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小县城医生出身的开国中将,乌鲁木齐首任市委书记,三度出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20-3-18 13:34
标题: 小县城医生出身的开国中将,乌鲁木齐首任市委书记,三度出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文/夏明星 司英玉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开国中将饶正锡不是显山露水之人,但他从小县城医生成长为新中国中将,并曾经三度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由于饶正锡出身医生,并长期从事过军队卫生事业,为人民军队卫生事业默默奉献了大半生,称其“杏林中将”并不为过。
一、“你们是不带枪的战士,但你们的战斗更艰巨,因为你们的对手是阎王爷!”
饶正锡,字连远,曾用名饶重远,1911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县(今钟祥市)文集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曾入私塾一年。由于家中因病致贫,他只能入读基督教会开办的三育小学(免费)。可是,不幸接踵而来:父母双双病故,连患的什么病都不知道!这时,饶正锡小学还未毕业,家中痛失支柱,生活更加困顿,被迫辍学。对于父母莫名病死,他痛不欲生,立志长大做个医生,好为天下穷人救死扶伤。
1924年秋,饶正锡跟随长兄迁居汉口,起早贪黑,忙于生计。1926年初,经原三育小学校长介绍,饶正锡进入武昌博文书院读书。在此,他刻苦学习国文、数学、英语,成为尔后革命队伍中少有的“秀才型”干部。一年后,因为长兄经济发生困难,他被迫离开博文书院。
今后怎么办?长兄建议:可以到大冶县一所教会医院——普爱医院学医半工半读,日后也好谋生。
饶正锡心头一亮:学医好啊,可以为穷苦人救死扶伤!就这样,他进入普爱医院半工半读,一干就是3年。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



1930年6月,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占领大冶县城,红色浪潮席卷大冶。饶正锡目睹红军秋毫无犯,穷苦百姓热烈拥护,遂毅然参加红军队伍,到红3军团总医院工作,用自己的医术服务革命。7月,红3军团两次攻打湖南省会长沙,一度打下长沙。激战之中,饶正锡和总医院其他医生奋不顾身,投入战场救护工作,哪里战斗最激烈,他们就冲到哪里。若干年后,饶正锡还记得:“彭老总说得好,哪里战斗激烈,哪里伤亡就多!他还对我们说:‘你们是不带枪的战士,但你们的战斗更艰巨,因为你们的对手是阎王爷!’”由于和“阎王爷”斗争坚决,饶正锡救护了许多红军伤员,得到彭德怀的高度评价:“你可是阎王爷的对头啊!”
1931年春,参军仅仅半年时间,饶正锡就升任红3军团第5军医院院长。由于工作出色,饶正锡政治上也进步了: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33年7月,饶正锡又调任红3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1934年8月,他又升任红3军团卫生部部长。
在上述任职期间,饶正锡积极参与领导了红3军团各级卫生机构的组建和医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为部队医疗工作的初期建设呕心沥血。在他逝世后,中央军委讣告中评价:“饶正锡同志是红军卫生事业的创建者和组织者之一。”
从1930年12月起,饶正锡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在反“围剿”作战中,他虽然职务发生了变化,但始终坚持履行医生的职责,奋斗在救治伤病员的第一线,曾以高超的医术解除了大批危重伤病员的痛苦。由于他在工作中成绩卓著,被中革军委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二、“长征中,对看护队小鬼们进行政治工作的经历,是我后来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起点!”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那时,红3军团卫生部有300多人,其中机关100人,担架队200多人,挑药担子的挑夫二三十人,还有一个24人的看护队。那时,每打完一次仗,伤病员都很多,上级要求不能丢掉一个伤病员,而照顾伤病员的任务就落在了看护队小青年的肩上。所以,管理好看护队,是饶正锡的重中之重。
看护队的24人,全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他们的工作十分辛苦:行军路上,伤病员的急救,以及吃的、喝的,都要由他们负责。每次出发前,他们都要先给伤病员上好药。不能走的,要把担架整理好,用担架抬着;能走的,看护员则要一路陪着走。伤病员如果掉队,看护员就得跟着,以防他们丢失。常常是部队到了宿营地,看护员却还没到。有时,大家正在吃饭,或者次日部队又要开拔,他们才匆匆赶到,来不及稍微休息片刻,便又得跟着部队继续行军。即使他们哪天能够跟着大部队一起赶到宿营地,也得首先给伤病员烧水、洗脚、看病、换药,然后服侍伤病员睡觉。直到把伤病员完全安顿好了,他们才能顾得上做点自己的事。而等把这些事情做完,也差不多到了第二天又要出发的时候了……
