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带你看日本历史书上的中国地图来了解日本如何看待古代中国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如玉 时间: 2017-9-24 10:23
标题: 带你看日本历史书上的中国地图来了解日本如何看待古代中国的?
今天带大家通过日本历史书上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地图来看看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在其国家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历史影响。如何“完虐”南朝鲜的历史三观;本篇暂且抛开两个国家间的政治因素只讨论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上图为史前时期的世界:中国的黄河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文明,中东的两河文明,埃及的尼罗河文明。
日本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地图,相比较南朝鲜教科书里的中国历史,要有趣得多,客观得多,格局也大很多。(虽然在我们国人眼里仍然有许多不同的主观看法但对于南朝鲜的教科书真的比较用心了,在这里小编只是想从日本对中国历史的教育真实度上来与南朝鲜进行对比。注: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除外,因为这点上日本的侵华史在我看来完全是用来奴役他们的国民的)读者将会从中看出,日本同样和朝鲜半岛一样长期是汉文化圈的一员。虽然,历史上日本多次与中国发生的战争虽然不如我国和朝鲜发生的次数多。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海战以外几乎都是失败收场,从上图大致能看出日本在整体的中国历史里还是肯定和承认我们中华历史文化在他们看来同样是正统根源的代表。
上图为世界文字分布图,日本在历史上承认并使用汉文字而非像朝鲜半岛一样。
上图为日本教科书里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化图。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能力很强的字种。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体系,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文明发展出的语素文字。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zhòuwén)、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其派生出的行书)等的文字体,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出土的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上图为商朝时代的中国图。
在日本史学家眼中,日本是不承认有夏朝存在的证明的,所以他们的教科书里中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记载的。
上图为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思想特别活跃,著书立说者众多。其中就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等等学说。虽然现在有些学说已经不在当今社会占据主流,但是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在当时的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缺一直被各国君王所采纳,譬如提倡人治的儒家;或者倡导法治的法家又或是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等等诸多学派,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文化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主张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其原有的儒家学说基础下掺杂了道家,法家及阴阳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在当时来说也是一种与时代俱进的创举。而对中国文化较为熟悉的日本人也最是喜欢从中国的春秋战国历史中找到这些思想的源头加以消化和改进。可见,这也是日本尊重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些原因所在了。如果拿中国的春秋战国和日本所处的战国时代(公元1467—公元1615年)做比较不难发现,在其历史中不断有诸子百家影子的存在。譬如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它的开篇就写道“天下战国之上”。可见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很喜欢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又譬如日本人的历史上所经常提到的“忠”、“信”、“诚”、“义”等字义,基本上不是取自中国的三国时代而是往往直接从孔子等诸子百家中获取。可见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对日本的影响并不亚于中国魏蜀吴三国时代的影响。
上图为秦国在中国历史首次统一后的中国。
提到秦国,在日本的历史中容易引起国人关注的便是“徐福东渡”的记录。最早的是:公元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畠(zāi)亲房所著的《神皇正统记》。而成书于8世纪的日本典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只提到了秦朝人移民到日本的情况,没有徐福东渡的记载。也相关学者的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中国8世纪时尚未明确提出徐福东渡所到之地就是日本。可见在日本的历史中,中国对日本的历史影响真可谓举足轻重,而与南朝鲜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看客般的嘲讽。
上图为西汉时期的中国以及汉与匈奴的战争。
上图为两汉时期的东西方交流,东西方通过海上、草原、西域三条丝绸之路交流、沟通。
下面摘自一段一位日本人对中国汉朝历史描述的翻译后网文(在这里小编我就不贴出链接了,原文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搜索:日本人眼中的世界第一帝国):
中国汉朝的汉帝国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东亚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味;总之:第一帝国无愧于“强汉”、“隆汉”与“雄汉”等诸多盛誉;
威震寰宇、煌煌盛大的汉帝国受到后世东方文明的推崇与景仰,从上面的2张贴图我们可以发现今天汉学家笔下的汉代史观。
汉帝国(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东亚历史上强大的封建帝国。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公元25年,皇族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汉代共历24帝,国祚历经四百零六年。(注解:小编在这里说下日本历史上也并未把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正式归为汉朝国祚中,应该是由于他们更加喜欢将蜀汉与魏吴并立于三国时代之中。小编觉得我这个观点应该是站得住脚的。)在世界历史上:汉帝国以国力强大、对 外扩张、持久的强盛统一而称誉世界,其疆域“东抵太平洋、西到帕米尔高原、奥克苏斯,南包整个印度支那、北及安加拉河,中西伯利亚”;帝国汉孝武皇帝(汉武帝)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繁荣的国家。
一个壮阔的王朝背影给我们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敬仰与尊崇,伴随强大帝国而生的伟大帝王是值得我们去撩发“思幽古之情”的,刘彻就是这样的“天之娇子”,是他还让我们日渐倾颓的大和民族在迷失中依然保留着一丝高贵与雄健,是他还让大和民族可以去触摸一个伟大的帝国的背影,是他还让我们贫瘠的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当强大的大汉帝国坍塌于国内强大割据力量的争斗时,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古代国度中的光荣与梦想结束了,当“匈奴刘氏贵族”崛起于代北时,“华夷之辩”的魔咒在凛冽的朔风中开启,这些与汉武帝有点关系的草原雄鹰似乎也在继续进行着一种“汉武帝”似的诠释:征服、再征服!
