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张国刚品读《资治通鉴》:“乖孩子”刘秀的逆袭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如玉    时间: 2017-8-31 06:45
标题: 张国刚品读《资治通鉴》:“乖孩子”刘秀的逆袭之路

【引言】

毛泽东云:中国有两部大书,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另一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不得志的情况下撰写的。唯其有才,故能写出好书,值得阅读;唯其不得志,故能写出深刻的书,值得参悟。

司马迁纵横恣肆,直抒胸臆。《货殖列传》,阅尽人间百态;《刺客列传》,沉郁凄美,荡气回肠。《史记》不虚美,不掩恶,尽显真精神。

司马光厚德载物,忧国忧民。《资治通鉴》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力求警钟长鸣、读史明智,“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赤子之心淋漓尽致。

如果说《史记》展现了道家的自由与洒脱,那么《通鉴》则体现了儒家的使命和责任。鉴于《资治通鉴》用294卷的篇幅,记载了战国之赵宋建立前1362年的历史(若加上倒叙则超过1400年),涵盖了“二十四史”中十九部正史的内容。其内容之深厚、史实之繁复,则是《史记》所不能比的。

我们的读史,选择了《资治通鉴》。

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一千三百多年间华夏大地究竟发生过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只是执政者“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治国宝典吗?普通人如何从这部煌煌大著中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领略中华文化的深沉智慧?应凤凰网国学频道邀请,历史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国刚先生开辟《品读<资治通鉴>》专栏,为我们作详细解读。

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读史之旨趣,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这个“道”是什么呢?如何去达到这个“道”的境界呢?是司马迁的无拘无束,还是司马光的家国情怀,这则是可以任由读者诸君去选择的。

专栏作者: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前256-前19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6-57)、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223),号称“三刘”。各自成就了一番功业,年寿也大体相当,都在虚岁63岁左右。刘邦、刘备可谓家喻户晓,而刘秀的事迹则似乎知之者较少,影视作品也关注较少。知之不多与影视关注较少互为因果。

刘邦的打天下,有西楚霸王项羽衬托,显得波澜壮阔。刘备的事业,有对手曹操,有军师诸葛亮,猛将关、张、赵,说起来也是精彩纷呈。唯独刘秀的事迹,似乎是比较平实。

汉光武帝刘秀

一、少年情怀,青年造反

刘秀是一个“老实人”,这一点与刘邦、刘备也不同。刘邦年轻时就不安分,刘备也是不爱读书、不爱耕田,成天与邻居的孩子们追逐狗马之事。刘秀却是一个读书、力田的乖孩子,他的造反,是他哥哥刘縯带出来的。

刘秀表字文叔,曾经在长安上过太学,读书期间,就很关注时政。从他的年龄推断,刘秀在长安读书,正值新莽改革的天风年间。朝廷有什么新消息,他总是最先知道,并且与同舍生讲说自己的看法。王莽的改革牵涉千家万户的现实利益,刘秀及其同学们一定会予以关注,各抒己见。刘秀的见解不凡,当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拥趸,比如,后来的名臣邓禹,就是太学里比刘秀年级低的学生。刘秀的家境富裕,但不属于土豪级别。他曾与同学合伙购买了一条驴,租赁出去,赚一点学杂费和生活费。这些细节,都透漏出刘秀是一个既有远大志向又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回到家乡农村后,刘秀依然过着种田、卖粮的生活,大哥刘縯自比高祖刘邦,笑话刘秀就像刘邦的二哥刘仲。史称“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这“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的架势,分明是刘邦再世呀。

有一回,刘秀与姐夫邓晨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大家谈到民间流传的谶文,“刘秀当为天子”。王莽的军师刘歆本名刘秀,就是因为这条谶文才改名刘歆的。所以,大家都说,这个刘秀指的是国师公刘歆吧!刘文叔却半开玩笑地说:“安知非仆耶?”怎么就知道不是我呢?虽然是句玩笑话,姐夫邓晨却暗中窃喜,因为他觉得平日老实厚道的这位妻弟,其实内心并不像外表所展现的那样。