当时,饶正锡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小青年生病,或者掉队。如果这些小青年病了或掉队了,整个医疗工作就失去了主力。况且,在当时艰险万分的情势下,掉队就意味着失去依托;掉队,就意味着牺牲。行军途中,一些反动武装时常朝红军打冷枪,看到掉队的红军战士则极其残忍地整死,然后还要把他们的衣服完全剥光。为了防止看护队的小青年掉队,饶正锡想了不少办法:一是引导、教育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二是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行军负担,如当时每名红军战士行军要带多天的粮食,饶正锡就决定将看护队的粮食都集中起来用牲口驮运;三是如果小青年病了,想方设法让他们骑上牲口休息一会。由于看护队编制上没有牲口,只能靠领导干部的牲口来解决。
那时候,副官处给饶正锡分配了一匹驮骡,而他想:自己才23岁,年轻体壮的,除驮战士们的行李外,很少骑它,不如让它为大家“服务”。于是,这匹驮骡就成了看护队的一匹救护骡子,哪个小青年病了就骑着休息一下。可别小看这匹驮骡,关键时刻它却是很管用的,曾经救过不少人的命。比如,军团卫生部刚刚走出草地,又遇到一条很宽的河流。河水汹涌澎湃,又凉又急,许多强壮的汉子下去都支撑不住,更不要说那些身单力薄的小青年了。饶正锡最担心的是激流会冲走那些身体单薄的小看护员。最后,还是饶正锡的那匹驮骡帮了大忙。饶正锡让小青年们拉着驮骡尾巴,相互搀扶着并肩前进,一趟两位。最后,终于全部平安地渡过了这条河。
1935年10月,军团卫生部胜利抵达陕北,饶正锡改任中革军委总卫生部后方卫生部卫生主任,主要负责陕北后方的卫生工作。而24人的看护队,三分之二幸存下来。这些长征的幸存者,都对饶正锡感激不尽:“长征中,饶将军是我们看护队事实上的队政委,充分发挥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同时,这支由24名小青年组成的看护队,也几乎成了饶正锡生命的一部分,小鬼们在恶劣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和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都使他终生难忘:“长征中,对看护队小鬼们进行政治工作的经历,是我后来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起点!”
三、“我纵队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是立清同志、正锡同志的辛勤付出换来的!”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饶正锡留守陕甘宁边区,历任中央军委卫生部医务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兼卫生学校政治委员、卫生部部长兼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委员、卫生部政治委员兼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克服种种困难,组建了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八路军医院(后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他非常重视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充实到各级卫生机构。为总结和交流医疗卫生工作经验,他主持创办了由毛泽东题写刊名的《国防卫生》杂志。为了解决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的困难,他领导创办了八路军制药厂,就地取材,以中草药为主,生产了大量药品,极大地缓解了药品供应的困难局面,从而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为提高军民健康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8月,饶正锡开始从事部队政治工作,出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相继改称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西北野战兵团、西北野战军)教导旅副政治委员,一度兼旅政治部主任。在保卫陕甘宁,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中,饶正锡积极组织战时政治工作,主动参与指挥教导旅浴血奋战,迭创战功。对于饶正锡主持政治工作的能力,有的同志赞不绝口,他不无幽默地说:“小医医人,大医医国,我是中医医兵,当个旅政治部主任还是马马虎虎的!”



◆饶正锡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副政治委员留影。
1947年10月11日,根据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军将教导旅、新编第4旅整编成第6纵队,共1.3万余人,罗元发任司令员,徐立清任政治委员,饶正锡任政治部主任(后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纵队组成后,即集结于西岔、镇川堡地区进行新式整军,饶正锡具体负责。在他精心组织下,第6纵队政治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突飞猛进。次年2月下旬,该纵队参加宜川战役,纵队主力会同第3纵队围攻宜川城;一部兵力在宜川西南铁龙湾地区参加阻击、围歼国民党援军,一战成名。在纵队形势分析会上,罗元发说:“我纵队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是立清同志、正锡同志的辛勤付出换来的!”
