生命一样跃入漆黑的海面,8枚鱼雷变成死亡使者冲向敌舰。


■“利安德”号轻巡洋舰,原属于英国皇家海军,1937年转入新西兰海军,装备8门152毫米舰炮。

在“雪风”号发射鱼雷的同时,后方的3艘驱逐舰也打出全部鱼雷。不久,美军编队中爆发出一根巨大的火柱!被鱼雷命中的是“利安德”号,它的左舷中部被鱼雷撕开一个3米高、6米宽的大洞,一号锅炉被毁,大量进水,所幸转向及时,“长矛”的矛尖没有直接冲击舰体侧板,否则这艘巡洋舰必将惨遭腰斩。被重创的“利安德”号在两艘驱逐舰护卫下蹒跚离开战场,此后再也没参加战斗。(“利安德”号为何舰所伤至今没有定论——作者注)


■“利安德”号被日军鱼雷击伤的右舷舰体,摄于在新西兰奥克兰港接受维修时。

二段击鱼雷战
此时,日军旗舰“神通”号已经烈火熊熊,负伤退出编队,指挥权移交坐镇 “雪风”的第16驱逐队司令岛居威美大佐。“雪风”等四舰在完成首轮鱼雷攻击后立即向西北高速退却,但并不是撤出战斗,而是重新装填鱼雷准备给美军来个回马枪!平时需要30分钟的再装填作业仅用18分钟即告完成,岛居大佐随即下令各舰调头,重返战场,而没有鱼雷再装填装置的“三日月”号先行撤离战场。战斗至此,日方唯一的巡洋舰已经丧失战斗力,警戒队剩余4艘驱逐舰,美军还有2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日军仍敢于发起二次攻击,充分体现了日本海军水雷战队好狠斗勇的作风和旺盛的求胜心。


■1942年9月在舞鹤海军工厂修理的阳炎级驱逐舰“不知火”号,展示了鱼雷发射管和再装填装置的细节。

在重创“神通”号后,安思沃斯得到校射飞机的报告,日舰向北逃遁,于是命令3艘前卫驱逐舰进行追击,自己率主力和后卫向东北航行,继续索敌。3艘驱逐舰发现了重伤的“神通”号,用火炮和鱼雷将其终结,伊崎少将以下482名官兵阵亡。此后,美军前卫驱逐舰与主力失去联系,自行退出战斗。实际上,美军主力和后卫已转向西北航行,以期和前卫会合,却与去而复返的日军警戒队迎面相遇,“雪风”号一马当先,各舰排成单纵队逼近美舰。“檀香山”号的雷达在20000米距离上发现突进的日舰,安思沃斯却不能辨清敌我,疑心是归队的前卫驱逐舰,为避免误伤而反复呼叫各舰,白白浪费了7分钟!


■被美军“尼古拉斯”号驱逐舰俘获的日军“神通”号轻巡洋舰的幸存者。

海上突降骤雨,借着雨势,日舰冲到5000米距离全体左转发射了31枚鱼雷。直到此时,安思沃斯才确认敌情,命令驱逐舰打出照明弹,巡洋舰右转60度猛烈开炮,火力集中在领头的“雪风”身上,一丛丛水柱把这艘驱逐舰完全包围了,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没有一枚炮弹命中。跟在“雪风”身后的“滨风”号上,所有舰员都提心吊胆地看着沐浴在弹雨中的“雪风”,都以为这艘“幸运舰”在劫难逃。一发炮弹落在“雪风”舰首前方不远处,一名“滨风”号舰员形容“就像砸在舰桥上一样”,但是“雪风”直接切开水柱,继续带队撤退。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的交战形势图,注意日军驱逐舰的二次鱼雷攻击。