作者: 文如玉 时间: 2017-9-24 10:23
上图为三国时的中国。当时的汉四郡,只剩下乐浪、真番两郡,三韩马韩、弁韩、辰韩并立。
上图为两晋,五胡十六国时代的中国形势图。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战乱纷飞,各种大思想澎湃发展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外。最精彩和最让国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东汉末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大分裂时代。不光我们爱日本人爱三国的热情,于我们而言,真的算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帷幕。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过国号“蜀”,延续汉朝正统,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图为隋朝结束自三国以来的几百年的分裂,统一南北后的中国。
上图为唐玄奘西游印度及在国内游学路选图。地图下方是孙悟空,可见日本很喜欢西游记
上图为公元七世纪,唐朝初年的亚洲局势图。
上图为北宋、西夏、辽对峙时期的中国。也可认为是大“三国时代”,日本当时更加积极与中国交流。
在这里小编将我国封建社会顶峰时期的隋唐宋三代与日本的历史文化集中于一处来进行着重论述。
在当时的中国一直日本文化历史中扮演主导的角色,而日本在期间也不断与中国各大王朝朝贡交流。这其中的精彩故事太多太多了,小编在这里就简单叙说下日本与中国的历史“蜜月期”了。毕竟日本在那段时期内对中国一直是抱着学生向老师学习的心态的。
在隋王朝初期,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以及我国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都曾是其藩属且接受其册封,并且它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到了唐朝高宗时期,日本因当时朝鲜半岛的百济请求日本出兵帮助抵御唐罗联军,在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南朝鲜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公元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战之后日本一直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老师拜师学艺,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标准翻版模型。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中间元朝击倭不算数),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对中国叫板。接着历史追溯到我国两宋时期,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更加频繁;例如:宋人周在《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宋人洪皓在《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这则历史记载大意是说在宋朝时回鹘的年轻女子未嫁前有与宋朝汉人先“同居”的传统。回鹘人以此为自豪,在嫁女儿时回鹘的父母们会自豪的宣扬说:“我女儿曾和哪个汉人同居生活过”并以与汉人同居人越多越为光荣。这是回鹘的风俗。所以回鹘的后代有大量的混血儿,他们都是宋代汉人的后代。由此可见,其实当时的宋朝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当时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宋朝在当时蛮夷、异族,日本的眼中亦是天国,是个伟大的国度。宋人在外国眼里是优秀的人、高贵的人。所以当时的外国蛮夷们包括日本如此高看宋朝、高看宋人和我们中华文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图为日本眼里中国元朝直接所统治的疆域,远远超过中国自己教科书上的传统疆域。
在日本的历史上日本一直都是强者为尊,谁强就崇拜谁,这之中元朝也不例外;看看他们自己对元朝疆域图就知道了,将四大汗国也包含在其中。准确说当时的四大汗国其实是各自行政与最初的蒙古帝国时期的羁绊和服从元庭的管理已经大不相同了。说的再多点日本其实对于元庭的制度没有好感,他们只是出于完全崇拜元朝的强大武力。而元朝与日本的两次对日本土作战是在公元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动的两次对日本土作战当中,俱是因为日本海峡的“神风”导致会战先败人马损失惨重。而在公元1286年忽必烈想试图第三次对日作战,但因同时在南方发动的对越南陈朝的进攻受挫造成国力匮乏而作罢。然后这两场对日战争却对日本方面而言耗尽国力从而也间接导致了一个幕府时代的终结且开启了日本南北朝时代:在当时日本为了与元军作战而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改编使得其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并且整个国家的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和元军的作战也使得日本幕府找到了继续统治国家的借口而不是将权力交给天皇。他们之后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很多年后还有效。可由于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幕府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加剧了国内矛盾。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上图为明帝国时期的东亚,明帝国与鞑靼蒙古南北对峙;亚洲,明帝国与中亚的帖木尔帝国东西对望。
上图为明帝国中后期的对外关系。亮点值得说的是这张图上出现了倭寇字眼。
上图为18世纪清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将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居住的地区做颜色标注。
上图为民国时期的北伐和长征,这里又有亮点指出的是日军侵略的词汇,可见的确客观。
上图为中日战争。在国际上不被日本承认的南京大屠杀,地图上标记了南京大屠杀事件。
上图为上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的亚洲格局。
当明清之后尤其是以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启后,日本逐渐强大中国制度落后文化停滞不前思想保守,日本人也态度大变,带有明显的鄙视。对于全面侵华,他们称之为“日中战争”,闭口不谈主动挑起战争。对于南京大屠杀,基本是不承认。即使提一下,也强调死亡人数存在争议。以上图中自有亮点,请大家自己寻找。学习历史,尊重历史。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荣耀和缅怀更多的还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深远的历史沉淀。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