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周玉川:中国围棋职业低段棋手现状及改善和发展方向 [打印本页]

作者: 徽帮花开    时间: 2020-10-18 00:35
标题: 周玉川:中国围棋职业低段棋手现状及改善和发展方向
摘]本研究以部分职业棋手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来收集数据资料,从参与人群的的性别、段位、收入、比赛次数等来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下围棋环境、围棋赛事、围棋商业化程度,归纳总结出职业低段棋手群体当下会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改善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围棋;职业棋手;发展情况;改善



1
前言

说到围棋,它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的代表之一。围棋是典型的智力竞技游戏,在其领域内区分棋手的等级是非常必要的。在围棋的专业领域技术等级的称谓—段位。
围棋的段位来源于日本,大约在300年前日本的江户幕府时期创始了围棋的段位。追溯我国围棋发展实施等级制的源头还要从1961年说起,当年为了迎接日本第一次围棋代表团来访,国家体委组织了全国围棋集训。陈毅副总理在接见集训队时说到中国围棋的发展要实施等级制,这个等级称号叫什么名字,请大家发表意见。考虑到中国历史上围棋等级称号曾经有“品”、“国手、弈师、弈士”等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但都没能流传下来。最终大家还是赞同段位这一称号,一是比较通俗、二是和日本便于比较。
当今的中国围棋职业段位制实施于1982年。1982年全国段位赛举办了两次,第一次3月18号至4月2日在北京举行,主要是一次定段赛。第二次10月9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参赛资格为第一阶段获得四段以上正式段位的棋手比赛安排10轮。当年第一次比赛有114名棋手正式定段,马晓春1人定为七段,刘小光等6人定为六段,江铸久等13人定为五段,通过比赛获得四段棋手称号的81人,三段棋手9人,二段棋手1人,初段棋手3人。第二次比赛马晓春升为八段,刘小光、孔祥明2人升为七段,刘青海、徐荣新2人升为六段,芮乃伟等21人升为五段。
到了1999年我国围棋进入职业发展时期,各地相继出现围棋专业的培训机构。对这些学棋的孩子进入围棋的职业领域,入段是他们的必然要求。2001年全国围棋段位赛在天津举行,参加升段赛的棋手136人而参加定段赛暴增至312人。对于入段的名额协会的领导层慎重的研究,决定限制在20名。
中国围棋自进入职业化发展时期,每年要产生20多名职业棋手。入段年龄限制在17周岁以下,最小的10岁就迈入了职业棋手行列。

(一)研究对象以中国围棋职业棋手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以中国围棋职业低段棋手为探索对象。
(二)]
3
结果与分析

(一)参与调查的中国职业棋手特征分析

1.参与者的性别特征
本次对中国部分职业棋手在不同的地方发放问卷共50份,实际收回50份,一共有50人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男性棋手有40人,占总人数的80%,女性棋手有10人,占总人数的20%。对比可见,中国围棋职业棋手中男子棋手占大多数,人数比例差值很大,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首先是男女思维方式不同,男子在记忆及围棋中的表现比女子要好,而且学棋的比例和定段人数上也是男性要高出很多。表1 参与调查的职业棋手性别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占比

