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三国战略走势,决定于228年的四场战役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徽小刀    时间: 2019-11-11 03:23
标题: 三国战略走势,决定于228年的四场战役

三国鼎足之势形成以来,刘备因在夷陵之战遭到惨败,使蜀汉元气大损,蜀相诸葛亮休养生息,以重建蜀汉军队,并以南征平定三郡叛乱,获取南中兵源。
诸葛亮先后派遣邓芝、费祎出使东吴,史料虽未记载邓芝、费祎跟孙权商议出兵之事,然这两次外交不会只是让孙权陪着邓、费闲逛黄鹤楼游玩,私下定有共同出兵的默契。
曹丕因南征失利,魏军有诸多损失,不再发动大规模战争。吴军因在江陵之战中虽挫败魏军,朱然、孙盛的部队亦损失不少。接着戏口守将晋宗杀将军王直,率众投降曹魏。
吴魏屡屡发生小规模战斗,吴将贺齐率糜芳、刘邵袭击蕲春,生擒晋宗而还。朱然先率两万大军攻魏江夏,被魏将胡质击退,不久孙权亲率部队袭击江夏,强攻文聘不下。另一军诸葛瑾出襄阳,被司马懿所击败。
至此,三国之间的战役都算不上国与国之间的大战。直到228年,吴蜀对魏的北伐战争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年的四场战争,才真正决定了三国的战略走势。
一、新城之战
关键人物:孟达、司马懿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享年四十岁,魏明帝曹睿即位。曹丕之死促成了吴蜀北伐的契机。
自从新城太守孟达投降曹魏以来,得到曹丕、桓阶、夏侯尚看重,没想到这三人竟都在数年内死去。孟达在朝中失去了靠山,心有不安的孟达暗中派李鸿与诸葛亮勾结,企图归降于蜀汉。
诸葛亮会见李鸿后得知孟达心意,写信给孟达相交,江州都督李严亦写信与孟达往来,可见孟达之反叛已得到蜀汉方面积极响应。
曹叡适时以曹真坐镇关中,曹休坐镇扬州,他对荆州的布局是以司马懿出驻宛城,都督荆州、豫州军事。司马懿出镇南线,与西线的曹真、东线的曹休并立为三大军团长。新城的孟达军隶属荆州军,归为司马懿麾下。

诸葛亮认为孟达反复无常,他听闻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乃遣郭模诈降魏国,路过申仪辖区,故意泄漏孟达造反的消息,意图逼迫孟达速降,好配合诸葛亮大军北伐。
申仪本就讨厌孟达,早已多次上书称孟达有二心于蜀,当他得知孟达欲反,立刻断绝新城与汉中的通道,使蜀军难以出兵援救孟达。魏兴郡位于汉中和新城之间,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由汉中向此地进攻极为困难。
诸葛亮多次北伐,从来没有对此地用过兵。后来蒋琬意图造大船,由汉水、沔水出兵袭击魏兴、上庸,遭到费祎、姜维大力反对。申仪此举无异于把孟达置于死地。
司马懿得知郭模的告密后,反写信给孟达,认为诸葛亮的计策不可能轻易泄漏,一定是诸葛亮之伪报。孟达得信后大喜,认为司马懿不会有所行动。
不想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奔向新城,八日兵临城下,孟达来不及布防,遭到司马懿围城猛攻。事实上诸葛亮和孙权均给孟达派出援军。
蜀军兵分两路,出汉水抵安桥,出洵水抵木兰塞,都被魏兴太守申仪所阻截。吴军的出兵路线无从考证,吴国当时坐镇公安的大将是诸葛亮之兄吴左将军诸葛瑾,估计诸葛瑾的部队可由沮水出兵援救新城,途中遭到司马懿的部队阻截。
此前诸葛亮曾写信给孟达,令其加紧防备,孟达却认为司马懿不会亲自率军前来,且作战时间充足。却不想司马懿大军八日即到,孟达不及在城外树立木栅,被司马懿率军渡河,毁其木栅,兵分八路围攻新城。
仅十六日,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就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杀孟达,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新城恰逢在吴蜀之间,诸葛亮策反孟达的计划,就连孙权亦知晓。两国合作出兵,本有机会在三国中部打开新的格局,若果孟达起兵成功,蜀汉则能够吞掉魏兴、上庸,并能从侧面出兵协助东吴夹击襄阳。
