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标题: 跟他一比,什么偶像都是渣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徽花满楼 时间: 2018-10-11 10:40
标题: 跟他一比,什么偶像都是渣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在你的印象里,有没有什么是未完成的?
想读的小说,还堆在角落蒙尘?
想看的电影,还存在硬盘占空间?
想去的徒步旅行,崭新的鞋子还躺在柜子里一动不动?
但小说可以一次读完,电影也可以一次看完,有些东西,却需要用一辈子去完成。
就像这位大众偶像——
《摩托日记》Diarios de motociclet
“偶像”这个词,从未像今天这般,被如此泛滥使用过。
曾经,我们极端谨慎地把它安在一些,如今看来算“超级偶像”的人类身上。
比如李小龙、迈克尔·杰克逊、猫王……
因为太稀少,所以他们也总能为时代立标签,匹配每一段年轻时付出的疯狂。
偶像,才不止要好看,要努力,要有范。
他要活出人生的极限、艺术的锋芒,甚至活出凡人的想象力。
偶像可能是伟人,也可能是妄人。
不管如何,他必定是改变某部分世界的第一股力量。
切·格瓦拉。
这部片不仅拍他,也是改编自格瓦拉本人所写的《南美丛林日记》,后来,它入围了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还拿下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这些,已经是他死后37年的事。
历史的余震翻了翻翅膀,又激起一片涟漪。
生前,他曾是全世界的焦点——“第三世界的英雄”,西方左翼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和他的好基友卡斯特罗,领导了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霸权国家眼中的这两位“魔王”,居然点燃了大半个南美洲的革命之火,也让他们成为继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者西蒙·玻利瓦尔之后,拉丁美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在切·格瓦拉被捕牺牲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开始传播他的肖像。
传着传着,他成了反主流文化的超级偶像。
别人使劲活,都很难成偶像。
而他是活着的每一天都给了革命,死了才成为全球偶像。
所以,格瓦拉一定有特别的过人之处?
《摩托日记》就想找出这个。
它把时间前置,不聊如何革命,反而看他“如何使用青春”。
青春的使用方法,决定了年轻时,你和别人最大的不同。
1952年,还没毕业的医学院研究生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饰),厌倦了乏味的考试和演讲,休学一年打算和同伴阿尔贝托·格拉纳多(罗德里戈·德拉·塞尔纳 饰)穿越南美。
那个年代没有高铁。制定路程,就是随便在地图上画个圈。
这圈还不是一般的大。
不止大,这圈还很崎岖——
从最南到最北,横跨8000公里,包括安第斯山脉、阿塔卡马沙漠和亚马逊盆地,预计4个月走完。
看得出,他有意给自己增加难度。
对哦,还身无分文。
带着女友给他的15块美金和去美国买泳衣的任务诺言,格瓦拉和格拉纳多重新上路。
我的心,摇摆于她与远方之间
我不知道我寻找到了怎样一种力量
让我挣脱她的眼神,她的臂弯
年轻人就是容易理想主义。
最终,他们用了9个月,才超时完成这次旅行。
但这趟旅行,超时得太划算——
也许就因为选择了“难走的路”,在摄影师埃里克·戈蒂耶的镜头下,他们带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崎岖也极端美丽的南美。
破碎、动荡,却值得以生命为之奉献的南美。
他的路上不仅有风景和冒险。
也有恋爱、喝酒、打架,他还做过消防员,做过医生……
他穿越阿根廷、智利、秘鲁、古巴,在9个月中彻底放飞自己,却也依稀感觉到了一个既模模糊糊、又越来越清晰、最终给了他无比自信的新方向。
他在日记结尾写:
写日记的人,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一天起就死了。
打磨这本日记的我,不再是我;
现在的我,已不是过去的我。
漫游南美洲给我的改变,远远超过我的预见。
世界从“他以为的那样”,变成了“他想改变的那样”。
“吃好喝好玩好”的slogan变成了,“你必须为每一口呼吸作战”。
要Sir说,偶像与普通人的区别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在上路之前,人与人都是一样的;
但在选择决定的一瞬间,改变也就开始了。
土路还是水路,难路还是易路,走着走着,就会变成你的心路。
除了路,还有路上的人。
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很多人,但大都分两种:
穷人、病人。
刚开始这两位年轻人嘴上没毛,各种吹牛撒谎。
明明没毕业,非说自己是名医。
别人的苦难和病痛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骗吃骗喝、无伤大雅的小借口。
直到……
他们遇上一位贫穷、濒死、却苦苦硬撑的老太太。
我知道我无法帮助这可怜的妇人
他们突然意识到:
穷病,没法治。
这当然还只是第一位。
穷病这东西好像会“传染”,因为越往北走,世界越来越水深火热——
政治斗争要杀人,土地斗争会饿死人,没有文化会穷死人……
格瓦拉的眼神从美丽的风景,逐渐转向满目疮痍的现实。
画面,变黑白了。
每个人都凝视着他,每个苦难的形象,再也挥散不去。
这个贪玩的年轻人,眼睛里突然多了太多沉重的东西。
从逃避苦难时的无知懵懂;
到发觉苦难时的丧与迷茫;
最终在直面苦难中,格瓦拉终于找到了人生方向。
旅程的最后,两人到麻风病医院当志愿医生,在途中同事给了他们手套,以防传染。
麻风病会传染吗?其实概率并不高。麻风病可怕的是外观,因病截肢的很多病人都会被家人和社会隔离、遗弃。
格瓦拉呢?
他不再害怕,反而向麻风病人们,平静地伸出了没有戴手套的手。
旅程于此,也该结束了。
这段旅程最早只是两人的突发奇想,但结束时,两人都感受到了命运奇妙的力量。
对了,Sir总在说两个人,却漏了一件重要道具:
摩托车。
摩托车一直是格瓦拉和格拉纳多的最佳拍档,开着摩托车飞驰的帅气镜头,多不胜数。
但开车不算啥,摔车才值得注意。
摔车的情节电影里出现四次,每一次都预示了格瓦拉的心理变化。
第一次摔,是刚踏上旅程,一摔就摔进水沟里。
镜头特地给了格瓦拉的包一个特写。
因为包里装着送女友的小狗。
看到狗,格拉纳多暴跳如雷,穷游连自己都顾不上你特么还带狗?
这时的格瓦拉天真如少年,对路上的遭遇一无所知,过分地理想化。
离开女友家,两人又摔了一次,这次摔在沙地上。
特写再次出现。
不仅被地上石子擦伤,格瓦拉的小腿还被排气管灼伤。
没过多久,女友就寄来分手信。
此时,痛的滋味升级了,格瓦拉在心里反刍着痛,开始悄悄成长;
第三次,是在雪地里滑倒。
这次摔车没给任何特写,却给了全景镜头。
因为从这时开始,镜头不再聚焦于两人,而是各式各样的穷人和病人。
得了肿瘤却不愿接受治疗的老人、躺在床上等死的人、无家可归的流浪小孩、被追杀的共产主义者夫妇、被掠夺土地的印第安人、被抛弃却仍然努力工作的残疾人……
今晚是我生命中最冷的夜晚之一
格瓦拉发现,原来比自己失去爱更痛的,是更多无力解决的、泥泞般的现实。
最后一次,是在泥泞路上摔。
车一个刹不住,朝着牛群撞去。
这一摔同样也没给特写,因为刹不住的车,正像格瓦拉已经上好发条、打算直面苦难的革命之心。
格瓦拉不仅横跨了南美,也横跨了自己内心一条大河的两端。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条大河。
跨越它,也就更靠近更好的自己。
欢迎光临 徽帮棋友会 (http://huibangqyh.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