40
80%

10
20%

2.参与者的段位特征
由表2中可以发现,参与调查职业棋手段位分布较为广泛,包括;四段以上、初段、二段、、三段、四段、几个分类,其中四段以上有6人,占12%;初段18人,占36%;二段15人,占30%;四段3人,占6%。从数据分布上可以看出,初段、二段人数比例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从1999年开始中国围棋真正走向职业化,北京各大道场的成立,为想走职业的围棋少年们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从2015年开始中国围棋协会逐渐放宽定段限制,从之前的18岁之前才能定段并且每年全国20人,变成了年龄限制放宽到25岁并且定段名额也在逐年上升到了2018更是创下了41人成为职业棋手的记录。围棋升段赛也是一年一届,成绩优异者可以升段,后来加入了在职业比赛中成绩非常优异的也可以升段。尽管如此,每年一次的升段赛和较少的低段棋手可以参加的比赛也让升段变的不是那么容易。
表2]从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数为4人,占总人数的8%,月收入在1000-5000元之间的人数有18人,占比36%,月收入在5000-15000之间的人数有13人,占总人数的26%,月收入在15000-30000的人数最多有7人,占比14%,月收入30000以上的人数有8人,占比16%,。对比总体的收入占比,在北京能勉强维持自己开销的占大多数,但是很多人在京都是父母一方陪同一起来的,这些收入远远不够自己再加上父母一方的开销,能做到3万以上的都是顶尖的棋手,但比例是非常少的,1000元以下的是因为年龄较小而且刚刚成为职业棋手所以并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表3]
(二)参与调查的职业棋手训练与比赛情况分析
1.比赛次数分析
比赛参加的次数也从侧面反映了作为一名职业棋手是否还活跃在一线和自身水平的表现,很多比赛等级分低的棋手参加都参加不了,而能不能参加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也是能否成为顶尖棋手的一个重要因素。表4中数据显示,每年参加比赛次数3次以下的人数只有1人,占比2%;每年参加比赛次数3-5次的人数占绝大部分,有28人,占比为56%;每年参加比赛次数在5-8次的人数15人,占比30%;每年参加比赛次数在8次以上的人数6人,占比12%。由此可见每年一些低段职业棋手能参加的比赛只有传统的全国个人赛、全国升段赛、全国团体赛再加上一些世界大赛或者杯赛的预选,这对于一个要以下棋为生的职业棋手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你能被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的队伍选中培养,那你的比赛数量会直线上升,表中8次以上的职业棋手都是围甲选手就是很好的证明,能够长期的以赛代练还能有机会跟最顶尖的国内棋手和来自韩国的顶尖棋手交手。当然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低段棋手都能够有的只有极少数。
表4参与调查的职业棋手每年参赛情况调查表
每年参加次数
人数
占比
3次以下
1
2%
3-5次
28
56%
5-8次
15
30%
8次以上
6
12%

2.日常训练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相对与业余冲段少年来说到了职业段位的训练会显得松弛一些,最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自制力,日常训练以对局为主,再配合各个研究会签约合作的AI复盘加棋手间相互研究,时间充裕的话还会自己用研究会高配置的AI来跟自己进行对弈练习找出问题。还会固定时间的做高级死活题提升和保持计算力,还有一些刚入段的职业棋手会安排国手给自己进行指导。每日除了对局是必须保证的其它部分都可以灵活安排,所以职业棋手日常虽说空余时间不多,但是时间安排相对灵活。

(三)各大职业研究会(团体)情况
现在职业棋手训练除了中国棋院国家队以外基本集中在北京和杭州简单介绍一下各个职业研究会的情况
聂卫平围棋道场:是由”棋圣”聂卫平先生本着“以棋育人”的初心于1999年创建的围棋教育培训机构,由聂卫平先生出任总教练。历经19年的探索发展,聂道场已经成长为中国围棋教育行业最具知名度、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超过10万名青少年棋手曾在聂道学棋。聂道场现已培养出柯洁等23位世界冠军及全国冠军,100多位职业棋手;并拥有2支男子和1支女子顶级职业围甲队伍。
北京奕本清源职业围棋俱乐部(葛玉宏围棋道场):是国内最大的职业棋手培训基地,创始人葛玉宏凭借多年在一线职业围棋教学经验,吸取日、韩围棋道场的优点,秉承专注围棋,责任教学的理念。以打造“中国最好的围棋道场,培养未来的世界冠军”为目标,至2018年来为中国培养100多位职业棋手,成为当前发展最快、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职业围棋俱乐部。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自2004年1月4日经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成立以来,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棋院的领导下,在浙江省和杭州市体育局的支持下,以普及围棋和其他棋牌运动项目为主业,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努力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比赛、培训、国际交流“三个中心”。本着以发展棋类事业为目标,以培养高水平棋手为己任,以“一体两翼”(以开展业余段级位赛为本体,第二课堂培训、业余培训为两翼)工作为抓手,旨在提高杭州市民文化生活品质。下属的杭州市围棋队、杭州围棋学校·棋类学校在近年的国内外各类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夺得了2009年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为杭州、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棋类人才,为杭州的棋文化品质生活作出了贡献。