美舰的钢铁暴风没有持续多久,日舰的回马枪已杀到眼前。“圣路易斯”号首先遭殃,舰首中雷,水线下部分被完全炸烂,扭曲变形。旗舰“檀香山”号也没有躲过日军的暗箭,一枚鱼雷击中舰首爆炸,另一枚命中舰体后部没有爆炸,但巨大的冲击力令主机熄火,经过抢修后才恢复动力,如果这枚鱼雷爆炸,美军旗舰很可能当场沉没。驱逐舰“格温”号也吃了一枚鱼雷,机舱被摧毁,无法航行,最后由友舰击沉。趁此机会,日军驱逐舰一溜烟地撤出战场,消失在夜幕中,在他们背后受伤美舰上燃烧的火光染红了夜空。吃了暗亏的安思沃斯只好悻悻地向东返航,而日军运输队不受干扰地将援兵和物资卸载上岛。


■美军“檀香山”号轻巡洋舰被日军鱼雷炸毁的舰首。


■美军“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的舰首也被日军鱼雷击中,扭曲变形。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是日本海军在1943年少数获胜的水面战斗之一,美军舰队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铩羽而归,3艘轻巡洋舰被重创,1艘驱逐舰沉没,未能达成目标。日军损失1艘轻巡洋舰,但重创对手,同时完成运输任务,作战取得成功。日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有二:一是新装备的逆探削弱了美军的雷达优势,二是驱逐舰的二次鱼雷装填和反击收到奇效。美军没有料到日军驱逐舰会重新装填鱼雷并发起逆袭,安思沃斯始终认为二次与之交战的是另一支日军舰队,直到战后才获知真相。


■表现1945年4月7日,“雪风”号伴随“大和”号执行冲绳特攻任务的画作。

科隆班加拉岛海战是“不死鸟雪风”服役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但它的传奇还远远没有结束。在不断恶化的战局下,“雪风”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海战和最后的冲绳特攻作战,目睹了“金刚”、“信浓”、“大和”等象征着日本海军荣光的艨艟巨舰一艘接一艘地沉入海底,而它自己却能在腥风血雨中独善其身,坚挺地熬到战败投降,经历整场战争从未遭遇重创,全舰阵亡者不足10人!当战争结束,“雪风”号是19艘阳炎级中唯一幸存的舰,此后又落户中国,直到1966年退役。今日,“雪风”的“祥瑞之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但在笔者看来,“雪风”的幸运并非完全是不可名状的运气,更是全舰官兵久历战阵,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皆为百炼精兵之故!


■1946年作为特别运输舰的“雪风”号,后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海军。


■今日保存在江田岛海上自卫队术科学校校园内的“雪风”号的船锚。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21-8-10 10:34

1944年10月25日傍晚,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谢幕之战——恩加诺角海战接近尾声,身为诱饵的小泽舰队失去了全部4艘航母,黯然败走。在暮色渐浓的海面上,只剩下“五十铃”号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忙于搜救沉没航母的幸存者,却与一支扫荡残敌的美军舰队不期而遇。面对美军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日舰自知不敌,全速撤退,但其中1艘驱逐舰不退反进,返身迎战。在这场众寡悬殊的交战中,这艘日本驱逐舰出人意料地与美军舰队纠缠了两个小时,虽然最终被美军乱炮轰沉,但为友舰成功逃脱争取了时间,并使美舰消耗了大量炮弹,战意顿挫,退出战场。这艘舍身掩护友舰撤退的日舰就是秋月级驱逐舰“初月”号。

防空直卫舰
20世纪30年代中期,各国海军均意识到飞机对舰船的威胁日益严重,英美海军或利用旧式巡洋舰改装,或专门建造,开创了防空巡洋舰的新类别,以加强舰队防空。日本海军在1937年也考虑用陈旧的5500吨型轻巡改装防空巡洋舰,但此举有悖于日本海军轻巡的传统定位——作为水雷战队旗舰率驱逐舰参加舰队决战,加之建造成本等原因而作罢。日本海军转而采取驱逐舰大型化的思路,设计一款专注防空作战,兼备反潜能力的新型驱逐舰,称为“防空直卫舰”。


