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谈谈《绣春刀2》里的武艺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如玉    时间: 2017-7-27 11:51
标题: 谈谈《绣春刀2》里的武艺

不想说故事,只谈武艺。

在竹林一战时,沈炼说出一个词——“边军功夫”。

这个词乃是本文要借用的题眼。

《绣春刀:修罗战场》的世界观里,是有一种暗示存在的:军阵武艺、民间武艺、亲军武艺虽然各有联系,但彼此还是有明确区分,呈现不同的派别。这种明确的区分在传统武侠电影里并不多见。

在随之而来的剧情里,各种兵器和武艺轮番上阵,比之前作更加令人眼花缭乱,于是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武艺的宏大背景也徐徐展开——

本部《绣春刀》,暗藏了军阵武艺衰退、并向民间武术大量流入的大变革。

我们还是从绣春刀说起。

绣春刀、戚家刀与倭刀

这部《绣春刀:修罗战场》中的绣春刀仍然有严谨的考据,光是那个对明代实物还原度极高的吞口就超过同类片三年。

《绣春刀2:修罗战场》剧照(图/豆瓣,下文图片若无特别标明,均来自豆瓣)

二刷了,补一句,各人的刀盘(护手)这次看得清楚点了,沈炼是简单的圆盘,裴纶是两瓣瓜,凌云铠是八角(八卦),每个人有不同的设计,而且都是参照史上实物的。

但是,沈炼那把刀的形制和前作略有不同,外观上看最明显的区别是从铜锤刀首变成了前探的云头刀首,与之匹配的是刀柄也较前作更弯。这个设置显然是为了突出单手刀的特点,因为刀首前探更利于单手劈砍。清代牛尾刀已经完全采用了这种刀柄。

1的刀柄

2的刀柄

与此对应的,是一路使用双手刀的人:月下竹林飘然现身的高手丁白缨,和最后一刻才现出自家刀法的陆文昭。二人的关系不在此剧透,但丁白缨出手时,沈炼一眼断定此刀为“戚家刀”、此法为“倭刀法”,可证这路势力收买的杀手是源自军阵。

戚家刀,广义上指明代仿制倭刀刀条,与中国刀结合后的一类刀。(狭义的戚家刀专指一种和铳搭配使用的长刀。)

它和旧式的中国明代刀最大的区别是:

1、比之雁翎、鱼头一类刀型,进一步变得狭长,且到刀头逐渐缩短,而不像大部分明刀那样,刀头作雁翎、鱼头等宽阔外形。这明显是模仿日本刀的刀型。

2、刀身无处不弧。明刀多在刀身处直挺,到大约前1/3处才开始有弧度,并带出上面说的宽阔刀头。

3、对镐筋(日本刀脊与刃区的界线)和横手(日本刀尖与刃区的界线)强烈模仿,尽管其呈现比日本刀模糊。

(单刀法选:“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渐渐薄去,两旁脊线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轻重得宜也。”)

多认为,戚继光做这一改革的起因是中国兵器遇上倭刀常有不敌。有描述说倭刀经常砍断中方士兵的兵器或身体(具体是武器还是身体的争论快成公案了,本文哪个都不参考,全不作数)。这显然也是沈炼断刀情节的由来,有趣的neta(注:“典故”的意思)。

沈炼断刀后,直接换了一把祖传的刀条,刀条略呈鱼头刀状。

换刀装(日本称为“拵”)其实也是日本武士片和剑戟片常见的情节。古代的中国刀,零部件的替换没有这么方便,武士也未必会勤于拆装——但不管怎样,就是特别喜欢看国产片里出现这种变态细节。

《鲁邦三世:血烟的石川五右卫门》里面,五右卫门的拆刀特写。完事换了一把“白鞘”。

(一般认为白鞘只作收纳用,因为打仗、携带都不好使;但影视嘛好看就可以了。)

五右卫门剑的两种形态拆解图(图/动画《鲁邦三世血烟的石川五右卫门》)

