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这才是内地贺岁片鼻祖——《过年》 [打印本页]

作者: movie    时间: 2020-1-28 12:20
标题: 这才是内地贺岁片鼻祖——《过年》
1991年2月12日,春节前三天,一部豪华阵容的电影上映了。有多豪华呢?演员全是曾红极一时、且现在看已经被封神的老戏骨:赵丽蓉、李保田、葛优、六小龄童、梁天、申军谊、丁嘉丽。
这部电影就是[过年]。
[过年](1991),豆瓣8.7
[过年]比真正意义上的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早了六年。[过年]和这“第一部”之间,只有两步之遥。
第一步,[过年]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香港万和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属于合拍片;第二步,[过年]不是自古以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式欢喜剧。
但是无论从全明星阵容还是热闹的剧情来看,[过年]都可以算作内地贺岁片的鼻祖了。
这部电影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它还在于拿下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最佳女演员奖,影片质量及演员的表演水平都很高。
然而豆瓣评价人数仅仅是[甲方乙方]的1/8。
[过年]改编自舞台剧《大年初一》。原版舞台剧难以再现,从影片中不难察觉到舞台剧的基底:封闭式结构,主要故事的发生时间在24小时之内,地点集中在程家老房子。
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即大年初一吃团圆饭;人物和事件顺着程家老两口这条主线,依次展开,叙事结构像伞骨;针线很密,戏剧冲突一个接着一个,最终推向高潮。
影片100分钟的片长,13个主人公,每人都有故事,却凭借这种伞骨式结构铺叙得多而不乱。
程家老两口是安分守己的农朴实民,他们的五个孩子,除了老小,都成家的成家,上学的上学,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看老人,吃上一顿团圆饭。
而这团圆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去年大年初一,这顿饭就让大儿媳给砸了。
影片没有展开去解释去年矛盾爆发的原因,对今年团圆饭的描写,实则便是一种解释。
丁嘉丽饰大嫂
围绕着团圆饭开展的,是对子女们“鬼胎”的扫描。
大儿子和大儿媳妇,一个老实内向,一个泼辣势利。自从去年砸了团圆饭后,一年都没登门儿,这次来拜年,当然不是孝敬爸妈那么简单。
二儿子是研究生,从北京带回来个高干子弟——部级以上干部家的大小姐。春节回家,屁股还没坐热乎,就开始张嘴要钱了,理由是做社会调查。
谭小燕饰未婚妻、赵丽蓉饰程家老太、李保田饰程家老爷子、胡亚捷饰二儿子(左至右)
大女儿有点像《红楼梦》里的二木头迎春。她的丈夫是个为人油滑、两面三刀、喜欢沾花惹草的干部。她“挂不住胎”,弄得程家老两口都觉得对不住二女婿。
这频频滑胎的背后,另有隐情和算计......
王丽云饰大姐,葛优饰大姐夫
二女儿是老两口的心头肉,曾因不顾父母反对嫁给架子工而与家里断绝了来往。如今发达了衣锦还乡,却连门儿都不敢进,大姐夫也没少在老两口那儿给他俩使绊儿。
结果最得老人心的,反而是他们。
申军谊饰二姐夫,史兰芽饰二姐
小儿子不学无术,没工作,成天带着小女朋友看电影,一宿看五场。结婚得靠哥哥姐姐募捐,说婚后不分家照顾爹妈,实际上是要将啃老进行到底。
马晓晴饰女朋友,梁天饰小儿子
简简单单的一顿饭, 使得心怀鬼胎的子女们丑态毕露。若说影片的重点情节在这团圆饭上,那么团圆饭的重点则是一盘“大菜”。
这8000块钱,是程家老爷子外出半年多赚回来的辛苦钱。当年的工资大概每月在100—200块,这8000块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30w。
饭桌上的所有矛盾,归根结底都是这盘大菜的“分配问题”。大嫂子的迎合奉承,大姐夫的虚情假意,二儿子攀高枝儿的资本,小儿子生活的所有成本,全都源于二老的积蓄。
只有二女儿和二女婿,是目的单纯的,他们够有钱,就不用惦记着钱。
但会被大嫂子这样的势利眼惦记着。
影片风格可以用“典型”概括。
叙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故事,注重对社会现实和现实生活的还原,刻画富有特征性的人物形象。[过年]的“典型”体现在三个方面:时代特征,传统伦理,乡土文明。
1990年大年初一开机,[过年]讲的也是这一年这一天的事儿。
时代特征主要体现于二女儿和二女婿,程家老爷子对他们的偏见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下海”者的看法。二女婿搞个体户、工程队,旺季一个月就能挣1000块钱。到了大姐夫嘴里,就成了违法犯罪的了。
程家老爷子担心钱的来路不正,问二女婿:“国营职工这么干没毛病?”