邓晨的一位姑姑嫁给了南阳殷实的大户阴家,阴家小姐阴丽华美貌出众,比刘秀年少十多岁,28岁的刘秀还没结婚,就是因为暗恋着自己的梦中情人。在长安读书期间,看见皇家禁卫部队执金吾(警备司令)威风凛凛,刘秀曾羡慕地说: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如果没有造反和战争,也许刘秀就会按照这样的目标,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王莽地皇三年(22年)冬,刘縯带头在家乡南阳郡湖阳县舂陵乡举兵,反对新莽统治。刘秀积极追随,同时起事的还有其他绿林豪杰,如常林兵、平林兵、下江兵,北方山东等地则有赤眉军。

正式举事那天,还有一个细节。刘縯召集诸豪桀计议曰:

“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縯自发舂陵子弟。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曰:“伯升(刘縯字伯升)杀我!”及见秀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秀时年二十八。

刘伯升平素喜欢张罗惹事,举事时大家颇为犹豫,担心受牵连。普通农民,很容易这样想,等到看见刘文叔(刘秀字文叔)也穿着造反者穿的军服入列,才稍微安心。老成持重的刘秀也参加了,我们干嘛不干!一下子拉出了八千人的队伍,刘秀时年28岁。

绿林、赤眉、铜马起义形势图

总之,归纳前面的论述,造反之前,刘秀是一个乖孩子,不与人“款曲”。建武十七年(41)冬十月,刘秀回到家乡章陵(今湖北枣阳南),回顾少年时光,访寻往日宅院田庐,置酒作乐。当时刘姓诸母酒酣欢悦,相互夸赞刘秀年少时谨慎柔和的性情,说道,“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读书,种田,卖粮,暗恋邻村的美少女,就是一个普通农村青年。但是,刘秀并不甘心平庸。他读书的时候就很关心时政。“安知非仆”的玩笑话,也流露出他并非胸无大志的人。

刘秀总是做好现在该做的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刘縯倒是好高骛远,不务正业,结果未必成功!一个不能做好当前事情的人,未必就能做好未来的事情!

二、大战立功,韬晦免祸

舂陵兵从家乡开始,进而攻打湖阳县,攻打南阳郡。在从舂陵乡起兵到攻打湖阳县的过程中,舂陵兵与常林、下江兵一起作战,小试锋芒,获得初胜。“军中分财物不均”,战利品分配起冲突,差点火并,“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刘秀连忙出来和稀泥,“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你看,造反开始,刘秀就显示出与农民军不同的价值取向——不贪浮财。

在随后的战争中,刘秀的母亲(大约是病故)、二哥和大姐以及几个甥侄辈都丢了性命,现在的说法就是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了。接下来的“昆阳之战”中,农民军多有把保住浮财视为第一要务的短见,刘秀劝告大家,战争失败,人头都没有了,钱财何用?战争赢了,多少钱都可以得到。最后,集中全部兵力,与王莽官军拼死一战,获得全胜。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乱世之争中,保持定力,不因一时之利鼠目寸光,是打天下者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素质之一。

所谓“昆阳之战”,是指绿林汉军与王莽叛军之间的一次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王莽孤注一掷,调集了40多万大军,企图剿灭绿林汉军。因为,他发现这支造反军与其他农民军不同,发檄文称说四方,有推翻新莽的政治诉求。

此时,绿营汉军这边兵力孤弱,而且分散在各处攻打南阳下属各县。刘縯率领主力攻打宛城,昆阳在宛城之北,因此,守住昆阳,顶住北来的新莽大军,事关绿营汉军的整体战略部署与全局,十分重要。刘秀说服大家,把分散在各县的军队调集在一起,采取以点突围,内外合击的战术,击败了莽军。这一方面是因为突然的雷雨冰雹天气相助,对远道而来的客军不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莽军临时拼凑而成,人无斗志,兵败如山倒,莽军自相蹈籍,几乎全部被歼灭,刘秀等以少击多,给王莽政权以致命的一击。时在23年六月,刘秀也以此战成就其骁将之名!