实际上,借鉴日本刀刀型并不是戚继光的独创仿倭刀,也并不仅限于戚家军使用;反过来,日本刀匠打中国刀在明代也很常见。

胡金铨在拍《龙门客栈》的时候,专门去故宫做了考证,干脆就认为锦衣卫用的绣春刀是从日本远洋订购的日本刀。但他觉得拍戏不能这么用,就还是改为稳妥的中国刀。判断绣春刀是倭刀,有可能是受故宫古画《出警入跸图》中刀式的影响。个人觉得画师所绘的弯刀是不是倭刀并不好说,古画也未必全然靠得住。

另一方面,日本在明代向中国输送的刀里,有颇多是中国雁翎刀形,柄和马蹄形的刀首也尽力模仿中国,也许是当时发了图纸过去做。但总归在过于明显的镐线、不算协调的刀姿等方面透露出不伦不类。



作者: 文如玉    时间: 2017-7-27 11:52

倭刀法,与军用刀法流传

戚家刀既然把刀型学来,倭刀法也顺其自然地为戚家军所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沈炼在叫破戚家刀的刀名后,自然地接了一句“是倭刀法”。

事情经过一般认为是这样的,非常有传奇性:台州一战,戚继光俘获一本《阴流目录》,其实是爱洲移香斋(爱洲久忠)传下来的剑谱,里面画着猿猴用刀相斗。戚继光研究此书后写成《辛酉刀法》。其实明代诸多有战争经验的将领和武术家都对倭刀法有明确总结,比如我们熟知的程宗猷著《单刀法选》:“器名单刀,以双手执一刀也,其技擅自倭奴…余访其法…不吝授余,颇尽壶奥。”

其中内容不再详述,只是举一些电影里明显以这种明军仿倭刀法为基础的设计。(插一句,估计前作丁修也是此法)

比如丁白缨、陆文昭经常使用阴手持刀法,阴阳手常互换,尤其是陆文昭。阴手刀是什么呢,设右手握刀,虎口冲刀尖为阳手,虎口冲刀首即为阴手。

《单刀法选》中的阴手刀

再来一张师父

另外一例是锦衣卫常佩的一把小短刀,关键时刻可以飞出去的。

《单刀法选》“飞刀势”:“此将小刀飞刺去,彼必招架,乘此之机,用刀砍入,乃短技长用也。”

另外从上面的复原图可以看出来,“用弩兼刀”的做法是存在的,《单刀法选》也说腰间挂弩的话,刀不可过长,否则会造成不便。

军阵功夫到民间

明代军阵的一些招式,在明中后期颇多进入民间武术。

简单举个例子,丁白缨在吊桥大战中,有一个动作是单刀垂挂,左手扶刀格开对方来刀,转身进入对方的空当。不管是否有意设计,这都是一个从军阵刀法流传出来的招式,对付长枪最有效,是以刀为护身,滚进对方枪身范围,用转体来克服枪身长度进身,出刀杀敌。

几乎所有民间武术里所谓“单刀破枪”法,都是这类战场技术的遗留。比如丁白缨这一招,它在陈式太极刀里就是“迎锋(风)滚闭”接“腰斩白蛇”。随便截一本武术教材:

招式出自陈式太极单刀

还有一例在电影之外,是抗倭名将俞大猷去少林挑战,发现少林棍法尽失,于是传授了他们棍法。

军阵功夫传承到民间的不只在刀枪上,还有一些现在所谓的“奇门兵器”。

比如丁翀的刀盾。这是古代战场上非常实用的组合,简直可以说是标配,但在当今武术中总算一个另类。

还有狼牙棒:

另外一例,不属于沈炼说的“边军功夫”,勉强可称为“亲军功夫”:郑掌班的流星锤。

(加粗表示我最喜欢的角色出现了!!!有点激动不好意思。)

