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用来讽刺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故事里的“叶公子高”,平日里最喜欢龙,浑身穿戴、家居装饰都是龙。结果天上的真龙听说了来拜访他,叶公却吓得屁滚尿流,真是出尽了丑。
这则故事出自汉朝刘向的《新序》,当然是虚构的,世上哪里来的天龙。
不过,叶公子高这个人确实历史存在的。而且,他还是楚国一位名臣,并非如成语故事中那么窝囊的。
古人的称谓,姓、氏、名、字和官职要分开。叶公子高是春秋时候楚国的公室大臣,芈姓(楚国王室),沈尹氏或沈氏,名叫诸梁,字子高,叶公是他的官爵,意思是叶地(在今天河南叶县)的封君。
这位叶公子高,祖上是楚庄王的弟弟子桱,担任了沈尹(沈地的一把手),因此其后人用“沈尹”作为氏。
他的老爹叫沈尹戌,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06年吴国在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等人率领下大举进攻楚国,沈尹戌提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却因为主帅子常嫉贤妒能,贪功冒进,导致楚军主力被吴军彻底击溃。沈尹戌率领本部人马拼命截击吴军,一度击败吴军先锋。但他毕竟不是孙武、伍子胥的对手,最终身受重伤。沈尹戌不愿被吴军俘虏,下令部将割下自己的头带回去给楚昭王。沈尹戌不愧是铁骨铮铮的荆楚硬汉。
(沈尹戌)
沈尹戌死后,儿子诸梁继承老爹之位,辅佐楚昭王执政。诸梁身材瘦小,走在外面简直要被衣服压垮的样子,然而胸中却自有政治家的气度。
他曾向孔子咨询治理国家的要诀。孔子回答:“贵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很多地方距离都城太远,民众容易脱离朝廷。因此最重要的是让近处的民众高兴,而让远处的民众归心。”叶公诸梁大为佩服,便向楚昭王推荐了孔子。
(问政图。不过这幅图问题不小。左边这个是孔子,右边这个是叶公诸梁。但史载孔子是个两米多高的山东大汉,叶公诸梁是个身材矮小连衣服都穿不住的湖北瘪三,这幅图的身材真的没问题么?)
公元前489年春天,孔子南下会见了楚昭王。两个一聊,大为欣然。可惜楚国令尹熊申(楚惠王的哥哥)认为孔子要恢复周礼,对楚国可能构成威胁,加上楚昭王不久病逝,孔子的理想抱负未能在楚国得到施展。
楚昭王死后,其子楚惠王年幼继位。令尹熊申打算把楚惠王的堂兄熊胜(伍子胥的学生)从吴国找回来当官。诸梁表示反对。他认为熊胜为人狡诈彪悍,又野心勃勃。把他引进来,多半要扰乱国家。可是熊申最终还是觉得自己能控制这个侄儿,于是召回熊胜,让他担任楚国和吴国边境地区的军政一把手,号称“白公”,史书上叫做“白公胜”。
叶公子高看白公胜回国了,心头直打鼓。他跑回自个的封地,避免在朝中参合。
公元前479年,白公胜果然发动了叛乱。他带兵冲入郢都,包围王宫,杀害了自己德高望重的几个叔父——令尹熊申、司马熊结和熊启等,又把堂弟楚惠王囚禁起来,一时气焰嚣张。
(白公胜)
然而诸梁却扮演了白公胜的克星。早在熊胜回国,诸梁料定他久后必反,于是先在自个的封地叶做好了准备。等到造反消息传来,诸梁立刻率领楚国北部的军队南下,进入了郢都。
郢都本来就驻扎了不少军队,大多数都愤恨白公胜的叛乱。只是因为白公胜采取“斩首战术”,一举端掉整个朝廷,才使得他们群龙无首,没法凝聚起来。如今有了叶公诸梁这根顶梁柱,整个郢都不满白公胜的力量迅速聚集起来。这时,还有一位忠臣护送被软禁的楚惠王逃出来,和诸梁汇合。
于是白公胜陷入了绝境。诸梁占领了仓库,把里面储备的钱粮兵器都拿出来,分发给忠于朝廷的人,很快建立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双方在郢都厮杀,叛军毕竟人少,渐渐招架不住,军心崩溃。白公胜只得突围,逃到山上悬梁自尽了。
叶公诸梁闪电般平息了白公胜之乱,成为楚国的大功臣。他迎回楚惠王,安葬了熊申、熊结、熊启等死于叛乱中的高官。楚国也由此重新回到正轨。
由于重臣空缺,叶公诸梁暂时自己身兼令尹、司马两大要职。等到国家大事基本平定,诸梁再让熊申的儿子熊宁做令尹,熊结的儿子熊宽做司马。
将国家大事交给楚惠王的这两位堂兄后,叶公诸梁就自己退休回了封地养老。
叶公诸梁,作为一位貌不出众,还留下“叶公好龙”笑话的人物,大是大非面前却能站稳脚跟。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平定叛乱,捍卫了楚国的稳定。事成之后,又急流勇退,绝不恋栈。他所作所为的一切,既能有利于国,又能明哲保身,是先秦时少有的大智大勇之人。当地人追思他的功绩和谦退,为他立祠纪念。
这样一位贤臣,即使攀附上“叶公好龙”的笑话,也不过平添几分可爱来。或许是因为他个子太小,怕被龙卷风给吹走了吧。
(叶公诸梁的美颜照)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