■美国海军“圣迭戈”号轻巡洋舰,属于亚特兰大级,为典型的防空巡洋舰。

海军军令部于1938年提出的设计指标为:基准排水量2200吨,航速35节以上,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装备新型100毫米高射炮8门,搭载深弹70枚,起初并未要求安装鱼雷武备,但日本海军不能接受无雷装驱逐舰的异端,强烈要求追加与阳炎级相当的鱼雷武备。舰政本部在研究后认为,在满足重雷装、长航程的条件下,吨位尺寸和造价将大幅增加。经过一番习以为常的扯皮后,双方各退一步,将航速及航程指标下调,加装1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和次装填装置。新舰设计由松本喜太郎技术大佐主持,项目代号F51,于1939年完成,这就是日本海军第一型,也是最后一型防空驱逐舰秋月级。


■日本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五视图,是基于舰队防空任务而设计的新型驱逐舰。

根据战前的新分类法,秋月级被定为乙型驱逐舰,承担舰队防空重任。秋月级沿袭了日式驱逐舰传统的短艏楼船型,尺度较以往各级驱逐舰明显扩大,艏楼甲板也有所延长,以容纳4座主炮塔和1座鱼雷发射管。秋月级的舰桥结构与阳炎级相似,由于采用背负式前主炮群,为避免遮挡视野,舰桥高度提升了2米。秋月级是唯一采用单烟囱布局的日本驱逐舰,3台锅炉的烟道合并到一座大型烟囱内,其设计显然借鉴了日式重巡的风格,简洁而实用。


■电脑复原的秋月级驱逐舰3D视图,采用四炮塔单烟囱布局,异于其他日式驱逐舰。

秋月级的武备极有特色,主炮为8门九八式65倍径100毫米高射炮,安装在4座双联装炮塔内,以前二后二方式布置于舰体前后中线上,各自呈背负式布局。九八式高射炮技术性能相当突出,最大射程19000米,最大射高13000米,射速高达20发/分,旋转仰俯灵活,全面超越广泛装备的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不过其缺陷也十分明显,炮管磨损快,寿命低,且结构复杂,制造困难。秋月级的鱼雷武备为一座九二式四型610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发射九三式氧气鱼雷,在后甲板室内有次装填装置。秋月级的动力装置与阳炎级相仿,燃料消耗率有所降低,可搭载1080吨燃油,续航力超过设计指标。


■通过电脑复原的秋月级驱逐舰的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性能最好的防空火炮。

秋月级最初列入1939年的丸四计划中,建造6艘,后屡次追加至39艘,实际完工仅12艘,而“初月”号是同级4号舰,于1941年7月25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42年4月3日下水,同年12月29日竣工,舰名寓意为新月,特指阴历八月初的新月。“初月”号标准排水量2700吨,满载排水量3878吨,长134.26米,宽11.58米,吃水4.15米,配备3台吕号舰本式燃油锅炉,2座舰本式蒸汽轮机,输出功率52000马力,双轴推进,最高航速33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编制员额263人。“初月”号的武备包括九八式10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4座,九二式610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座,备雷8枚,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九四式深弹抛射机2座,可携带54枚深弹。在服役后,“初月”号陆续加装了大量25毫米机关炮以及21号、13号电探各1座。


■1942年12月在宫津湾进行海试的“初月”号驱逐舰。

“初月”号服役后舰籍归属横须贺镇守府,编入第10战队第61驱逐队,同队友舰为3艘同级舰“秋月”、“若月”、“凉月”号。“初月”号起初在本土水域活动,1943年3月编入第2航空战队开赴拉包尔前线从事护航运输任务,直至1943年底,期间曾护送山本五十六大将的遗体回国。1944年6月,“初月”号作为第1航空战队的直卫舰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保护当时日本海军硕果仅存的3艘大型航母“大凤”、“翔鹤”、“瑞鹤”号,然而“大凤”、“翔鹤”号先后被美军潜艇击沉,“初月”号只能搭救两舰的幸存者,并竭力抵御美军空袭,在战斗中发射100毫米炮弹189发、25毫米炮弹3030发,战果不明。在马里亚纳海战后数月间,“初月”号在本土与南方前线之间执行船队护航任务,直到10月中旬莱特湾海战揭幕。正是在这场日美海军的终极决战中,“初月”号短暂的服役生涯迎来了悲惨却不失壮烈的绝命时刻。