二女婿回答:“我凭力气挣钱,犯什么毛病?”
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扑面袭来,整部电影用先抑后扬的方式隆重塑造的,就是二女儿和二女婿这对“弄潮儿”。
时代特征是以非常传统的大家族模式为底色的。
[过年]里的家庭观念和春节、团圆饭一样传统。饭桌文化和家庭观念是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最好的承载。李安的[喜宴]关注的正是这两点。
[喜宴](1993),豆瓣8.9
[过年]和[喜宴]在取材上有类似之处,但[过年]没有聚焦“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而是在“传统”内部暴露人性。
程老爷子作为大家长坐在正座,处于权力的顶端,一句话就能掌控全场。不过影片没有任何去挑战权威的意味,也没显示出挑战的兴趣。
影片并非客观叙事,有着批判的介入姿态,批判的是被金钱扭曲的人性,对“传统”则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只是这种仿佛至高无上的“权力”,本身已不具有将家族凝聚一堂的能力。大家族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不堪一击。真正让他们齐聚一堂的,还得是那盘大菜。
[过年]对大东北的民俗展现得很到位,使影片有种乡土的厚重感。大年初一拍摄,很多景象都是真实记录和村民的本色出演。
如高跷秧歌,在冰天雪地里踩着高跷扭秧歌。
如集市上喜庆的年货——什么都带点红。
演员们五花八门的东北话值得观赏,特别是葛优的京腔东北话。
典型的优点是戏剧性强,引人入胜,但同时也有浮夸的问题。越现代,就越去“典型化”,淡化叙事。
难得的是,这么一部舞台剧改编过来的电影,这么一部塑造典型的电影,演员们的表演却都是行云流水风格的,尤其是赵丽蓉老师,本色当行,完全没有表演痕迹。
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偷拍一个农村老太太的生活。
老戏骨的敬业精神和演技一样令人佩服。片中有一场拔火罐的戏份,因气太过寒冷(零下二十几度),剧组想给62岁高龄的赵丽蓉老师找替身,被拒绝。后来她大病了一场,落下了肺气肿的毛病。
舞台剧和电影的表演方式一个外放,一个内收,赵丽蓉老师竟然转换得如此不费力气。人们都知道这位“小品艺术家”,却很少留意到她的国际A类电影节影后身份。
除了赵丽蓉,丁嘉丽的表演也相当出彩。她演的大嫂属于泼辣户型的,很容易演过火儿,但经她的演技一拿捏,就成功地塑造出了很多人心目中势利又长舌的亲戚形象。
葛优,饰演的算是比较脸谱化的油滑人物,在片中就跟假发套似的,是虚伪的化身,同时是喜剧担当。
猴哥儿突破自我,饰演了老实本分易受伤害的大哥。
[过年]是部宝藏电影。
单拎出每个人来,都有典型意义。逆来顺受的大姐与曾为爱出走的二姐,对一个像封建家族中的妇女,一个像出走的“娜拉”,对比中能看出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同样是软弱,大姐与大哥截然不同,同样是虚伪,大嫂与大姐夫截然不同。
根植于乡土民俗的厚重质感,演技派飙群戏的阵仗,戏剧性与真实感的巧妙结合,时代特征与黑暗人性的捕捉再现,都使得这部电影足以成为经典。
现在来看,能做到其中一个,算了不得了。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