但新城最大的局限是其位置不利于蜀、吴派出大军,司马懿能够轻易派遣部队拦阻,终究不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地点。
新城之战虽非大战,过程却颇为复杂,呈现出蜀吴北伐初期的战略思路。
二、街亭之战
关键人物:马谡、诸葛亮、张郃
同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令曹魏震动。诸葛亮出兵的时间与孟达起兵的时间同步进行,只是诸葛亮行军遥远,故出兵不久孟达就已经兵败。
此前,军师魏延向诸葛亮献计,欲率军五千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的夏侯懋,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接应魏延。此计被诸葛亮所否决。
第一次北伐准备充足,是蜀军兵力最多一次。三郡投降诸葛亮以后,蜀汉能够截断曹魏关中与凉州的连接,有利于蜀汉割据整个凉州,并把前线推进到陇西之地,能从汉中、陇西两路出兵威逼长安。

诸葛亮的思路显然高于魏延。蜀军拿下长安以后,处于关中平原,根本无险可守。若想守住关中,还必须拿下潼关、武关、函谷关,还要提防陇西、凉州前来的魏军对长安发动夹击。
到时魏军的精锐骑兵抵达,一场大战,胜负难知,但客地作战本就有补给的劣势。割据陇西就要稳妥得多,隔断关中和陇西的是陇中高原,只要驻守住临渭和街亭二条主要通道,就能把魏军拦截在陇西之外。
诸葛亮主力在天水境内行动,雍州刺史郭淮和天水太守马遵料想不能与诸葛亮为敌,率军退保上邽城,天水参军姜维劝马遵还守冀城不成,又被马遵所拒,因此与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一同向诸葛亮投降。
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出斜谷,意图牵制魏军主力,不想魏军兵力充足,一边由曹真率军与赵云交战,一边让张郃绕道奔袭街亭,意图收复天水、南安二郡。
马谡违背诸葛亮将令,舍水上山,依阻南山,不在山下据城。遭张郃绝水,大破之。驻守于街亭附近的高翔亦被郭淮所击败。只有王平所领千余士兵鸣鼓自持,令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贸然进攻,得以率军撤退。
赵云和邓芝遇上的是曹魏精锐部队,很快被曹真所击败,赵云退守箕谷,敛众固守,不至大败。曹真解决了赵云,主力转进陇右,又分兵进攻安定。
与此同时,魏凉州刺史徐邈派参军与金城太守进攻南安,陇西太守游楚出兵拒守蜀军。由此,曹真沿渭水、张郃过街亭、徐邈袭南安,三路兵马夹击诸葛亮本营。
诸葛亮为保全大军,抜西县千馀家与冀城姜维等人家族返回汉中。因没有诸葛亮与曹真、张郃主力交战的记载,可见诸葛亮反应迅速,除马谡、赵云部队外,主力并未受到损失。
街亭与新城二战连环相扣,并在敌国都得到了响应,对曹魏西、南二线同时入侵,原本能够打出很大新格局。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战略布局相当出色,奈何孟达、马谡、赵云皆败,实际操作执行不如人意。
三、石亭之战
关键人物:曹休、孙权、陆逊
228年夏天,经过曹真、张郃出兵增援陇西,将蜀军击退,解除了曹魏西线的威胁。曹叡召司马懿商议讨伐吴、蜀的策略。
此时司马懿担任荆州都督,认为吴国以为中原军队不习水战,故敢在东关、夏口等心喉之地布置军队。若以陆军攻皖城,吸引武昌的孙权东下,司马懿再从荆州出兵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
曹叡同意了司马懿的策略,命司马懿返回宛城备战,制造战船,并把大将张郃从关中调给司马懿。
事实上孙权对曹魏备战的时间更长,孙权原本打算响应诸葛亮策动孟达及北伐作战,却因为二处战败太快,孙权的作战就遭到了延期。但孙吴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时间准备。