资料图

在昆阳之战前几个月,23年二月,绿林汉军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推戴舂陵戴侯曾孙刘玄为帝,恢复大汉国号,年号更始,史称更始政权。这一年就是更始元年(23年)。刘縯等主力早在昆阳大捷前夕(五月),攻下了宛城。更始政权也随即迁移到了宛城。当初刘玄被推为帝,刘縯及其部下就有所不满。现在刘縯、刘秀兄弟都立了大功。舂陵刘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

从辈分上说,刘玄与刘縯兄弟都是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之后,他们的高祖即舂陵戴侯刘买。刘买的大儿子就是刘玄的曾祖父刘熊渠。刘熊渠是长房,袭爵舂陵戴侯。其弟刘外是老二,是刘縯的曾祖父,曾任郁林(今广西贵港市)太守。但是刘玄的祖父刘利是刘熊渠的庶出,曾任苍梧(今广西梧州市)太守。因此,刘玄与刘縯就宗室关系亲疏而论,大约旗鼓相当。刘玄之能越过刘縯,被推举为帝,不是由于其宗室身份的亲疏,而是因为后面有人策划支持。

绿营汉军一共有如下几支,王匡、王凤、马武领导的新市兵,还有朱鲔、张卬等分支;王常、成丹领导的下江兵;陈牧等领导的平林兵;然后是舂陵兵。新市兵与下江兵在几年前都曾啸聚绿林,本来是一伙,以王匡、王凤为首,后来分头发展。平林兵陈牧曾与新市兵互相声援。所以,新市、平林将帅,“先共定策立之(指刘玄),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就不足为怪了。相反,舂陵兵则与之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现在要拥立刘氏为新盟主。在平林中的刘玄获得更多支持,是可以预期的。

更始政权的职位是如此分工的:“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馀皆九卿将军。” 刘良曾任萧县令,是刘縯、刘秀的叔父,父亲早亡,刘縯兄弟就由叔父刘良抚养。推刘良为名誉性质的国三老,不仅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公职(平帝时为萧县令),已经照顾到了舂陵兵的情绪。王匡、王凤是绿营起义的最早领导人,现在为新市兵的领导人,他们担任“上公”,照顾到了二人的首出地位。大司马朱鲔、大司徒刘縯、大司空陈牧分别来自新市兵、舂陵兵、平林兵,从排序来看,突出了新市兵的势力,平林兵势力比较小,而且其中的“更始将军”已经推为皇帝,陈牧的位置靠后,也算对舂陵诸刘的一种平衡性安排。在这个政权中,刘秀是太常(主管文化礼仪的官)、偏将军。

史料说,刘玄性懦弱,即位典礼上羞缩,若不能言。刘玄当年是为了给弟弟报仇而结交他人(也许是刺客或者亡命之徒),惹上官司,最后假装死亡,躺在棺材里还乡,救出因为自己闯祸而被捕入狱的父亲。从这些挺身而出的作为来看,刘玄不是一个羞涩之人,但刘玄不擅长在隆重场合,表现出轻松自如,这有可能。

总之,刘玄登帝位而不是刘縯,是绿营汉军势力对比的产物,也与刘縯在各种势力之间,未能做有效的纵横捭阖的沟通有关。也许他还没有来得及做统战和整合的工作,也许刘縯有些咄咄逼人,其过度张扬的个性,不容易被其他几支农民军领袖接受。更始政权入宛城不久,刘縯就因为部下不服更始帝管辖,而连带被杀。

此时,刘秀正在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一带拓展,得知兄长被杀的消息,立即赶回宛城,面见刘玄,他一不为兄长解释,二不为自己争功,三不与刘縯的部下接触,只是为大哥刘縯的不当行为谢罪。谢罪之外,谈笑自若,没肝没肺,好像兄长的死去,于他全不相干。刘秀甚至在此时举行了与梦中情人阴丽华的婚礼。结果,刘玄不仅没有给刘秀连带治罪,还命令他前往整治洛阳宫室,准备迁都,十月又给了他北巡河北的机会。

