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铜陵的冶铜历史已有3000多年,铜陵也因此有了“中国古铜都”美誉。不过,与其辉煌的历史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更让铜陵人骄傲和自豪……
第一炉铜水这样出来
1949年6月,马鞍山军事代表小组军事联络员陈智祥等受委派,赴铜陵接管原国民党华中矿务局铜官山分矿保管所。陈智祥来看后傻眼了:由于遭受日军和国民党的破坏,矿山没有一间厂房和一台能运转的机器,仅剩下用铁皮钉的破仓库。且矿区社会秩序混乱。
这种情况很快被反映到了上面。1950年5月10日,华东工业部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成立,国家决定恢复开发铜官山丰富的铜矿。
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展览馆里,摆放着一块普通却又珍贵的铜锭。说它普通,是因为这块长方形的铜疙瘩跟我们见过的其他任何一个铜锭并无二样,而珍贵则源于它的出身: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炉铜水浇铸出的第一块铜锭。
而这块铜锭背后,则蕴含着一段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1951年5月,铜官山工程处的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出烧结机——鼓风炉——卧式转炉工艺炼铜的方案。1952年7月,铜官山选矿厂动工兴建。几乎在建设铜矿山的同时,考虑到对铜精矿的冶炼,又拉开了在铜陵兴隆镇扫把沟地区的凤凰岭下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铜冶炼厂的序幕。
1953年4月30日,在一阵轰鸣的马达声中,新中国的第一座冶炼厂开始了炼铜大战。举目四望,露天料场上堆放着铜精砂、石灰、焦炭、木柴、石英石等炼铜物料。新中国诞生不久,一无实践经验、二缺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一座冶炼厂谈何容易。但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创建的热情都很高,移山填壑、风餐露宿,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
在接连攻克了造渣、脱硫、造铜等关键步骤后,时间已到了1953年5月1日上午7时。这是历史性的一刻——鼓风炉内的精铜矿在经过第一周期除去杂质和第二周期脱硫后,殷红的铜水像一匹柔软的绸缎,缓缓地顺着低槽流向地模里,经过渐渐的冷却后,形成了一块块金光闪闪的铜锭。橙黄色的铜锭经过检验,一级品率达到99.5%。看着新中国第一炉铜水从他们手里诞生,工人们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欢呼雀跃着:“出铜了!”“出铜了!”
他们是当年盛况见证者
新中国出炉的第一炉铜水虽然重不足4吨,但它在新中国铜冶炼历史上的分量却举足轻重。
每当回忆起新中国第一炉铜的诞生,时任吹炉班副班长的周贵山的心便“像沸腾的铜水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确保新中国第一炉铜顺利产出,1953年4月30日晚上开始,周贵山和同事们就全方位做好了出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批批铜精砂、石灰石、焦炭等,从原料仓进入熔炉炼成冰铜,再由5吨桥式行车将一煲煲冰铜缓缓吊起倒入吹炉吹炼。从4月30日晚上6点,到5月1日凌晨3点,行车共向吹炉倒入了18煲冰铜。时间分分秒秒过去,冰铜经去渣吹炼逐渐炼成了粗铜,大家一点倦意都没有,心中默念: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就要出来了!
在铜陵,说起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出炉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杨树山是被提得较多的人。因为除了是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外,他还创造出了“转炉产量增加法”,将转炉单炉产量从3吨提高到10吨,而且炉子使用寿命延长了十几倍。1959年5月,杨树山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在当年10月应邀参加了国庆十周年举行的国庆观礼庆典,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因铜设市谋发展
中国铜冶炼史上第一次采用工业化提铜技术,生产了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个发明转炉……经过几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一个拥有采矿、选矿、冶炼、机修、发电等配套齐全的铜联合企业屹立在铜官山麓。
当然,矿山的发展,也带动了地方工业、生活配套产业的兴起与发展。1950年6月,“铜官山工程处邮政代办所”正式开张营业了,这是铜陵最早的邮政代办所;1953年8月1日,矿山医院正式挂牌对外接诊,成为铜陵最早的医院……这些都为铜陵建市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举行第39次全体会议,批准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决定设置铜官山市,其行政区域辖铜陵县铜官山矿区的全部、横港乡的全部和谢垄乡的一部分。1958年9月5日,撇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铜官山市改名铜陵市,属安徽省直辖,铜陵从此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众多城市之列。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铜陵市产粗铜、铜料双破万吨大关,接近当时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在70年后的今天,铜陵又以崭新的姿态成为闪耀在皖江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2.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524元。铜陵继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之后,又斩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洪欣程堂义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