■这幅彩绘表现了“初月”号驱逐舰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进行防空作战的场面。

捷一号作战
自从1942年4月以来一直高调宣称“我会回来”的麦克阿瑟在1944年10月17日兑现了诺言,率领大军进攻菲律宾莱特岛。日本海军随即启动了“捷一号作战”,其基本意图是由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第1机动舰队担任诱饵,将哈尔西上将指挥的美军第38特混舰队主力从莱特岛海域引开,而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2舰队主力则乘虚而入,杀进莱特湾,以强大的舰炮火力摧毁登陆舰队,挫败美军进攻。


■“初月”号驱逐舰破浪航行的彩绘,注意舰桥上方的21号电探。

在四个月前经历了马里亚纳海战的惨败后,曾经骄横狂傲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已经实力尽丧,徒有空壳。小泽麾下仅剩以“瑞鹤”号为首的4艘航母、2艘航空战列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舰载机116架,无力对抗实力鼎盛的美军航母特混舰队,除了诱敌外难堪他用。在诱饵舰队中担任护航任务的就有包括“初月”号在内的4艘秋月级驱逐舰。


■这幅彩绘表现了1944年10月“初月”号驱逐舰护卫“瑞鹤”号航母参加捷一号作战的情景。

小泽舰队于10月20日从日本启航,23日进入菲律宾恩加诺角东北的菲律宾海洋面。次日11时45分,小泽派出58架飞机袭击美军舰队,不仅未能取得任何战果,也没有起到引诱作用。迫于无奈,小泽又命令“伊势”、“日向”号航空战列舰与4艘秋月级组成前卫南下“扫荡残敌”,实则自我暴露!24日下午,小泽舰队的前卫和本队先后被美军侦察机发现,哈尔西果然上钩,于当晚引军北上,准备在次日天明后与日军航母交战。至于小泽的前卫于晚间22时30分向北折回,与本队会合。


■1944年10月25日恩加诺角海战的现场照片,摄于美军第一次空袭时,画面中央的航母为“瑞鹤”号,远处为“瑞凤”号,近处的驱逐舰为“若月”号。

经过痛苦煎熬的一夜后,小泽舰队迎来了10月25日的黎明。为了迎战美军空袭,小泽将所有舰只排成两个防空阵型,“初月”和“若月”号位于第一阵型内,保护“瑞鹤”和“瑞凤”号,此时小泽只剩下不足30架战斗机,防空重任只能仰赖各舰的防空炮火,尤其是4艘秋月级的100毫米高射炮。然而,面对数以百计的美军舰载机的轮番攻击,所有抵抗都是行将就死前的徒劳挣扎。从上午8时45分至下午17时40分,美军航母舰队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空袭,尽管“初月”号及其姊妹舰拼死搏斗,也难挡美军的万钧雷霆,“瑞鹤”、“瑞凤”、“千岁”号航母陆续被击沉,“千代田”号遭重创丧失航行能力,“秋月”号也在空袭中沉没。当残阳西沉,美机离去,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已不复存在。诱饵已经被吃掉了,小泽只能率残部撤退,并留下部分舰只搜救落水舰员。


■在恩加诺角海战中“秋月”号驱逐舰中弹爆炸的惨状,由美军舰载机拍摄。

断后遇强敌
10月25日下午,“初月”、“若月”和“桑”号奉命救助“瑞鹤”、“瑞凤”号的幸存者,“五十铃”号轻巡洋舰则前往拖曳瘫痪的“千代田”号。由于美军飞机的骚扰,搜救行动进展缓慢,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五十铃”号以燃料短缺为由,屡屡请求“初月”、“若月”号代替执行拖航“千代田”号的任务,被坐镇“初月”号的第61驱逐队司令天野重隆大佐拒绝,理由是眼前的救援任务尚未完成。直到18时40分,天野大佐认为“瑞鹤”、“瑞凤”的幸存者基本收容完毕,才接受了“五十铃”号的请求,准备南下营救“千代田”号。然而,天野司令并不知道,这艘航母已经在近两小时前被美军击沉,而同样的噩运也很快就要降临到他和“初月”号全体舰员的头上。