(因为是公公,所以1里面赵靖忠使枪,2里面郑掌班使流星锤。可以说是非常人身攻击了。)

(值得一提的是郑掌班的扮演者,以前演过时迁和燕子李三,身法是这些演员里最好的,令人见之有喜悦之感。)

流星锤在明清时倒是有,但1、多是受游牧民族影响2、实战的流星锤没那么长。

然后到了清朝,民间流星锤多是两个作用:1、长的撂地卖艺2、短的缠腰里当暗器。

最后到了现代,在武术里完全沦为套路了。

但这是我头一次见国产电影里能把套路流星锤编排得那么适合影视打斗的,简直赞赞赞。



作者: 文如玉    时间: 2017-7-27 11:52

多说两句明清的流星锤。

因为流星锤是双头或单头重物,中间用铁链拴着,铁链锈蚀、断裂比锤快,所以到了现在很少有当时的全貌保留了。

但从仅存的一些实物看,临阵的流星锤还是以短到半臂至一臂为多,携带方便。其用法,远可以整个旋转抛掷出去形成撞击和缠绕,近可以抡圆了击敌,贴身肉搏可以绞杀。

还有一种,重物不是球形或多面体,而是成近纺锤的棒状,称“流星胆”,大同小异。

郑掌班使的这种过于长的流星锤,在后期用作武术套路为多,简单说就是直接供给卖艺……绳镖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这种长的流星锤,特别适合郑掌班的“大内高手”身份,也不违和。

演员是刘峰超,他这段表演完全是把套路流星锤的精华给表演了出来,武术套路的俗套一面却被锻打得踪影全无。这段可以成为经典。

郑掌班碎碎念的气质非常有徐克风。相比之下,丁白缨出场时倒是挺胡金铨的。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裴纶那个变形金刚一样的棍,还是与长柄的骨朵或金瓜有一定相仿的。

它和刀盾、狼牙棒、流星锤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有史可依的实战兵器,但现在基本上都沦为“奇门兵器”而衰落了。真正有用的奇门兵器反而多出自清末,因为江湖的大环境成熟了。比如《师父》里的那个子午鸳鸯钺。

《绣春刀》后,武术发生了什么

前作里面有个“金刀门”,就是被一顿乱砍清理干净的那户“严家”。虽然门派这概念在绣春刀系列里出现得有点为时过早,也很不耐打,但还是代表了民间武术在“开宗立派”方面的尝试。

两部电影一结合,咱们大致能拼出一个后绣春刀时代的武林图景来。

1、明代民间武术套路开始复杂化

以刀为例,明末清初王余佑著有《十三刀法》,计一百零八势。

2、基本的刀枪棍棒法里面,有很多实战招数融入民间武艺

比如刚才所说,民间单刀法里面的战阵技巧。但兜兜转转,现在我国的一些军警肉搏技术也还吸收了其中的营养。

3、刀法枪法等器械成为拳法的从属,拳法又在清代形成门派。

同时,一些实战器沦落为门派里的奇门兵器。

4、但战阵兵器技术很可能对拳法的生成有很大启发,甚至催生了太极、形意等内家拳流派

比如陈家沟的拳谱里面有二十九个势子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名称动作相符(后者拢共也就三十二个势子……)。形意拳是“脱枪为拳”这一说,也不必多讲了。也有考证,说太极拳的单式都是刀盾招式的。

《绣春刀》系列里,丁家虽然迅速衰落(目测吧,谁知道第三部会怎么样呢)。

丁家实际上对中国武术做出了承上启下、影响深远的大事

也可以想象,在这次大变革中,民间武术还是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形象,不奢谈五行八卦,内气外放,还是注重实战特点的,一些军阵技法也得以保留,清代镖行、漕帮、团练、会道门等有武装性质的民间势力发展,也证明了传统武术曾经的实战性。

但走出电影院,你再看看铺天盖地的闫芳啊之类的大师……

真是令人仰天长叹了。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