(四)影响中国职业低段棋手现状的因素
每年的世界围棋大赛中,中国棋手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而在1999年成立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不但加速了中国棋手的成长,20年的发展也令它成为东亚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韩日优秀棋手参赛。此外,每年中国也会举办很多杯赛,众多世界顶级棋手纷至沓来,然而围棋圈里热闹非凡,可热闹的围棋圈在社会大众层面却是小而冷的存在。
这样的局面可归因于围棋自身的局限性。围棋本身即是一项高智力运动,有着复杂的技术和高深的文化哲学义理。这一点就会将很多人挡在黑白世界的门外。在注重“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无论是现场观赛还是电视转播都无法令观众为这项运动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妨碍围棋比赛收视率的同时也限制了围棋向大众的普及。
缺少观众与电视转播也令围棋赛事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虽然中国的围棋联赛运营良久,每年也有世界级的围棋赛事,但这些赛事与参赛俱乐部的生存发展都严重依赖于商业赞助。然而投入到围棋赛事商业赞助的企业并非看重围棋赛事的商业价值,更多的出于对企业老板对围棋的喜爱。然而赞助后的商业回报,似乎不那么可观。因此,在高速发展的商业化体育大环境中,像围棋这样的商业模式让俱乐部或赛事的生存不太稳定。
根据调查,中国围棋职业低段棋手一年能参加的比赛并不多,而且成为职业棋手后你能得到的各种锻炼机会也是因人而异,要根据家庭条件、和年龄天赋等。围甲联赛作为国内水平最高的联赛每年能以低段棋手进入进行比赛锻炼的少之又少,次级联赛围棋乙级联赛和丙级联赛都是赛会制,半个月之内结束了起不到什么长期锻炼的作用。


(一)结论
针对中国围棋职业低段棋手现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围棋职业棋手中男性要比女性多出很多,且大部分职业棋手段位不高,初段至五段,平时空闲时间不多但是时间安排灵活。
第二,大部分在训的围棋职业棋手如果没有进入国家队或者进入围甲队伍的话自身生活水平不高,同时不能保证日常训练自身支出。
第三,在AI出现之前职业棋手间训练资源差距大,而且以赛代练的次数也会差距很大,造成很多职业棋手就上学和继续训练会出现选择,而错过了围棋水平的提高
第四,围棋在群众中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围棋氛围,中国围棋协会对于职业低段棋手没有很好的管理措施和保障,对于围棋活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缺少专业化的推广。

(二) 建议
1.棋手需提高素质和文化
围棋职业棋手们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很小的年纪就进入道场进行专业训练了,文化课方面欠缺的很多,想要得到公众认可的职业棋手我觉得综合素质都要提高,光棋下的好是不行的。中国围棋协会应该去帮助职业棋手们完成学业,鼓励棋手们一边下棋一边上学,这样就算以后不走棋手这条道路了还有选择的余地。
2.围棋赛事要向多元化、商业化发展
未来围棋赛事要多元化发展。既然篮球有三对三,有五对五,足球有11人制,有五人制,那么围棋的赛制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多样化,像现在很火热的队际赛模式、混双赛、团体对抗赛、亲子赛等等,这些都非常利于围棋运动的大众传播,而且通过这些赛制甚至可以带动一些初学者一起来体验围棋比赛的乐趣。
用更加纯粹的商业理念运作围棋的商业化,而不是现像城市围棋联赛那样的赛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赛场上可以跟顶尖棋手组队进行讨论,也可以自己上场在团体的力量下跟顶尖棋手对抗,一个赛季下来也会有很重要的提升国内的传统联赛围甲已经在改赛制让更多的队伍和棋手参加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围乙我觉得也有比赛跟围甲赛制一样进行主客场制让比赛时间变长,让棋手能够随时保持状态。4.扩大围棋的社会影响力
围棋的影响力我觉得我们应该很好的去发挥它,比如说最著名的就是围棋外交,从陈毅元帅开始1959年中日通过围棋代表团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2009年的胡奥会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送给中国主席胡锦涛一副玛瑙围棋和精美的木质棋盘,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及了解,后面几次中韩外事活动也都有职业棋手陪同参加,可以让职业棋手多出席一些这样的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何为职业棋手?我相信职业棋手并不是所有的职业棋手在不停地比赛中度过,职业棋手负责不断的挑战围棋竞技水平的巅峰但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光是棋要下的越来越强,也要有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和喜欢上围棋就像我就曾经做过的事情,大学时所在学校的志愿者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关爱留守儿童或支教,我会在她们去之前教会她们一些围棋知识并购买些棋具带给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围棋作为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的优秀理念,我觉得有必要以中国围棋协会带头有组织的去让我们的职业棋手去参与到传播围棋文化的活动中,让身在大山中的留守儿童或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成年人们也能体会到围棋的快乐和魅力,从围棋中获得的知识我相信也会让人们从心理和精神上变得越来越好,这也体现了围棋最重要的教育功能。



作者: 芜湖袁枚    时间: 2020-10-18 08:43
写的不错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