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文人笔下的元宵节是个什么样子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如玉    时间: 2020-2-8 01:09
标题: 文人笔下的元宵节是个什么样子的?
家中自闭十余日,不知不觉又到了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据说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故称“元宵”,在老百姓眼里,只有过完元宵才算过完春节。
正因为元宵节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了都写下了无数吟咏佳节的诗文词话,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记忆——在疫情继续肆虐的今天,这些记忆分外珍贵。
诗词歌赋里的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古人诗词歌赋特别是唐诗宋词中关于这方面的描写数不胜数,初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日夜》中记述了灯会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人王諲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元稹则描绘了东都洛阳灯节的盛况:“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晚唐诗人李商隐还在诗中书抒发了自己不能到长安观灯的遗憾:“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马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宵节是个浪漫的节日,在传统社会中,正月十五是情人相会的大好时机,古人留下了许多有情人元宵相约的温馨记录。欧阳修在《生查子》中道尽痴情女子的相思苦:“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更是耳熟能详令人感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美妙的词句,今天读来仍然令人神往,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红楼梦》里关于元宵节的描写
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有大量关于元宵节的描写,记述了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的种种娱乐活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长篇小说《红楼梦》。
《红楼梦》对元宵节的描述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书中如此写道:“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文中的“社火花灯”指的就是元宵节夜晚街头的鼓乐、歌舞、百戏、杂耍、放花灯等,曹雪芹寥寥数笔,描绘出了元宵节的繁华以及繁华背后的沉寂,甄家从此后厄运连连,家破人亡,英莲更是命运多舛,几经转卖落于呆霸王薜蟠之手,受尽折磨,最终“香魂返故乡”。
第二次是在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助情人林黛玉传诗》,当时元春晋封贤德妃,元宵佳节又回家省亲,贾府上下忙碌,极尽奢华之能事。小说这样描写:“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帐挡严……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幙,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这年元宵节,恰逢元春省亲


第三次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时的贾家已开始走下坡路,书中描述:“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这年的元宵节已没有了过去的雍容华贵,开始显出败迹,贾府的最后一次元宵节正应了小说开篇僧人所说“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的谶语,繁华之后,终归烟消火灭,最终落了个“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当代作家笔下的元宵节
当代作家描写元宵节的作品也有很多,1951年1月春节前夕,老舍在《新观察》第2卷第2期发表了一篇极短却极其精致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其中关于元宵的文字占了很大的篇幅,老舍用他那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活脱脱的老北京民俗风情画卷:“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老舍先生



汪曾祺老先生


除老舍外,汪曾祺先生的元宵文字也让人难忘,先生写过一篇《故乡的元宵》,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元宵节:“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汪曾祺是苏北高邮人,他们那里“静静的”元宵节是个什么样子呢?先生在文章里继续写道:“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透过这些鲜活的文字,我们认识了一个多彩的节日。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