■1944年10月25日,“瑞鹤”号航母在弃舰前夕降下军旗时,舰员们聚集在飞行甲板上向军旗敬礼。

18时53分,就在“初月”、“若月”号准备前往搜寻“千代田”号之际,夜空中突然传来高速破空的尖啸声,随后“五十铃”号舰首两侧腾起几根高大的水柱,“敌袭!”已经被美军飞机折磨了整天的日本人第一反应是遭遇夜间空袭,不由自主地仰望天空,但天边低云下映衬出的火光表明,他们正受到一支水面舰队的炮击!事实上,日军的判断一点没错,他们遭遇了由劳伦斯·杜博斯少将指挥的美军TG30.3特混舰队。


■1944年9月的“五十铃”号轻巡洋舰,当时该舰已经改装为防空巡洋舰。

10月25日晨,栗田舰队突入萨马岛海域,与美军斯普拉格少将指挥的护航航母群打了一场乱战。萨马岛的警报甚至惊动了尼米兹,亲自发电询问哈尔西的航母在何处?促使哈尔西在当天中午率领一部兵力回援莱特湾,留下米切尔中将指挥的TG38.3\4特混舰队继续攻击小泽舰队,后者在当天下午14时15分又派出杜博斯少将指挥一支水面舰队北上,追击日军残余舰只。杜博斯麾下包括“威奇塔”、“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莫比尔”、“圣塔菲”号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它们于16时25分发现了漂浮的“千代田”号航母,在半小时的密集炮击后将其击沉。


■美国海军“威奇塔”号重巡洋舰,是基于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舰体设计的重巡洋舰。

18时40分,2架来自“埃塞克斯”号的夜间战斗机发现了正在海面上徘徊的“五十铃”、“初月”和“若月”号,并通知了正从南面疾进的杜博斯编队。18时50分,美舰雷达也锁定了目标,“莫比尔”号于18时53分瞄准雷达屏幕上较大的光点率先开火,射击距离为22400米,射击目标显然是“五十铃”号。18时56分,“威奇塔”号也在雷达引导下向目标射击。


■美国海军“莫比尔”号轻巡洋舰的Mk 34型射击指挥仪及其Mk 8型雷达。

天野大佐和日军各位舰长都久经战阵,凭经验迅速判断出对手实力远强于己方,又深知美军雷达的厉害,正面硬刚只是以卵击石,为今之计唯有走为上策。“五十铃”和“若月”号迅速调头,加速开溜。然而,“初月”号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转向迎战美军舰队!天野大佐和“初月”号舰长桥本金松中佐后来均随舰战死,已无从知晓他们的想法,但从当时的局势不难推断其动机:“五十铃”号乃是陈年旧舰,性能不济,2艘秋月级也非以航速见长,若只是一味逃跑很可能会被美军舰队追击,逐一消灭,因此天野大佐决心牺牲“初月”,缠住追兵,为两艘友舰争取生机。“初月”号于19时05分向小泽发电:“与敌水面舰艇交战中。”
绝命后卫战
日军舰队的动向在美舰的雷达显示屏上一清二楚,杜博斯命令重巡洋舰追射正在逃逸的日舰,轻巡洋舰攻击正在逼近的日舰,也就是抱着必死决心的“初月”号。这一幕与当天上午萨马岛海战中美军驱逐舰发起决死反击的情形颇为相似,只是角色互换。“初月”号一面释放烟幕,一面以曲折航线规避美军炮弹,并不时以主炮与美舰对射。虽然100毫米主炮射速很快,射程也相当远,但日舰完全依靠目视瞄准,距离较远,因此所有炮弹均落空,即便命中其威力也很难对美舰造成足够的伤害。根据美军记录,所有美舰在战斗中未伤分毫,但“初月”号的炮火曾对“圣塔菲”号造成数次跨射!19时09分,“五十铃”和“若月”号已经与美军脱离了接触,失去目标的美军重巡请求转移目标,轰击“初月”号。杜博斯只批准“威奇塔”号加入炮击,“新奥尔良”号停火待命。几分钟后他询问驱逐舰编队是否可以发起鱼雷攻击,显然他有些急于解决战斗。