孙权谋划诱惑魏大司马曹休向吴国用兵,因为此前就已先后发生过晋宗、韩综、翟丹投魏事件,特别是韩当之子韩综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这对两国而言是相当震动的事情。
对曹休而言,会认为吴国内部已经人心惶惶,连宿将韩当的儿子都能举家投敌,所以再有吴将向魏国投降是极为合情合理的事。再加上曹休数次与吴军交战都能取胜,还曾斩杀过皖城守将审德,自信对皖地很熟悉。
孙权本想在当地山中的贼帅中找出一位去诱骗曹休,鄱阳太守周鲂认为贼帅只是小角色,不足以诱骗曹休,自荐对曹休进行诈降。尽管曹休对周鲂意图一再确认,周鲂割发取信,又因为有韩综先例在前,对此毫不怀疑。
按司马懿之计,魏军以曹休的陆军吸引吴军主力,贾逵都督大军进攻东关,待战斗进入焦灼之时,司马懿的水军就由襄阳出兵出夏口,一军牵制江陵的部队,主力直逼武昌。

八月,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黄,孙权亲自执鞭为陆逊在前开路。命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率三万军迎接曹休的到来。
朱桓向陆逊献策,认为曹休此战必败,战败就必走夹石、挂车逃走,应该提前在这两处地方布下伏兵,由此可一举吞下曹休的部队,并能够趁胜追击直取寿春,割据淮南。孙权和陆逊商议后,此计策被否决。
结果,陆逊和司马懿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魏尚书蒋济发现朱然的部队在长江尚有,随时袭击曹休,吴军凭着水军又很容易截断曹休后路。
曹叡急命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的部队改道与曹休会合,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说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曹休完全不按司马懿和陆逊的想法行军,率军直奔皖城而去,被陆逊击败于石亭。
曹休迅速的战败让陆逊也措手不及,曹休大军开始往夹石、挂车撤退。由于陆逊没计划到曹休败得如此迅速,没在曹休后路安排伏兵,只能临时派兵绕路去夹石道拦截,把曹休包围起来。
贾逵得知曹休战败,急忙出兵夹石与吴军争险,在夹石布下疑兵营造声势,亲率主力与吴军交战。吴军以为魏军援军已到,就撤出了夹石,打开了曹休大军逃生的通道。
石亭之战中,孙权、陆逊利用吴国近年降魏的不利现象诱骗曹休,达到了战略性的胜利。吴军虽在此战中取得大胜,却没能够全歼敌人,给予魏军重创。
跟诸葛亮策动孟达一样,都使用间谍作战,不同的是只有孙权通过大战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孙权也许不是高明的战场指挥官,却不失为高明的战略家。
在这场战争中司马懿定下的策略其实是异想天开,他并不熟悉水战。他计划水军偷袭,却连汉水入冬后水浅的现实都不知道,他这一路部队根本无法有效配合曹休作战。
况且就算让他部队出夏口,也不见得能拿下孙权苦心经营多年的武昌,还可能被江陵的水军断了后路。
陆逊却估算不到曹休败得如此彻底,放弃了朱桓设伏的计划。朱桓的前计是高明的妙计,他后计认为吴军能够趁势进攻寿春,可能也是痴人说梦,贾逵、胡质、满宠的部队退守寿春,吴军仍旧难以攻破。
皖口附近水道繁复,吴军要在曹休后路设伏轻而易举。若是陆逊依计在挂车、夹石埋下伏兵,即使贾逵在夹石得胜,再要对付挂车的吴军,曹休撤退的阻力加大很多,陆逊将有充裕的时间将曹休全歼。
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皆是当时名将,他们的战略、战术或都是顶尖的水平,但他们也不可能估算到战争每分每秒的变化,最终仍不免做出误判。
战争的变局非人力所能预算,故世上根本没有常胜不败之将,没有败绩的将军不过是没遇到不可测的变局。
四、陈仓之战
关键人物:诸葛亮、郝昭