第6纵队一战成名,饶正锡却在此时遇险!
1948年2月29日至3月3日,西北野战军一举歼灭了胡宗南的第29军,打开了我军向渭北进军的门户。4月16日,部队向西府进军,以第6纵队为右路,顺利夺取陕西职田镇,攻克长武县城并任命了县长。新任县长刚刚写好了安民告示,正准备开展工作之际,青海马步芳第82师的骑兵和步兵反扑回来。4月25日,第6纵队教导旅撤到张家坡崾岘。罗元发和饶正锡前来察看阵地准备情况,认为防务措施得当,并指示部队向后撤退。
这时,数架敌机沿着部队的行动路线来回狂轰滥炸、扫射;敌人的骑兵在炮火的掩护下也冲了上来。原来,这些骑兵并没有走教导旅预设的崾岘阵地,而是从右侧深沟里迂回过来。骑兵来势很猛,必须避其锋芒。此时,罗元发司令员和徐立清政委已上马火速离开。唯有饶正锡的马因飞机的轰炸而没有被牵上来。幸运的是,他的马匹跟在罗、徐的马匹后边跑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保卫部干部杨根林老远就疾步冲上去,将马拉了过来,扶饶正锡上马离去,才得以安全脱险。1992年,杨根林到北京去看望饶正锡,当谈及当年张家坡战斗的险情时,饶正锡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打了一些胜仗,但是对马匪骑兵的狡诈战术戒备不够,结果吃了亏。在那种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眼看敌人骑兵到跟前了,要不是你勇敢地把那匹黑马拉住,叫我骑上脱了险,真不知会怎么样……”
四、屯子镇遇险,“我们是边请示边自行突围,才得以冲杀出来。”
饶正锡是位政治工作者,但在军事指挥上也敢于和指挥员一道临机决断。
撤出张家坡后,西北野战军总部命令第6纵队和教导旅进驻甘肃镇原县以东30里的屯子镇,以休整待命。1948年5月3日,教导旅等部到了屯子镇。不久就被马步芳部的82师追上并包围。当晚,罗元发、饶正锡等接到彭德怀司令员的电报,要教导旅坚守屯子镇,以吸引敌人,等野战军主力到来时再对敌人进行反包围,里应外合歼灭敌军。5月4日,新4旅和独1旅接到野战军司令部电令,驰赴屯子镇支援第6纵队解围。新4旅从30里外跑步赶了过来,突破敌人多处防线,局面眼前就要打开。可胡宗南的3个师11个旅突然抵达屯子镇附近,敌我力量悬殊过大,致使新4旅未能打进镇内,并有很大的牺牲。罗、饶听着激烈的枪声渐渐远去,知道解围没了希望,他们立即决定,边自行突围边请示野战司令部和彭总批准,并由饶正锡拟写突围请示电文。他写好突围的请示电报后,将杨根林叫来:“杨根林,你把电报送到机要科发出去,这是个重要任务,你一定亲自交给机要科的发报人。”杨根林知道,在那种关头,这个电报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去机要科的路上杨根林所骑的大黑马被炮弹炸死,他顶着浑身的灰土,急行军将电报送到机要科发了出去。1975年,杨根林在北京和饶正锡谈及这次突围,饶正锡告诉他:当时让你送的电报,就是向野司和彭总请示突围的电报。我们是边请示边自行突围,才得以冲杀出来。现在想起来真悬啊!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隶属第一野战军,罗元发任军长,徐立清任政治委员,饶正锡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在罗、徐、饶指挥下,第6军所向披靡,参加了陕中、扶郿、兰州等诸多战役和进军新疆的军事行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在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和市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9年11月,新疆和平解放后,饶正锡带领第6军政治部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11月24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派饶正锡率第6军部分指战员进驻迪化市各机关、厂矿、学校,实行军管,由他兼任迪化市军管会总代表。12月1日,经新疆分局批准,成立了中共迪化市委员会,饶正锡任市委书记(后兼市长)。此外,饶正锡还担任过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副政治委员等职。在新疆工作期间,他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在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和市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1月,在饶正锡主持下,迪化市委抽调104名干部,分别组成5个工作队,奔赴基层开展建政工作。通过努力,全市组建街公所51个,郊区乡公所3个;选出正副街长和乡长109人,行政代表723人,代表主任154人。由此,迪化市从根本上废除了保甲制度,建立了人民的基层政权。
饶正锡非常重视党建工作。1949年12月13日,在中共迪化市委成立后不久,就成立了中共迪化市委机关党支部。这是迪化市的第一个党支部。当时,支部有15名党员,都是从第6军调来的。1950年1月15日,迪化市委在原迪化进步组织“战斗社和先锋社”中发展了杨文贤、禹占林、涂治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是迪化市解放后发展的第一批中共党员。到1952年底,全市党员发展到390人,成立了7个中共区委会,1个企业党委,2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1953年3月,在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扩大会议上,饶正锡在报告中兴奋地提到:现在新疆地方党组织已有党员3500多名,其中新发展的1500名,少数民族党员900多名。


◆1958年,叶剑英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团访问印度,叶剑英(右三)与饶正锡(左一)在柯棣华家中做客。