■美国海军“圣塔菲”号轻巡洋舰,它与“莫比尔”号同属克利夫兰级,装备12门152毫米舰炮。

不等美军驱逐舰动手,“初月”号已经抢先打出杀手锏。19时13分,当距离缩短到12200米,“初月”号突然急转向,占据鱼雷发射阵位,随后掉头向北加速到26节,几分钟后再次进入鱼雷发射阵位,考虑到“初月”号装有次装填装置,有可能发起两轮鱼雷攻击。显而易见,天野大佐试图以鱼雷阻击美舰,希望能击伤目标,或迫使其规避,延缓追击的步伐。由于美军报告中没有发现鱼雷航迹的记录,因此无法判断“初月”号是否确实发射了鱼雷。美军在以往的夜战中已经充分领教了日军鱼雷的恐怖,警惕性极高,在发觉目标形迹可疑后立即改变航向,做出规避运动,使“初月”的雷击全部放空,不过天野的目的也达到了,美舰的追击速度为之一滞。


■秋月级驱逐舰舰体中部的电脑复原图,注意防空炮台后方的鱼雷发射管。

在打出鱼雷后,“初月”号也以26节航速向北撤退,而美舰加速至28节步步紧逼,持续开火。“初月”号的极速可达33节,未能继续提速有两种可能:一是动力舱已被击伤,无力加速;二是有意为之,拖延时间。19时30分,“新奥尔良”号也获准加入炮击行列,4艘美军巡洋舰的42门大口径舰炮对着“初月”号全力开火,不断溅落的炮弹将“初月”号周边的海面打得像一锅沸水般,屡有炮弹命中,造成火灾,“初月”号减速至20节。尽管如此,这场追逐还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让杜博斯开始担忧巡洋舰的弹药储备,于19时50分一度下令巡洋舰暂停射击,为再度遭遇战斗保存弹药。


■“威奇塔”号重巡洋舰进行主炮齐射的场面,为了消灭“初月”号,美舰消耗了大量炮弹。

20时18分,4艘美军驱逐舰在7200米距离上齐射鱼雷,意图终结“初月”,虽然观察到命中水柱,却因目标被烟雾笼罩无法确认是否沉没。20时45分,“圣塔菲”号发射照明弹,在镁光下美军愕然发现瘫痪的“初月”号依然漂浮在海面上,2艘轻巡逼近到5400米处又是一顿猛射,杜博斯还指示重巡准备补刀。不久,一艘驱逐舰报告目标已经沉没,美军这才偃旗息鼓。最终,“初月”号的生命定格在10月25日20时59分,沉没于北纬20度24分,东经126度20分,自天野司令、桥本舰长以下290名官兵殒命,该舰有一艘未及回收的小艇漂流21天后获救,有25人幸存,其中“初月”舰员8人,“瑞鹤”舰员17人。


■1944年10月25日夜间,“莫比尔”号轻巡洋舰向“初月”号进行炮击,是从“威奇塔”号上拍摄的。

在恩加诺角海战的这场落幕之战中,“初月”号单舰拖住美军舰队长达两个小时,使“五十铃”和“若月”号安然脱险。尽管“初月”号未能给美军造成任何伤害,却大量消耗了美舰的弹药,据统计4艘美军巡洋舰在当天行动中共发射主炮炮弹2553发,其中约半数都浪费在“初月”号身上。杜博斯的求战之心也在这场拖沓的战斗中被消磨殆尽,当他收到目标沉没的报告后说道:“它伤透了我们的心!”随后在21时30分做出了停止追击,调头返航的决定。“初月”号在最后一战中的坚韧和牺牲令美军颇为意外和感佩,一位美军驱逐舰长坚持认为,他们遭遇的不是一艘驱逐舰,而是一艘巡洋舰!


■表现秋月级驱逐舰进行对空射击和发起鱼雷攻击的画作,“初月”号在最后一战中使用鱼雷攻击美舰,未获成功。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