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敬亭山的亭子哪儿去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徽工行 时间: 2020-10-7 10:37
标题: 敬亭山的亭子哪儿去了
作者:雪涅
敬亭山因李太白一首诗蜚声海内,这诗很短,平实如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去敬亭山,多数被李白诗句牵鼻子去的,也是想看看李白诗中的亭子什么样?诗人何以与它“相看两不厌”?故而,人登敬亭山,心里是揣着悬念的,都想于那敬亭有一个美丽的邂逅。
敬亭山有不少亭子,入山即见一古山门,左侧山隅踅出一湾闲静的溪水,溪边矗着一仿古凉亭。沿竹林山道迤逦走至山腰,又错落见一两仿古凉亭种在山道一侧,供人小憩。亭子均新建,它们不曾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李白相遇过,可李白诗中的“敬亭”在哪儿?终于快走至山头,山窝右侧,忽撞一亭,油漆新刷,显然非敬亭,乃宣城一啤酒厂捐建的广告亭。
此处山路忽转陡起,且铺就枣红色塑胶山道,在古山道上忽见亮丽塑胶山道,很讶异,且大煞风景!有时空倒转的眩晕。
还好,人前倾缓行,这塑胶山道倒是把滑。终于攀行至李白的“独坐”处,今人很是恭敬,为李太白当年的屁股墩建了一座巍峨的仿古楼,嵯峨挺拔,可惜非唐式风格,砰地打下明清建筑的烙印,倒也高峻宏丽,气宇轩昂。
走入正厅,见一木雕塑像,李太白斜倚山石,一副醉相。独坐楼一侧,缓行几步,又建一凉亭,想来它就是敬亭了。我悬念不解,问独坐楼里的一位老者,他是那儿的工作人员:“那亭子是敬亭吗?”老者模棱两可:“老的。”
我急步前去,抬眼一看,亭子上楣镌有“怀英亭”三字。进了亭子,已至山顶,四顾茫茫,皆遥远逶迤的丘陵,夕照下茫然起伏,李白独坐楼在下约五六米,此亭几与三层独坐楼等高,从李白“独坐”处望此亭须得仰望,何来“相看”的雅致,又哪有白云般的“闲”情与“两不厌”的狡黠、俏皮。
这亭子显然不是敬亭,我四下找寻,见亭外一漫漶的石壁上刻有文字,仔细识读,这亭子是后人为纪念宣城三九年抗战英烈而建。那么,敬亭山的敬亭哪儿去了?设若敬亭山没了敬亭,敬亭山岂不名存实亡了。
我忽然笑起自己,太钻牛角尖了。一千五百多年前,此山或许有一个叫敬亭的亭子,李白当年登敬亭山曾与它“相看”,独坐久久,“两不厌”也。只是岁月荡荡,风雨侵蚀,敬亭倒塌了,不复存在,而敬亭山巍然伫立。
与李白相看的亭子没有了,其它亭子,新的也好,旧的也罢,谁也改变不了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我只是觉得,人要诚实,敬亭不在了,旅游导游手册上应该说明,否则我等较真的主儿岂不落寞,心陡然凉了半截。
不过,人不可较真,漫游诗、登临诗或酬赠诗,古人多有游戏文字的传统,恰是此类写作、吟诵,让种种小地理小山川有了人性的醒目与诗性的光辉,从而这些让小地理小山川赋予无限大的神性。
李白《独坐敬亭山》应该感谢一个人,这人叫谢眺,他早于李白二百多年来敬亭山,在宣州做郡守。谢眺也是一个诗人,是东晋名宦“王谢世家”中的谢家后裔,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与沈约共创新诗体“永明体”,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其诗路也出此辙迹:“山路芳杜绿,江南莲叶紫。
芳年不共游,淹留空若是。渌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新条日向抽,落花纷已萎……”(《往敬亭路中》)“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游敬亭山》)明白晓畅,平白如话,一眼便知,李太白诗是袭了谢眺之衣钵的。
谢眺诗好,字也好,像他的高祖谢安一样写得一手美轮美奂的晋字,蕴藉而沉逸。他对山水诗有开创之功,与其前辈诗人谢灵运并称“大谢”“小谢”。谢眺的山水诗是哺育过李白的诗句的。李白在未来宣州前就仰慕谢眺,毫不避讳地在其诗中引用、点化谢眺诗有数十处之多,清人王世贞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李白长安失意,漂泊十年之后,受其从弟李昭、从叔李云之邀来宣州。此后,李白除了短暂的出游和流放之外,其余生多交给了宣州。
他在宣州写出的诗歌,传世的就有60多篇,占其诗全集近8%的篇章,而《独坐敬亭山》不过其中一首而已。然而,这一首诗让敬亭山鹤立群山之巅。犹如当年唐诗人刘禹锡赞美谢眺的诗所云:“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宝应元年深秋,李白病逝于宣州当涂(宣州当时辖当涂)他临终作《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我不敢说是踏着李白当年的脚窝来敬亭山的,但我也和李白当年一样陶醉于敬亭山水光山色之中,唯一遗憾的是,我不能与李白当年一样在他坐过的敬亭里小憩一下。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