同年冬天,诸葛亮出散关,围攻陈仓。这一次作战不似前次那样准备充足,主要是因为孙权于石亭之战取胜,魏军主力已然东下,诸葛亮趁曹魏内部振动而出兵。
此前曹真平定陇西叛乱,认为诸葛亮必定会出兵陈仓,命将军郝昭、王生等驻守陈仓,修建城池。正因为郝昭备战多时,使诸葛亮强攻许久仍无法拿下。
诸葛亮让郝昭的同乡靳详劝说其投降,遭到郝昭拒绝,其一是因为郝昭为人坚毅不屈,其次是魏国的法律中对投敌将领的家属有诛连的罪责。若非像姜维那样全家被迁移入蜀,极少有魏将敢于投敌。
期间诸葛亮使用云梯、井栏、填沟、地道等作战,昼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均被郝昭所破解。

不久,曹真派遣出援军费耀,曹叡又从中央派出了张郃。这一年来张郃东奔西跑也是辛苦了。
张郃认为诸葛亮这次作战缺乏粮草,援军一到诸葛亮就会撤退。结果部队还未到达,诸葛亮已经撤退。曹真命部将王双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反杀。
陈仓扼守住入蜀的故道和前往陇西的渭水道,对防御关中是一处极好的战略地点。昔年刘邦暗度陈仓就是经故道出散关,曹操征讨张鲁时走的也是这条路。
但是对进攻方而言就算拿下了陈仓,仍不免要跟随即而来的援军一决胜负,并不是很有利。因此通常不会专门去进攻陈仓,由汉中出斜谷或骆谷都比出陈仓要实在,能攻取陈仓只能是出其不意。
陈仓之战对蜀军的战略意义并不多,以往诸葛亮出祁山意图明确,这次出散关无非是想看看魏军在石亭之败以后,关中的防御如何。
五、总结:历来合纵难成功
关于诸葛亮北伐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诸葛亮以一州搏九州,是以攻为守的无奈之举。事实上以诸葛亮计划的战略布局能令北伐战争的实力差距没那么悬殊。
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与孙权相约出兵,多线出兵,足以牵制住曹魏主力动向。曹魏在洛阳拥有大约十万左右中央军,其余部队分驻在关中、南阳、淮南三大都督手中,以下还有各州刺史统领的州兵。
通常蜀军只需要对付关中、雍州、凉州的部队,紧要时洛阳会发出援军。荆州军和豫州军常受南线指挥官调动,这条战线并不常发生战斗,需要兵力不多。东线部队能调动徐州、青州、兖州、豫州部队协助作战,必要时加派中央援军。
孙吴与曹魏则一直以来都势均力敌,北伐所能发动的极限兵力是二十万,诸葛亮北伐的极限兵力是十万。曹魏虽然拥有强于吴、蜀二国的实力,但还需要在并州、幽州加派兵力,防备叛乱的鲜卑以及心怀不轨的公孙渊、高句骊。
轲比能在北方不断兼并鲜卑部落,已有统一鲜卑的趋势,绝不是寻常的部落势力。公孙渊所能发动的极限兵力是七八万,实力相当于半个蜀汉。
如此折扣下来,曹魏用于对付吴、蜀的兵力实际上并不占优势,三国处于均衡之状。
诸葛亮在这样的战略格局下北伐,只需要专注于关陇,一旦取得战果,就能够打破僵局。曹魏因为多线作战,一旦有一处被攻破,中央军就未必策应得过来。
孙权也看到外交战略相当有利,后来不断冒险派船队去勾结公孙渊,只可惜公孙渊决定反魏时,诸葛亮病逝。
亦正因为诸葛亮病逝,司马懿才毫无忌惮地出兵远征辽东,幽州刺史王雄又派刺客韩龙刺杀了轲比能,令即将统一的鲜卑再度分裂。
自北方隐患被解决后,曹魏能够在南方投入的兵力增多,蜀、吴的战略优势不复存在。

同时吴、蜀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因为当时信息不畅,国与国之间的军事机密亦不过多透露,军事行动就很难做到完美协调,经常给予曹魏防范应急的机会。刘放伪造一封孙吴向曹魏称臣的信,都影响到孙权和诸葛亮的行动。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历来合纵是最为困难的策略,不同的国家各有制度,利益取向又不相同,常会因为细微的失误而导致挫败。
诸葛亮、孙权北伐的战略构思不可谓不好,放到后世都仍值得借鉴。只是实际战况百变莫测,战略操作起来难免困难。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