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棋盘上双方交手的过程中,争的无非就是棋子的效率,大家都想用更少的手数获取更大的效用。一般来说在己方势力范围,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的棋子效率更加饱满,而在敌方的势力范围应尽可能的降低对方效率。
若是双方平平稳稳的布局,在双方棋子没有发生接触之前,大家每个棋子也都放在了该放的地方,那么局势必然是均势。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子效不出问题,即使对方下再好也很难在局面上领先于你。
这是比较著名的“十八目半骗招”因白角地大约十八目半而得名。这个局部双方手数是一样的,可能很多人都可以感觉到明显黑好,但我们是很难通过分析去论证,黑棋厚壁的具体价值是否一定大于白棋的角地十八目半。
这时候我们可以在局部黑白双方之间做子效的对比,因角上白棋提了黑棋六个子,故要拿走白棋没用的六个棋子之后对比,拿走六子之后即成了图中的形状,这个图中除去标记处白棋一子以外,其余的黑白双方子效都是比较接近的,没有什么明显不该存在的棋子,但这个一路子几乎是毫无作用,因此这个局部可以看做白棋大约亏了这整整一手棋。
在对局过程中决定棋子效率的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局部的力量,另一方面是方向的选择。力量体现的是硬实力,一旦双方力量上差距悬殊,一杀就崩,棋肯定是没法下的,这个只能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什么办法。这里主要说说行棋的方向,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方向的掌握并没有攻杀来的直接,但往往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可以使你在战斗打响之前处于更佳有利的位置。
右上角是个很常见的定型,定型成这样标记的黑白两个头互相限制,导致了右边区域谁也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而上方区域是非常宽广的。那么黑棋选择这个定型最佳情况是自己的主要子力聚集在上方区域,而对方的棋子分布在了右边。若是反过来白子控制了上方区域,而黑子分布在右边,那么右上角定型的方向选择一定是错误的。
拿上面两个图举个例子,把双方的一个星位一间低夹调换一下,在没有概念的人眼里或许没有太大的关系,然而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前图黑棋上方间隔很好,效率非常高,而白棋右侧几乎是扁的成不了气候。后图白棋成功将局面打散,黑棋的子与子之间难以形成配合。
面对白1打入的时候黑2、4的攻击手法是在业余棋友中比较常见的惯性思维 “只要你来打入我就该这么攻”攻完发现人家全活在自己的空里,而自己外面的一层皮毫无用武之地。在这里黑棋所犯的错误并不是攻击手段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方向问题。大部分这么选择的人都是因为在下之前没发觉到外面的价值不是很大。
为什么说上图不是手段问题而是方向问题呢?我们来把白棋第一手打入的位置稍稍变换一下,然后用同样的手法再来一遍,至黑10黑棋右侧自然形成一块大空,而白棋外面依然是一块没有完全处理好的孤棋,黑棋明显主动。我们攻击的时候一般都在寻求最大的利益,而攻击的手法一旦脱离了“利”的范畴,基本上就可以视为乱搞了。
白1不在A位贴,飞也是有很多人会选择的,或许是觉得贴比较俗,是低手的下法,而飞更有高手风范吧,但这个局面被黑2顺势围一个,白棋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这里有个比较好理解的常识,当你判断方向正确时,要尽可能的让棋子发生接触,不让对手轻易的脱身,迫使对手与你在对你有利的方向上多做交换。我们平时常用的“肩冲”包括阿尔法的五路肩冲即是这个道理。
反之,若是当你发现于A位贴方向不理想时,则应该尽早脱身,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若是白棋没有白1的好点,也要尽量避免往下方行棋帮到黑棋,如实在无法脱身也应将行棋的方向拉向左侧,这样黑棋难以产生利益。
最后讲一个我以前的尝试,以前有段时间白棋左侧这个双夹的布局是非常流行的,这时左下的点三、三是非常诱人的,但点角是后手左上一子显得有些孤单,会有些担心被攻太惨。这个碰就是想借劲从而先手安定完上面一子再于左下点角,而白棋左半盘子力本身处于强势,黑棋若能两边安定即使把白棋撞厚一些也无妨。
第一次下的时候即完成了战略任务,下成这个样子黑棋还是非常开心的,当然这也需要对手的配合。
白棋这图要明显优于上图,现在挡两边都可以选择。黑1碰的下法白棋有着较多的选择,不太建议业余棋友去掌握这种下法,这里讲仅提供一个思路。
在这个碰的产生过程中,我一定是先有了能否先手安定左上一子的想法,之后才想到了这个碰的手段,这也是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思维模式,而很多业余棋友,往往是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手段,可能对后续的手段也没有太多的预判便走了下去,这样虽然有可能一举击溃对手,但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更多的可能是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局面的失控。很多朋友认为这是力量不足,是计算力的问题,而我始终坚定的认为这是方向的问题,当你只是为了战斗而战斗,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许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