驻疆期间,饶正锡还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他常对干部们讲,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很好地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要加强民族团结,要依靠民族干部做好工作。在新疆工作期间,他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发展和培养了许多少数民族党员和干部。到1952年4月28日,迪化市党政群机关共有脱产干部925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71人(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如禹占林(回族)和努斯热提•包尔汉(维吾尔族)被选为迪化市副市长,还有尔里、乌守尔、再娜甫汗(女)等都成为中共党员和市直机关各单位的负责人。
这些少数民族干部和饶正锡有着深厚的感情。1985年10月,饶正锡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曾经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和少数民族干部都前往宾馆看望老首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禹占林还几次邀请饶正锡到他家做客。1989年2月,新疆师范大学原校长努斯热提•包尔汉借去北京开会之机,还专程到饶正锡家中看望老首长。
对于饶正锡驻疆期间工作,中央曾给予充分肯定:“在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和市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为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3年9月,饶正锡调到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工作,历任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卫生部党委书记、总后勤部党委常委、总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顾问、中央军委纪检委副书记等职。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他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值得一提的是,饶正锡三度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罕见的:1957年4月至1967年4月,1975年8月13日至30日,1977年12月至1982年12月。第一次任职时间长达10年,第三次任职时间也有5年之久,而第二次任职时间仅仅18天,即改任总后勤部顾问。
在总后勤部工作期间,饶正锡亲自筹划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基本建设,组织调集了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安排添置了重要的科研医疗设备,并以解放军总医院、医科院为基点,逐步建立了我军门类齐全的医疗、科研体系。他十分重视军医院校建设,调整加强了军医大学和军医学校,亲自主持制订了我军统一的医疗卫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军队医疗卫生教学逐步走上了正规化道路。在构筑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军医大学三大支柱的同时,他还深入指导了各大军区和军兵种防治体系的建设,为我军卫生工作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军卫生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重要奠基人,饶正锡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面向部队,为兵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为军队卫生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了规范卫生工作,加强制度化管理,他主持制订了医疗、防疫、药材、统计四个教范。他重视我国传统医学,倡导中西医结合,提出了切合军队实际的学习中医中药的目标和要求。工作中,他十分重视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善于和专家教授交知心朋友,工作中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生活上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受到了专家教授的普遍赞誉,在卫生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为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7年4月,在“文革”狂潮中,饶正锡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非法关押达六年之久。“文革”结束后,他的冤案才得到平反。


◆晚年饶正锡。
1980年12月至1985年3月,饶正锡担任中央军委纪检委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他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7年8月,饶正锡离职休养,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建设。每天坚持阅报读书,纵览国内外时事。他还积极关心幼教事业和青少年的成长,曾捐资数千元为湖北省钟祥县文集镇兴建幼儿园,出资购买图书寄给河北省张家口煤矿机械厂子弟小学,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始终保持着一个老红军、老党员的优秀品德和高风亮节。他特别关注我军卫生工作建设,曾编写出版了《论军队卫生工作》一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98年6月22日,饶正锡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