从刘縯六月被杀,到刘秀十月北巡河北,中间有四个月的时间。这四个月内,发生了很多事情,九月王莽在长安被杀。十月,刘秀一方面韬晦,保住自己。另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支持其北巡河北的首先是族兄刘赐,刘赐接替了刘縯出任大司马后,力主派刘秀北巡河北,说刘氏宗亲中只有刘秀堪当此任。其次是采纳冯异建议,结交更始帝的宠臣曹竟、曹诩父子。刘秀北巡,反对者众。但是,最后刘玄仍然把任务交给了刘秀。可见,刘秀的韬光养晦,不仅保住了自己,而且迷惑了更始帝,从而使他获得北巡河北,独立伸张拳脚的发展平台。

更始割据图

三、帝王事业,历史评价

王夫之曾比较刘邦与刘秀,说:“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因为,刘邦的主要对手只有一个项羽,而刘秀到河北奠基后,天下群雄割据,“其视高帝出关以后,仅一项羽,夷灭之而天下即定,难易之差,岂不远哉?” 总结一下刘秀之得天下的过程,有如下几点,值得分析。

第一,统一战线战略,为自己打出一片蓝天。

刘秀到河北之后,代表更始政权安辑各地郡县。当时,他最大的威胁是在邯郸建国的王郎。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遗落民间,得到了河北豪强赵王刘林、广阳王刘接的支持,势焰熏天。刘秀以信都、渔阳、上谷三郡为基础(三郡皆拥护更始政权),又成功地争取到了有一定势力的真定王刘杨的合作,并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为妻,此外,已经迁都长安的更始政权也派尚书谢躬带兵前来支援,凭着这几股力量,24年五月,刘秀消灭了王郎,从而在河北立住了足。

第二, 自立门户的韬略,该出手时就出手。

更始政权对刘秀在河北的发展不放心,于是封刘秀为萧王,征其入朝。更始帝从24年二月入长安之后,即陷入腐化之中。“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这个时候,刘秀若入长安,不仅再次受缚,而且会同归于尽。刘秀以河北未平拒绝了更始帝的要求,还兼并了更始帝派来的谢躬所部,从此“贰于更始”,自立门户。

刘秀的这一步棋在其出巡河北之前,就谋划好了的。他在与阴丽华结婚之时,拒绝了更始政权要他把家属迁到洛阳和长安的要求,直接把家属送到了老家安置下来,这说明,脱离更始政权,刘秀蓄谋已久。

第三,运筹帷幄的谋略,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刘秀于25年六月在河北鄗(今河北柏乡县)南千秋亭即位。此时,更始政权仍在长安挣扎,与赤眉火并。此外,还有公孙述在蜀中称天子,隗嚣在河西割据,不久,梁王刘永又在河南称帝,与刘秀争夺汉室正统。刘秀分兵合击,运筹帷幄,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逐渐平定各地割据势力。

刘备统一关东之战

第四,机制灵活的策略,注意笼络各方人才

刘秀在整个打天下的过程中,注意笼络人才,注意分化瓦解对手,所谓建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就包括各路英才。击破王郎,在邯郸宫中发现许多书信,是刘秀的部下写给王郎的,暗通款曲。刘秀当众付之一炬,说是让“反侧子”消除疑虑。对于曾经杀死他大哥的朱鲔,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厚;至于反复小人李轶,则用借刀杀人的办法除之。表现出灵活的策略。

南宋学者陈亮就说:“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奋寡而击众,众弱而复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余年,大业以济,算计见效,光乎周宣。此虽天命,抑亦人谋乎!何则?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促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陈亮是南宋时代呼喊“中兴”最力的书生之一。他认为刘秀的成功,不仅是天命攸归,更是依赖人的“谋”和“略”。

推荐书目:张国刚著《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中华书局出版。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